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_第1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_第2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_第3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_第4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知识导读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而改变。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发展早期2.农业社会3.工商业社会思考探究结合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向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提示】

水稻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部门。几次人口大迁移,使长江中下游人口密度增加,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农业生产可以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自我校对一、社会经济技术二、1.①分布较广②平坦黏重③能力④水系⑤开垦困难⑥缓慢2.①广泛使用②天然水道③改进生产技术④质地黏重⑤农业生产⑥气候⑦劳动力⑧桑蚕棉花3.①密集②低于③商品率④破碎⑤规模机械化⑥东北华北新疆华北扣基础自落实一、选择题据《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时至今日,该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回答1~4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2.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耕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②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③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③自然条件在当时不适于人类居住,人口稀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3.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或者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农业地位下降——东北、华北等地科技的大量投入B.水稻种植业——肥沃的黑土C.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农业发达D.商业贸易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内、外交通便利4.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之便B.通过人们的长期培育,肥沃而黏重的自然土壤形成了肥力更高的水稻土C.农业最发达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的“鱼米之乡”D.目前,农业地位下降答案1.B2.A3.D4.D解析长江流域贫瘠而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早期开发的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越来越发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农业地位也在变化。5.下列能够克服河湖、沼泽广布和土壤黏重等不利条件的因素是 ()①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被广泛使用②陆路交通的发展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④小麦的种植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答案C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南方市场经济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长江产区由70年代的30%下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11%,而东北松辽产区则由70年代的11%上升到二十一世纪初的32%。据此回答6~7题。6.与东北松辽产区相比,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③水热条件丰富 ④复种指数较高A.②④ B.③④C.②③ D.①④7.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③所产粮食大量出口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6.B7.C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季节长,积温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降水多,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河湖纵横,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近若干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非农业用地所占比重上升,导致耕地面积减小;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如对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求量增大)使农业生产创造更高的产值,当地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缩小了粮食生产用地的比重;导致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率上升困难,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降低。二、综合题8.读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________(较快、缓慢),试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特征,举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入农业社会,该地区成为我国________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的________、________生产基地。(4)目前,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棉花生产的地位也不如________南部和________平原。(5)通过以上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业发展缓慢。(2)船作为交通工具广泛使用后,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黏重、贫瘠的土壤不再是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反而经过人们的长期熟化,使其变成肥沃的水稻土。(3)粮食桑蚕棉花(4)东北华北新疆华北(5)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智能提升一、深化与拓展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例1】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下图)。(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都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主要是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期“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解析】

第(1)题,由题干知“老天府”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结合图示,依据自然区位的诸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第(2)题,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现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环境破坏严重,从而落选“新天府”。第(3)题,结合古人对天府的描述和专家对“新天府”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人地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是“新天府”的共性。第(4)题,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随着开发的进行,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使生态环境好转,最终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成为“新天府”。【答案】

(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3)人地协调发展(4)解放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十几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当选为“新天府”。【方法与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对比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右所示: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二、易混易错点提示易错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例2】

读下图,回答(1)~(3)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2)甲图P平原沼泽广布,到上世纪末建成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目前正在逐步实施退耕还湿地计划,说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B.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C.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先减弱,后增强D.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不同(3)今后乙平原农业生产的变化最可能是()A.生态退耕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B.粮棉播种比重和产量随人口增加而增加C.蔬菜、花卉播种面积和产量随市场需求量上升而增加D.随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会建设成为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答案】(1)B(2)D(3)C【错因分析】

第(2)题,易错选C项。第(3)题,易错选A项;错因:不能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甲图为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题,热量影响农作物品种、熟制与产量。第(2)题,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强或减弱。第(3)题,随着长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非农业用地增加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伴随着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增加而导致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会上升,而粮棉因经济效益较低而出现播种面积下降趋势;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的经济林木,不会在长江三角洲大面积种植。

【纠错感悟】

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成功体验】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完成(1)~(2)题。(1)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