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_第1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_第2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_第3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_第4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根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 ,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 ,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答案】C 【解析】日本侵华战争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但非最大危害 ,故A项错误;在反侵略战争中 ,如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2、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故B项错误;日本侵华战争阻断了中国民族独立和近代化的进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 ,是其最大危害 ,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 斯联盟仍然保持联系交流 ,故D项错误。 2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政权头目 “满洲国 1932年3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革命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汉奸日益增多C民族矛盾开始激化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答案】A【解析】侵华日军在华建立傀儡政权 ,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本质上表达出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

3、故A项正确;汉奸日益增多只是外表现象 ,故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开始激化 ,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故D项错误。3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 ,“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 ,不宣而战之战争 ,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 ,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说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C防止英美出面干预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无法表达日本攫取大量侵华利益 ,故A项错误;据材料“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 ,不宣而战之战争 ,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

4、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 ,因此而尽量利用之。可知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日本防止英美出面干预 ,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达日本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 ,故D项错误。4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在对英美开战后 ,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根据这种说法 ,必然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对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奉献 B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十分消极C曰本对英美的开战没有扩大侵略范围 D中日军队的直接作战并未超出中国大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对英美开战后 ,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 ,这

5、就在说明中国是日本陆军主要战场 ,那么中国最后战胜日本就说明中国对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奉献 ,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是否主战场而没有涉及积极与消极 ,故B项错误;日本对英美的作战肯定是扩大了侵略范围的 ,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中日作战过程中 ,中国开辟了国际救援线滇缅公路 ,故D项错误。51937年2月10日 ,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此声明说明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 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答案】D【解析】中共

6、声明的发表是在中日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虽然暂时停止武力对抗方针 ,但不能说明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 ,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七七事变之后 ,时间晚于材料时间 ,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达了中共对国民党的政治主张 ,但是国民党并没有马上停止对中共的“围剿 ,故C项错误;中共暂时放弃与国民党武装对抗的政治主张 ,旨在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抗击日本的侵略 ,故D项正确。6“与有的国家只抵抗了几个月形成鲜明比照 ,中国军队英勇抗战达14年之久 ,牵制和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 ,使其无更多力量入侵澳大利亚、印度等地 ,也无力进攻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7、 ,有效地防止了苏军两线作战。没有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 ,其他国家将会付出更大代价 ,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材料说明A有的国家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表现出妥协退让B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奉献C中国军队牵制了日军才使苏军完全防止了同日军作战D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因【答案】B【解析】“有的国家只抵抗了几个月是与中国抗战持久比照 ,不是主要信息 ,故A项错误;材料中“牵制和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 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 ,没有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 ,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说明中国抗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奉献 ,故B项正确;苏军在二战开始之时也同

8、日军进行作战 ,故C项错误;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原因 ,不是主要原因 ,故D项错误。71936年11月 ,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 ,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 ,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 ,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剧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题干中李宗仁、白崇禧的行为属于爱国运动 ,与派系斗争无关 ,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不能表现出社会各阶层对蒋介石的态度 ,故B项错误;题干中李宗仁、白崇禧的爱国行为 ,说明了抗日救亡已

9、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故C项正确;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的 ,故D项错误。 8有人说“对日抗战 ,中国以积弱百年体质 ,对抗明治维新以来70年蓄积实力的日本 ,可以说是一场以小博大 ,以弱敌强的不对等战争 ,对执政才10年的中国国民党而言 ,唯有强化党政和谐 ,共谋御敌之策 ,才有可能打一场艰苦圣战。按此逻辑 ,这一时期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为抗战胜 利奠定了经济根底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有利于解决抗战的需 要C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挤压了民族企业 ,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D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 ,导致通货膨胀是当时的需要【答案】B

10、【解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旨在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稳固国民党执政地位 ,不符合材料题意 ,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集中全国有限力量对抗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挤压了民族企业 ,不利于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 ,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 ,是政策失误之结果 ,不符合“唯有强化 党政和谐 ,共谋御敌之策 ,才有可能打一场艰苦圣战 ,故D项错误。91937年12月17日 ,蒋介石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说:“敌如欲尽占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 ,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 ,所需兵力 ,当为几何?

11、敌之武力 ,终有穷时。这说明蒋介石A仍然在坚持片面抗战路线 B对中日国情已经有所认识C意在为南京沦陷寻找借口 D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答案】B【解析】材料未涉及“片面抗战路线 ,故A项错误;“我四千万方里之土地 ,宰割我四万万之人民敌之武力 ,终有穷时 ,从中日国情角度分析 ,故B项正确;这种说法符合历史事实 ,不能单纯理解为“寻找借口 ,故C项错误;只从“所需兵力角度 ,还不能说是全面正确的分析 ,故D项错误。102019年 ,?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标志着南京大屠杀 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以下各项可以 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

12、回忆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答案】A【解析】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 ,可信度强 ,故A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 ,故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 ,故C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 ,故D项错误。111940年8月26日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 ,企图扫荡华北 ,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 ,兄等抽调劲旅 ,事以迎头袭击 ,粉碎其阴谋毒计 ,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答案】D【解析】

13、据材料“企图扫荡华北 ,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可知为西北问题而非远征军赴缅作战 ,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西北内陆抗日 ,未涉及海外援华 ,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徐州会战无关 ,故C项错误;据材料“兄等抽调劲旅 ,事以迎头袭击 ,粉碎其阴谋毒计 ,至深佩慰可知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故D项正确。12中共中央曾致电国民党中央全会 ,提出“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中共中央发出此电文的目的是A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团结抗战抵抗日本入侵C以退为进保存革命有生力量 D结束内争建设联合政府【答案】B【解析】

14、国共在1924年第一次合作发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根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当时中共还没有独立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 ,故A项错误;面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紧逼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中共放下阶级矛盾 ,主动联合国民党团结抗日 ,故B项正确;中共主动联合之后 ,领导下的武装力量战斗在抗日前线 ,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以退为进说法的荒唐 ,故C项错误;建立联合政府的提议是在抗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提出来的 ,故D项错误。13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 ,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方案 ,如战事一开 ,

15、决为长期战争 ,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 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C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 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情况 ,无法判断孰弱孰强 ,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早 准备整个之方案 ,如战事一开 ,决为长期战争 ,以期最后胜利耳这一关键信息 ,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 ,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 ,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轻视之意 ,但是后面说明已有准备 ,所以说“太掉以轻心显得夸大 ,故D项错误。 141939年7月24日 ,英日签订协定 ,成认日本侵华现状。28

16、日 ,蒋介石致电英国媒体指出 ,“任何协定如不得中国政府之承诺 ,无论在法律上、在事实上均丝毫不能生效。29日 ,中共中央发出反对东方慕尼黑阴谋的指示。据此可知 A抗战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B国共两党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国民政府谋求用外交解决中日矛盾 D国共两党均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材料中仅表达英国不支持中国抗战 ,无法得出“抗战未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 ,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 ,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共中央也反对英国行为 ,不能 得出国民政府谋求用外交解决中日矛盾的结论 ,故C项错误;材料表达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与中共中央都反对英日协定 ,

17、反映出国共两党共同抗日 ,故D项正确。151938年初 ,日本声称:假设中华民国放弃抗日 ,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 ,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 ,“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 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1938年开始 ,日本以所谓放弃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和交还租界这两项为当时废约的主要内容来诱降重庆国民政府 ,主要对象是领导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在诱降汪精卫集团时 ,日本妄言要“援助中国从东亚的

18、半殖民地地位中逐步解放出来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它还嘲笑中国没有平等地位 ,被西方国家“不是当做一个盟国 ,而是当做一个工具使用。 ,故A项错误;英美的外交不收日本的引领 ,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外来侵略 ,国际地位并不高 ,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和1940年可以看出 ,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 ,日本为了更好的侵华 ,改变了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态度 ,而1940年随着抗战形势的推进 ,英美为了保障在华利益 ,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故D项正确。1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屡次剧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

19、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胜利,故D项是首要因素。A、B、C三项也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因素,但都不是首要因素。17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

20、一【答案】C【解析】这两次合作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战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目的是打到列强除军阀即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除中国即抗击日本侵略,故答案为C。18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经发表演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共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团结合作的新篇章【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 “大家

21、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维护两党合作,希望实现和平民主,C 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A项说法错误;和平、统一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19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以下原那么:“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异。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那么。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假设他国利用中

22、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存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那么。 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参加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那么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那么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送,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根本原那么。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

23、国交涉史料选译?请答复: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答案】1.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 原因:中国人民的对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2.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殖民地程度加深;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解析】1.关键信息为“?英德协定?“深愿接受“赞同此协定,整理关键信息,从瓜分到协商方面答复转变,从共同控制中国方面分析实质,从义和团运动、列强争夺方面分析原因。2.从清政府地位的变化、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民族斗争方面分析影响。20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 l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群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