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及阅读完美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及阅读完美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及阅读完美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及阅读完美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及阅读完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一模议论文复习2018一模议论文复习 学习目标1、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点2、掌握议论文考点的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复习检测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论证、论据。2、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据 两种基本形式。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4、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严密、生动、简明。5、议论文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复习检测常考题型1、归纳或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本文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3、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4、辨别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5、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6、判断本段或本句所有的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

2、方法的作用;7、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8、分析过渡句,开头结尾句的作用。9、品味句子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10、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常考题型1、归纳或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题型1:找中心论点1、文章的中心论点?2、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3、文章的分论点是什么? 题型1:找中心论点解题方法:怎样找中心论点?1、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揭示 开头提出 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结尾归纳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2、论点的特点: 是一个表示肯定陈述语气的判断句。 有明显的倾向性,旗帜鲜明的表述观点。 语言简洁。3、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

3、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注意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论点与论题的混淆。 解题方法:怎样找中心论点?1、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揭示 可以通过论证验论点: 通过论据和论证确定论点是最保险的方法。 文中的论据是否能够证明我们所找的那个句子?能,该句就是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天祥拒降元穷人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的威胁 可以通过论证验论点:文天祥拒降元穷人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横 方法:先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判断论点提出前的内容属于哪种提出方式,并围绕论点对其进行概括中心论点提出的五种方式: 开门见山式: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引经据典

4、式:引用名人名言或诗文名句提出;引用成语或寓言故事提出; 叙述引论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以自然现象提出。 设问引论法:用问题引出论点 直接反驳法: 直接驳斥要批驳的观点题型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方法:先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判断论点提出前的内容属于题型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一、开头提出论点。 1、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 2、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引出论点; 3、 从一段格言中引出论点; 4、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二、在议论过程中提出论点。三、在文章结尾提出论点。(要有标志性语言:因此、由此可见、等)题型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一、开头提出论点。例: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有这

5、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后,如同一片草叶似的顺流而下。此时,这个人多么想抓住一样东西呀,哪怕是一根芦苇,一根水草也好。然而四面都是水,他什么也抓不住,心想:没希望了!死就死吧!这个念头一出,身上立马没劲了,也没有力量挣扎了,整个身子眼看要往下沉,正在这时,他忽然想到去年夏天在这条河边玩时,离这儿下游不远的地方河岸边上有一棵老树,是斜着长的,其中有一根粗大的树枝,正好贴着水面。想到这里,他心里顿时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他心就不慌了,力气也有了,便拼命地挣扎、坚持,终于游到了那棵老树前,当他拼命拽那伸向河面的树枝时,谁知那树枝早已枯死,经他使劲一拽,“咔嚓”一声断了这时正好救他的人也

6、赶到了,他终于被救上了岸。回首往事时他说道:“要是早知道伸向河面的是一节枯枝,我根本就坚持不到那儿,早就没命了。”由此可见,希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选自希望的力量例: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答案要点:概括故事: 有个人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没希望”的时候,就“没有力量挣扎了”;“有了希望”“便拼命地挣扎、坚持”,终于被救上了岸。 (意思对即可)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文章开头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了论点:希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答案要点:概括故事: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事例有的是个例,即

7、某个人的事例;有的是泛例,即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或一类现象。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警句要素二:论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题型3:概括或辨别论据类型1、辨别论据的类型2、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3、为文章再补充或选择一个恰当的论据(根据论点选择)题型3:概括或辨别论据类型复习检测4、指出下面论据的类型。(1)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小时,以致写得手臂疼痛,双目流泪,最终成为大文豪。( )(2)巴甫诺夫说:“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人有两次生命,也还是不够的。”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复习检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题型:分析论据的作用答题格式:内容+观点+效果1.这一事实

8、论据(道理论据)阐明了内容2.证明了观点(道理)3.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题型:分析论据的作用 该段中例举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示例:这鲁迅珍惜时间读书写作和哈佛大学的校训,这两个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出中心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增强了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

9、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该段中例举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题型5:为文章补充论据、采用事实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证明作者的观点? 海伦.凯勒童年时就被一场大病夺去了倾听与观看的能力,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暴风雨。然而,他并没有沮丧,她努力学习盲文,不断汲取人生的养料,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作家。迎来了她人生的彩虹。题型5:为文章补充论据根据文中的观点补充论据:格式:事例论据:人物事

10、例简短评价(扣住所要证明的观点)道理论据:名人名言+简短评价。(紧扣论点)依据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论点论据能证明论点叙述和分析紧扣论点根据文中的观点补充论据: 要素三:论证 论证方法及作用 要素三:论证 论证方法及作用复习检测5、指出下面文字所用的论证方法。(1)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例如有的人为人处世瞻前顾后,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 ) (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愿随便盲从或迷信。( )(3)天才主要是有根,而根必植在土壤之中。对文学

11、艺术来说,这土壤就是生活。(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复习检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复习检测(4)“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陈景润正是有了甘心寂寞、潜心做学问的毅力,才能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而我的一位朋友,他兴趣广泛,但没有毅力,干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结果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 (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复习检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题型6:辨别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明确答题格式 论证方法+具体内容+论证观点+作用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例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使论证具体生动,更具有说服力。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格

12、言、谚语),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更具权威性,论证更有力。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和作对比,强调突出“ ”这一观点,使论证更鲜明突出,是非分明,让读者印象深刻。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有力地证明了“ ”这一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题型6:辨别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明确答题格式 此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例举了巴尔扎克直面每挫折,战胜磨难,铸就辉煌人生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这一观点,使论证具体生动,更具有说服力。【练一练】 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

13、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此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例举了巴尔扎克 (二)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索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

14、。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此段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多疑、善疑、质疑、探索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更具权威性,论证更有力。 (二) 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三) 此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刘邦注意在错误中学习改正最终事业成功和项羽不直面错误最终失败作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这一观点,使论证鲜明突出,是非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

15、面前发脾气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他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三) 此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刘邦注意在 (四)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识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

16、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 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运用了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读书要善于活化知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读者理解。 (四)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五)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1)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我们努力钻研科学技术,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学习,(2)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学习雷锋。马克思曾说:“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马克思又说:“任何人,(3)他只

17、为自己而劳动,那么,当然他也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卓越的诗人,(4)他永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真正伟大的人物。”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法 作用: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习雷锋这一观点,观点鲜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五)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雷锋已经不再题型7:议论文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 格式为:首先通过引出.观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呼吁(号召)。 论证思路2017一模卷:别让先入为主,把你变得愚蠢 本文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了问题

18、,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充满了先入为主的判断并不自知。”接着列举自己出差国外,对一家四星级酒店产生不解而妄下判断之事实,开始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出“充分观察、理性思考之前不该轻易下结论”的中心论点,呼吁人们不要先入为主。(3分,一点1分)2017一模卷:别让先入为主,把你变得愚蠢 题型8、分析题目、过渡句,开头结尾句的作用。(一)1、题目作用: (1)点明论点; (2)交待论题 (3)指出某一现象引出论点 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二)过渡段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了下文(具体内容)题型8、分析题目、过渡句,开

19、头结尾句的作用。(一)1、题目(三)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引出论点,具有针对性,使论点更鲜明。 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三)议论文开头的作用:(四)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篇末点题,提出论点(结论)。 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四)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篇末点题,提出论点(结论 议论文语言P231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简明、概括。 有时也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议论文语言P231题型一: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第一步:解词;第二步: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语境义);第

20、三步: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形象生动性)。思路检测:P111不要赢了比赛,输了童年第10题P112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第3题题型一: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题型二:词语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题型二:词语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删词,换词类:1)这个词语能不能删掉? 或 2)能不能换成?答题:第一步:不能删(不能换); 第二步:因为这个词在文中指有作用(结合内容说语境义); (换词类,需要指出两个词语的异同。) 第三步:删

21、掉后(或换词后),就变成了(换词写出不足之处),不符合实际,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词语或(段落)顺序是否可以调换?第一步:不能调换。(极少数情况可以调换)第二步:词语类:因为这两个词之间有(时间先后或递进关系,或逻辑先后,有因果关系等)或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段落类:第一段写的是,第二段写的是(概括段意),这两段之间有(时间先后,递进关系,逻辑先后,因果关系等)第三步:如果调换了,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删词,换词类:1)这个词语能不能删掉? 三、拓展练习:1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 这也可能是事实。 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

22、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理想的阶梯)练习: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答: “ 绝大多数人”指“大部分人”,既不是“少数人”也不是“所有人”的意思,在句中表示范围的限制,表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多,这表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拓展练习:2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谈骨气)练习:“丢给”换成“送给”,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丢给”是没礼貌的随意的扔给别人,表现出“有人”对“穷人”极端鄙视的态度;“送给”是很礼貌地很恭敬地把物品给别人,表现出礼貌恭敬的态度。在句子中,用“丢给”更能有力地突出“嗟来之食“的含义,所以不能换。2古代有一个

23、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不要赢了比赛,输了童年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答:一个人要想全面成长,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商,更需要健全的情商。10.第3段中加点词“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不能去掉(答“能去掉”本题不得分),“或许”表示对安德烈现场表现原因的一种猜测,去掉后变成完全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符(1分),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1分)。不要赢了比赛,输了童年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11.选文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对比论证(正反论证)(1分)。通过安德烈和李云龙两种生活的对比(1分),有力地论证了自由空间和生

24、活方式对少年心智成长的影响,鲜明突出,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12.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文中李云龙父亲的做法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示例一:对,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如果没有父母严格要求,自制力不强的我们,有可能会迷失方向,在竞争中提前败下阵来。示例二:不对,因为一个人的全面成长,不仅需要智商,更重要的是身体、人格与常识,生活中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时急功近利,让孩子在童年失去自由,让童心残缺,即使赢得了所谓的竞争,但失去了自由快乐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与不对1分,说道理1分,举例1分)11.选文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25、分)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1、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2、文章第 (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1分)。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更有说服力。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3、第(3)段中加点词“最直观”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答“能删去”本题不得分)。“最直观”强调公共场所是孩子们能够最直接地体会到群己边界的场合,(1分)删去就没有了这种强调作用,变成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的场合”,与原意不符。(1分)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1分)3、第(3

26、)段中加点词“最直观”能否删去?为什么?2018议论文阅读2018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一、议论文文体知识2、议论文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3、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4、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5、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明、概括。2、议论文结构4、指出下面论据的类型。(1)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小时,以致写得手臂疼痛,双目流泪,最终成为大文豪。( )(2)巴甫诺夫说:“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

27、每人有两次生命,也还是不够的。”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5、指出下面文字所用的论证方法。(1)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2)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愿随便盲从或迷信。 ( )(3)天才主要是有根,而根必植在土壤之中。对文学艺术来说,这土壤就是生活。(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5、指出下面文字所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4)“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陈景润正是有了甘心寂寞、潜心做学问的毅力,才能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而我的一位朋友,他兴趣

28、广泛,但没有毅力,干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结果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 ( )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4)“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陈景润正是有议论文中考考点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或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叙述。2.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4.代词的指代对象5.找出或概括与论点相关的观点。6.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议论文中考考点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或能用二、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1、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

29、完整的句子。整体感知后,思考本文的论题是什么(针对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这个观点或主张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论点出现的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二、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2、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1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