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最佳方案_第1页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最佳方案_第2页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最佳方案_第3页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最佳方案_第4页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最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1项目建设F3............................................4TOC\o"1-5"\h\z2城市管理信息化现状 41.3本次建设目标 51.4建设规模 65性能要求 65.1数据处理能力 65.2安全性与可靠性 75.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85.4准确性与时效性 85.5网络性能需求 81.5.6可使用性 85.7技术路线要求 8第2章项目建设要求 91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要求 101.1数据体系和数据库建设要求 102.1.2应用体系与应用支撑系统建设需求 112.1.3数据治理要求 132.1.4数据接口建设要求 132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建设要求 132.3系统部署需求 164网络及安全设计要求 165运维体系建设要求 165.1设备运维管理 172.5.2应用运维管理 175.3数据运维管理 185.4项目运维管理系统 18第3章项目建设清单 191数据体系与数据库清单 193.2应用体系清单 203数据普查清单 22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市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高度重视,提出了抓住应用场景开发的主题,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因此,利用新体系、新技术建立一种共性、灵活、高效、可扩展的体系架构,适应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创新,是城市管理发展给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定位为“大城管”,是供市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共同使用的公共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其建设目的是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釆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1.2城市管理信息化现状在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委领导和支持下,全局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全局共有渣土、亮化、固废、桥隧运营监控、数字城管、违停执法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已建设完成,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步提升,获得住建部、省住建厅的高度认可。目前全局已建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系统之间兼容性差,存在信息孤岛,缺乏一个能总览全局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监督平台。同时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全面,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重点业务并未实现科学化、智慧化管理,给市容秩序监管、督查督办、执法督察等部门来带监管上的不便,也制约了我市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现已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智能监管平台、智慧渣管服务平台、亮化控制平台、城管违停执法系统、城管停车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初具规模。系统在政务处理与民生服务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本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各部门建设的城市管理系统基于不同部门各自业务场景需求单独建设,系统之间缺少数据共享机制;而且系统由不同厂商建设,没有建设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与单点登陆机制,造成同一个操作人员在使用多个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需要多次登录,操作步骤过于繁琐、工作效率不高、业务周期长。随着城管业务需求的变化,目前各业务系统都存在应用场景固化、创新能力薄弱以及新业务场景构建的需求响应慢等问题,其中部分能力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没有形成跨部门共享及快速调用机制,业务数据缺乏有效流动,数据维度单一,数据孤岛现象日益严重,没有形成多业务来源,多维度汇集的合力作用。1.3本次建设目标本期项目的建设主要根据住建部最新技术标准,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实时情况及分析结果可视化界面,从而实现“一屏全览”;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及运维管理体系为基层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一键监管”工具;集成现有业务系统和便民服务渠道的业务能力形成全市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共享平台,为全市民众提供“一网通办”的便民化服务;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成以后,可与国家平台和省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使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具体以城市超脑和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为核心支撑,以先进的业务系统和丰富的场景化应用为关键抓手,构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促进城市治理科学精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力争打造成为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样板案例,实现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1.4建设规模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覆盖市本级和各城区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待平台稳定运行,且经城管局和各业务部门确认效果后再进行其他区县的应用建设推广。1.5性能要求1.5.1数据处理能力系统能大规模、高质量地处理数据,提供高速度、高效率、实时、及时的计算与信息处理能力。具体指标如下:•登陆时间W2秒;•页面间跳转时间W1.5秒;•精确查询(包括请求服务)响应时间W1.5秒;•模糊查询响应时间W1・5秒;•综合查询响应时间W2秒;•简单事务处理(包含各类信息录入、修改、删除)W2秒;•各类固定简单类统计报表形成时间W3秒;•各类固定复杂类报表统计报表形成时间W6秒;•系统用户页面交互时间W1.5秒;•开发的应用报表在每次系统执行运算的时间W1秒;•文本信息交换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采用消息中间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图片、声音信息交换响应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图查询定位时间不超过2秒,接收现场检查上报问题时间不超过30秒,向现场移动工作人员发送任务时间不超过10秒。1.5.2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具有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达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标准要求。系统提供良好的数据安全可靠性策略,釆用多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与可靠。关键设施与系统应有高可用性的冗余备份机制,系统应具有长期连续工作的能力和容错的能力。系统应采用基于系统、网络、应用、管理的各种安全策略来保证信息的安全。•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N99.999%;•系统一年的故障停机时间W15分钟(停电等不可预测因素除外);•系统最高负荷持续时间W1小时;•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岀现系统不可控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工作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MTBF大于20000小时。1.5.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系统应采用最新的微服务架构,实现易于扩展、升级和移植。系统指标体系、业务功能体系设计留有余地,应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相关应用进行扩展,不需要对系统架构做出调整。软件可基于应用支撑平台进行业务系统灵活定制,替代代码编写80%以上。1.5.4准确性与时效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数据审查手段,数据的传输要及时、准确,数据运算的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系统对各种业务操作、数据处理、模型运算的响应时间应符合要求。1.5.5网络性能需求要求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可控、可靠及可扩充;要求采用性能稳定的服务器、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并可扩充。1.5.6可使用性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对有要求格式和数据类型限制的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具有良好的并发响应能力,整体响应性能在1・5秒以内,能满足今后的整体应用需求。1.5.7技术路线要求整体技术路线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技术:•微服务:微服务是S0A架构下的最终产物,该架构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服务业务,使得服务能够独立运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数据存储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其他包括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块数据技术、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等。第2章项目建设要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市政务云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复用市超脑平台数据、应用服务能力,结合自身需求在2022年前初步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按照“新一线城市”标准,大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发挥市委市政府管理城市的重要“抓手”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作用,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助手”。为城市管理者和机构提供数据分析展示和决策依据。通过本次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管理和“互联网+”政务水平,构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市管理“一屏全览、一键监管、一网通办”的建设目标,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做到领导心中有数、实际指挥有力、群众实用方便。“一屏全览”通过城市管理场景构架系统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可视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的展示、分析、决策管理手段;“一键监管”通过复用数据中台、用户权限管理、运维管理系统为基层管理者提供业务系统运维、数据流程、用户操作监管措施;“一网通办”通过业务系统公众服务与“我的城市”对接,为市民提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举报投诉、违停处理、停车导航等服务。本期主要围绕已建数字城管、渣土、固废、亮化和在建违停执法、停车管理、智慧执法、协同办公等业务系统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为后期市政、园林、环卫新建业务系统预留对接接口。2.1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要求2.1.1数据体系和数据库建设要求通过复用超脑数据中台、应用中台与AI中台能力,实现对已建数字城管、固废、渣土、环卫、亮化、桥隧、违停等处室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汇集、梳理、治理、清洗、共享、分析展示等全流程管理,建立管理服务基础数据库及相关城市管理主题库,形成大数据管理机制,同时新建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实现内部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撑,系统可以实现边缘计算在线监管,实现与相关行业单位与市数据局的数据交互共享,以完成国家、省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交互任务。根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试行)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要求,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标准规范、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部件事件监管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环卫、园林、执法、户外广告等)、公众诉求数据和网络舆情数据、内部归集库、外部归集库等,结合最新数据技术提供综合性城市管理块数据建设方案,包括统一地址建设、空间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业务块数据、块数据管理等内容。2.1.2应用体系与应用支撑系统建设需求2.1.2.1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本次建设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主要是实现城管数据的大汇总与分析展示,为城市管理日常运行提供可视化信息展示,实时展现人、车、视频、事件、设施等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便于局领导监督指挥、统筹决策与管理调度,同时按照城管局各业务部门、指挥机构需求,完善相关数据展示与业务建设内容。宏观展示城市管理的整体运行情况,帮助管理者快速了解全市基本概貌,包括区域概况、资源概况等基础信息;同时动态汇总当日案件情况、案件来源及各街道案件的实时情况,做到城市管理家底清,情况明。通过数据汇聚和系统对接,实时感知城市管理所有业务的运行体征、智能预警等城市运行问题、分析研判城市运行态势,基于一张图,通过智能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资源、案件、业务流程、监测预警的全面感知管理,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数据实、监测准、信息畅、运行稳”,具体展示内容应包含全市城市管理宏观态势、城市管理指数分析(健康指数)、专题展示、数据监测告警、数据可视化实现、指挥调度一张图等相关模块,并根据指数分析要求提供监督检查评测功能,包括样本点管理、抽查、双随机等。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专题展示的界面设计内容,设计界面必须符合时空云平台技术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内容应包含市容指数、部件指数、干净指数、安全指数、群众满意指数、人员车辆指数等,同时应包含指挥协调、智慧环卫、大数据展示、智慧市政、智慧执法等专题应用。2.1.2.2城市管理应用支撑系统根据管理需求,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业务流程、工作表单、功能参数等事项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该子系统可以方便地调整实现统一用户管理,使之适应用户需要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实现用户自维护。2.1.2.3场景构建系统建设场景构建系统旨在解决城管执法局日常工作场景新建业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场景构建等需求,实现全流程智能建模过程,平台依据城市管理要求搭建相关场景,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的基础上,对于未展示专题或者日常管理指挥工作中需要临时建立的场景,提供相应数据调度支撑、工具模型等功能,以便快速响应,快速生成业务化场景模块,提升响应效率、加快处理速度。场景构建系统的数据将来自于数据中台以及用户在场景构建系统中创建录入的各个业务实体数据,技术主要采用微服务、Json、B/S架构等。可根据项目实际要求,提供场景构建系统的后台界面,内容应包含且不限于菜单管理、文本管理、指标管理、地图配置、组件管理、布局管理。2.1.3数据治理要求城管数据治理基于超脑数据屮台与应用屮台展开,利用屮台能力、系统工具与服务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的数据资源规划应用,在全面梳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业务场景与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业务数据类别、产生频率、产生数量、数据格式、数据特征、应用场景,依据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设计数据存储和访问形式、构建各类专项库及业务分析模型,逐步形成完整的城管数据资源目录、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和数据资源公开目录,最终实现政务数据业务服务。根据城管信息化及数据建设的实际情况,提供详细的治理目标、现状分析、信息资源编目、数据治理业务数据流、场景展示、数据汇聚系统、数据标准化等内容。2.1.4数据接口建设要求通过数据接口开发平台提供内外部接口的设计方案,其中内部接口包括与城管局已建的信息化系统接口对接内容,外部接口包括与住建、公安、交警等其他委办局对接内容。2.2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建设要求通过城市部件数据普查解决原有老旧城市部件数据更新问题,实现对国家城市部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与市本级技术标准规定的123小类部件类型进行采集更新、录入等工作,满足《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指南》对城市部件数据提出的共享交换要求,为后续的业务系统建设与城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特别说明:部件普查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开放区域,具体描述如下:1、 对城市道路范围内的规定部件全部普查,道路两侧有建筑物的普查到临街房屋墙角线或围墙;对于道路两侧是开阔区域(没有建筑物或者较远建筑物是破旧、废弃房子的),范围是路基线(有人行道按人行道算,没有按机动车道算)向外延伸5米;2、 公共开放的区域场所对其进行普查,对相对封闭管理的小区、公园、单位范围内部不进行普查;开放或半开放式城市居住小区对其主要内部道路范围及其两侧区域进行普查,其他楼宇间的小通道、绿地区域不进行普查;对老式居住区(含城中村、巷弄居民区等)普查其主要通道(含人行道4米及4米以上,对有文物遗址、名人故居、政府单位、学校、商业街等不足4米的道路也要普查)范围及其两侧区域进行普查,其他区域不普查;3、 对于将拆迁区域不予普查,以政府公告为准。4、 普查类别本次城市部件普查种类依据国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2-2013)要求,共普查5大类121小类。主要分类如下:公用设施,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停车场、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市容环境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等;园林绿化设施,主要包括古树名木、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其他设施,主要包括人防工事、公房地下室、重大危险源、水域附属设施、文物古迹等。此外,根据城市部件普查的实际需求,结合本级城市部件普查标准,在国家标准上增加了2个小类(增加类别为市容环境设施大类中的环卫工作间和生活垃圾中转场两小类),共计小类为123类。5、 全景影像普查釆用专业测量系统进行城市激光全景影像数据采集,真实、直观、全面的反映现实场景,完全与城市采集当时的实际面貌相一致,形成360度全景环视效果,实现人机交互式浏览。6、 户外广告专题普查主干道户外广告进行专项普查包括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牌)等媒体形式,利用城市道路、公路、广场、建筑物、构筑物、交通工具等户外广告载体设置的经营性和公益性广告与立面设施。对城市户外广告牌信息标注在电子地图上,对每个信息单元(包括单位名称、广告内容、广告类别、长宽尺寸、位置、数量、法人代表、起始时间、有效期限、价格、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录入,便于监管、分析和处理,数据格式SHP。提供详细的数据普查方案,方案应包含城市部件普查方案、城市单元网格设计、数据处理、地理编码普查、户外广告专题普查、实景影像普查、交付标准等内容。2.3系统部署需求本次系统部署到政务云,不单独建设机房,根据系统实际资源需求提出资源需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2.4网络及安全设计要求本项目安全体系的建设将完全复用城市超脑和政务云的能力进行,主要利用政务云平台的网络安全、代码安全审计、权限划分及权限控制、数据库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能力,同时在方案中明确了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网络传输、安全计算环境、前端设备安全等内容的建设说明。主要从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存储及备份、指挥中心等层面提供安全保障方案。2.5运维体系建设要求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应用、数据对接完成之后,运维管理将成为保障日常业务正常、保障本次项目建设成果的重要一环,为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一张图、日常事件处置一键管控、日常运维决策、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有效支撑。本次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含设备运维管理、应用系统维护、视频运维管理、数据系统维护、项目运维管理五个部分,包含所接入的设备与系统状态监测、安全状况感知、安全准入、数据访问统计、接口状态监测、项目效率管理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2.5.1设备运维管理本次设备运维建设对象包括支撑系统业务进行数据采集的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数通设备、安全加固设备、硬件服务器设备等:一是城管执法局渣土管理、数字城管、夜景亮化等系统部署的摄像监控、控制器、信息采集器等前端感知设备;二是本次项目建设中指挥中心建设的IP广播、扩音、信息屏、打印机等设备;三是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加的智能井盖、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等智能设备;四是本次项目中建设的数通设备、安全设备等。本次设备运维建设方案从设备发现、设备识别、资产管理、安全管控、审计溯源、数据源对接等角度完善整个物联网设备运维管理建设。2.5.2应用运维管理本次应用系统运维主要针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相关支撑、城市应用场景构建等系统提供持续性的监测运维服务。由于本次应用系统与数据系统全部建设于城市超脑与电子政务云,复用城市超脑现有运维监测系统与工具实现自动维护和监测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负载均衡、应用系统,对平台的可用性、服务器的性能、各种服务(web服务、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的状态、性能进行监控,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大数据分析,提升主动运维能力。2.5.3数据运维管理数据运维管理部分数据分析平台、数据质量分析系统等系统与工具实现数据运维功能,并实现与一张图对接,在一张图上展示整体数据情况。数据运维管理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库的运行和数据传输、交换、备份等工作进行监督维护,保障数据库的稳定运行、数据的安全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对各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响应和满足各业务单位的数据分析统计需求。同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提供各种数据库可用性和性能的整体监控,包括数据库连接信息、数据库明细、表空间,数据库大小、缓存性能、内存、读、写、I/O状态、SQL统计、锁等。2.5.4项目运维管理系统项目运维管理系统以维护运营数据为基础从响应时效、运行效能、后台管理、用户满意度、资金绩效等方面实现对系统维护的科学化、持续化管控,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科学统筹管理。目前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应用系统较多,首先需要相关的功能模块来进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录入及管理,在基础信息完善的基础上,完成对各个应用系统应用需求流程的记录管理,系统日常运行状态监测及维护的记录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系统自动汇总统计口常的系统需求数据及维护数据情况,得出绩效考核结果。运维管理系统分为基础信息维护、运维过程管理、项目过程管理以及结合上述过程管理从而形成对具体业务系统以及相应支撑厂

家的绩效考核管理等几个模块来进行建设。并对四大功能模块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以可视化页面展现。第3章项目建设清单3.1数据体系与数据库清单序号系统模块名称功能参数概述1数据专项治理在全面梳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业务场景与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业务数据类别、产生频率、产生数量、数据格式、数据特征、应用场景,依据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设计数据存储和访问形式、构建各类专项库及业务分析模型,逐步形成完整的城管数据资源目录、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和数据资源公开目录。数据专项治理应包含数据需求调研服务、信息资源编冃、标准梳理、数据梳理、数据汇聚、数据标准化、数据融合、数据应用、日常运维、数据运营服务、数据中台融合复用等功能。2数据接口设计及服务梳理接口服务清单,提供城市综合管理接口的建设与提供服务,实现对跨层级、跨部门之间异构数据源的提取、转换、传输、存储和监控,不同层级单位之间数据的同步、交换和共享。本次建设的接口包括与数字城管系统接口、渣土系统接口、固废系统接口、亮化系统接口、办公0A系统

接口、违停执法系统接口、停车管理系统接口、智能对讲系统接口、智慧执法系统接口、桥隧系统接口、与超脑对接、与国家平台对接等。3数据库建设根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试行)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要求,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部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