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_第1页
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_第2页
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_第3页
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_第4页
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高考历史系统性针对性专题复习(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八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梦——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共和

共和有两个层面意思:一是,指的是不同的政治机构间的各安其分、和谐共处,它包括政治体系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主要部门;二是,指的是不同政治群体和政治力量,如政党、区域、民族,乃至国家之间在宪法、法律和国际法基础上各安其分的过程和状态。宪政共和:就现代民主政治而言,共和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现代政治理念基础上的共和,在法治国家就表现为宪政,也以称之为“宪政共和”。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共和、民主、宪政三位一体的。民主解决授权问题,共和解决执政问题,宪政则解决限政问题。没有共和,民主就会变成多数暴政;没有民主,共和就会变成寡头政治;而没有宪政,他们都会变成无法无天。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关于民主和共和概念升华“民主”推崇多数政治,“共和”偏爱多元治理。“民主”强调人民主权,“共和”主张分权制衡。“民主”持守平民立场,“共和”内含精英情结。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因幻想而饮恨京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面对民族危机,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的工具并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从1900年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概念:材料一:“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只有从下面进行革命。材料二:当初次失败(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曰予辈为乱臣贼子。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改良道路行不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材料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1、背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1、归纳辛亥革命的背景必要性:引发革命的必然的社会因素。(客观条件)(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统治危机失败,进一步加深统治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庭。)(3)改良不是最佳的选择,也失去了改良的最佳时期。晚清政府自救的最后努力——新政与立宪】2.内容:改革内容影响政治上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裁汰、增改新部门经济上颁布《商律》奖励实业文教上废科举、改学制、兴学堂、遣留学军事上扩编新军、废除武举其他改定刑律、变革习俗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近代军队地方势力资产阶级社会地位大大提高3.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都是地方性的、分散的,不利于集中革命力量进行斗争——需要统一的政党来集中领导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意义:时间:地点:成员组成:创办者:总理:纲领:性质:作用:机关刊物: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等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报》(1905年三民主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统一的政党领导,改变了过去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来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局限性进步性补充【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缺乏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缺乏群众基础)缺少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只针对资产阶级的民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王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第一次失败浙皖起义1907秋瑾徐锡麟失败失败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孙中山黄兴黄花岗起义1911孙中山黄兴影响最大(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的“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6)有利时机(导火线):1911年5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进程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十八星旗辛亥革命的爆发材料:武昌起义后,湖南军政府宣告独立,谭延闿(kai)设计杀死革命党人焦达峰和陈作新,爬上都督宝座......江苏巡抚程德全是一个很会投机的,眼见清廷这条船就要沉了,他便转而投到革命的一方,摇身一变做了新都督。

——《辛亥革命史话》大量立宪派旧官僚混入革命队伍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武昌起义(1911.10.1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并建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官僚黎元洪为都督。

立宪派:立宪派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化而来,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他们反对清王朝的统治现状,在保留清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主张和平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危机思考: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2.建立民国(1912.1.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二.辛亥革命的爆发1.武昌起义(1911.10.10)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五族共和①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的国名,南京临时政府则是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②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区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中国版“光荣革命”[史料]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根据史料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表现: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2.建立民国(1912.1.1)二.辛亥革命的爆发1.武昌起义(1911.10.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11日(时间),孙中山(人物)在南京(地点)颁布,由参议院(机构)制定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材料二: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政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材料三: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思想上,运用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政体上,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自由平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君权神授专制集权封建等级个人独裁法治人治体现了?否定了?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①民主创建: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②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③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2)局限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内容意义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三、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两面派手法;②列强支持袁世凯,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施压;③革命党内部旧官僚、立宪派施压革命党人;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根本)原因过程孙、袁达成协议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3月12日袁世凯就职临时大总统并迁都北京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成功—历史功绩:1、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革命的功绩: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反对任何复辟行为)C、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E、促使亚洲觉醒,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封建制度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这种说法正确吗?(1)君主专制制度主要特征是君主专制、独裁。自秦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到明清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其结束标志是辛亥革命后清宣统帝退位,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共和制(旧中国也没能真正实现)。(2)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经济制度、土地制度、思想意识、文化体系等。自战国以来,封建制度逐渐确立,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辛亥革命只是改变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其结束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从经济上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表现:(革命的局限性)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被袁世凯的专制所取代;2、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对广大乡村地区影响有限;原因:1、主观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主要依靠会党和新军)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袁世凯反革命的两面手段。(二)失败—局限性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经济原因:

(2)政治原因:

(3)思想原因:

(4)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政权。资产阶级脱离广大群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处于半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