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版数学书年级上册教案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

2、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

3、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三、巩固练习完成

4、教材第17页算一算。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教

5、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6、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1、谈话引入。2、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4、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7、。(大约16分钟)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

8、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第一关、我会算。368+32588 15(10735+18)30480(248) 530+122560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第二关、我会解决。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

9、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

10、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

11、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竖式计算26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2、错题诊所。2095=418 1025 =4 1.2618=0.7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 1225 2.453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

1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4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计算的方法。2.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3. 通过对规律的猜想、验证和总结建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在学习本课时知识前,学生分别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是本课时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

13、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准备。学生分析:本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但几年来,我们一直抓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又加上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教室内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多媒体、实物投影使用方便,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分数与小数的比较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在比较中认识互化的必要性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请观察图表,说一说图的意义。(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林林 0.4 (小时);明明1/4(小时

14、)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评析: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估计,然后再精确比较)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时化成分钟来比较的。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大小的。0.4小时是24分钟,1/4小时是15分钟,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生2:我们小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个同样的小格,0.4 涂4格,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生3:我们小组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0个同样的小格,0.4 能涂40格,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时间

15、多一些。生4:我们小组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来比较的。0.4是4个1/10,也就是4/10,约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生5:我们小组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来比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评析: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即时产生的信息,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案,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考察时间、考察目的等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既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案,为什么?生1:我喜欢分数化成小数那个小组的方案。因为

16、画图太麻烦了,而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生2:我喜欢小数化成分数的那个小组的方案。分数化小数有的时候除不尽很麻烦,画图也很麻烦,比较时间能化成分钟来比,如果其它单位的还得又一种化法。所以我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案。生3: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大小,分母不同的时候还得通分,也很麻烦,还不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2、探索分数化小数师:谁来说一说第5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的?生:用分子

17、除以分母的方法。师: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的?生: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而分母相当于除数。(评析:给予学生适当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找到了分数化成小数的另一种方法。)师:请你把71页试一试第2题这几个分数化成小数。(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探索小数化分数的基本方法师:老师问一下第4小组的同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的?生:我们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的。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生:0.4是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约分后是五分之二。师:

18、那0.04,0.004呢?生:0.04是4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约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个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约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师:说的真不错,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一直约分成最简分数。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生1:小数的位数与分母1后面的零的个数一样多。生2: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师:请再观察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生: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把课本第71页试一试的第1题做到练习本上。二、练习提高1、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分数化小数。2、判断

19、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3、数学游戏:你说我答:同桌之间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互相交换着说。(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4、比较各组数的大小(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5、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三、小结延伸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5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分数、有限小数相互转化。3.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掌握

20、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题卡。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复习。(1)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出方法。1/10 3/100 51/10002、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交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2、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 明明

21、1/4时)3、提出问题,进行估计。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估计汇报并说明道理。)4、解决问题的探索。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精确的比较出谁用的时间多呢?(1)自主探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2)合作交流。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较方法。(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板书。)5、课件展示课本中呈现的方法。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注意对照你们探索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

22、每展示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6、讨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1分数化成小数(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2 小数化成分数(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三、巩固练习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17/20 7/8 14/ 25 0.57 1.23 7.42、比较下面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2/3 , 0.67 , 5/83. 把3/4 5/1

23、4 13/40 5/6化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决?(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2)学生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3)观察质因数,启发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4)引导学生概括。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分数、小数的互化)2、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五、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寻找到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24、篇6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发明: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同学用学

25、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7简易方程教

26、学内容分析: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7、,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名称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28、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3、做期末复习第19题。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4、做期末复习第20题。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第21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第22题: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第23题

29、: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六、布置作业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教学内容:教科书58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具准备:可见、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方程?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a+24=734 X =36+1723a43X +843 X +4y=848a=9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1)X +42=98 (X

30、=57,X =135)(2)5.2- X =0.7 (X =4.5,X =8.8)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新课学习。1、出示例1的图(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板书:X +3=9(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5)看课件演示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6)学生思考

31、后回答。(7)演示课件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 +3-3=9-3(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 =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3、质疑:看书5

32、8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三、练习。1、出示课件:第59页做一做的第一题中的第一个图:列方程解答并验算(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2)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如何解答的?2、加法会解了,那么减法又怎样做呢?我们来挑战一下。(1)课件出示:x-2=15 小组讨论完成(2)投影学生的计算结果,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3、我最棒(1)我是小法官A:x+1.2=5.7 B:x-1.8=4 x+1.2-1.2=5.7-1.2 解:x-1.8+1.8=4+4 x=4.5 x=84、找朋友8+ X =16 X =3X -6=17 X =9.6X +2.1=5.1 X =8X -3.

33、2=6.4 X =235、拓展X -0.5=3+1.9四、作业数学课本63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中的前四题。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9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

34、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出示例3的主题图谈话:四年级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第一轮: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来看这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第一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刚,女生是小燕(分别出示表示两位同学套中个数的直条),他们各套中多少个?(6、4)谁套的准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谈话:这数字6可以代表男生组的水平,那么女生组的水平可以用?来代替。第二轮:谈话:第二个出场的男生分别是小明(课件出示直条6),女生是小娟课件出示直条4),(结合手势,表示整体)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生

35、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些?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预设:生1,比总数,生2,比每个人套中的个数)提问:这时,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吗?(预设:生1,6、4,生2,12、8)让学生说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第三轮:谈话:第三、四个出场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个出场的女生分别是小敏、小芸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条形图),现在,你能比较是男生套的准些还是女生啊?你想怎样来比较呢?学生讨论提问:我们先来想想,你能用哪个数来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生交流,总结出(28、30)来表示不合适,也就是比较总数不合适。那你认为要找哪个数,才能代表男生组的一般水平呢?(这个数要基本反映一组

36、数的一般水平,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1、探究男生求平均数的方法谈话:我们先来仔细找一找男生组的这个数,男生的得分各不相同。我们怎么来找这个数呢?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能代表整体水平吗?那你觉得这个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呢?给大家3分钟,在练习纸上想办法找到男生组的那个数。(练习纸)交流:方法一:移多补少(课件演示)方法二:先合后分(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预设:如果只答出方法一:除了像这样局部调整,得出平均数,还有其它调整方法了吗?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可以把所有男生的个数先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把这些个数平均分配给他们。如果只答出方法二:除了像这样,把他们的得分先加

37、起来,再重新平均分配给他们。还有其它调整方法了吗?给大家一个小提示:能否只移动其中一小部分个数,使得男生的个数一样多。交流。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能表示男生组的这个数7,我们来回顾一下。一种方法,通过移动来局部调整,把多的一部分,移给少的,从而得到男生的平均个数,你想帮它取个名字吗?(板书“移多补少”);另一种方法,通过整体重新分配,先把所有的个数先加起来,再平均分给他们,也得到了男生的平均个数,你也能取个名字吗?(板书“求和平分”)。2、揭示课题谈话:两种方法都得到了一个新的、能够反映男生组整体情况的数据,就是7个。没错,这个数就是男生组(6、6、7、9)的平均数。用课

38、件显示图中平均数画线,直观感知平均数的范围。让学生也在练习纸上画线。请你用一条线把这个数7表示到图上来提问:得到的这个数7表示什么含义?你觉得这个数是一个怎样的数?能不能说男生组中每人都套中了7个?这个数7与小宇套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平均数比最厉害的个数?比最差的呢?3、迁移类推,感悟意义谈话:现在,请你们也来找一找女生组的平均数吧。(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并交流)说说“6”的意义交流,提问:现在可以比较出哪组套的准了吗?(完整板书)提问:仔细观察这两组的平均数,你想说些什么?原来的数据和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高于、低于平均数的有几个?(其中的个数有的比平均数高,有的比平均数低,初步感受平

39、均数的范围)感受平均数的优势:老师啊觉得平均数真厉害,因为它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也能公平的比较出男生和女生哪组的水平高,老师说的对吗?三、巩固练习,应用平均数1、书本练一练。(课件逐个出示笔筒)第1个笔筒有( )枝,第2个有( )枝,第3个笔筒有( )枝。怎样移动笔筒中的铅笔,找到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铅笔。(课件动态显示移多补少的过程,然后逐步变化为条形图)我们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更直观。(显示移的过程)交流:当然,你还可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求和平分)如果用求和平分,怎么计算?综合算式?2、第一题出示丝带图,提问:这时你能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一下子找出它们的平均数吗?估一估,平均长度到

40、哪儿?想一想,应该在多少厘米到多少厘米之间?(平均数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算一算,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提问:如果每条丝带都增加1厘米,平均长度会有什么变化?(相当于每条丝带的长度增加了1厘米,也就是平均长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厘米)如果把其中一条丝带的长增加3厘米,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如果减少3厘米呢?(刚刚每条丝带增加1厘米,总体增加了3厘米,那么现在呢?)指出:一组数中有一个数据变化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平均数很敏感。3、第4题(假如我当经理)先估计一下苹果和橘子平均每天卖出的箱数,再同桌分工计算,然后画出表示平均数的那条线。提问:如果你是水果店的经理,看到这样

41、的数据和平均数的情况,你会有什么想法?4、第3题(篮球队员的身高)提问:李强是学习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出示篮球队5名队员的身高统计表)小结:同学们,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数,如果只知道平均数,要去推测其中一个数据是多少,这个数据会有很多种可能性,这就体现了依据平均去推测其中一个数据的(不确定性)。但是,知道了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可以用“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明确地得到平均数是多少,体现了求平均数的(确定性)思考:如果姚明加入学校篮球队,平均身高会如何变化呢?(图片显示)出示现在的平均身高,提问:这时得到的平均身高,具

42、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增加了姚明,小队员的身高都在平均数一下了?(太高的人,对平均数的影响很大,所以姚明的身高在这组数据中属于极端数据,具有极端数据的话,平均数就变得不一样了)介绍: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像这种不一样的平均数,你想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生读)谈话:通过xx的介绍,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带这这个新认识去看看吴萌的诗朗诵比赛吧。完成练习八第9题。(口答综合算式)四、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平均数有那些认识?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愿大家能带上今天的学习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43、。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0教学内容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教学目标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4。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生:3x440。师:你是怎么想

44、的?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据此,可列出方程。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

45、体。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2教学例5。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解方程得x20。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解方程得x20。师:你的解法正确吗?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第1题的形式、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使学

46、生学会举一反三。这两道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提醒学生解一题,代入检验一题,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四、课堂小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6、8、9.题。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1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中的铺一铺一课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数学美的好教材。本节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所新增设的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铺一铺的实践活动,探索密铺知识。密铺也称镶嵌,它是指一种或多种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砖,墙壁,拼图,装饰画中都

47、存在着密铺。密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本节课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然后,再让学生综合运有所学的知识,用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创作出新颖美丽的密铺图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说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学生对于密铺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密铺已经积累较深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三、教学目标结

48、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全过程。四、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帮助小区选择地砖铺地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铺一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铺地面,引导他们把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就得到了密铺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学生用圆形或五边形这些单独不能密铺的图形来铺

49、,这时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出只用一种图形圆。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2设计说明本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本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所学知识,散落的知识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珍珠”被穿了起来,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的思维魅力。2、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

50、整理、学会归纳。通过把知识用情境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系统化的整理归纳。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4、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本课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轴对称和平移。引导学生按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梳理:(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一

51、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3)如何利用平移和轴对称设计图案?(4)完成教材111页3题。(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轴对称和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先想一想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纸,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与图面积相等的图形。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3、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52、2)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将图形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形的特点,将整个图形分割为若干规则的小图形,通过求小图形的面积,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4、复习底和高。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边画高边总结方法。(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2)复习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

53、,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从这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但把高画在底边延长线上在小学阶段暂不要求。(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4)复习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5)复习梯形的底

54、和高。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3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小数混合运算。2.能运用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55、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汇报:信息1: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的生活垃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信息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t。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2.研究

56、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kg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独立思考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1)学生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师生共同整理:30.8(47)30.847=30.828=7.77=1.1(kg)=

57、1.1(kg)(3)提炼方法。先说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数量关系,表示具体的意义;再引导观察两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两个数的积。(4)同桌互相举例验证规律。师: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思考,你发现什么?(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3.研究除、减混合运算。出示问题: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t。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1.33.55=1.30.7=0.6(t)如果学生分步列式计算,试着引导列出综合算式,并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说明运算顺序,再算出结果。4.探究小数

58、混合运算顺序。先说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算式的计算(16.8+2.1)0.70.96(5.40.9)完成后学生汇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师引导思考: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1)指名回答第(1)题,集体补充。(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2)、(3)题,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五、拓展提升根据下面的式子,写出综合算式。1.32+1.48=2.87.921.32=62.80.25=11.28.2+6=14.214.22.5=35.5综合

59、算式:(1.32+1.48)0.25综合算式:(8.2+7.921.32)2.5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其他问题吗?七、作业布置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4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理解,形成认知。学生尝试独立解决。练习巩固,验证理解。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炼出计算的顺序,从分步到综合,过程清晰,层次清楚。不足之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运算的顺序,对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其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运算的顺序后,对算理的运用还缺少更多的练习。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算理的教学,还要兼顾技能的形成、提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