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_第1页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_第2页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_第3页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_第4页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工程管理的开展现状及趋向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要求企业必须以工程为中心,进步自身参与竞争的才能。工程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消费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工程为主的开展形式。本文对中国工程管理的开展历程进展了总结回忆,并对当前工程管理的开展现状和开展趋向进展了简要的综述。1.中国悠久的工程史与工程管理的产生1中国悠久的工程史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开展的根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工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工程,

2、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展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工程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工程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工程。对于这些工程的管理,假如没有进展系统的规划,要获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2工程管理的产生有工程,就有工程管理问题。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工程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工程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工程管理。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因此,对工程的管理还只是凭

3、个别人的经历、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工程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场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工程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的。“工程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场被认识的。随着现代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工程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工程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对工程进展管理的形式,并逐步开展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2.中国工程管理的开展历程1工程管理方法的产生与引进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

4、场探究管理工程的科学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横道图已成为方案和控制军事工程与建立工程的重要工具。横道图又名条线图,由Henry.L.Gantt于1900年前后创造,故又称为甘特Gantt图。甘特图直观而有效,便于监视和控制工程的进展状况,时至今日仍是管理工程尤其是建筑工程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甘特图难以展示工作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适应大型工程的需要,因此在此根底上,KarlAdaieki于1931年研制出协调图以克制上述缺陷,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成认。不过与此同时,在规模较大的工程工程和军事工程中广泛采用了里程碑系统。里程碑系统的应用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复杂工程的方案和控制问题,但却为网络概念

5、的产生充当了重要的媒介。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界和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纷纷为管理各类工程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案和控制技术。在各种方法中,最为有效和方便的技术莫过于网络方案技术。网络方案技术克制了条线图的种种缺陷,可以反映工程进展中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描绘各工作环节和工作单位之间的接口界面以及工程的进展情况,并可以事先进展科学安排,因此给管理人员对工程实行有效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引进和推广了网络方案技术,并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当时华罗庚组织并带着小分队深化重点工程工程中进展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工程管

6、理学科的开展就是起源于华罗庚推广“统筹法的结果,中国工程管理学科体系也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统筹法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此时,工程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但当时主要应用在国防和建筑业,工程管理的任务主要强调的是工程在进度、费用与质量三个目的的实现上。2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引进与推广1982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的鲁布格水电站饮水导流工程中,日本建筑企业运用工程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展了有效的管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给当时我国的整个投资建立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确实看到了工程管理技术的作用。基于鲁布格工程

7、的经历,1987年国家计委、建立部等有关部门结合发出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立单位要求采用工程管理施工法,并开场建立中国的工程经理认证制度。1991年建立部进一步提出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工程管理和工程经理负责制。比方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立中,都采用了工程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工程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工程管理研究委员会PrjetanageentResearhittee,hina,简称PR,PR的成立是中国工程管理学科体系的开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8、PR自成立至今,做了大量创始性工作,为推动我国工程管理事业的开展和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促进我国工程管理与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化与国际化开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今日,许多行业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工程管理组织,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工程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工程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工程管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等等都是中国工程管理学科得到开展与日益应用的表达。现代工程与工程管理是扩展了的广义概念,工程管理更加面向市场和竞争、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是一套具有完好理论和方法根底的学科体系。工程管理知识体系Prj

9、etanageentBdyfKnledge,简称PBK的概念是在工程管理学科和专业开展进程中由美国工程管理学会PrjetanageentInstitute,简称为PI首先提出来的,这一专门术语是指工程管理专业领域中知识的总和。PR于2001年在其成立10周年之际也正式推出了?中国工程管理知识体系?-PBK。3.中国工程管理的开展现状从华罗庚引进统筹法以来的40年间,中国工程管理无论从学科体系上,还是理论应用上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开展。归纳起来,主要表如今如下几个方面:1中国工程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在工程管理的应用理论中,工程管理工作者们感觉到,虽然从事的工程类型不同,但是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就自

10、发组织起来共同讨论这些共性主题,如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及综合管理等等,这些领域的综合就形成了PBK.1987年PI了公布全球第一个PBK,1996年及2000年又两度进展了完善。国际工程管理协会IPA在PBK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IPA从1987年就着手进展“工程管理人员才能基准的开发,在1999年正式推出了IB,即IPApetenyBaseline,在这个才能基准中IPA把个人才能划分为42个要素,其中28个核心要素,14个附加要素,当然还有关于个人素质的8大特征及总体印象的10个方面。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开展

11、,PR建立了合适我国国情的中国工程管理知识体系hinesePrjetanageentBdyfKnledge,简称为-PBK。-PBK的研究工作开场于1993年,1994年由PR常务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钱福培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并获准正式开场了“我国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构造的分析与研究。在此根底上,PR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起草-PBK,并于2001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国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NB,-PBK-NB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程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与其它国家的PBK相比拟,-PBK的突出特点是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

12、模块化的形式来描绘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主要工作及其知识领域。基于这一编写思路,-PBK将工程管理的知识领域共分为88个模块。由于-PBK模块构造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各种知识组合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结合行业领域的和特殊工程管理领域知识体系的构架非常实用。2工程管理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开展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工程管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开展、市场竞争的剧烈,工程管理的应用已经浸透到各行各业,软件、信息、机械、文化、石化、钢铁等各种领域的企业更多的采用的工程管理的管理形式。工程的概念从原有工程工程的领域有了新的含义,一切皆工程,按工程进展管理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开展的共识。3工程管理的标

13、准化与制度化开展一方面中国工程管理为了适应日益交往的国际需要,中国必须遵守通用的国际工程管理标准,像国际承包中必须遵守的FIDI条款及各种通用的工程管理形式;另一方面中国工程管理的应用也促使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像建立部关于工程经理资质的要求以及关于建立工程工程管理标准的公布等等都是标准化和制度化的表达。不同的行业领域都相应的出台了相应的工程管理标准,招投标法规的施行大大促进了中国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开展。5工程管理资质认证如日中天在我国工程管理资质认证的工作最早应起源于建立行业推广工程法施工的结果,1991年建立部就提出要加强企业经理和工程经理的培训工作,并将工程经理资格认证工作纳入企业

14、资质就位管理。经过10多年的开展,全国已有80万名工程经理通过培训,有超过50万人获得了工程经理资格证。这应该说是国际上通过人数最多的一种工程管理资质认证。2000年PI推出的PP登录中国在我国掀起了工程管理应用的热潮,2001年IPA的IPP在PR的推动下正式登录中国,掀起了我国工程管理认证的高潮。IPP认证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在中国获得IPP证书同时也获得世界各国的成认。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有超过4000人参加了IPP认证,有超过1600人获得了相应级别的证书。4.中国工程管理开展的趋向1强调行业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1984年,我国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建

15、立鲁布革水电站,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此后,建立部、电力部、化工部等相继开展了承包商工程经理制度。但如今,工程管理早已走出了工程建造业。IT、医药、金融、机械、效劳等行业都成为工程管理的开展领域。工程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及多元化开展,必然出现行业工程管理的新需求,公用的工程管理方法体系需要结合行业工程的特色进展充实与完善,类似工程工程管理、国防工程管理、IT工程管理、研发工程管理,甚至像软件工程管理、产品研制工程管理等更细化的应用领域的工程管理研究将日益普及。2企业管理的工程化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多达50%企业的工作以工程的形式进展,企业采用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新产品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创

16、新、产品产业化晋级及新产品消费线更新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超越了对工程进展管理的本身,而上升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操作化形式,这种企业管理思想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被我们称为企业化工程管理或企业管理的工程化EP开展。摩托罗拉在20世纪90年代中就启动了一个旨在改善其工程管理才能的方案,在其内部广泛推行工程管理方法。将企业中一次性的、具有明确目的、预算和进度要求的,多任务的活动视为工程,并按工程的专业化技术和方法进展管理,从而比常规方法更好更快地实现目的是企业管理工程化得以开展的根本基矗企业按照工程的复杂程度、管理范围将工程可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企业级、部门级和小组级,按照工程的性质和创新程度又可分为保持、改

17、善和创新三类,从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企业工程。工程化管理的特点是打破原有职能业务型组织形式,以创新为导向强调什么可以改变,而不是约束导向强调不能改变什么,培养企业的创新型文化。本文转自工程管理者联盟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是我国在企业内全面推行工程化管理最早的企业,通过工程化的施行使员工学会了互相沟通和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一批初级的工程管理经理。不分职务、等级的工程讨论的方式,营造出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鼓励创新的团队文化,涌现出了上百个有价值的技术和工艺改良工程,同时降低了劳动时间,进一步进步了消费效率。3强调组织中工程管理的成熟度组织在进展工程管理战略规划时希望可以制定一个完美的方案。可是,假如

18、要完全施行工程管理战略规划就需要以试验为基矗为了配合工程管理战略规划的施行,著名的工程管理大师HarldKerzner博士专门研究出了工程管理成熟度模型P。工程管理成熟度模型P可以帮助公司评判自己工程管理的现状,它包含5个层次,通用术语、通用过程、单一方法、基准比拟及持续改良,每一层次标志着不同的工程管理成熟度。虽然该模型把工程管理成熟度分成了五个层次,实际上某些层次也会发生重叠,但每个阶段被完成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P在将来企业化工程管理的开展中将会起到关键作用。4企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工程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消费的需要,工程管理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没有哪一套工程管理体系可以合适所有的企业,企业化工程管理的开展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工程管理体系。将来工程管理的应用开展中,企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是企业工程管理工作者和工程管理研究者共同讨论的主题。我们应在全面总结、吸收国外,诸如朗讯、IB、波音、ABB等著名企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框架,建立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工程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