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及反思_第1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及反思_第2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及反思_第3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及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

2、”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

3、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

4、自学成功的喜悦。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三、说教学方法:鉴于文章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阅读和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概括、言语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2、指导朗读:朗读是本课的重要目标,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声调、节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四、说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揭题导入教师

5、用课件展示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语,导入:毛泽东同志一连用了5个“最”字,论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临终他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真的那么容易忘掉他吗?事隔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在北京参观了鲁迅故居,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歌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看到题目,你们对这首诗歌会有什么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想从中知道什么呢?(设计意图:引用伟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为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和思想定下基调,为下面的学习铺垫。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出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课件演示鲁

6、迅、臧克家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本环节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著作,了解诗人臧克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诗歌。(设计意图:缩短作品和现实的距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继续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3、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流利。(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3)质疑探究:这里前四节诗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这里写几种人?鲁迅是哪种人?另一种又是些什么人?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过学生的自读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确这里写了两种不同的人,同时理解鲁迅先生是虽死犹生的那种人,他和反动统治者的行尸走肉有这根本的区别。(4)讨论、点拨:从题目“纪念鲁迅有感”

7、中,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赞颂鲁迅先生,找找看,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赞颂鲁迅先生的?两种人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我们对待这两种人要有什么样的感情?设计以上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去阅读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理解鲁迅先生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就不同,提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以及对反动统治者的贬斥和痛恨。(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本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省时高效理解诗意,既要放手给学生阅读感悟,也要适当引导点拨,提升他们的理解。)4、体会对比,感情诵读(1)教师范读,引导

8、学生交流听后体会:你们听到老师朗读诗歌时的声调、节奏都一样吗?感情都一样吗?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明确:鲁迅先生和前一种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比,因此在朗读中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诗歌赞颂了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交流小结:第一种人要读出鄙夷、蔑视的感情,第二种人要读出肯定、赞扬的感情。(2)多角度练读,学生采用同桌比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去练习,强化诵读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范读,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对比写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诗意和诗情,感悟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维护他们的好奇心,从而

9、愉快地学习。)5、升华认识,拓展学习(1)这首诗赞颂了鲁迅先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交流后小结: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和敌人斗争,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反动统治者却剥削人民,欺压人民,人民当然要痛恨他们。(2)感情诵读有的人(3)课后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同学分享、交流。(设计意图:小结本诗的写作目的,升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最后的拓展学习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光辉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

10、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感情更加突出。“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