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老师中医辨证分型肺胀_第1页
from老师中医辨证分型肺胀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肺 胀 【概述】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肺胀之病名源出于内经,但后世医籍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或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早在内经就有关于肺胀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的记载,如灵枢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金匮要略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咳逆倚息,短气不

2、得卧,其形如肿”。书中所载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至今仍被临床所沿用。诸病源候论认为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本虚,气为之不足,复为邪所乘。”丹溪心法指出:“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证治汇补认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对肺胀的临床辨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医学中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与肺胀相类似,可参考本篇内容进行辨治。由于肺胀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病理演变复杂多端,还当与咳嗽、痰饮(支饮、溢饮)等互参,并注意与心悸、水肿(喘肿)、喘脱等病证联系。【病因病机】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复感

3、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一、久病肺虚,痰浊潴留久咳、哮病、喘证、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二、感受外邪,诱使发作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反复发作又致使病情日益加重。本病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外邪从口鼻、皮毛人侵,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肺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则胸部膨隆如圆桶,呼吸憋闷如塞如窒。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可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

4、根,若久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心脉上通于肺,肺气辅佐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又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虚治节失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可以出现喘脱等危候。肺胀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瘀血,三者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已。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阴化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肤则为水

5、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悬饮、水臌之类。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心主血而肝藏血,肝主疏泄,为调血之脏,心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癥积。痰浊、水饮、瘀血三者之间又互有影响和转化,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感邪则偏于邪

6、实,平时偏于本虚。早期由肺而及脾、肾,多属气虚、气阴两虚,;晚期以肺、肾、心为主,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但纯属阴虚者罕见。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果,如阳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饮难蠲;阴虚则外邪、痰浊易从热化,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现,每致愈发愈频,甚则持续不已。病程中由于肺虚卫外不固,尤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如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闭阻气道,蒙蔽神窍,则可发生烦躁、嗜睡、昏迷等变证。若痰热内郁,热动肝风,可见肉瞤、震颤,甚则抽搐;或因动血而致出血。【类证鉴别】肺胀与哮证、喘证肺胀与哮证、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证,有其

7、类似之处。区别言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哮是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独立病种;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从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肺胀可以隶属于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此外,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剧时,还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凡此俱当联系互参,掌握其异同。【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肺胀系慢性肺系疾患所致,辨证总属本虚标实,临床还应围绕发作与缓解,结合咳、喘、痰及其他症状、舌脉进行辨证。(一)辨偏实、偏虚本病虽属本虚标实,但临证应分清其标本虚实的主次。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未感邪时偏于本虚;发作加重期偏于邪实;平时缓解期偏于本虚。(二)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瘀

8、血的偏盛以痰浊为主者,症见咳嗽痰多,粘腻,不易咯出;以水饮为主者,心下悸动,气逆作喘,面浮,目如脱状;以瘀血为主者,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肺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终至痰浊、瘀血、水饮错杂为患。(三)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肺胀早期多属气虚,以气短,少气懒言,倦怠,纳差,便溏,腰膝酸软为主,病变在于肺脾肾;若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少津,脉细数等,则为气阴两虚;若病情发展,气虚及阳,则可见怯寒肢冷,心悸,小便清长或尿少,舌淡胖,脉沉迟等,或见阴阳两虚之候,病位以肺肾心为主。(四)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患者应进行胸片X片、心电图、肺功能、心脏超声心

9、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病情。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伴有感染可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部分患者可有肝肾功能改变、电解质紊乱。二、治疗要点肺胀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兼顾,分别缓急,有所侧重。在具体施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急则治标,祛邪为主感邪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标实者,应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或淡渗),活血化瘀(凉血化瘀或温经活血),兼有神昏者宜开窍,动风者宜熄风,出血者宜止血。(二)本虚扶正,兼顾阴阳平时缓解期以治本为主,本虚多属气虚,扶正固本

10、,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者,宜兼顾;正气欲脱时,应急予扶正固脱,救阴回阳。(三)证候兼夹转化者,灵活施治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临证既需掌握其辨证常规,又要根据其错杂表现灵活施治,其中以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尤为危重,如不及时控制则预后不良。(四)老年、病久防止感邪恶化老年、久病体虚的患者,每因感邪致使病情恶化,但因正气衰竭,无力抗邪,正邪交争之象可不显著,故凡近期内咳喘突然加剧,痰色变黄,舌质变红,虽无发热恶寒表证,亦要考虑有外邪的存在,应注意痰的色、质、量等变化,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有邪必祛,

11、及早采取措施,综合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三、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一)痰浊壅肺主症特点: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前二方功能降气化痰平喘,但苏子降气汤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三子养亲汤偏降,以痰浊涌盛,肺实喘满,痰多粘腻为宜;六君子汤健脾燥湿化痰,偏补,以脾虚兼有痰湿者为宜,可作为症情稳定时之调治方。痰浊壅肺证常用药如苏子、前胡、白芥子化痰降逆平喘;半夏、厚朴、陈皮燥湿化痰,行气降逆;白术、茯苓、甘草运脾和中;葶苈子、莱菔子泻肺

12、祛痰平喘。如肺脾气虚,易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酌加党参、黄芪、防风健脾益气,补肺固表。若属外感风寒诱发,痰从寒化为饮,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宗小青龙汤意加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散寒化饮。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若痰浊挟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配合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二)痰热郁肺主症特点: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前方主要以麻黄、半夏疏表宣肺化痰,生石膏

13、清泄肺热,用于饮热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气;后方以桑白皮、黄芩、黄连、山栀清肺泄热,杏仁、半夏、苏子、贝母化痰降气平喘。用于痰热壅肺,喘急胸满,咳吐黄痰粘白稠厚者。痰热内盛,胸满气逆,痰质粘稠不易咯吐者加鱼腥草、金荞麦、瓜蒌皮、海蛤粉、竹沥水清热解毒,滑痰利肺;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天花粉、知母、芦根以生津润燥;痰热壅肺,腑气不通,胸满喘逆,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以降肺平喘;阴伤而痰量已少者,酌减苦寒之味,加沙参、麦冬等养阴润肺。(三)痰蒙神窍主症特点: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

14、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方药:涤痰汤加减。本方用半夏、茯苓、橘红、胆星涤痰熄风;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利膈;菖蒲开窍化痰降浊。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加葶苈子、天竺黄、竹沥;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红花、桃仁活血通脉;如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四)阳虚水泛主症特点: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

15、细。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用附子温肾通阳,茯苓、白术、生姜健脾利水,赤芍活血化瘀;后方用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通阳化气利水,配合真武汤可加强利尿消肿的作用。若水肿势剧,上凌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者,加沉香、黑白丑、川椒目、葶苈子、万年青根行气逐水;血瘀甚,紫绀明显,加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北五加皮化瘀行水。待水饮消除后,可参肺肾气虚证论治。(五)肺肾气虚主症特点: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前方用党参(人参)、炙甘草补肺;冬虫夏草、胡桃肉、坎脐益肾;五味子收敛肺气;灵磁石、沉香纳气归元;紫菀、半夏、橘红化痰降气,功效重在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后方用人参、黄芪补肺益气,熟地、五味子益肾敛气,紫苑、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功在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演变与预后】一般来说,本病多属渐积而成,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期根治。尤其是老年久病患者,发病后未能及时控制,极易发生变端。如肺脾肾功能失调,水饮泛溢肌肤则为水肿;饮停胸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