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成都市实验中学 贺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

2、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

3、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硬件资料,结合所准备的课件来完成教学教学过程:一、熟悉课文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生齐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点评,正音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学生读,老师对四则背景资料做介绍,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及本篇文章的文学地位)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4、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作者在他的中年时期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贬谪到边远地方,他的“东坡居士”号就是在黄州种田时起的,这个地方叫东坡,现在听起来是一个雅号。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这是大学者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里的一段话,说的是苏东坡在贬谪期间,写的作品里面有四篇是绝世妙文。我们今天学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篇。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

5、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字的文章是神品。神在哪里?这会激起我们欣赏品析这篇文章的欲望。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它。三、屏幕显示本堂课内容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四、有味地朗读 (一)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师: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我读,你们听一下,看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师范读)念、盖、但读长音“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

6、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生齐读课文,模仿老师的语音处理方式)(二)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师:为什么要宁静呢?夜游,而且作者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写的是美景,要细细欣赏眼前的美景,所以心情不错。那么,宁静的氛围要怎么读出来呢?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轻声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 (生轻声自由朗读)(三)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哪两个地方或者哪两个字词要读得快乐一点呢?思考讨论后再读。 (生认真思考一分钟,交流意见)“相与步于中庭”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来,因为见到了好朋友,自己的心情

7、自然高兴了起来。“欣然起行”,月色照着,作者兴致非常好,于是便很快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这句,作者去找张怀民,而且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盖竹柏影也”体现出一种恍然大悟的高兴的情致。看到那么美好的景色,那样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上,透过枝叶投射到地上,啊,原来是竹柏,“盖竹柏影也”,有点赞叹的味道。(生一起有味地朗读全文,读出文言的味道、宁静的味道、高兴的味道) (四)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有感情朗诵)是啊,这种复杂的情愫好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来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合练一遍。把这四次的朗读的感受表达出来,注

8、意“盖”字,有点欣喜的味道,注意延长。“盖竹柏影也。” (师有感情诵读,生再齐读课文) 五、有味地分析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课文是否只有一个段落?思考一下你如何将课文进行变形,而且要讲出道理来。什么是变形呢?老师先不做解释。(老师语音强调“变形”二字。)本文可以分为两段,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学生选一种分一分,尝试一下。(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生讨论热烈,一分钟后,各抒己见)(屏幕显示生齐读) (两个部分)叙事、抒情 (三个部分)记叙、描写、抒情 (四个部分)起、承、转、合三种分法旁批在课文上。(半分钟后)六、有味地欣赏 (屏幕上显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

9、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生朗读要求) (生思考,两分钟后) (生热烈讨论,一分钟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可以举手。(先点名四位轮流发言) 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不追求名利,不为俗物所累,写得非常有韵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他把竹柏影比喻成“藻荇”,“交横”一词写出了影子的繁密错综,很有韵味,又烘衬出了周围的环境。 这个“水”字用得好,照应了前面的积水空明,很有层次感。 “怀民亦未寝”的“亦”,因为这个“亦”字,显出了苏轼

10、和张怀民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朋友。 两个都是被贬谪的人,两个人的心情也许都是很复杂。好。“月色入户”的“入”字,给人以动感,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写出了月光。 一个“入”字给一个寂寞、失意的人温暖的感觉。“入”字用得好。 “欣然起行”的“欣”字用得好,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这个“欣”字本来就是有力量的,虽然是被贬谪了,但依然有乐观之情表达出来。 “闲人”两字写出了苏轼贬谪之后不用处理公务的失落之感。 “但”字,写出了作者情趣的高雅。 月亮人人都很欣赏,竹柏大家都可以来观赏,只是,在这样一种具体的环境之下,我们两个无事可做的人啊,在这里静静地欣赏夜色的美好。有点淡淡的哀愁,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

11、看,也有点快乐在里边。 “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字,联系前面的“欣然起行”就会让读者想他要去找谁。 (为什么不用“思”呢?)这个“念”写出了一个寂寞的人,没有人可以交往,谁能和自己一起快乐一下呢?想来想去想到了张怀民,这个“念”字用得好。 “寻张怀民”的“寻”字用得好,很好地写出了苏轼当时愉悦的心情。 “盖竹柏影”的“盖”字用得很好。庭中的美景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给人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很有韵味。 这个句子写得真好,他没有直接说竹柏影子透过月光投在地上,是那样的漂亮。而是先说庭下像水一样的清澈,那么空明。最后点一下,这是竹柏的影子啊!一种非常轻微的惊叹在里面,“盖竹柏影也”,所以这个句子确实写得好

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写得美。这句中没有一个字是写月亮的,却给我们在月光下散步的感觉。 这个句子每一个地方都写了月,都写了月色,都写了月色的美丽,但是,他没有一个月字。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耳”字,表达了作者一种怨愤的情感。 他有感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如果就此打住的话,就没有韵味,没有叹息的味道出来了。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这篇文章有六个美点: 1美在文字的精湛。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满。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结构的魅力了。 4美在月色的描写。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这一点非常重要。情绪、情感、心情,那样一种轻波微澜渗透在课文中。“解衣欲睡”,表达了孤独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兴的心情;“念无与为乐者”,寂寞之感;“怀民亦未寝”,兴奋;“相与步于中庭”,一种淡淡的快乐;“盖竹柏影也”,赞叹、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