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_第1页
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_第2页
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_第3页
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_第4页
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世界遗产起源、发展与类型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 (1)尼罗河保护对人类的启示 埃及尼罗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有人说,尼罗河是上天赐予埃及的厚礼,她不仅滋养了河水两岸的土地,还激发了古埃及人非凡的灵感。沿着这条大河,散落着无数宫殿和神庙,洋溢了世界文明的辉煌与异彩。“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

2、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3.1 世界遗产提出与世界遗产公约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3.1 世界遗产提出与世 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

3、,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 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文明的发生: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公元前60005000年,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时期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个时期的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 到前王朝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

4、渐形成。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在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在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文明的发生: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王国时期的国内贸易还处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占了支配地位。它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拥有极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他们的经济中,既包括了农业,也包括了手工业、畜牧业、渔业

5、、园艺业等部分。 一个贵族墓中所画的一幅市场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为证。这时留下的一分买卖房屋的契约也是这种情况的例证。手工业者的工资都以实物支付,如油、面包、蔬菜、衣物等,偶尔也付给铜,但不是作为货币,而是如同其他实物一样,这在许多贵族墓中的铭文里皆有提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或国王常常派出商队到国外去。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 国王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国王占有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财富。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古王国时期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物质力量。国王对司法权力的控制:国王可颁布相当

6、于法律的敕令。国王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地方上重要的行政单位是诺姆(州),州长既有世袭的,也有由国王任命的。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不仅表现在国王个人直接控制国家的主要权力,还表现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国王对其臣民有无限权威:在古代埃及,国王凌驾于国家之上,一切臣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王权被进一步神化:鹰神荷鲁斯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在古王国时期,对太阳神拉的崇拜逐渐发展起来。国王的名字被写在一个椭圆形的框子里。这个框子象征的是太阳照耀的区域,也是表示国王受到太阳神的保护。王权的神化也意味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神化。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 尼罗河和古埃及文化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

7、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莎草纸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书写载体纸,比我国蔡伦的纸还早一千多年,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献。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这些无疑为古埃及的社会繁荣与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坐落在东非干

8、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尼罗河和古埃及文化尼罗河文化遗产保护 为彻底根除尼罗河水患,1959年,埃及与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始料不及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影响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建筑。这座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阿布辛拜勒神庙巧妙地吸收和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能让阳光在每年2月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拉美西斯二世(右)和阿蒙神(左)的雕像,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

9、奇观”。为了留住这一神奇美景,埃及和苏丹政府向联合国求助。 尼罗河文化遗产保护 神庙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 非洲有另一种语言,非洲人一直在用这种语言诉说着,向周围的人诉说,向下一辈诉说,向世界诉说。这就是非洲的艺术。 无论是北非古老的神庙,还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铜铸,石雕,木雕和草编作品,都表现了能工巧匠们执著的创造力和高超娴熟的技巧。他们用作品代替语言,将对生活,对自然的情感渗透其中。也许,读懂了这种语言,便会真正认识了非洲。阿蒙神 拉美西斯二世 神庙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0、发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起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这场行动得到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前后总共筹集到8000万美元的经费,来自世界各地的40个考古团体云集古老的努比亚遗址,用了整整10年时间,将神庙编号分割成1000多块,移向神庙高处200米的新址上,再按照原有的尺寸重新拼装。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整体迁移成为这次拯救行动中最为壮观的工程,当那些巨大雕像安然无恙地矗立在新址的时候,全世界热爱古埃及文明遗产的人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人们把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事件称为“阿布辛拜勒运动”。这次拯救行动不仅仅保住了神庙,而且使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国际间联合救援

11、人类文化的伟大力量。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要点: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起源于埃及与苏丹为解决根除尼罗河水患与对努比亚遗址保护的矛盾。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未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由此提出来了. 2.努比亚遗址位于埃及东南部,这一古代建筑群继承和体现了古埃及数千年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埃及古文明的见证。努比亚地区最著名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大庙、王后寺庙及菲莱神庙。特别是阿布辛拜勒大庙在设计和建筑时,把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进来,创造了独特的“日出奇观”。要点: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2)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诞生 【原因】文

12、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是因年久腐变所致;二是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 【中心内容】 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2)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诞

13、(2)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诞生【时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17届会议,希望给予国际合作的方式,解決世界重要遗产的保护问题。【名称】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Concerningthe 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2)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诞生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3)世界遗产公约的发展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对人类的整体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风景名

14、胜及自然风光和文化及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在全球范围内,迄今共有18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成员。截至2005年7月,全世界共有812处世界遗产,分布在137个国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25届大会,通过了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并对文化遗产做出了物质遗产(Tngible Heritage)和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的进步的区分。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遗产优秀作品”,指出,由于“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鉴别

15、中,在“口头遗产”的后面加上“非物质”的限定。 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3)世界遗产公约的发展3.1.1世界遗产公约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世界遗产保护进程 中国于1985年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1987年6月,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诞生。 为了加强国家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提升了公众的民族情节,使中国的绚丽瑰宝文明世界, 同时也满足了公众接触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需求,营造了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迄今已有31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口述与无形人类遗产4种。中国

16、遗产在世界排名第三(第一为西班牙,第二为意大利),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大国。我国居世界第三遗产项目,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创造与贡献,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认识;也标志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加强。3.1.2 中国世界遗产行动 (1)中国世界遗产保护进程3.1.2 中国世界遗产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遗产遍布神州。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祖先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真实见证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

17、史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保护好和谐隽永的历史人文环境,保护好人类文明的结晶,让世世代代永久享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无可推卸的重要使命。3.1.2中国世界遗产行动 (2)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遗产遍布神州。它们蕴含着中华民3.2 世界遗产类型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4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公约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单以来,截至2005年月止,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8、缔约成员国已达180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共有812世界遗产地处(World Heritage Sites)分布在137个国家中。其中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628项,自然遗产(Natural Heritage)160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24项,以及2001年新增加的口述与无形人类遗产(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19种。3.2 世界遗产类型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2.1世界自然遗

19、产(1)自然遗产的定义 世界遗产的定义:主要包括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生态区、天然名胜区。 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从实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例子来看,自然遗产也包括了化石遺址(Fossil Site)、生物圈保存(Biosphere Reserves)、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及生态地理学

20、地域(Biographical Regions)。3.2.1世界自然遗产(1)自然遗产的定义(2)自然遗产获批基本条件 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实际上,除了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必须符合: 必须包含所有或绝大部分与自然遗产有关系的关键要素; 面积必须够大,并能自我维持生态平衡; 必须具有维护物种延续的生生态系统组成要件; 含有瀕危物

21、种的遗址,应具有维持瀕危物种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 必须有令人滿意的长期立法、调节、制度化的保证。 (2)自然遗产获批基本条件(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至少需要符合下列四条标准之一: 此地必須是独特的地貌景观或地球进化史主要阶段的典型代表。例如具有典型石灰岩风貌的中国黃龙保护区。3.2.1世界自然遗产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小河区,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40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雪宝顶雪山为核心,以松州古城为后盾的黄龙风景区,集松潘县境内岷江上源和涪江流域所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2001年12月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黄龙的

22、钙华泉池集中了三个世界之最:世界上在同一景区内分布最多的钙华泉池;世界上最长的钙华沟谷;世界规模最大的钙华滩。(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3.2.1世典型石灰岩风貌的中国黃龙保护区典型石灰岩风貌的中国黃龙保护区(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 这个地方必須是有重要意义、不断进化中的生态过程或此地必須是体现生物进化的杰出代表。如达尔文物竟天择学說的启发地南美厄瓜多尔的加拉巴戈群島。 景观迷人的加拉巴戈群島位于厄瓜多尔,达尔文于1835年曾到过这里从事研究,不少成果写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该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达尔文1831年从英国出发,经

23、南美洲加拉巴哥群岛,沿赤道绕地球一圈,1835年到达加拉巴戈群岛,发现原本同种的鸟发生变异,使得嘴型产生变化,只有产生的刚好适合岛上环境的变异的鸟才能存活。 (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 此地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现象、风貌或出色的自然景观。美国大峽谷科罗拉多国家公园向人类展示了二百万年前地球历史的壮观景色和地质层面。 位于美国西南部,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一大片隆起的高原,最深处达1500米,地形险峻绮丽,地质多由花岗石构成,色彩夺目,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科罗拉多河流经大峡谷,将大峡谷分为北峰和南峰

24、。南北峰相距只有十英里,但驾车需绕行5小时约215英里。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 位于 天空玻璃走廊建于西大峡谷悬崖,海拔高达4000呎,阔10呎、呈U形的透明玻璃观景台,远看像大马蹄,伸出悬崖

25、边70呎。号称“21世纪世界奇观”。 天空玻璃走廊建于西大峡谷悬崖,海拔高达4000呎,阔1(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 此地有罕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依然存活,具有世界价值并受到威胁。例如南美秘魯的玛努国家公园 。 玛努国家公园中,受保护的生物种属堪称世界之最。该公园几乎囊括了秘鲁东部地区的所有生态环境因素:低层的热带丛林、山区森林和普纳草地。每一种生态环境中都生长着各自的动物群及植物群。玛努公园也因此成为亚马孙盆地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园。 公园中的鸟类总计有1000余种,约占世界上所有鸟类的15%。其中200多种哺乳动物已经得到了识别,有13种猴子,至

26、少有13种鸟类是全球已知的濒危动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据估计,公园内的节肢动物至少有50万种以上。 (3)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自然遗产评价条件 玛努 目前世界自然遗产共有149项,全部符合4条标准的有14项,其中包括中国2003年入选的三江并流。我国有自然遗产4处,即九寨沟、黄龙,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和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 目前世界自然遗产共有149项,全部符合4条标准的有13.2.2 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的定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3类。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文物(monuments

27、):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sites):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3.2.2 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的定义(2)文化遗产获批条件 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

28、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2)文化遗产获批条件 在全世界582处文化遗产中,我国的文化遗产20处。大多数遗产只符合文化遗产标准中的1条或几条,全部符合6条标准的只有3处,而中

29、国就有2处:莫高窟和泰山(双重遗产),另一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在全世界582处文化遗产中,我国的文化遗产20处。大 (3)新增文化遗产类型:工业遗产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下塔吉尔宪章。宪章申明,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处的城镇背景,以及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现象,都是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 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

30、、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3)新增文化遗产类型: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 UNESCO组织对工业遗产的认定尚无通用的国际标准,但要求UNESCO清单所列工业遗产应主要依据文化遗产评定的6条标准。 ICOMOS的专项标准:提出了关于特定类别工业遗产认定的专项标准。如针对铁路作为工业遗产提出的标准、针对煤矿类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 。 针对铁路提出的工业遗产标准:展示人类智慧的创造性工程。不仅体现少数精英的智慧,而且是各行各业集体合作的产物; 产生于技术革新,同时又反作用于科技进步。内容

31、包括所有部件所采纳的工程和建筑学方法,特别是体现技术在不同领域或不同地区间的传播过程,或者克服特殊不利因素的过程; 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或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突出价值,或者是曾经很普通,但经过岁月变迁存留下来的少数案例; 展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电车轨道、高架轨道、地铁等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 UNESCO组织对工业针对煤矿类工业提出的工业遗产标准: 独一无二的成就,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煤矿是建筑物和设备的巨大综合体,常常成为功能建筑和设计的代表作;对重大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尤其要重视将现有或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设备的过程,以及技术在国

32、家之间和洲际传播的标志;历史上某个重要阶段结构和特征的突出范例。包括煤矿生产的结构以及辅助的工人住区,体现了早期技术与当地环境及文化的融合。与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例如因采掘煤矿吸引人口聚集,从而产生新的住宅需求,建立社团结构和教育设施等;机能结构的原真性。煤矿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的实际功能,某些生产部件的维护、修理和更换并不影响已经评定的工业遗产的原真性;现有的法律保护和管理水平。机械设备由于其可移动性,不作为重点考虑对象,避免发生为申报世界遗产人为迁移集中的可能。 到目前,工业遗产以及少数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共计43处。针对煤矿类工业提出的工业遗产标准: 独一无二的成 世界遗产

33、中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世界遗产的第三个类别文化与自然遗产,即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或称为混合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并未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另立标准,而是分别采用文化遗产标准和自然遗产标准作为其评定依据。双重遗产并不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简单叠加,而有着其深层的寓意,是人类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 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虽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但拥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却不多。如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其文化遗产多达24处,却没有双重遗产。截止2004年5月,全世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3处,而中国就有4处

34、,它们分别是: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以及山岳崇拜的理念分不开的。3.2.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遗产中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世界遗产的第 (1)文化景观概念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

35、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3.2.4世界文化景观及其它 (1)文化景观概念3.2.4世界文化景观及其它 (2)文化景观的类型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有机进化的景观 有机进化的景观是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3种类别: (2)文化景观的类型 (2)文化景观的类型 有机进化的景观 残遗物(或化石)景观: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

36、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 持续性景观:持续性景观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关联性文化景观: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2)文化景观的类型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是一个可开发的方向。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莫尼尔布切纳吉说:“从他看到、听到、了解到的信息

37、看,西湖是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结合得很好的地方,已达到申报文化景观遗产标准。” 宁蒗县泸沽湖摩梭地区,着手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宁蒗摩梭村落,入户进行调研,撰写了一部分申报的基础性材料,为下一步形成正式申报文本打下基础。【思考题1】从庐山自然景观和庐山文化谈庐山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思考题2】运用SWOT方法分析杭州西湖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思考题2提示:内部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 外部因素;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

38、松浦晃一郎先生率先提出的遗产类型,是口述与无形人类活动观念的世界遗产类型。由于世界快速的現代化与同一,这类遗产比起具实质形态的文化类世界遗产更为不易传承,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这些具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都因传人渐少而面临失传之虞。 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ESCO)公告了19种“口述与无形人类遗产”,它們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及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包括語言、故事、音樂、遊戲、舞蹈和風俗等,例如摩洛哥说书人、乐师及弄蛇人的文化厂域、日本能戏、中国昆曲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与无形人类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3

39、.2.5非物质文化遗产3.2.5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1)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3)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4)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3.3世界与中国文化遗产3.3.1世界文化遗产 截止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文化遗产644处,自然遗产162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4处。 欧洲共有47个缔约国。其中的39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287项,包括文化遗产259项,自然遗产20项,双

40、重遗产8项。欧洲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 美洲共有31个缔约国。其中的2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117项,其中文化遗产74项,自然遗产40项,双重遗产3项。美洲前四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和巴西。 非洲及阿拉伯地区共有50个缔约国,其中的3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99项,其中文化遗产65项,自然遗产31项,双重遗产3项。前三个国家分别是突尼斯拥有8项,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拥有7项,摩洛哥拥有6项。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共有32个缔约国。其中的20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124项,包括文化遗产82项,自然遗产33项,双重遗产9项。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31项)、

41、印度(23项)和澳大利亚(13项) 。3.3世界与中国文化遗产3.3.2中国文化遗产 长城是我国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新8大奇迹。 1987年,与长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明清皇宫、山东泰山、敦煌莫高窟、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5处。 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世界文化遗产22处,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体4处,文化景观遗产1处(见表1-1)。此外,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4处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4种非物质文化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3.3.2中国文化遗产表1-1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

42、(截至2006年12月)表3-1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06年12月)序号中文名称遗产名称(英)遗产类型1长城The Great Wall文化遗产2明清皇宫Imperial Palace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Mount Taishan双重遗产4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文化遗产5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文化遗产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Mount Huangshan双重遗产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

43、ing Temples, Chengde文化遗产9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文化遗产10武当山古建筑群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文化遗产表1-1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06年1序号中文名称遗产名称(英)遗产类型11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文化遗产12江西庐山Lushan National Park文化景观1

44、3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双重遗产14平遥古城Ancient City of Ping Yao文化遗产15苏州古典园林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文化遗产17北京颐和园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文化遗产18北京天坛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文化遗产19福建武夷山Mount Wuyi双重遗产20云南

45、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文化遗产表3-1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06年12月)序号中文名称遗产名称(英)遗产类型11拉萨布达拉宫Histo序号中文名称遗产名称(英)遗产类型21四川青城山都江堰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文化遗产22皖南古城:西递、宏村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文化遗产23洛阳龙门石窟Longmen Grottoes文化遗产24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文化遗产25大同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文化遗产26高句丽王国王城及王陵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文化遗产27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文化遗产28安阳殷墟文化遗产表3-1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06年12月)序号中文名称遗产名称(英)遗产类型21四川青城山都江堰Mo3.3.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