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第二册音乐教案5篇_第1页
2022年小学第二册音乐教案5篇_第2页
2022年小学第二册音乐教案5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2年小学第二册音乐教案5篇 教学目标 能够背唱管弦乐曲红旗颂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比照、模唱等方法感受乐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奏音调和乐曲主题。 2.能够背唱乐曲的主题。 教材分析 红旗颂是一首单乐章的管弦乐曲,创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周作为开幕式首演。乐曲气概雄伟、旋律美丽、构造严密、配器精细,音响饱满却又通俗易懂,是我国管弦乐作品中的精品。乐曲一开头由小号奏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音调为素材的引子,先在bB调、后在C调上奏响,接着圆号在C调上再次重复这一音调,然后强大的低音闯入,奏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首句音调“”,从而引入美丽的、唱歌性极强的

2、歌颂红旗的主题“红旗主题”谱例。这一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在钢琴的和弦和木管跳动的音型伴奏下,显得非常明朗绚丽,富有感动人心的暖和感。接着这一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重复演奏,气概更加辉煌,钢琴用流水般的音型伴奏,表现了人民激荡的情怀。 接着“红旗主题”稍作变化,作为连接部在G大调消失: 在“”音调的不断重复推动中,乐曲进入了浩浩荡荡的具有进展曲风的中部。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不断的调性变化,形成一往无前的气概,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主题不断消失,最终迎来了“红旗主题”的再一次消失。但此时音乐的心情已经有了变化,在进展曲速度的背景和弦乐器三连音音型衬托下,这一主题已变得强健雄壮

3、,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勇敢战斗、奋勇向前的步伐。接着“红旗主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主题交错鸣响,其实越来越强大,在密集的五连音、七连音音型的推动下,乐曲进入第三局部。 “红旗主题”在C大调上再次再现,更显宽广、浩荡,接着长号、大号奏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句音调,并快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主题集合,两者或交替消失、或相互重叠,在“”全奏中完毕全曲。 这首乐曲所用的音乐素材并不多,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首句,三是创作的“红旗主题”,将这三个主题奇妙地编排组合、交替重叠,形成了一首气概雄伟的管弦乐曲,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送,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

4、乐经典”。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播放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 师:大家听出了这个乐曲片段的名称吗? 学生自由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乐谱。 师生一起跟琴模唱。 二、观赏局部管弦乐曲红旗颂 1.倾听乐曲的引子局部和结尾局部。 师:今日我们一起观赏由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曲红旗颂,这首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处蕴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请同学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进展比拟。 2.倾听乐曲中的“红旗主题”。 师:每一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观赏“红旗主题”旋律。 学生听后结合音乐要素谈谈这段主题带来的感受及特点(

5、中速、节奏伸展,给人宽广、歌颂的感觉)。 3.学唱乐曲中的“红旗主题”。 (1)教师出示“红旗主题”谱例,并再次倾听“红旗主题”旋律。 (2)教师弹琴带着学生慢速学唱“红旗主题”,反复几次以便加深记忆。 (3)播放“红旗主题”旋律,师生试着跟唱,进展稳固。 4.比拟“红旗主题”再次消失时心情上的变化。 教师播放“红旗主题”再次消失局部。 学生听后结合音乐要素谈谈这段主题中的心情变化(速度稍快、节奏严密,给人宽广浩荡、前赴后继的感觉)。 “红旗主题”的第三次消失又回到宽广、歌颂的感觉。最终乐曲在国歌第一句的音调中完毕全曲。 三、完整观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师:管弦乐曲红旗颂所用的音乐素材并不多,包括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首句的音调和创作的“红旗主题的音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和首句的音调,是具有语义性的音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象征着中国人民追求幸福和解放的抱负,象征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与红旗主题编制组合,具有缅怀烈士、颂扬幸福、鼓舞斗志的意义。 这三个主题音调奇妙地编织、组合在一起,他们在交替重叠中形成了一首气概雄伟、激荡情怀、感人至深的乐曲。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观赏了管弦乐曲红旗颂,同学们被它的雄伟气概所打动,请同学们在课后再次仔细倾听这首乐曲。 小学其次册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

7、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消失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教师把握学生自学的状况,准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订正。留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希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

8、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局部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洁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加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希望的心情参加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预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展串联、编排。 (2)分组争论参与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展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加。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亮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展指导,做好效劳工作,帮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预备节目参加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

9、乐。 2.音乐会演出开头。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第七课 爱满人间 第三节 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消失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教师把握学生自学的状况,准时调控。) 5.集体

10、、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订正。留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希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局部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洁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加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希望的心情参加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预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展串联、编排。 (2)分组争论参与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展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

11、要有23个节目参加。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亮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展指导,做好效劳工作,帮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预备节目参加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头。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小学其次册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依据音乐的心情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心情。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预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

12、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刚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日这节课,教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奇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观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认真思索,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现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沟通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舞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家园,我们应当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教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

13、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美丽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舞学生随便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现出乐器小提琴,进展简洁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其次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忙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沟通)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日教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14、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拟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现)。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观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现乐器口笛,向学生简洁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学问,开阔学生视野。 四、观赏苗岭的早晨其次乐章 1.听赏其次乐章。 你感觉其次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喧闹)是啊,其次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凳子等舞蹈。

15、 (2)再次观赏其次乐章,看教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动。 (3) 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参加“拍一拍”。 (4)跳一跳。 在其次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刚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会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 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观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留意倾听和欣赏哟!(学生听赏) 下课! 小学其次册音乐教案4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快。 二、能主

16、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用歌声来表示劳动的喜悦与欢快。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倾听歌曲劳动歌。 二、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学过程: 一、倾听歌曲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叙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因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的内容。 二、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表达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苦,指导学生用严厉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

17、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的。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一、倾听歌曲海娃的歌。 二、歌曲表演种玉米。 教学过程: 一、倾听歌曲海娃的歌。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那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动作边表演。 二、学唱歌曲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提示学生用坚决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气。 附点要唱得清晰,连续的两个附点不要忽视;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小学其次册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1、能完整、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预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头局部: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