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_第1页
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_第2页
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_第3页
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_第4页
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摘要:微观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良性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存在多个视角,而选取产生基储调整对象、互动交融为切入点,可以充分提醒问题的本质。关键词:微观经济法;民法;产生根底;调整对象;互动关于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界亲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法又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法和微观经济法,宏观经济法是指国家在调整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微观经济法是指国家调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消

2、费经营活动的法律标准的总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逐步深化,微观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对关于微观经济法和民法关系的假设干问题作一讨论。限于程度和讨论对象的局限,文中观点偏颇之处,望方家指正。一、从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产生根底看通常认为,民法是以罗马私法为根底逐渐开展起来的,罗法私法原包括市民法和万民法,后市民法吸收了万民法,成为罗马私法的总和。所谓市民法,就是指调整罗马市民互相之间关系的法律。罗马帝国时代受有限的消费力程度决定,市场经济开展程度低下,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关系主体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小业主、小作坊主等。他们的经

3、济实力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是这些主体间进展的商品交换关系,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活及与生活严密相关的消费活动,即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物品的“效用-“一件物品提供的满足。1也就是说,当时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是财产占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在调整这些关系的过程中,民法应运而生。基于上述产生根底,民法对正义的价值理念追求要求,国家对民事关系可以采取放任态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思,通过平等的协商,决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首先,民法以个人利益为基点。个人利益在民法上的表现就是权利。民法通过设定权利,并赋予私权以神圣不可进犯的地位,明确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正当权益,维护个人利益。其次,

4、民法以平等为首要原那么。近代市民社会以商品交换为运作方式,正是通过商品交换,才使得个人利益得以实现。而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2它要求商品交换双方必须成认对方是商品所有人,与自己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只有成认交换双方的平等性,才有可能实现商品的自由交换,获取个人利益。为满足商品交换这一特性,民法把平等放在首要位置,赋予民事主体以独立人格,成认民事主体的平等性。无论自然人还是法人,它们的权利才能是平等的,在详细民事关系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并平等地受法律的保护。第三,民法以自由为精神内涵。近代民法的三大原那么-权利行使自由、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可以说都是自由精神的表达。正是基于自由主义思想,权利行使自由原

5、那么主张,权利行使与否,悉属个人自由,国家不得干预。其集中表达在对所有权的规定上。意思自治原那么更是个人自由主义的集中表达。它主张,个人意思原那么是自由的,个人获得权利,负担义务原那么上应基于个人的自由意思。契约自由原那么是这一原那么的重要内容之一。过错责任原那么同样包含着个人自由主义的立法精神。它是指个人只有在主观上存在过错的时候,才要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在近代市民社会,个人从事各种工业活动经常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假设使每个人对其在任何情况下所致的损害负责,就必然使个人动辄得咎,行为自由受到限制。而按照过错责任原那么,在不涉及过错范围之内,行为人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显然是对市民在消费领

6、域自由的维护。民法的上述特性使民事法律多表现为任意性标准,允许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进展变通和补充。3在自由商品经济的开展中,民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民法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展到了垄断阶段,自由竞争为垄断所取代。在某些领域,市场调节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市场机制失去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这种盲目开展、带有垄断性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以民法为媒介开展起来的,因为自由本身即隐藏着垄断的可能。4面对它们,近代民法原理显得软弱无力。对个人利益的竭力追求不能抑制市场秩序的盲目性状况;注重抽象的人的平等无法解决

7、民事主体经济实力上不平等现象;权利行使自由、意思自治成了经济上占优势地位一方压迫优势方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过错责任那么以某些受害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社会经济的开展和建立在“市场万能根底上的民法调节导致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法的空白状态,5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开展的现实要求,“法的空白状态必须填补。对此,民法自身虽然作为相应修正,但面对市场失灵,其显得力不从心,仍然无法防止市场负面作用的发生。市场失灵的不可防止,民法的力不从心,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空间,“市场自由竞争的充分发挥,需要有政府之手乖巧的点拨。6正如有学者认为,市场缺陷产生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产生干预需求。7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行使其规制经济的职能

8、,以减少交易费用,防止“市场失灵,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此,国家就必须对市场经济进展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这种表达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必需要求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表达,那么其根本法律形式就是经济法。其中对市场规制的法律标准即为微观经济法。可见,微观经济法正是为弥补民法的缺乏而产生的。所以,其必须超越民法的界限,把国家引入私人经济生活,以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作为自己的价值目的,采取必要的强迫性标准和大量的提倡性标准相结合、制裁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调整企业等市场主体及其消费经营活动,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开展。二、从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看从调整对象的角度区分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法

9、学界集中讨论的一个问题。其法理学根据是法的调整对象是区分不同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微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因国家干预而形成的微观规制关系,它运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对社会经济进展个别调整,干预私人经济,保护市场中的弱者,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社会交易本钱。8而民法主要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为对象,它以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主要调整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财产流转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物权和其他权利制度,另外其还调节较细微的侵权关系。从民法的调整对象,我们看到其调整对象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存量利益关系。详细来说:第一,民法的所有权就是对人们的

10、既得财物或称存量利益进展法律确认,并保障其不受进犯;否那么,应追究加害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使受害人的存量利益得到弥补或不受损失。第二,民法的债权主要就是人与人之间进展商品交易各自存量利益的互相让渡的权利。它表示让渡存量利益的一方可享有一种恳求权,即有权要求另一方让渡等量的利益,使自己失去的存量利益按照等价交换等量利益相交换的原那么回归;否那么,便可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由此可见,民法主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存量利益关系,它公正地保护人们的存量利益,保障人们在商品关系中形式上的平等权利。9包括微观经济法的经济法起源于社会化消费,而社会化消费的根本特点在于其可以创造出无限增多的剩余增量利益,但这并不

11、等于说过去时代个体消费就没有剩余,只是个体消费者创造剩余,是他个人的事情,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增量利益关系。社会化消费中,剩余对社会、国家和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增量利益,而且是一种开展利益。这些由许多人共同创造的剩余,必定会发生人们消费剩余并相应地进展分配剩余的关系。假设说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和工厂还是投资者亲自管理,那时企业中的增量利益关系还不甚复杂,那么,在现代企业中,增量利益关生那么非常复杂,不但投资者与管理者已经别离,而且投资已经社会化,投劳者中还别离出对企业创造增量利益有重大作用的科技人员等。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形成了投资者集团、投劳者集团和管理者集团的复杂的增量利益关系。现代企业是否充满

12、活力和具有竞争力,绝不只取决于外部的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强迫作用,而且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内部增量利益关系的处理。但是,民法在调整存量利益关系的同时,不考虑当事人的存量利益是否包含增量利益,即是否包含自己创造出来的剩余。在当事人之间互相让渡产品时,即使包含增量利益,也未在制度中得到反映,仍是存量利益的交易。“如今以及任何别的时间,法律开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律科学和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10面对社会的需要,民法无能为力,那么经济法挺身而出。微观经济法根源于协作、共同占有和社会化消费,其最根本的范畴之一就是剩余权,其核心就是对个人的剩余权安排作出系统规定,11对人们在社会化消费中的增量利

13、益关系进展初次调整。马克思提出的雇佣工人以其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思想,在确认投资者的资产不可能在消费中自行增值的同时,对投资者投资于企业时还投入了决策劳动和指挥劳动却有所无视,而这正是现代企业能否增值和增值多少的重要环节。投资者投资于企业,与过去时代的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耕种是不一样的。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使用而获得地租,只是凭土地所有权来实现其收益的,其并没有另行投入经营土地和消费剩余的劳动。但是,在现代企业中,不管是资本家还是其他投资者,一但投资于企业,其资产已经资本化了,它们不仅凭资产所有权来实现其收益权分享剩余或利润等,而且还获得了对企业的全部资产经营进展决策的权利,并凭这种决策劳动来分

14、享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的增量利益剩余价值实际上是投资者提供决策劳动、投劳者提供直接消费劳动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指挥劳动共同创造的,企业的增量利益剩余价值应当由这三者分享。微观经济法对增量利益的调整,反映了人们在物质消费领域中对增量利益的公平权利,保障了人们的经济开展权,使人们基于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去促进整个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增量利益,保障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从法律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安康开展。9三、从微观经济法与民法的互动交融看法律部门的划分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把法律分为公法与私法。法国继承了古罗马法的传统,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从立法上理论了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

15、,先后制定了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诉讼法典、宪法典,为以后的法律部门划分奠定了基矗法律部门的划分无疑是法学研究的一大成就,作为法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对于指导立法和认识法律的真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法学研究途径,我们又感到其陷入了孤立和静止的研究问题的泥潭,其中表达最为明显的是对经济法、民法等的关系的研究中,出现了“你想包容或吃掉我,我想包容或吃掉你的探究途径。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法律部门的划分都是相对的、不全面的和形式上的。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实际上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整个法治系统中,法律体系框架内任何一个独立的部门法都是它的子系统,分别发挥和承担着某方面的功能与作

16、用,并通过互相的运动和制衡共同支持整个法治系统的运行,它们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因此,法学研究的重点不仅要考虑法律部门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考虑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络,进而建立起在整体法律体系框架内的各个部门法的互动交融机制。法律部门的互动交融,是法治有效运行的根本环境。假设过多地、孤立地强调与讨论法律部门的划分而看不到他们的互动作用,不仅可能造成人们对各个法律部门认识上的隔膜,而且也有背法律部门划分的最终目的,同时还可能影响科学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的形成和完善。上文提及民法是从市民社会中自然形成的,其理念是自由主义,其文化根底是自由主义文化,民法的功能是保护私权并通过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和责任制度等

17、阻止公权对私权的无端侵扰。但这种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张扬私权,极容易导致私权的泛滥。另外民法表达和追求的是形式正义,使个人能时机均等地占有消费资料和进展交易,而形式正义有时会无视结果的合理性。民法的这种绝对的私法自治和私权优先导致其因强调私人利益的保护,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和不公平结果等“市场失败现象的发生,面对这种现象,民法疏于或无力矫正,针对“私民法失败,包括微观经济法的经济法对其进展了补充和矫正。它以维护私权的合理存在为已任,但又要超越个人的私权,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在与民法的合作上,表达了自由主义与集主义的互补。它以社会为本位,限制私权的滥用,同时,以维护本质正义为目的,通过维护公平

18、竞争、社会可持续开展、宏观经济的平衡等来矫正民法因追求形式正义而产生的不公平后果,为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制度环境。另外,由于民法和微观经济法都处在市场关系之中,而某种市场关系的形成又往往呈现出错杂复杂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它们在调整对象上的部分重叠与穿插。再者,对于某些详细的法律关系,单靠一个法律部门的作用是难以形成的。上述微观经济法与民法文化与精神的互补性、法功能的互相矫正性及调整对象的穿插性,要求我们建立二者的互动交融机制,以形成促进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合力,创造法治有效运行的根本环境,增强法律的内在影响力和“国家的合法性基矗12首先,立法上的互动交融。目前微观经济法

19、和民法在立法上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既有法律标准上的不相容,又有法律构造上的不平衡。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人们没有很好认识到两个部门法之间的互动关系。长期以来,在两法互相关系的讨论中,一些学者片面地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在强调本部门法的重要性的同时,往往无视甚至贬低其它部门法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由于市场与政府须臾不可别离的严密联络,决定了两个部门法在互相独立的同时,更多地是需要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从总体上讲,两法间的互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而开展的,不可能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先验形式。但是,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明确:在寻求完善微观经济法和民法的途径时,必须树立“同步完善的思想。也就是说,国

20、家立法机关在考虑完善两法中的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时候,都必须同时考虑另一法律部门的完善。比方,在规划完善民事根本法的同时,也必须同时考虑微观经济法的完善。这才有利于消除在立法技术和立法内容上的冲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兴隆,市场成熟度还很低,完好的市场体系还正在建立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存在“市场失灵,而且也存在“市场失缺的问题。13因此,微观经济法在经济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总之,我们在看到两法的独立性和立法技术上的特殊性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两法间的严密联络,关注两法优势互补的作用,从立法上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互动作用,使之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开展。14其次,司法上

21、的互动交融。法律的有效施行需要充足的“法律能量。目前,两个部门法的法律能量分布明显不平衡,民法较包括微观经济法的经济法要强的多。这不仅突出表如今经济审讯庭撤销之后,并没有相应地建立审理表达国家干预的经济纠纷的机构而使经济法的施行没有相应的司法保障形式外,而且不少应当建立的对经济法施行发挥重要作用的独立的经济管理机关也没有建立。法律能量的分布不均,“不仅造成了中国经济法律体系构造的不合理,而且使中国经济法步入越走越窄的危险境地。15“法的强迫力的形成,即构成强迫力的资源的集中以及强迫力的运用,在极大程序上依靠着价值观的维待。正是一种广为人们承受的价值观认可了一种强迫的公正和必要,才有人愿意去执行

22、强迫,才有人拥护和支持这种强迫,也才会有对这种强迫正确运用的普遍监视。16因此,要改变上述状况,除了在两个部门法的施行中合理配置人力、物质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法的价值观方面,使二者能互相协调配合,真正树立起经济法治信仰,使其给人们或者至少是给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14司法上的互动交融,要求在法律责任形式上的互动。学者根据行为人所违犯的法律部门的法的性质不同,将法律责任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在纯属公法和私法的法律部门的责任中,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是泾渭清楚的,而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兼容的法律,因此它的责任形式也具有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兼容的性质。其主要表现为经济法不像行政法、民法和刑法那样,对违法行为只采取行政的、民事的和刑事的制裁方法,而是采取兼而有之的制裁方法。对这三种方法,有时是单处,有时是并处。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是行政法、民法和刑法责任在经济法领域中的综合运用,有的将其解释为经济法特有的综合责任形式。对此怎样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表达了三法的责任形式在某一个详细的经济违法行为中的合力作用。三种责任形式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行政法、民法和刑法之中的。立法机关之所以要在经济法之中做这种安排,主要是因为某一个经济违法行为,仅仅使用一种责任形式是难以到达制裁的效果的。在经济法中同时使用行政、民事和刑事性质的责任形式,它有利于公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