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_第1页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_第2页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_第3页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_第4页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如前所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并且不同积极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范围内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没有定论与广泛共识。比如,谢恩罗普兹等人总结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概念等32项积极心理品质内容。而以塞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最终确立了6大维度24项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特征。官群、孟万金等国内研究团队根据中外大量实证研究,积极心理健康品质体系包括6大维度,并在以中国中小学生为被试的本土化研究中聚合为6大维度15因素:知识和智慧维

2、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敢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民素质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表3-1中国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维度与指标体系六大积极心理维度15项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内容认知力量一一智慧与知识创造力创造力求知力热爱学习好奇心思维与洞察力开放思维洞察力,情感力量勇气真诚真诚执着勇敢情感力量勇气坚持热情人际力量一一仁爱爱爱友善善良社交智力公民素质力量一一公正领导力领导能力合作力团队精神公平避免极端力量一一节制宽容宽容谦虚谦虚持重审慎自制与宇宙和意义世界建立联系的力心灵触动感恩审美幽默风趣幽默

3、量超越信念与希望精神信念希望第一节知识与智慧:认知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知识与智慧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最基本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三项因素,其中求知力包含着好奇心与爱学习两项内容,而思维与洞察力包括开放思维与洞察力两项内容。一、创造力品质(一)定义创造力是指能够产生新想法,用新的方式做事,并取得成果的品质。作为一种个体差异,创造力包含两个缺一不可的成分:新:有创造力的人可以产生出原创的想法和行为,即新的、令人惊讶的、不同寻常的想法和行为。有用:这种原创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二)研究发现Guilfo

4、rd等心理学家对创造力做过许多重要而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者多年对高创造力人群的研究得到两个结论:1、创造力不等于高智商。高创造力人才在智力方面高于平均水平,但不一定在智商测验拿天才水平的高分。即使智商测验平平甚至稍低的人也可能在日常中表现出明显的创造力。只有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才会对创造力产生局限。反之,高智商的人却有可能创造力很低。高创造力人才有特定的个性特质。高创造力的人更独立,不轻易顺从,是反常规的,不受世俗束缚的。他们往往有广泛的兴趣,对新的经验非常开放,行为引人注目,具有认知的灵活性和敢于冒险的胆量。不过,以上特质与年龄、从事创造性工作的领域(如艺术类与科学类就不同)、以及创造力的大

5、小等有关。(三)发展在环境方面,高创造力人才成长的家庭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进行智力的、文化的、审美的活动机会。这样的家庭往往有很多书籍和杂志,业余活动往往包括参加音乐会,去博物馆,外出旅行。家长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在教育方面遵循的原则是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独立的兴趣。学校的环境也很重要,他们的教师往往更具灵活性,并且鼓励自由的探索。但是,对于超出日常范围的创造性,在相关的领域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和精通尤为重要。这种专业水平遵循“10年原则”,即若要在一个专业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必须花整整10年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成年之后,创造力一般在30岁晚期和40岁早期达到高峰,然后下降。但该高峰年龄受多种

6、因素影响,如创造力的大小,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入行时间。(四)促进和阻碍因素支持性的、强化性的、开放的、非正式的环境可以促进创造力。高创造力的人往往同时进行几个项目,酝酿一个项目的同时操作另一个。团体环境对创造力有益。很多创意是在团体中产生的,如科学实验室、或工业研发团队。促进团队创造力有很多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时间压力、工作被过分紧密地监控以及经常性的严格考试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五)干预学习和从事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位或多位的指导者(导师);消除阻碍因素。脑力风暴法。有效应用头脑风暴法要求延迟对于工作品质的判断,尤其是在创造性工作的早期阶段。启发式教学策略。支持性信念。创造力的培

7、训课程中往往强调了一些相关因素,如好奇心、内在动机、冒险、自我管理等,通过这样的培训给予学生“创造力的支持性信念”,即要产生创造性的成果需要花费长时间努力。二、求知力品质求知力包括好奇心和爱学习。(一)好奇心定义好奇心是指对各种经验感兴趣、愿意探索和发现的品质,表现为好奇、感兴趣、寻求新鲜感、对经验开放、对知识和经验的内在追求。它包括积极的认知、探索,并调整个人经验以应对挑战。好奇和兴趣往往可以互换,即当人遇到激发积极情绪和动机反应的情况时,会对该刺激产生目标导向的行为,即由好奇变成了兴趣。寻求新鲜感反映了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性,即寻求新鲜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将自己的刺激水平提高到最佳高度,包括愿

8、意为此冒较高的风险。对经验开放是最高水平的,是一种人格的维度,包括对新鲜的想象、想法、感觉、价值观保持开放态度。好奇心具有重要的动机作用,导向行动,而对经验开放更多是一种心理倾向性。高开放性的人往往还是具有想象力的、艺术性的、敏感的。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好奇心能带来好的心理效果:包括一般性的积极情感,如兴奋、享受、专注;提高创造力,使人在工作和娱乐中倾向于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受到控制感;减少压力感与无聊感;促进复杂决策;促进对目标的坚持。对广泛领域有好奇心的学生,对学校经历的评价更愉快,认为学习对未来更重要,和老师有更好的关系,并且认为自己未来会成功。有研究发现,如果学校环境被认为是安全的,不具非

9、威胁性的,高好奇心的大学生所提的问题数量是低好奇心学生的5倍。高好奇心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有更佳的参与及表现。高水平的好奇心还与更高的自信心、归属感、亲密感有正相关。发展儿童从婴儿期就表现出好奇心。如果抚养者比较善于照顾,并且鼓励自主性,孩子会对新经验更开放,更能掌握新技能。促进和阻碍因素促进好奇心的因素有:刺激的新异性:适度新异的刺激可以鼓励好奇心,但太新异则会令人困惑。奖励:基于能力一掌握基础上的奖励会促进好奇心。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在环境中主动行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好奇心。阻碍好奇心的因素有:焦虑:在社交、课堂、自发游戏等不同场合,焦虑会降低好奇心。社交焦虑特别能够抑制好奇心。过度的自我关

10、注也会降低好奇心。压力:内在压力如内疚和恐惧,外在压力如威胁和惩罚会降低好奇心。不适当的奖励:外在奖励会降低某些项目上的好奇心。(二)热爱学习定义热爱学习是指热情主动地掌握新技能、新主题、新知识的品质。热爱学习描述的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方式,既可能是普遍性的,也可能是针对特定内容的。热爱学习有很强的动机的结构,它能帮助人在退步、挑战、负面反馈的情况下坚持。热爱学习描述的是学习的过程,它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得到立即的好处和成就,如好的成绩。有这种品质的人会发展出对于知识内容的更广泛或更深入的了解。发展热爱学习是需要被滋养的。Fried发现,学习环境需要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网络:学生一学生材料,老

11、师一学习材料,学生一老师,老师一老师的专业工作关系,学生一同伴的学业表现,学生一家长一老师三方之间关于学习的关系。要维持热爱学习,个人需要在所有这些关系都支持与合作的基础上。年纪小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感兴趣,他们不太被环境所限制。但随着年龄增长,环境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包括父母、老师、同龄人的支持,以及教科书、学习任务、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条件。促进和阻碍因素一般人都会对某方面有热爱学习的倾向。促进热爱学习的因素有:教师(家长、治疗师)用的策略:任务符合学生的优势、兴趣,需要;可以用来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有: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结: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积极感觉。知识之间的相关:该方面的知识与他已经参与的其他方

12、面有关,能够使用相关资源来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好奇心:对该任务好奇,提出好奇的问题有研究发现热爱学习随着年龄下降,尤其进入中学、高中以后。阻碍热爱学习的因素有:学校设置的限制,比如有限的课程选择。死板的教学方法。干预促进热爱学习的品质,或者促进学生对某一个领域的兴趣是一个过程,它要求人克服已有感受、先前经验、误解以及刻板观念。干预方式需要提供帮助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条件,并且,促进持续的努力来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真正理解。(1)学习小组项目在为学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小组项目时,把它作为一个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挑战的机会,而非作为一个弥补性的或专门给水平低的学生的项目,从

13、而让学生对项目有好的期待。在学习中,让学生接触到有挑战性内容的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学习高水平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中社交网络的形成。让学生小组每周见面讨论一个与个人相关的、非正式阅读主题,以帮助学生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2)关注学习过程关注过程的方式强调自我提高、理解以及学习本身的价值。教师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为了进一步学习寻求帮助。在学习中促进人际交往,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先和老师和同学讨论。当学生刚开始参与过程导向的教学时,最初的学业表现下降了,因为学生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理解本身,而非成绩表现。关注过程的老师不仅在学习能力方面与学生联结,还给予学生支持。对于差生,强调学习过

14、程,告诉他们会根据他们的技能如何发展进行评估,能够鼓励他们更多花时间学习。同样的学生如果告诉他们要根据他们的学业表现来评价他们,则不会花时间学习。这样的方式强调个人的需要,如感受到归属感、积极情感,体验到能力的使用。(3)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学习任务是足够复杂,需要合作的,指导者鼓励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学习的目标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能够理解的。(4)自我调控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领域,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成这个任务的好的理由,并提供能够让这个项目更有趣的选择,让学生可以调控他的兴趣感,把任务转化成更有趣的。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动机,因为它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在长远来看会

15、促进学业成绩提高。三、思维与洞察力品质包括开放思维与洞察力两部分。(一)开放思维(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定义开放思维是指能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的品质,即愿意去主动发现与自身喜欢的信念、计划、目标相反的证据,当获得之后,能公正地考虑这些证据。它和“我方偏见”是相反的概念,后者总是从自己当前的考虑出发。开放精神的重要性在于,有大量证据显示,人们会偏向自己已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从而在思想和判断中偏离了客观与理想的标准。研究发现开放精神很重要,可以平衡“我方偏见”。我方偏见会带来使人设立不恰当的目标,过分倾向自己偏爱的选择而忽略了它的代价和风险,在信息加工中有选择性地忽略不利的信息,忽略去寻找其他

16、可能方案等。研究发现,积极的开放精神与好的结果相联,有较少我方偏见的学生在逻辑推论测试中表现更好。实验中,让参与者在考虑自己方观点、对方观点、双方观点之后做出判断,发现要求参与者考虑双方观点可以减少我方偏见。具有开放精神的思考者会关注更多信息,尤其是对立的观点,他们会较少被单一事件所左右,比简单思考者更能抵御建议和操控。认知上的复杂思考者能更好地预测他人如何行事,更少移情,能更好应对压力。促进和阻碍因素(1)仅仅呈现观念的方式就会有促进或阻碍作用。有的研究要求参与者把问题双方面的观点列出来,人们发现列出本方观点更容易。但当他们被要求去写对方观点时,他们会产生出更多支持对方观点的论据。(2)后见

17、之明偏见(HindsightBias):当给出了相关知识后,让他们估计刚才他们如果不知道这些知识会如何回答,参与者会高估自己答对的可能性。(3)选择性暴露(SelectiveExposure):人们通常只接触和自己有共同观点的信息源,如保守派看保守的报纸,自由派看自由的报纸。(4)近因效应:人们倾向于受新近发生的事件的影响。(5)两极化:对于混合信息,人们倾向于把它看成是支持自己方的信息。干预开放思维可以习得,如通过学校、家庭、媒体。有研究发现开放思维随着年龄增长和教育程度提高而增长。促进互动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开放精神,在这种方式中孩子通过互动得出自己的信念,而非被父母告知一些抽象的规条。讨论和

18、辩论可以促进开放思维。比如在一个学习项目中,包括自我检查、阐释观点、面对质疑和批评、进行小组讨论等环节,学生经过训练后在相关的学业表现和开放思维上都有进步。(二)洞察力(智慧)定义洞察力也称智慧,指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多数心理学家用下面三种方式之一定义智慧:智慧的过程;智慧的产品;智慧的人。三者经常重叠,智慧的人通常有洞察力。智慧和智力不同,它使人可以面对生命的意义等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并能够让自己和他人获得幸福和好处。智慧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会在生活各方面满意度较高。智慧和一些人格特质相关:如成熟、开放思维、随和性、社会性、社交智力、低神经质等。2研究发现:Hartman发现成年期广泛范围的生活

19、经验是智慧的前提条件,包括积极参与生活中的任务,尤其是自我设立的任务。在与社会一般期望相符的任务上的参与可以促进50岁之前发展出智慧。在30岁晚期40岁早期的更多的职业任务可以促进40岁早期的智慧。所以,在适当时间参与适当任务促进智慧。智慧并不是要仅仅依靠社会期望调整自己。社会适应的客观指标,如婚姻状况,是否有小孩等,和智慧没有什么关系。促进和阻碍因素生活改变:在生活和工作两个领域有过重大改变的人在中年时有更好的智慧发展。做出更多的生活改变,尤其是在30多岁,对于智慧的发展有积极效应。压力:成功地解决危机和困难可以帮助人获得智慧。复原力:能够应对有压力的生活并发现意义,对于发展智慧很重要。复原

20、力是用灵活的、丰富的方式来适应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源的能力,是发展具有洞察力的人格特质前提条件。干预方式通过内在的自我对话、反思,或者外在的讨论,可以促进智慧。老人从这些对话中获益更多。这说明培养智慧的集体从际合作的力量。临床心理学家一般在洞察力上得分高,可能与他们有一直有跟进的督导有关。耶鲁大学有一个“为了智慧而教项目”(TeachingforWisdomProgram),做这个项目的前提是很多学生和成人很聪明,但缺少智慧。该项目结合了Sternberg的智慧平衡理论,应用于中学水平。干预包括:阅读文学和哲学的经典著作,作为“历代的智慧”来呈现;根据这些阅读讨论,做项目、写论文;鼓励学生反思对于

21、自己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真理和价值;鼓励Sternberg所说的实用理性:为了社会目的所配置的智慧;教师采用的苏格拉底式方法,来向学生示范洞察力。Sternberg还描述了把智慧融入学校课程的更具体的方式。例如,学习美国史的时候,不是只从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角度,也从本土印第安人的角度;把学习科学当成试验性的努力,而非固定结果;把文学和戏剧在它们被创作出来的年代来理解;把学习外语当成文化学习的一部分等等。更普遍的是,Sternberg建议把整个课程整合起来。第二节勇气:情感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勇气是积极心理品质的情感维度。中国中小学生的情感维度包括真诚、执着两项因素,其中执着包含勇敢、坚持和热情/

22、活力三项内容。一、真诚品质(一)定义真诚指的是真实诚恳,表里如一,为自己言行负责的品质。具体而言,是指人们对与自己是真实的,准确地表现自己的内在状态、动机,和承诺,不论是在私下还是公开场合。这样的人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能真实地面对自己,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受欢迎而违心地迎合外界。真诚包括三个层面说实话:说出客观事实,说到做到,包含有人际间的诚恳;真诚:情绪的本真感,表现自己真实的状态,并具有情绪的深度;自我整合:道德的自我整合、正直、完善,是一种道德个性。(二)研究发现人类有对自主和完整的心理需要,对真诚的测量和整体心理健康相关,如积极心境、生活满意度、对经验开放、共情、自我实现,良心。真诚还

23、和积极的人际结果相关。真诚的测试与大五人格测验中的尽责性相关,还和社会喜好性相关。对儿童诚实的研究主要基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他确切道德推理的两个独立风格:道德客观性,在8岁出现,更小孩子专注于可见的外在事件,把说谎等同于错误,错误程度等同于损失程度。第二是道德推理的主观性,关注说谎者内在的过程、目的。儿童更多把赌咒发誓、夸大其词、错误的猜测当成说谎。真诚与自我认同水平相关。青少年最初的自我同一状态主要反映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和动机,他们把自己绑在一个假想的自我上,不能反映自身的实际兴趣和潜能,这样也就会不够真诚。如果引导者只在青少年符合引导者自身的需要和期望的时候才会认可这些青少年,青少

24、年就会停留在这一阶段。在延迟阶段,青少年会质疑原来的自我认同感,探索其他可能选择。最后到实现的自我认同阶段,他们会有意识地委身给自己所选择的认同感。达到这个水平的青少年,会具有较成熟的自我同一性,能够成功地反映自己的潜在目标、才能。价值观。Harter的认知一发展理论认为,好的自我认同感发展需要能够识别自己身上自相矛盾的品质,并且通过更高层的抽象来解决这种冲突。因此智力和认知能力对真诚很重要。但这一模式的问题是很多低教育和智力的人也很真诚。(三)促进和阻碍因素1教养方式:家长的惩罚会影响孩子是否诚实,对孩子的对说谎的惩罚要比对犯错的惩罚重才能够鼓励孩子说实话。家长的做法也可能会鼓励孩子说谎,比

25、如让孩子假装喜欢一个礼物,或者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两面派表现同伴的影响。当被问及关于诚实的两难问题时,当孩子一个人回答时更诚实,有同伴合作时会鼓励不诚实。心理社会压力源:离婚、虐待、忽视等压力会促进孩子说谎。在受虐的情况下,孩子会通过说谎来讨好虐待者。社会环境:控制性的、不敏感、不考虑个人的观点和需要的环境会促进不真诚的行为。当导师和权威仅仅提供偶然的积极奖励,不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需要和潜能,也会促进不真诚。多元文化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会促进自我接纳、接纳别人、言行一致。多元文化是一个安全环境的必要部分,使得个体可以真诚地活着。(四)干预来访者中心疗法能够促进真诚。这种疗法假设来访者失去了与自己真正

26、的感受和信念的联系,过度把自己绑在有局限的或不准确的自我概念上,如果认可自己的真实感觉就有危险。通过咨询师对来访者自身感受、信念的充分尊重,来访者能够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研究发现,在进行干预中,那些本来就想要更自我一致的人会受益更多,可见真诚是一个向上的螺旋,自我选择会促进干预的效果。二、执着品质(一)勇敢定义勇敢是指面对危险、挑战、痛苦等不退缩的品质。情境不同,勇敢的定义也不同,但有共同的精髓。勇敢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是指人在了解危险存在的情况下,对情境进行了理性的评估,作出努力去获得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有益的结果,而且也知道这种有益的结果也许不能达到。这里有几个因素勇敢的行动是自愿的,所以被逼

27、迫的不算。勇敢包含判断:了解危险性并接受行动的后果。勇敢的人敢于冒险,但也要克服冒无谓之险的倾向。勇敢包括面对可能的危险、丧失、挑战、受伤。没有危险感、挑战感和脆弱感,行动没有勇敢可言。勇敢有价值是因为它让人放下自己对于危险的本能反应,并采取适当行动。勇敢是能够掌控恐惧,而不是不知恐惧。道德元素可以区分勇敢的和傻大胆。勇敢是做被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包括面质、反对不好的思想,具有道德的味道。针对有价值的目标比仅仅冒险更加被认为是勇敢的。我们不会认为一个谋杀者勇敢,即使他冒险了。研究发现心理分析认为,勇敢反应在延迟或拒绝自己个人的好处。对有极端的勇敢表现的人(如大屠杀的抗议者)的研究发现,勇敢和对更

28、大的人性的归属感相关。勇敢和心理上的医治相关,很多线索表明,心理疾病都和难以和他人作出有意义的承诺有关。心理分析认为勇敢可以帮助人克服对承诺的恐惧感。所以,勇敢是心理医治以及任何尝试心理改变的基本条件。勇敢的概念随年龄而变化。儿童认为勇敢是关于身体的行动的。青少年渐渐发展出认为勇敢和心理的复杂性相关,并理解和勇敢相关的社会性危险。成人更懂得恐惧感是勇敢的一部分,因为成人更能理解体验同一时刻多重情绪的并存。年轻人更寻求刺激。但尽管某些人更寻求刺激,但在寻求刺激与勇敢之间没有明确联系。Way认为青少年培养勇敢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的情境下。他用“每日勇气(EverydayCourage

29、)”描述了城市青少年。每日勇气的培养方法包括和他人建立联结,发展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人交换信息,为自己的生活故事负责。促进和阻碍因素促进因素:支持勇敢的情境信息;对亲社会价值观的情境支持,以及强调说真话;强领导力;信任;对行为的清楚预期;社区联结;安全的依恋关系;亲社会的榜样。阻碍因素:其他人具有的惩罚力量与勇敢有负相关。所以组织中低层级的人很少表现出勇气,因为他们有更少行动自由,而且勇敢往往意味着面质权威。干预团队及亲社会品质有亲社会品质的人更倾向于勇敢。军队中集中了勇敢的人。对军人的研究发现,亲社会品质对勇敢行为有贡献。亲社会品质与团体合一感、责任感,榜样等相关。鼓励团体互动、亲社会品质可以

30、促进勇敢。在对韩战士兵的研究中发现,被大家认为更勇敢的士兵在社会性上更成熟,智力更高,情绪更稳定。勇敢的士兵是“一群不同寻常的适应良好的人”,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得分高,而且身体健康较好,很多人“疑病”的得分是零。社会团体维持勇敢的力量在其他方面也有发现。对善于爬高的印第安人研究发现,他们在互相紧密联系的小团体中工作。他们还强调恐惧和勇敢的关系,承认恐惧的存在,说自己不会和不懂得恐惧的人一起工作。原型心理分析的荣格传统试图通过培养荣格所说的“原型系统”来促进勇气。Pearson的书内在英雄(TheHeroWithin),描述了英雄主义的原型系统,她描述了6个原型,其中勇士原型和勇敢特别相关,这个原

31、型包括能够面对恐惧并在危险之下行动的能力。它也强调真诚、原则,责任,帮助他人。鼓励拉丁文中勇气的词根是心(Cor),和勇气同词根的词是鼓励(encouragement),是指鼓舞他人的勇气。Adler认为挫折、劝阻(Discouragement)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一个人人际关系中种下了破坏的种子。Adler发展出一套人际技能系统,让人们承认彼此,带领彼此自我反思,承认别人的贡献,这种人际技能被称为鼓励。鼓励与外在奖赏、称赞不同,它根植于接受别人的本来样子并且把他们引向自我反思和内在动机状态。在治疗中和鼓励相关的技能中,包括把来访者当成本来样子接受,肯定来访者行为的目标和动机,用积极的方式

32、来重构来访者的行为。鼓励也是一种父母教养技能,包括用言语建立自尊,设置能够带来成功的体验经历,花时间陪伴彼此,使用幽默感,承认努力,表现对于合作的欣赏等等。坚持定义坚持是一种不顾困难、障碍、打击而以目标为取向的自主行为品质。仅仅量度一个人做一件事花了多少时间不足以表达坚持,因为那可能是好玩的或有奖赏的,而坚持需要人克服困难。坚持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文明的前提条件。人们期待坚持会产生寻求的好结果。坚持在有时也有负面结果,尤其是坚持代价太大的时候。坚持只有在有判断地使用时才有效。研究发现坚持能够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提高成功机会;通过坚持获得的成功会具有更高的满足感;让人提高技能,扩展资源。当

33、坚持获得成功时,可以促进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也会促进坚持,高自我效能的人会对成功有更大的期待,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自信,从而能够促进坚持。坚持与内在控制点以及解释风格相关。解释风格是从习得性无助理论中的归因形成来的。归因风格是一个人习惯性的解释习惯。在负面事件后用习得性无助的方式解释的人更少坚持。坚持和乐观相关,期待正面结果则会鼓励坚持。坚持还和自尊相关。人们是否坚持下去取决于采用哪种方式自尊的损失更小。人们有时为了减少自尊损失会自我阻碍。比如一个人在面临考试之前不坚持练习或者不坚持准备,这样失败了自尊损失小,成功了自尊收益大。自尊心低的人比高自尊的人更可能采用这种自我阻碍的方式。在失败后

34、继续坚持是很难的,人们经常倾向于放弃或转移方向。失败是不愉快的,坚持则需要克服这种天然倾向。要克服放弃的倾向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在失败之前的自尊以及公开的尊重,这样起初的失败就不会危及自尊心,二是提高对于未来成功的期待。促进和阻碍因素奖励:奖励努力会促进坚持,为付出很多努力的行为得到奖励会促进未来的坚持,为没有付出多少努力的行为得到奖励则不会。有些外在奖励会减少坚持,尤其减少内在动机。为了钱、奖励、奖品而努力会减少内在动机,尤其当奖励是可以提前预知的。与努力被称赞的孩子相比,智力被称赞的孩子更少坚持,也更少享受任务。社会支持:在最初失败之后的得到他人的正面反馈会促进坚持。多重问题:多重问题会减少

35、一个人的心理资源,从而削弱坚持。比如智力落后儿童在完成任务时比正常儿童更少坚持,学习困难儿童被老师评价为容易放弃。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更少坚持,ADHD的症状就是注意力短,但研究者支出他们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为外因,如运气。自控:坚持与自控有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在实验任务上坚持时间较短,吸毒者和酗酒青年也相似,因为这些有成瘾行为者相对自控水平较低。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可以调节和坚持有关的因素。对于高自我觉察的人来说,成功的反馈可以促进坚持。他们会把把最初的失败归因于外因,这种归因促进坚持。干预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坚持,克服习得性无助。把失败归因给缺乏努力而非缺少能力会帮助人更坚持。将失

36、败归因为自己缺少努力,意味这成果是可控的,从而促进努力。仅仅给孩子提供成功经历不够有效,因为不能改变孩子的归因。热情/活力定义热情/活力是指能精力充沛地生活,有活力,积极主动。活力描写的是幸福感的动态方面,是一个人主观感受的能量和活跃感。一个有活力的人是健康度的。活力和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都相关。在身体层面,活力和良好的生理健康和身体技能相关,不易疲劳和生病。在心理层面,活力反映了个人经历的意志、效率、整体感,这既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在人际的层面。心理上的紧张、冲突,压力会让人减少活力。有活力的人常常感觉很有精神,很清醒和警觉,不易疲劳,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意义和目的,体验到一种完整感。研究发现活力是

37、人的最佳功能的指标。活力与广义的健康相关,所以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都影响活力,比如抽烟、不良饮食以及缺少锻炼都会降低活力。中等程度的锻炼,哪怕只是每天10分钟的快走,也能增加主观能量,减少锻炼后2小时的压力感。但也有身体状况不好但很有活力的人的例子。在一个老年的严重残障群体中,有20%的人有情绪上的活力。在心理层面,活力和自主感、效能感、联结感相关。比如更自主参与减肥项目的减肥者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活力感。养老院中,有更多社会接触的老人有更高水平的活力。物质上的自主感也可以支持更高水平的活力。活力不仅和健康相联系,也是健康的原因,两者互为因果。活力与性别无关。促进和阻碍因素生理方面,疾病、痛、疲劳、

38、吸烟,不良饮食、缺少锻炼会减少活力和活力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有:自主性:对自主性的支持促进活力。控制性:控制性的环境会损害主观的能量和活力。亲密感:人际的亲密感会促进活力。干预接触大自然可以提高主观活力感。锻炼和各种户外活动促进活力。在精神层面,音乐、阅读、社会交往等活动都能促进活力。第三节仁爱:人际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仁爱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人际维度,主要涉及人际互动中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爱和友善两项因素,其中友善包含着善良和社交智力两项内容。一、爱的品质(一)定义爱是指重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彼此分享、关心。爱代表了一种倾向于他人的认知的、行为的和情绪的态度,它包括三种基本形式:

39、一个是对于我们依赖的人的爱,这些人代表了我们主要的情感、保护、关心的来源,他们使我们感觉安全,如果与之隔绝我们会难过。这种爱最典型的是儿童对于父母之爱。另一种形式是对于依赖我们的人的爱,我们使他们感觉到安全和被照顾。我们安慰保护他们,帮助和支持他们,为他们的利益作出牺牲,把他们的需要放在我们的前面,当他们高兴时我们也高兴。这种爱最典型的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第三种爱的形式是对于和我们在距离上、在情感上、以及在性方面接近的人,我们把他们当成特别的,我们也被对方认为是特别的。这种爱最典型的是浪漫的爱。关系中常包括不只一种形式的爱。如好友关系中既有孩子一父母,有有父母孩子的关系,我们彼此依赖彼此照顾。

40、在不同时刻可能会有不同形式的爱(二)研究发现依恋关系和爱关系密切。对依恋关系的研究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纵向研究在陌生情境中儿童的反映,另一类研究不同依恋方式的成年人的关系功能和结果婴儿期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表现更自信,他们能更热情更坚持地进行问题解决,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寻求帮助和安慰,也就是他们更能在自主和依赖中保持平衡。对于教师,他们需要更少的接触和管教,更少有寻求被注意的行为,更少冲动、挫折感和无助。教师更喜欢他们。他们在和同伴交往中更有技巧,更会引发积极反应。安全型的青少年和成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他们能够更有技巧地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包含

41、信任和亲密的社会联系,从而带来更好的心理适应和健康。(三)促进和阻碍因素照顾者的敏感性:这是爱的关键。敏感的照看者容易能够迅速、温暖、可靠地对婴儿作出反应,尤其是当婴儿感到不快时。这样的照看者更倾向于培养出安全依恋型的孩子。不敏感的照看者不会看出孩子的信号,会用打扰性的、不一致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容易培养出焦虑依恋型的孩子。照看者一致地拒绝婴儿要求安慰,甚至表现出避免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孩子会发展出回避型的依恋模式。爱与被爱的能力是通过和重要他人的关系中经验到敏感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发出的信号被准确理解,并被及时、温暖、一致地回应,我们会学会期待在未来也得到这些。反之我们则会体验到焦虑和愤怒。

42、依恋模式虽然最初和特定的人相关,但慢慢会变成一种特质。但人一生会和很多人有情感关系,都有调整依恋关系的可能。(四)干预方式安全依恋方式依赖于所依恋的人的敏感性。训练照看者的敏感性可以促进孩子的安全依恋。积极的人际经验可以改变依恋方式,并随之改变和依恋有关的想法、感觉、行为,比如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家长教育、导师制、个人治疗等。二、友善(一)善良定义善良即对人友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善良和利他的爱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它指一个对于他人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与唯我论是对立的,对于后者,一个人只有在对方能够对自己有用、有利、符合自己计划时才会和对方发生联系。善良和利他的爱需要一种对于共同的人性的强调

43、,就是其他人是值得关注的,不是因为实用的原则,而就是为了他们本身。善良具有情感的基础,这使得它与只是因为责任或原则而对别人好是不同的。这种情感的状态使一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不是期待互惠、名誉,或者其他对于自己的好处,即便这些好处常常会随之发生,也不需拒绝。研究发现善良和利他主义是志愿行为的主要动机。一些助人行为,主要是志愿行为,会带来志愿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上的好处。促进和阻碍因素相关的因素有共情:共情是能够体验别人的情感状态,能够在想象中关注另一个人的困境。共情不仅和自述的利他行为相关,而且和实际的利他行为、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助人相关。把助人和自己是否会从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联系起来的人会更少亲社

44、会行为。道德推理:有更复杂的、高级的道德推理能力的人更可能会助人。有他人取向的儿童可以对同伴更有帮助。有更多内控的推理,以及在推理中关注他人需要的儿童更可能有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感:高社会责任感的人相信他们有个人的伦理责任来帮助他人,包括陌生人和邻居。在大五人格维度上,随和性和善良、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最高相关,更少有反社会以及自恋。情绪:作为一种行为,利他行为和积极的情绪相关。心情好的人容易帮助别人。社交智力定义社交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动机,与人相处恰当得体。智力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是指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异性、识别模式,看到相互关系。智力可以分成不同子类别。有一组智力

45、是处理“热”信息的,即和动机、感觉、以及其他与个人的生存或幸福相关的信息。对这些“热信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即社交智力。社交智力高的人,在体验和策略化地表达情绪方面有特别的能力。他们善于察觉在关系中他人的情绪,对和他人的情感关系、以及这种情感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社交智力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人的、情感的和社会的智力。个人智力和准确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评价有关,包括能够对于内在的动机的、情绪的,动态的过程进行推理,准确的评价自己在一系列任务上的表现。情感智力是关于在推理中使用情绪信息。这种情绪信息可以是内在的或外在的。高情感智力的人能够准确的评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能够更好地理解情绪和管理情绪。社会智力是

46、在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包括促进团队合作,劝说他人,对团体关系、社会权威敏感。概念上,这三类智力是重叠的,但在实践中这种重叠的程度还不清楚。研究发现智力是关于一个人进行抽象思维的广泛能力。它和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相关。实证研究发现自己估计的智力和实际的智力没有紧密的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自认为很聪明但其实缺少有效推理的能力。因此,对智力的测量不依靠自陈,而是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热“信息领域有高智力的人能够较好地完成和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相关的任务,比如更好地识别面部、声音,和图案中的情绪内容,使用情绪信息促进认知活动,更有技巧地进行人际互动。.促进和阻碍因素积极情感和社交智力高低没有

47、什么相关。这有可能是因为高社交智力的人自愿选择了那些在情绪上困难的甚至令人沮丧的职业,因为他们认为总有人需要去做。干预智力是心理能力和从能力中累积出的知识的综合。单独提高智力很难,但提高自我理解(个人智力),情感(情感智力)、社会交往(社会智力)三者累积的知识相对容易。情商课程可以促进社交智力。情商课程主要讲授情感认知,如用情感促进思维、情感推理和情绪管理等。多数社会和情绪学习课程,把情绪技能,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理解,以及和学习行为相关的技能相结合。元分析发现,这样的项目在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进行生活转换、促进积极的团体氛围上有积极的效果。第四节公正: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

48、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一、领导力品质(一)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在某一个群体当中,领导力可以鼓励群体完成任务,促进同事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关系,组织团体使活动顺利进行。领导力是一种个人品质,反映了在各种社会系统中获得、保持、成功地执行领导职责的一整套动机的、认知的和气质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人喜欢在关系和社会情境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能够从容地把个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作为一种个人品质的领导力领导者在团体互动中占有

49、主导地位,但是有效的领导力既需要积极的指导,也需要倾听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具有该品质的人能够帮助团体一致地、有效地、和谐地实现目标。(二)研究发现领导力的个人特性包括社会权力、权威感、控制力、领导魅力、社会坚持力等。领导力作为一种影响和激发集体行动的能力有长期的心理学传统。近年来则更强调个人魅力的影响力,领导可以用自己的人格、视野、力量来激发他人,给予他人力量,完成特殊的工作。(三)促进和阻碍因素在成年后当领导的人在生命早期就表现了领导的品质。父母教养方式和领导力相关。父母示范社会性和可靠性、自己表现出领导力、设定高的表现标准可以促进孩子的领导力。(四)干预可以采用正式指导、发展性的工作经历以及

50、自助项目来培训领导力。这些方式主要的焦点是培养领导力技能,一般来说都有好的效果。有很少量的项目培养领导力的个性特质。但动机和人格特质是人比较稳定的特质,不易改变。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长程干预。一些涉及领导者“个人成长”的项目集中在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上。这些项目的效果还有待考察。二、合作力(一)团队精神定义是指对团体忠诚,尽职尽责,积极参与的积极品质。团队精神代表了一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它包括自己,但超过了自身的个人利益。有这种特质的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团队的利益工作而非个人收益。有这种品质的人会投身群体的共同视野,把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忠诚于所属的组织,会为了团体作出自我

51、奉献。这一品质还称为公民性、社会责任,忠诚,它们之间略有区别:公民性意含法律的标准,即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并承担相应责任。有这种特质的人在所属社区的公共事物上会是积极的,如投票选举,参加志愿活动,为了社会的或环境的事业贡献时间和金钱。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是为了使得社会更美好,使世界更适于下一代居住。好的公民不是盲从,必要的时候会为了让团体更好而努力进行变革。社会责任感指一种帮助他人的倾向,即使个人没有获得好处也要帮助他人,其含义它更为利他主义。忠诚含有一种承诺和信任的联结感。团队精神则是这些品质最行为化的名称,是指一个人和团队中他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能够合作协调。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团体中

52、是有生产力的,并且是有责任感的。研究发现团体精神能够带来满足感。家庭自豪感、校风、爱国主义等都会让个人有好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行为,即完成自己在团队活动中的责任,会强化这个品质的满足感。团队精神中包含道德价值。有该品质的人,无论属于何种团队,总的来说会是忠诚的和负责的。当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把自己的能量融入群体时会获得尊重。它的反向标准是自私、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促进和阻碍因素成功的项目经验包括强调集体的性质,而非个人的;领导风格是把团队放在首位,给所有成员都提供机会的不同角色,在自由和结构中保持平衡;成年人作为导师和教练,但不是领导,年轻人在决策时有正式的身份;目标是有益于社会的,能够

53、给社区提供益处。干预课外活动:参与高中的课外活动(体育运动除外),参加有对时事的讨论的课程,可以预测成年之后对于公民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参与。青年社团:有共同使命的年轻人社团可以培养年轻人融入社会秩序的主流。这些活动提供了自由时间的结构,社会取向同龄人团体,有成年人指导(往往也是志愿者)。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气氛、人人平等的结构,以及年轻人自身经常要承担责任提供了公民性学习的独特机会。年轻人可以一同构建组织的性质,共同决定团体的目标,彼此信任。志愿活动和社区活动:对于年轻人来说,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给予他们机会来实践“公民性”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由团队进行,反映团队而非个人。最好把现在的服务

54、行动和组织的历史联系起来,参与某种特定的服务反映了组织的理念,明确这点可以让年轻人知道他们属于一个有历史的组织,也在创造历史。公平定义指的是按照普遍原则对人一视同仁,不偏待人的品质。根据公平的原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对他人的判断,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公平是指按照普遍的平等或者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公平的人在进行和他人有关的道德或伦理决定时,不因个人的感觉而带来偏见,而是能够依靠一套更广阔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真正的公平既包括对道德准则的尊重,也包括对他人的仁慈。这个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应用,从每日的交往直至关于社会公正的国际问题探讨。研究发现总体认知发展是培养公平的前提条

55、件。进一步来说,公平是道德判断的产物。一个人决定什么在道德上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道德规定的。逻辑推理对于道德发展及道德行为是关键的。公平能够使人对所有社会关系有承担,发展对于公平安排的抽象逻辑,反对各种社会不公正,把仁慈和关心带给他人,发展对于带来好的发展结果必须的洞察力。促进和阻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既有充分的指导,又有充分的关爱,家庭气氛有较多参与互动、家庭决策中较为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公平推理发展有益。环境:同辈环境以及学校对公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提供关心、鼓励、社会支持的环境可以促进公平的形成。干预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既包括对学校整体气氛的干预,也包括具体的课程,比如在成人的

56、指导下进行同伴讨论,通过道德两难问题来进行认知方面深入的探讨,以促进道德推理的发展。第五节节制:避免极端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避免极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节制维度包括宽容、谦虚和持重三项因素,其中持重包含审慎和自制两项内容。一、宽容品质一)定义宽容是指接受他人弱点,原谅他人过犯,不怀恨报复的品质。当在关系中被另一方伤害、冒犯时,宽容能够带来一种能够对社会有利的变化。当人们宽恕的时候,他们对于侵犯者的基本动机和行为倾向性变得积极了,他们更加仁慈、善良、大方,较少采用消极的方式,如报复和回避。应当区分宽仁之心(forgivingn

57、ess)和宽恕(forgiveness),前者是一种容易宽容的倾向性,后者是面对特定的侵犯者或侵犯行为的一种心理变化过程。(二)研究发现宽容和一系列特质相关,这些特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有益。宽容的人在一系列负面情绪的唤起似乎更慢一些,如愤怒,抑郁,敌意。宽容者常认可社会欣赏的态度和行为,自述的宽容与敌意、被动攻击行为有负相关。大五人格中,宽恕与随和性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最近有一种倾向,认为宽容能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预防身心疾病,但支持数据还比较弱。(三)促进和阻碍因素宽容者的特质经历对侵犯者的共情的人、或者对侵犯者有一种认知的觉察的人更可能对某些侵犯者宽容。这些因素与随和性相关,他们很容

58、易体验共情。反复回想(思维反刍)侵犯行为会让人很难宽恕,这种心态和神经质有密切关系。侵犯者的特质和行为侵犯行为和侵犯者的特质会影响人们是否宽恕特定侵犯者。人们一般不会宽恕故意的且有严重后果的侵犯,这是社会一认知因素的中介作用。道歉会促进原谅。但其效果不直接。道歉会减少受害者对侵犯行为的负面情感。受害者对有悔意的侵犯者更能共情,更容易宽宏大量。宽容者和侵犯者的相互关系宽容会受侵犯行为发生时的关系的特点影响。伴侣中间,如果感情满意度、承诺、亲密度高,那么他们更可能原谅。但对不同的关系类型我们还所知甚少。(四)干预心理学家发展出在个体心理治疗,婚姻治疗,心理教育小组中促进宽恕的方法,但很难说是该方法

59、有效,或者只是心理治疗本身具有的效果。其他干预方式还有基于促进共情的干预方法。这些干预方式的一个共同关键因素是治疗时间的长短。有6小时以上的比只有1、2个小时的要更有效。所以建议至少要6个小时,而且最好跨若干周,而非集中在两个长治疗中。二、谦虚(一)定义谦虚是指诚实面对自己不足,不追求被特别关注的品质。传统经典把骄傲视为邪恶和罪,甚至是其他罪恶的根源。但现代西方则把自尊看得很重要,鼓励追求骄傲,提高自尊的运动充斥无数的自助书籍。现代社会不仅把骄傲看成可接受的,甚至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感觉良好是有好处的,如积极情绪和追求目标时的自信心。但是社会不顾一切急于培养对自己的良好感觉会忽视了谦虚的美德,从

60、而带来一种危险的失衡谦虚尽管放在心理学中,但我们要承认伦理学家的贡献,很多神学家、作家、宗教史学家都就这个美德有很多著作。过去的几十年中在谦虚和科学之间有了明显的联系,并且谦虚可能在组织和经济领域有重要的角色。谦虚的关键特征有: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准确的评价(并非低估);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缺点、知识漏洞、局限;对新想法,矛盾信息和建议的开放性;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较少把自己放在关注焦点,或者具备能够忘我的能力;欣赏所有东西的价值,欣赏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给这个世界。相对比的,谦让主要是一种行为方式,比如不把成功都归功于自己,当有他人在场时不过分估计自己未来的成就。(二)研究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