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人教七上_第1页
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人教七上_第2页
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人教七上_第3页
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人教七上_第4页
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人教七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论语十二章11 论语十二章123D(1)生气,恼怒(2)自我检查、反省 (3)竭尽自己的心力(4)越过法度 (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疑惑(7)喜爱,爱好(8)好的方面,优点 (9)改变(10)坚定(11)仁德C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23D(1)生气,恼怒(2)自我检查、反省 (3)竭尽自4D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5(1)表示并列(2)表示顺承(3)表示转折6(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D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5(1)表示89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710111213141516171889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710111综合实践素养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920综合实践素养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920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人不知而不愠(yn)B吾日三省吾身(shng)一箪食,一瓢饮(dn)(pio)C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 j)曲肱而枕之(hng)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o)博学而笃志(d)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shu)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无【点拨】A项“说”是通假字,同“悦

3、”,在这里读yu;B项“省”应读xng;C项“肱”应读gng。【答案】D【点拨】A项“说”是通假字,同“悦”,在这里读yu;B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_(2)吾日三省吾身_(3)为人谋而不忠乎_(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5)学而不思则罔_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竭尽自己的心力越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_(6)思而不学则殆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8)择其善者而从之_(9)三军可夺帅也_(10)博学而笃志_(11)仁在其中矣_疑惑喜爱,爱好好的方面,优点改变坚定仁德(6)思而不学则殆_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4、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点拨】“说”同“悦”,愉快。【答案】C【点拨】“说”同“悦”,愉快。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思而不学则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吾【点拨】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B项中的“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C项“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答案】D【点拨】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B项中的“故5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

5、表示顺承,有时表示转折,有时表示并列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各属于哪种用法。表示并列(1)博学而笃志_(2)三十而立_(3)学而不思则罔_表示顺承表示转折5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承,有时表示转折(1)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来表达喜悦之情。(2)中考福建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6名句填空。有朋自远方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亦乐乎(1)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4)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

6、论语十二章中所言:_,_。(5)中考湖南长沙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6)“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写)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6)“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一、精段品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

7、2)子在川上曰_(3)人不堪其忧_(4)三十而立_(5)饭疏食_同“悦”,愉快河流能忍受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吃一、精段品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7解释下列句8翻译下列句子。(对于学问和事业,)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8翻译下列句子。(对于学问和事业,)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谈学习方法的是:_(2)谈学习态度的是:_(3)谈

8、个人修养的是:_9请将下列语句归类,只填序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请将下列语句归类,只填序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位置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高尚的品格。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句11请你就课文的某一章谈谈你的体会。示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体会: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好好学习。11请你

9、就课文的某一章谈谈你的体会。示例:子在川上曰:“逝二、对比阅读安徽合肥第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论语是记录_的一部书,论语十二章是从学习态度、_、_三个方面来写的。【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为人处世要讲_。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6页第12-15题。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修身做人、为人修养)诚信二、对比阅读安徽合肥第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期中改编12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尊君在不 不:_(2)去后乃至 乃: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4)温故而知新 新:_(5)逝者如斯夫 逝:_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或表疑问)。才。诚

10、信。新的理解和体会。往、离去。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尊君在不 不:_14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4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15请你依据文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理解。示例:这句话是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及时复习,经常反思,找出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15请你依据文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三、

11、国学阅读中考贵州遵义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7页第16-18题。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后贼追至贼:_(2)宁可以急相弃邪以:_(3)使人止之使:_(4)击鼓而民不赴而:_强盗。因为。派遣。表示转折,却。三、国学阅读中考贵州遵义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请同学17翻译下列句子。(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2)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我喝醉了酒就同大臣们开玩笑,误敲了鼓。17翻译下列句子。(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开始我之所以犹18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

12、不重视诚信,但知错能改。18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华歆:守信19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帮助小英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上联:做人有道唯诚信下联:_A智慧可资百岁春B常把自心比他心C处世无奇但善良D品行能灿千秋史C19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C(2)下面是李慧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真理越辩越明,公道自在人心。近来的中美贸易摩擦让世人看到了美国所谓“公平贸易”“美国优先”的真面目。【A】国际舆论没有不对美国肆意妄为的危险举动不感到担忧的。美国农民和零售商等因中美贸易摩擦利益受损,美国国

13、内对“贸易战”的反对声音也此起彼浮。【B】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最近刊文呼吁“美国必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发动双边贸易战,给美国人民造成实际损失。”(2)下面是李慧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真理越辩越明,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的写法是“_”。【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B】处画线句子有误用标点符号的毛病,请提出修改意见。此起彼浮此起彼伏 国际舆论没有不对美国肆意妄为的危险举动感到担忧的。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的写20综合性学习。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小学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小学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课题组专家委员还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