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_第1页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_第2页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_第3页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_第4页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

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

俄语谚语浓缩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俄罗斯文化传承和开展的载体,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深受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制约。因此,翻译俄语谚语时就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考虑俄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俄罗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及文学典故方面谈了俄语谚语反映的文化特点,同时从民族文化角度出发,简单分析俄语谚语形象汉译的几种方法。

俄语谚语文化特点形象翻译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俄语谚语在俄罗斯语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谚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更用它那简短、通俗的语句浓缩了人类的思想,深化地、多角度地展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记载了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世界观,等等。比方,俄语谚语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ет〔有嘴就能到基辅〕讲的便是基辅罗斯最初承受基督教的一段历史。再如,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如登七重天〕表示幸福满意之至;семьпядейволбу〔七寸宽的额头〕表示绝顶聪明。这两个谚语说明,数字七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形象和意义。

正因为俄语谚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俄语谚语翻译一直是翻译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在翻译俄语谚语时,只通晓中俄两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谚语背后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才能使译文中保存原语文化的特色,让读者感到新颖生动,同时充分传播原语文化,扩大译语读者的知识视野。下面就简单谈一下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以及俄语谚语形象汉译的方法。

一、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一名翻译和俄语研究者,希望通过谚语来理解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

1.谚语反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

俄语谚语共有3万多条,许多谚语与俄罗斯民族历史有关,用鲜明的语言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如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一场混战〕;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喀山孤儿,意指假装可怜的人〕;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不请自来的客人比鞑靼人还坏〕等,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每个谚语都能牵出一段历史。比方,谚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语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记载的就是1380年俄罗斯军队击溃鞑靼将军马迈军队的激战。谚语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描绘了1552年10月伊凡雷帝占领鞑靼人喀山汗国的首府喀山城的历史。再如,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反映了俄罗斯历史上鞑靼人入侵这一史实。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远征到伏尔加河流域,击败俄罗斯诸公国后,建立金帐汗国,开场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才摆脱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而独立。俄罗斯人在鞑靼人的统治下生活了240年之久,受尽压迫和欺凌,所以非常痛恨鞑靼人。不受欢送的客人突然造访,主人心里不快乐,可又不得不接待,所以说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

2.谚语反映俄罗斯独特的风俗习惯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语言的瑰宝,反映俄罗斯风俗习惯的谚语俯拾即是,这些谚语堪称俄罗斯风俗习惯的化石。如садитьсяневсвоисани〔没有坐在自己的雪橇上,喻指不称职〕。这个谚语的来历就和俄罗斯独特的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季漫长寒冷,сани是以前俄罗斯人冬天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谚语невсёкотумасленица,будетивеликийпост〔好景不长,盛宴难再〕。Масленица〔谢肉节〕是送冬节,是古斯拉夫的谢肉节,一般是在大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庆贺,其形式丰富多彩并伴有美味佳肴,但是大斋一到,教堂便制止人们食用一切奶、肉制品,意思是别看目前大吃大喝,总有大斋的一天。再看谚语Кашамасломнеиспортишь〔好东西不怕多,或者好东西多多益善〕,这里каша是俄罗斯民族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的传统食品,人们用黄油拌粥吃营养丰富,而且认为黄油放的越多,粥就越好吃。

3.谚语反映俄罗斯的民族心理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俄罗斯民族形成了其特有的深层心理特征,许多俄语谚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和对生活的态度。волковбояться,влеснеходить〔害怕狼就别走进森林〕,степьлесанелучше〔草原不比森林好〕,вчужомместе,чтовлесу〔在别人的地方如同在森林里一样〕,ходитьвлесуводитьсмертьнаносу〔在森林里漫步,就是在玩死亡游戏〕等谚语均表现出俄罗斯人对森林不友好、漫不经心的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代俄罗斯人对森林的畏惧心理。而богуугождай,ачертунеперечь〔让上帝满意,可是也别和魔鬼顶嘴〕,богусвечку,ачертукочергу〔给上帝献蜡烛,为小鬼递火钩〕,ангелпомогает,абесподстрекает〔天使助人为乐,魔鬼教唆犯罪〕等谚语那么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一方面,表达了人民对上帝的忠诚和坚决的信仰;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对魔鬼的恐惧。

4.谚语反映俄罗斯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和人民

生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宗教一方面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开展。自基督教作为国教被引入之后,已经过去一千多年,基督教已经进入了俄罗斯人心灵和意识的深处,毫无疑问,这一切都会表达在民间谚语中。谚语начатьзаздоровье,акончитьзаупокой〔开场得好,完毕得糟〕源自基督教礼仪;谚语доположенияризынапиться〔酩酊大醉〕中的риза是举行祈祷仪式时神甫等所穿的法衣;谚语безблинанемасленица〔不吃薄饼就不算过谢肉节〕中масленица是多神教宗教节日。这些谚语说明,俄罗斯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对俄语有着深化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俄语谚语已经深深地刻上了宗教的烙樱5.谚语反映俄罗斯的文学典故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运用了谚语这一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并且不断地产生、创作着新的谚语,不断地丰富着民间谚语的宝库。虽然语言是个别作家创作的,但反映的却是群体的经历和智慧,由于它们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而渐渐转化为了谚语。普希金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根底,建立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的标准,许多谚语均是出自其文学作品。比方:

безбожества,безвдохновения〔没有神的启示,就没有灵感〕;блажен,ктосмолодубылмолод;блажен,ктововремясозрел〔年轻时就年轻,该成熟时就成熟〕;всефлагивгостибудуткнам〔各国来宾将云集于此〕。克雷洛夫的寓言中不少句子接近人民的生活、思想和语言,为人民喜闻乐见,成为人们表达思想的有效方式。比方,谚语аларчикпростооткрывался〔问题本来及其简单〕和авозинынетам〔毫无进展〕;而谚语аваськаслушаетдаест〔猫儿瓦西卡一边听,一边吃〕出自寓言?猫和厨子?,常用以指某人对别人的劝诫置假设罔闻,你说你的,他干他的。这样的谚语比比皆是,对俄语谚语的深化学习也是通往俄罗斯文学宝库的有效途径。

二、俄语谚语的形象汉译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俄语谚语和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关系非常亲密。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保存、传承、交流的载体。而俄罗斯文化那么浸透在俄语谚语中,在谚语的开展中得到传播。俄语谚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因此谚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两对矛盾。由此得出,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俄语谚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从俄汉谚语文化差异的角度,简单介绍俄语谚语的形象翻译的几种处理方法。

1.保存形象的直译法,即保存俄文谚语的民族特色及比喻形象的翻译方法。比方:

безогнянетидыма〔无火不生烟〕;Близнорылисанапромыселнеходит〔狐狸不吃窝边鸡〕;Вышелбаушинерастут〔耳朵高不过额头〕;шилавмешкенеутаишь〔口袋藏不住锥子〕等谚语。这样的译文既保存了俄语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不失俄语谚语的语言构造特点,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原文特有的风貌和形象,中国读者看了也很容易理解和承受。因此,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翻译方法。

2.保存形象的直译加注法

由于许多俄语谚语有深化的文化内涵,假如直接翻译,中国读者会因为不理解相关的俄罗斯文化背景知识而无法理解谚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直译原文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加注指出其隐含意义,包括在译文后直接加上谚语中表达其含义而未出现的字,或者是在译文后用括号加注的形式,指出文化内涵。比方,谚语вТулу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неездят直译为不要带着茶炊去图拉。中国读者不知道俄罗斯图拉以制造茶炊著称,很难理解该谚语的含义。假如翻译为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即便译文读者不清楚俄罗斯国情,也能明白该俄语谚语的寓意。当然,在译文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后以括号的形式再加个注释图拉是冶金工业城市,以盛产茶炊而出名,使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既保存了原文的形象,表达了民族特色,又介绍了俄罗斯的国情文化。显然,这是俄语谚语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再现原语风貌的同时,充分传达原语文化。

3.转换形象的活译法

中俄两个民族文化差异很大,经常遇到用不同形象表达一样含义的谚语。但是,原文形象可能会让译文读者产生非谚语本来想表达的感情联想,在翻译时就需要转换形象。转换形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转换,比方:

трусливыйкакзаяц〔胆小如鼠〕;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雨后春笋〕;однимвыстреломубитьдвухзаяц〔一箭双雕〕;另一种是全部转换,如щукубросиливреку〔放虎归山〕;всякаялисицасвойхвостхвали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словоневоробейвылетит,непоймаеш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转换形象译法的好处在于,形象转换之后,译文语言仍然保存了谚语的生动性。

然而,在用转换形象法翻译俄语谚语之时,要防止在译文中出现具有浓重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翻译时不能用汉语惯用的形象去生搬硬译。比方,умхорошо,двалучш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广〕;яйцакурицунеучат〔班门弄斧;自不量力〕;нетхудабездобр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祸得福〕;непохорошумил,апомилухорош〔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美人〕;усеминянекидетябезглаз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前一种翻译具有强烈的汉民族文化形象,不仅使俄语谚语失去了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还会使俄语谚语失去表达效果,令中国读者对原语的文化背景产生误解。

4.保存原文的意译法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许多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含义一样、比喻形象不同,但是在汉译的过程中没法保存原文的形象,假如直接使用原文的比喻形象,译文读起来僵硬晦涩,中国读者难以承受,甚至无法理解或者会产生错误的情感联想。特别是遇到字面意义与实际含义相反的俄语谚语,要特别注意,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为了将原文的意思忠实、准确地传达给读者,需要翻

译明确俄语谚语内涵及情感联想之后,用汉语再创造性地把原语含义表达出来。比方,俄罗斯人习惯对出门办事或者考试的人说祝福语нипуханипера,谚语нипуханипера直译为祝你一根羽毛也打不着,而实际意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思却是祝你成功,祝你满载而归,祝你一帆风顺的意思。该谚语本是对猎者的祝词,但是俄罗斯人迷信,担忧把好事说坏了,所以习惯用反语相祝。再看谚语вогородебузина,авКиеведядька。该谚语直译为菜园里生长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