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复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第1页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复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第2页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复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第3页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复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第4页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复习: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2、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题评析1.提供多元思考方案试题引入孔子、司马迁对“鲍叔让贤”历史故事的不同评价。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他认为齐桓公能够使诸侯国屈从而盟,是因为有管仲的得力辅助。很显然,孔子欣赏管仲的贤能,高度评价管仲在齐桓公成就“霸业”过程中的贡献。司马迁则持客观态度,只是转述了天下人对“鲍叔让贤”故事的看法,即“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天下的人们,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有伯乐的眼光,能够慧眼识金,当然也包括更难做到的屈己让贤。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推崇贤能之功,弘扬建功精神,称赞慧眼识才,颂扬尊贤

3、重士品格等众多的思维与写作角度。2.试题重视情境设计情境设计,即“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考生写作,就要根据“班级读书会”这个特定情境,以班内全体学生为对象,写发言稿。发言稿,要有题目、称呼、问候语、正文、致谢(或祝福语)等,不可随意更改结构样式。3.融入思维能力要求思维能力要求,即“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表明,考生可就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物,任选一个作为思考对象和立意依据,即考生“感触最深”的那个人。如此,在审题、立意、行文过程中,考生就必须采用对比思维,在对比中深化思考,提取观点。写作指导1.重视情境,突出文体特征“班级读书会”是特定情境,文章的

4、设定读者(听众)是自己的老师、同学,这就决定了作文开头的称谓,当然为了交流显得更加亲切, 可以说“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等。出于礼貌,发言结束时“谢谢大家”也是十分必要的。文体特征不仅指发言稿的格式,内容表达要有发言稿的特色。读书会上发言,是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也是在阐述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观点、认知,同时希望在同学中引起共鸣。因此,发言稿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应有情感的交流,怎样达成情感交流的效果呢?一是采用呼吁的方式,拉近发言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二是要采用设问、反问、感叹句式,强化情感色彩;三是在转述材料、发表见解时融入情感。2.立意高远,强化感触思考考生立意须依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

5、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来进行,可以推崇贤能之功,称赞慧眼识才,颂扬尊贤重士品格等,这是行文的“起点”“过程”。此外,立意的“落点”结合现实生活,联系青年人格修炼,论及民族、国家利益,文章才有大格局,才能称得上“立意高远”。例:今日,我们在读书会上畅谈古今,体悟鲍叔大有大无的旷世风骨;明天,就让我们将内心的深刻感触汇聚成青年意气、逐梦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成长为胸怀宽广、才识非凡的优秀人才。(大有大无鲍叔牙)行文有“真我”,论述有“真情”,将历史故事与青年成长、时代担当结合起来,文章自成高格。观点的论证,离不开材料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考生自己对写作对象的认知与分析,分析要引向深入离不开例

6、证、引证、对比、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3.注重表达,语言富有文采阅读历史故事的深刻感触,还要与富有文采、情感的表达相结合,方称上品佳作。叙述、议论融入情感,语句或灵动、或典雅、或自然;修辞或比喻、或引用、或排比,特别是引述相关的名言警句,辅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更能增加语言色彩,丰富文章内容。例:春秋风云,金铁交鸣,诸侯纷争,烽烟四起,唯独他成就了一代霸业;称雄天下,跃为霸首,广揽贤才,英名永传,唯独他抓住了历史的机缘。想必同学们已经知道“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故事,那么他的传奇背后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人生启迪呢?(纳百川成其大,集众力定乾坤)整散句结合,上下句对称,整齐中寓有变化;议论中融入深情的

7、赞扬,阐述时启发听众思考叙议结合,情理相融,富有说服力和表现力。此外,材料的选择与加工,结构的谋划与布局,对文章的提分,也会起很大作用,同学们也应高度重视。误区警示面对相对陌生的命题方式和写作主题,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要求,偏离写作方向试题为考生设定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即“齐桓公、管仲和鲍叔3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既然说“哪个”,考生就只能就“齐桓公、管仲、鲍叔”3人中的一个来立意,当然在写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到另外的两个或一个人物。然而,有的考生从3个人物的共同目标立意,则偏离试题要求的写作方向。例:古语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在齐桓公、管

8、仲、鲍叔共治齐国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君、宰相、近臣政治上三位一体,命运上休戚与共。他们懂得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道理,能够同心协力,抵御外敌。如此,才能在春秋乱世,臣服诸侯,称霸天下。(同心协力,共治强齐)考生思考的不是“哪个”,而是3个;不是从1个人物的精神品格,而是着眼3人团体提出“同心协力,共治强齐”的观点。此类作文由于内容项出了问题,一般赋分会在36分之下。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得分的基础,考生写作一定要看清试题要求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立文章的主题。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脱离人物,论述隔靴搔痒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写自己“最深”的“感触”(感受与思考),这个思考对象是自己选定的人

9、物。当然,实质是要求写出对人物的情怀、精神、品质的情感态度,这些应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有的考生只在开头部分,由某个人物引出某种人格或精神、品质,没有结合故事的本身分析阐述,没有融入自己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撇开人物,展开空泛的论述,则是不可取的。例: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民间谚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宽容,其实也是在容纳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一样的他人,实现双赢的最佳方式。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宽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宽容,成就了“晚清复兴”的暂时辉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谈“宽容”的价值与意义,这个话题

10、是可以的,可惜的是考生没有将其与“齐桓公”或“鲍叔”结合起来,谈了许多意义却没有谈“宽容”在齐国走向霸主地位过程中起到的意义。3.忽视情境,弱化文体特征情境设计、实用写作是高考作文的基本方向。有的考生,将“读书会”上的“发言稿”混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只在篇首加“同学们好”,在结尾加“谢谢大家”,没有注意到对面交流的情境,没有足够的呼告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没有体现情理相融的特点,内容枯燥,缺乏感染力。例: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的人心灵负累,宽容大度的人则会泰然处之,快乐度日。当年韩信遭受“胯下之辱”,发迹后却不计前嫌,重用当年侮辱自己的地痞无赖,其境界可见一斑,而

11、越王勾践复国后诛尽吴国,十年“卧薪尝胆”,未曾快乐一日。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宽容大度,生存智慧)文段注重对比分析,而缺乏对面交流娓娓而谈的亲和力,将“十年卧薪尝胆”解读为不够宽容,“未曾快乐一日”也有牵强附会之嫌。此外,层次不清,段间内容交织重复,语言苍白无力,错字病句,书写草率等,也会影响文章的得分。满分例文大有大无鲍叔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齐桓公志存高远,一匡天下成霸业;管仲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成美名。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有大无鲍叔牙”。每当读起鲍叔让贤,管鲍分金的故事,回望鲍叔的厚重背影,我的心中總会产生一种仰望

12、泰山、遥对长城的肃然敬意。他的识人之明、忠义之举、淡泊之志,早已化作滋润万物的阳光雨露,化作千峦万壑的松涛和鸣,穿越古今,横跨天地,光照千秋。慧眼识才,屈己让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识才荐能的鲍叔牙,否则,他这匹千里马可能就“骈死于槽枥之间”了。知人如缪贤,“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善荐如佚之狐,“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识人如诸葛孔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就管仲人生伟业的不只是管仲自身的才华,更有朋友鲍叔牙的深厚相知与无私举荐。因此,“天下不多管仲

13、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百川归海,有容乃大。烽烟四起,刀光剑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各事其主的臣子一败一胜,没有赶尽杀绝,已是仁义至极。鲍叔居功而不自傲,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仍甘居管仲下位,力荐“欲成霸业,非管仲不可”。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何等高远的境界啊!反观历史上的明争暗斗,杀伐力戮:庞涓妒孙膑之能,曹操恐杨修之智,周瑜嫉诸葛之贤,司马昭恨嵇康之才他们在宽宏大度的鲍叔面前,又怎能不自惭形秽呢?千仞峰起,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鲍叔不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名位,不恋“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的荣华富贵,而是以国家为重,以国事为先,将个人名利置于国家命运之后。不求官高位显,不辞屈

14、人之下,只是奉献于国,求成于心。拥有如此格局,堪称将相之楷模。无欲无求的背后,是一颗爱国忠君的赤诚之心。同学们,鲍叔的“有”与“无”,展现着个人修养的光华,更如茫茫烟海上的灯塔,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读鲍叔知才荐能之故事,我们追慕君子贤臣的高风亮节,感其大义之情怀,更应追寻他们的脚步,学其大德之言行。独具慧眼:珍视人才的伯乐,气度恢宏、容量不凡的人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栋梁,正是时代所需,国家所盼。朋友们,今日,我们在读书会上畅谈古今,体悟鲍叔大有大无的旷世风骨;明天,就让我们将内心的深刻感触汇聚成青年意气、逐梦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成长为胸怀宽广、才识非凡的优秀人才!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点评1.立意准确,思维辩证。文章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关键点立意,在肯定齐桓公志存高远、一匡天下,管仲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前提下,引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