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知识要点_第1页
政治理论知识要点_第2页
政治理论知识要点_第3页
政治理论知识要点_第4页
政治理论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是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作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理论来源:一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二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3、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2、,又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段推翻资产阶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有三个基本的或者主要的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伟大变革: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发展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次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三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上述两个伟大发现是相互联系的,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3、”,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5、列宁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国际环境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垄断。帝国主义时期,三大基本矛盾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第一,垄断使无产阶段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了。第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极其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段革命的伟大同盟军。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国内环境:俄国正孕育着一场革命风暴。无产阶段开始觉醒,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无产阶段、农民群众与沙皇专制制度、封建地主阶段、资产阶段的矛盾,资本主义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民族矛盾,俄国人民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相互交

4、织在一起,十分激烈。(1912年布尔什维克正式形成为独立的无产阶段政党;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1917年月10月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实现了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向社会主义新世界的转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崭新科学论断的提出,成为列宁主义创立的重要标志。)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及主要观点。形成: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总结人类实践经验特别是无产阶段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总结和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积极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主要观点:首先,马克

5、思恩格斯提示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找到社会领域中物质关系的表现形式,阐明人们的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基础上,对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与精神生活过程即人们的社会存在与他们的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还将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借用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7、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定义及其关系。他把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把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6、。8、辩证法的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9、恩格斯论述的辩证法学说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形态。第一种形态是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第二种形态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恩格斯称为“合理的辩证法”。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在整个客观世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在人们的思维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即辩证的思维。11、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1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7、定义、二因素、二重性、关系)定义: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关系的性质无关。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关系。所谓统一,主要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所谓矛盾,主要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能兼得的,而只能是买者得到使用价值,卖者得到价值;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商

8、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来解决。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简单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它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几个社会之中。社会分工又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他进行的生产是社会总生产的组成部分,其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一

9、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矛盾,这一原理适用于一切商品生产。13、为什么说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论述或辩析)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则是抽象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凝结。虽然这种凝结也需要依托客观的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只是转移它已含的价值(前一个劳动过程创造的),而不是创造新的价值。所以,创造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投入的活劳动(抽象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包括越来越扩展的从事各种使用价值生产的“总体工人”的一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三是收入的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区别。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

10、主义经济学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强调指出:“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作为“资产阶段制度的生理学对这个制度的内在有机联系和生活过程的理解的基础、出发点,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1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11、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剥削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一定就是资本。商品流通公式:W-G-W,资本流通公式:G-W-G。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而获取剩余价值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社会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15、资本的特殊性和基本构成。资本的特殊性质论述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二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三是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基本构成:资本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

12、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c);由劳动力构成的那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v)。16、资本主义积累及实现的两种基本形式?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而确立起来。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总额的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基本方式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自身的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一个大资本。与资本积聚不同的是,资本集中以已经存在的并且执行职能的资本在分配上的变化为前提,它的作用范围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实现资本集中有两个途径:一是竞争中通过强制的道路

13、进行吞并;二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融合起来。17、社会化生产及其各环节的辩证关系。定义:社会化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关系:社会再生产中四个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一是它们具有直接的同一性;二是它们互为媒介;三是它们互相转化;四是它们互有决定作用。总的说,生产是基础和起点,决定消费,但反过来消费又决定着生产。(社会化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必然走向灭亡的最根本的深层动力。)18、如

14、何理解社会化生产必然推动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用和投资方式的发展,资本规模的扩大,投资与经营的分离,必然推动单个私人所有的资本的社会化,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所谓资本的社会化,其基本涵义,一是指分散的个人资本变成一个联合资本;二是指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使用权相分离;三是包含着对资本的私人性质的自我扬弃。资本的社会化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始终。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的初期,一般是分散的个人资本占优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合伙企业,即个人资本的初步联合。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信用制度的建立。借贷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广泛

15、的分离。(2)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广泛建立和升级。股份公司是资本以股权的形式联合经营的企业。(3)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还促进了虚拟资本的迅速增长和证券市场的发展。(4)虚拟资本的形式和发展,又大大发展了资本的社会化,致使同一资本分离为现实资本与运行更加灵活的虚拟资本,并且,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越来越虚拟化的趋势。19、19世纪的三大空想主义及其缺陷。三大空想主义:一是16-17世纪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二是18世纪以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三是19世纪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缺陷:

16、他们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而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2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必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二者关系:“两个决不会”的

17、思想同“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统一的。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21、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辩析或选择)正确。同样,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最根本的首要的标志。22、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

18、的思想。(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后来列宁把这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高级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完全巩固和充分发展的

19、基础上实现的,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段和阶段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3、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一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对唯物史观作出了贡献。二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恩格斯在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第二,恩格

20、斯第一次明确概括并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三,在终结一书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比较详尽的阐述。三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对社会发展辩证规律进行了全面阐发。(2)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一是恩格斯十分关注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提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构想。二是恩格斯晚年在指导和帮助欧美各国建设群众性的独立工人政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建党学说。三是恩格斯指出,工人运动应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未来社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主要有:第一,鲜明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第二

21、,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同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第三,关于未来社会中的产品分配问题。第四,提出了工人阶段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24、列宁的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二是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三是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25、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

22、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26、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本性。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继续和更高的发展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首先,从垄断资本的本性上看,垄断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的形成,必然竭力和国家机构相结合,控制国家政权,这样才能更便于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其次,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了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过渡。在战争期间,由于情势所迫,许多国家实行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3、和调节。最后,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客观存在上要求加强国家的干预,实现国家与垄断资本的融合。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段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机构,利用国家权力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额利润,并且巩固和扩大金融寡头的统治。28、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主要表现是:第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第二,食利者阶层的增长。第三,政治上趋向反动。第四,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思想的滋长。29、怎样理解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垂而不死)(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

24、为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达到了尖锐化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连续不断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形势。(2)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会使其世界体系出现矛盾的焦点和薄弱环节,这就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3)帝国主义是一小撮大国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愈来愈残酷的掠夺和压迫的时代。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所具有的自我调整能力并取得明显效果,面对资本主义还有相当的生命力,面对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不能简单地用“垂死”的资本主义来套看当代资本主义。对此,要作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马克思恩格

25、斯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发展,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大国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当代资本主义还具在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它们必然保持着寄生和腐朽、掠夺和侵略等本性。30、列宁给物质下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的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从而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同否

26、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可以被人通过感觉所感知,从而同把物质当作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的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1、把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1)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概念的灵活性,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灵活性决定的。(2)坚持联系的全面性,把握事物全部关系的总和。(3)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握事物联系中主要和次要、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区别。(4)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处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2、怎样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二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规律和逻辑

27、规律的本质,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相统一;三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3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哲学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根本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哲学唯心主义根基于人类认识之树。其二,人类认识的复杂性质本身就包含着产生哲学唯心主义的可能性。34、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段政党建设的理论。(论述)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同第二国际和俄国孟什维克等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阐述了新型无产阶段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形成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1)党必须是无产阶段的先锋队组织。先锋队的含义,一是党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所武装,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

28、导思想;二是党必须由无产阶段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列宁当时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把它提到了无产阶段政党和无产阶段革命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首先,无产阶段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次,无产阶段政党必须向工人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再次,无产阶段政党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党初期,针对党内的小组习气和组织涣散状况,列宁强调党必须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必须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党。党要成为有组织的部队,党员就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列宁坚持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作为党员的必备条件之一,这是无产阶段政党史上的一个创举。列宁则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坚决主张扩大中央机关对下属部分的指挥

29、权力,将思想威信变成权力威信。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载入了党章。(3)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段政党的过程中,提出了党是无产者的阶段联合的最高形式。35、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首先,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段专政才能顺利地、有效地进行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等各方面的斗争,全面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其次,这是历史形成的。36、执政的共产党如何实现自己的领导?第一,党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实现领导。俄共(布)八大决议指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

30、彻自己的决定。第二,党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实现领导。列宁认为,如果没有人员的任命和调动,任何政策也就无法体现。第三,党通过国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领导。37、为什么无产阶段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其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就是进行经济建设?首先,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其次,是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资本主义旧制度复辟的最根本保证。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生命力。第三,是对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第四,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38、如何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学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

31、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只靠共产党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段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为了防止执政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防止因为胜利而骄傲自大。二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骄傲自大、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都会在

32、根本上脱离群众。3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加强对资本的进攻,结束对工厂的工人监督,从没收大企业到没收中小企业。(2)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征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以保证城市居民和红军有饭吃。(3)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差距。(5)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0、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4

33、1、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包括几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二是吸收和借鉴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一切有益的东西。三是充分发挥资产阶段专家们的作用。42、为什么在革命过后及时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无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以后,“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的作用,忘记了恰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革命几乎奉为神明,丧失理智,不能极其冷静极其清醒地考虑、权衡和验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什么活动领域要善于采取革命的

34、行动,而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什么活动领域要善于改用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的行动”,也就是改革。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43、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辩析题)认清国情,最根本的是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这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有关革命和任务的紧迫的政治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游民阶层作了全面的分析。这些科学的分析,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根据。在对中国国情分析的过程中,毛泽东还深刻地指出:中国政治

35、、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一点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党的有些领导人之所以犯“左”的或右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这些特点。毛泽东之所以能对中国革命实施正确的指导,就是由于他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中国社会的这些特点。44、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呢?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度到社会主义。在上述区分中,革命领

36、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由于革命领导权不同,就导致了指导思想、革命力量、发展前途等方面的不同。45、如何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剧的思想。定义:所谓工农武装割剧,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配合。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意义:工农武装割剧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

37、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理论基础。46、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2)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他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用,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

38、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3)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段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的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此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39、情况。“相适应”和“相矛盾”,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但也不能忽视后者,因为不断改变这种“相矛盾”的状况,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48、解决人民内容矛盾的方法、方针及政策是什么?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基本方针和方法,反映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成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他还根据党执政以来的经验,提出了正确处

40、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即“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搞好民族团结,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等等。这些方针和政策的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服务。49、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0、如何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其基本精神是:第一,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第二,按

41、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第三,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51、为什么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进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阶段,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52、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53、

42、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建设。(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4、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基本内容。基基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全体人民,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调动他们革命

43、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团结奋斗。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正确的原则。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五是民主原则。55、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有哪些?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国内外敌人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一个重要概念: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二是在对敌斗争中,要对敌人加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三是在对敌斗争中,还必须将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区别开来。在战略目标上,我们要消灭敌人,敢于和敌人进

44、行斗争,但是“在各个策略阶段上,要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四是毛泽东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重要策略思想。五是把一切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并尽可能减少和化解消极因素,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7、什么是实事求是,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

45、向导。如何坚持:(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一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的愿望、感想出发。(2)为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克服主观主义,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研究与教育,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要坚持实事求是,离不开唯物辩证法。(4)毛泽东十分重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58、什么是群众路线?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定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何坚持:(1)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

46、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2)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依靠群众。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一定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59、如何理解独立自主?(1)独立自主,内涵丰富,但首要的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独立自主内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

47、: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一个国家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主要取决于内因,取决于本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政党、革命人民的主观努力。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60、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定义:邓小平理论,即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

48、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集中概括。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思想成果。邓小平理论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道,而是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6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原题出过一次2000次左右)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49、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起来说,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主要是:(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50、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

51、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

52、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想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和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

53、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

54、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体系。6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的贡献和重大意义。(1)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2)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体说来: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观念。二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创新。三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四是坚持“照辩证法办事”,反对任何一种形而上学。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又要以新

55、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6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4、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及涵义?涵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有两层基本涵

56、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是说,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国情。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那么长的发展进程,是由这个阶段的特点决定的。第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总的概括。第二,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

57、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这个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

58、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这是从当代世界的比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6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定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现在最后一名话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内容:第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9、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全国人民的迫切需要和最大愿望,是现阶段我国最根本的任务。第二,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完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第五,依靠群众。第六,党的领导。6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第一,正确

60、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第二,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三,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6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也可分3道题出)(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