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1页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2页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3页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导航:1.学会生字“遮”。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搜集描写夏天的好词佳句。4.能说出古诗大意,感受作者对美景的赞赏之情。5.找找苏轼的资料,并找出他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自古就是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之地,那里有许多景点呢!如“曲苑风

2、荷”“三潭映月”“断桥残雪”等等。有一处或许大家早已知晓了,就是“苏堤春晓”(板书并出示)。你知道“苏”指的是谁吗?(板书:苏轼)2.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3.过渡:苏轼在杭州时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出示)4欣赏范读。二、初读古诗词。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古诗中藏着一个生字,把他找出来学习

3、一下。(遮) “遮”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之儿里面的笔画,(师范写、生空书)能组个词吗?(2)指名画出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自读古诗,读正确。4.复习学古诗的方法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三、品读感悟。(一)课堂交流1释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什么?时间:六月二十七日。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当是已经是(板书:夏季)地点:望湖楼。(出示望湖楼)师:当时那里是一座观赏西湖的茶楼。(板书西湖)还有吗?(醉)是酩酊大醉还是略有醉意,我们还不得而知,也许学习过全诗后,有新的理解。“书”是

4、什么意思?(写)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以及诗人。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3明诗意:(1)请同学们读第一句。这里“遮”是什么意思?(遮:遮住、盖住)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峦)(2)什么样的黑云?(点出“翻墨”)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板书:云翻)(3)同学们,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卷,一幅生动的画卷,“黑云翻墨”这四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黑云从空中压下来不断翻滚的画面,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可以从诗句中看到那生动的画面。(4)学生自由读诗,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5)指名说,师及时点拨出重点字的理解。板书:雨泻

5、风卷 天晴(6)作者仅仅抓住“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来表现西湖暴雨。那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暴雨中的西湖会是怎样的风景呢?(指名说后指导朗读)(7)正当暴雨如注,欲摧毁世间万物之时,“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吹散了什么?(黑云)吹走了什么?(暴雨)又吹来了什么?(晴朗、晴日)出示:卷地风 ,它吹散了 ,吹走了 ,吹来了 , 这真让我 。 (“卷地风忽然地吹来了,它吹散了乌云,吹停了大雨,吹来了望湖楼下的水如天。这真让我欣喜啊。”“卷地风咆哮而来,吹散了天边的乌云,吹停了滂沱大雨,吹来了美丽的景色,这真让我心旷神怡呀。”)(8)暴雨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绘一下你脑海中浮

6、现的画面。(天空的湛蓝、荷花的摇曳、湖面的游雨、枝头的鸣鸟)(指名说后指导朗读)(9)如果让你给苏轼所描绘的画面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10)齐读全诗。4、悟诗情:(1)总结: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这样的景色怎能不勾起苏轼的诗兴呢?现在再来看诗题,你对“醉”字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板书:醉) (2)师: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触景生情,即景而赋。写下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1)景物多:云、

7、雨、风、水、山、船、地、楼。(2)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出示:六月的西湖天气变化极快,先( )后( )。诗句描写的色彩极其丰富,( )云与( )雨形成鲜明对比,山是( )色的,而雨后的湖水与天空都是( )色的。(3)动态多:翻、遮、跳、入、吹四、拓展延伸。1.中国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精致秀气,蜚声海内外;杭州的西湖则如一幅舒展的画卷,任意泼墨,淋漓潇洒,苏轼对杭州西湖可谓偏爱,这种喜爱之情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一斑。(出示)饮湖上先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2.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

8、3.这首新诗也许同学们还不太懂。老师把一些深奥的词语解释注在下面,同学们借助解释,一边读一边想象苏轼描绘的西湖风景。(点击,出示词语解释)4.师大致讲解诗意后让学生朗读。5.苏轼在杭州任了五年的知州,他疏浚西湖,成就了“苏公堤”的美名。他热爱西湖,他的名字是西湖最好的名片,他与西湖有着不解的缘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6.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向我们描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匆匆的神奇。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雨的精美诗句,送给大家,当作是给同学们的礼物,请你们用朗读来收下这份礼物。五、检测完善。1补充习题。2搜集一些描写雨的精美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