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的情味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群文联读目录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六、说教学手段七、说课时安排八、说教学过程九、说作业设计十、说板书设计十一、说设计反思一、说教材

统编版新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文体混编、文言文与白话文间杂;二是以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内容。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特点:两册必修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围绕“自然情怀”的单元主题,所选文章都是散文名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与两篇古代文言散文《赤壁赋》《登泰山记》。一、说教材

这些散文名篇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

二是意蕴深厚,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三是文辞优美,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一、说教材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对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阅读方法,不知道从何入手去读懂散文。根据学情,结合新教材的编辑特点,因此设计群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从诵读、品景、评景角度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1.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感受文人笔下的美景,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感受散文中景物的丰富意蕴。三、说教学目标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4.思维发展与提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借鉴本单元写法,写一篇散文,力争情景交融。三、说教学目标重点: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散文中景物的丰富意蕴。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本单元文章写景精妙,景物特点鲜明,感情浓郁,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品作者之心,味作者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主要采用美读法和设疑、讨论法。1、美读法。

前两个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训练学生美读,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设疑、讨论法。

本单元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的语言,在写景中实现的。教师要因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二)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以读入境,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寻找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2)诵读感知法

(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美)(3)合作探究法

(分组探讨,组员代表记下探讨结果。)

本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境导入和教师范读时,使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秋日私语》,创设优美的意境。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也用课件展示,方便学生把握思路。六、说教学手段

本课时为第七单元的第六课时——第一课时:单元起始课第二、三课时:研读《故都的秋》。第四课时:学习《荷塘月色》。第五课时:学习《我与地坛》。第六课时:联读本单元三篇现当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反复诵读,感受散文中景物的丰富意蕴;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七、说课时安排八、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图情境导入诵读悟情品景悟情总结拓展评景悟情情境导入曹操在月夜对酒当歌吟唱建功宏愿,李白以梦游天姥山嗟叹内心悲愤,杜甫在秋日登高哀伤人生之悲凉,苏轼在赤壁祭月抒发人生之旷达……诗词歌赋的文字里蕴藏着一颗颗至诚至真的心灵,现当代散文也是一曲曲“心灵之歌”,今天我们走进古老的北京城,一起品读“故都的秋味”,欣赏“荷塘月色”,听听“我与地坛”的故事,一起感悟三位散文大家,怎样以散文独抒性灵,表达悠远的情思!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任务二:独抒性灵——品景悟情任务三:独抒性灵——评景悟情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朗读提示七情:

哀乐

惧节奏:

轻快急切低缓欢快轻快顿挫

压抑语气:

喜悦强硬

沉重愉悦

甜蜜愤怒恐慌

联读本单元三篇现当代散文,选择你最喜欢的文段,反复诵读、美读,读出情味,以声传情。学习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闲适之情——节奏轻缓、语气柔和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故都的秋》P106第3段学习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荷塘月色》P110第7段1、教师配乐范读向往之情——节奏欢快、语气愉悦学习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与地坛》P117尾段

1、教师配乐范读怀念之情——节奏低缓、语气沉重学习任务一:独抒性灵——诵读悟情2、学生自由选读、展示美读

联读本单元三篇现当代散文,选择你最喜欢的文段,反复诵读、美读,读出情味,以声传情。学习任务二:独抒性灵——品景悟情

分组合作探究:每个大组选择一篇散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细读品鉴,再从中选择一幅图画,作为“心灵绿洲”景点的推荐封面。要求为画面命名,从景物选取、艺术手法、情感之美等角度进行品鉴,再由小组代表将品鉴结果填表。篇目画面景物艺术手法情感之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篇目画面景物艺术手法情感之美《故都的秋》故都秋晨破屋、浓茶碧天、鸽声槐树、日光牵牛花、秋草白描、视听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闲适落寞《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教师的品鉴成果示例学习小组的品鉴成果展示学习小组的品鉴成果展示学习小组的品鉴成果展示篇目画面景物艺术手法情感之美《故都的秋》故都秋晨破屋、浓茶碧天、鸽声槐树、日光牵牛花、秋草白描、视听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闲适落寞《荷塘月色》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叠词、比喻、拟人、通感、排比、融情于景淡淡喜悦《我与地坛》地坛园子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叶比喻、拟人、视听结合、融情于景热爱生命教师的品鉴成果示范学习任务三:独抒性灵——评景悟情文学短评写法回顾切入要小观点鲜明叙评结合总分总结构学习任务三:独抒性灵——评景悟情

请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中,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诵读,细加品味,选择一个角度(画面、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情感等),写一段文学短评,评景悟情,50—100字。写作成果展示写作成果展示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性灵、表达作者悠远情思的文学作品。

要品出散文情味,可以反复诵读,可以从品鉴景物入手,可以从评议散文入手……

你还有什么方法品出散文情味?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老舍《想北平》林语堂《动人的北平》郁达夫《北平的四季》九、说作业设计

借鉴参照,尝试写作。《故都的秋》写了秋的清、静、悲凉,《荷塘月色》写了夏的清幽宁静,《我与地坛》写了园子的四季“荒芜但并不衰败”。借鉴本单元三篇现当代散文的写景抒情方法,尝试写写春、冬,也可以写夏、秋或者四季,比如《蓉城之春》《冬日乡村》《校园的四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十、说板书设计独抒性灵

情思悠远诵读

品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