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提升课第四单元阶段提升课知识体系·思维建模知识体系·思维建模

【复习指导】1.宏观思路:本单元讲授的是自然灾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借助“资料”,即灾害的实例,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意学习的重心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成因分析。在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后,注重分析避灾、防灾的措施,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复习指导】2.复习策略:2.复习策略: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对点训练】

(2021·嘉兴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一般来说,干旱等效频度越高,旱灾越严重。下图为我国局部区1951-1988年干旱等效频度示意图。【对点训练】(1)图中①②③河段中,

段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发生

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

(2)分别说明乙、丙两地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的主要自然原因。(3)简述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的生产技术措施。(1)图中①②③河段中,段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解析】第(1)题,根据发生凌汛的河段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低纬流向高纬,图中①②③河段中,③段符合凌汛的条件,所以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春季和初冬季,春季上游河段河冰融化,下游还没有融化,初冬下游段开始结冰,上游段没有结冰,所以一年中发生2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短。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山地的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造成乙、丙两地的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第(3)题,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采取培育耐旱作物,改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利用覆盖地膜等技术,保水保湿,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发生凌汛的河段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答案:(1)③两短(2)乙地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3)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或覆盖地膜等技术,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答案:(1)③两短二、洪涝灾害的分析方法1.我国频繁的洪涝灾害成因分析:二、洪涝灾害的分析方法2.洪灾防治措施分析:2.洪灾防治措施分析:【对点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对点训练】(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

【解析】第(1)题,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第(2)题,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量“下顶”。武汉段长江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武汉长江段,加大武汉长江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第(2)题,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第(3)题,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上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第(3)题,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谢谢观看!谢谢观看!18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长江上游大量洪水下泄,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上涨,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阶段提升课第四单元阶段提升课知识体系·思维建模知识体系·思维建模

【复习指导】1.宏观思路:本单元讲授的是自然灾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借助“资料”,即灾害的实例,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意学习的重心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成因分析。在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后,注重分析避灾、防灾的措施,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复习指导】2.复习策略:2.复习策略: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阶段提升课课件鲁教版必修1【对点训练】

(2021·嘉兴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一般来说,干旱等效频度越高,旱灾越严重。下图为我国局部区1951-1988年干旱等效频度示意图。【对点训练】(1)图中①②③河段中,

段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发生

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

(2)分别说明乙、丙两地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的主要自然原因。(3)简述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的生产技术措施。(1)图中①②③河段中,段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解析】第(1)题,根据发生凌汛的河段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低纬流向高纬,图中①②③河段中,③段符合凌汛的条件,所以有明显的凌汛现象,一般每年春季和初冬季,春季上游河段河冰融化,下游还没有融化,初冬下游段开始结冰,上游段没有结冰,所以一年中发生2次凌汛。受全球变暖影响,气温升高,该区域河流结冰期变短。第(2)题,据图可知,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山地的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造成乙、丙两地的干旱等效频度比甲低。第(3)题,甲地农业活动中防御旱灾采取培育耐旱作物,改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利用覆盖地膜等技术,保水保湿,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发生凌汛的河段条件:河流有结冰期、自答案:(1)③两短(2)乙地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丙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3)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采用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或覆盖地膜等技术,减少蒸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等。答案:(1)③两短二、洪涝灾害的分析方法1.我国频繁的洪涝灾害成因分析:二、洪涝灾害的分析方法2.洪灾防治措施分析:2.洪灾防治措施分析:【对点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对点训练】(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

【解析】第(1)题,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第(2)题,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量“下顶”。武汉段长江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武汉长江段,加大武汉长江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第(2)题,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第(3)题,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上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第(3)题,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谢谢观看!谢谢观看!37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