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省一等奖_第1页
《祝福》教案 省一等奖_第2页
《祝福》教案 省一等奖_第3页
《祝福》教案 省一等奖_第4页
《祝福》教案 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3《祝福》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重点]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一、导入:1、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2、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二、【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2、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教学过程】: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1、字音积累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悚(sǒng)然踌蹰(chóu)(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i)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ué)间(jiàn)或渣滓(zhā)(zǐ)瞥(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4、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四、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顺序情节内容时间倒叙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三个半月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两年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约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五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四、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且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请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其他学生评析、补充。祥林嫂年表到鲁镇以前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到鲁镇元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到鲁镇二年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到鲁镇三年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到鲁镇四年贺老六死。到鲁镇五年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到鲁镇六年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到鲁镇七年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到鲁镇八年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到鲁镇九年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到鲁镇十三年问我三个问题。死亡。1、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一人担当”能干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二、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1.找出全文中三次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反映了祥林嫂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项目内容作用第一次初到鲁四老爷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壮大,顺着眼。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尚在,安分守己,好劳动力。第二次再到鲁四老爷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年轻守寡营养不良,青春早逝,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第三次与“我”河边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提着竹篮,一个破碗,空的;拄着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精神完全麻木,木偶人,活僵尸。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每况愈下2.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找眼睛论特点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窈陷再受打击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小结: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四、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祥林嫂的形象,让我们共同来思考几个问题:1、祥林嫂为什么会逃到鲁镇去?(她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和再嫁的命运,这是来源于她思想深处的封建的贞操观。)2、祥林嫂为什么会在鲁镇过得满足?(因为在这里,她可以自食其力,她得到了主人和鲁镇人们的认可,她有了一种归属感。)3、当祥林嫂被迫嫁给贺老六的时候,她为什么会拼死反抗?(仍然是出于根深蒂固的贞操观念。)4、为什么她后来会接受贺老六?(因为和贺老六在一起,尤其是他们后来有了一个孩子,让她过上了一种安定的生活,并且获得了家庭的温暖。)5、祥林嫂最后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那么你觉得她自己希望灵魂有还是无?(她的思想很矛盾,不论有无,她都会非常痛苦)6、总体而言,祥林嫂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人吗?(有反抗,但不是自觉的反抗精神。首先,祥林嫂对封建社会所给予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曾进行了不间断的抗争——即反抗,不过这种反抗还是自发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第二,祥林嫂的反抗是她倔强不屈的性格决定的,为求生存本能的反抗,而称不上反抗精神。)五、总结、归纳人物形象。祥林嫂是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第三课时【教学目的】根据文本,分析祥林嫂以外其他人的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明确本文主旨【教学过程】一、其他人物形象分析(一)底层人物卫老婆子文本位置:58-63自然段,卫老婆子对祥林嫂婆婆以及祥林嫂嫁到山里的生活的评价。是非不分、势利、圆滑。婆婆文本位置:58、59自然段,婆婆逼迫祥林嫂出嫁的一系列动作。势利、凶残,同时也深深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在那个年代,同样是女性同胞却不互相爱护,反而互相出卖,这样只会更加践踏女性的尊严。这到底是女性的可悲,还是社会的可悲呢?柳妈文本位置:柳妈与祥林嫂的对话问题:柳妈是真心为祥林嫂好还是故意吓唬、戏弄祥林嫂?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村里的人们——《祝福》中最触目惊心的一幕问题:如何看待他们最初的眼泪?他们的可恨之处在哪里?在这里,人们已经不是麻木、迟钝,而恰恰表现出了对于不幸的兴趣的痛苦和敏感,自身以外的任何痛苦和灾难都能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对象和体验,一方面是把他人的痛苦、不幸审美化,另一方面又通过“鉴赏”别人的痛苦来使自己的痛苦得到排泄、转移,以至最后遗忘,甚至于从这种鉴赏中达到自我的满足。这类情感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实际是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忍。——钱理群讨论:(1)类似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有没有?(2)如果你周围有同学、亲人或者朋友遭遇了不幸,我们应该如何做?(3)如果你自己不幸处于祥林嫂的位置,你该如何做?(二)其他人物1.鲁四老爷分析文本位置:(1)单是老了些……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2)45—52自然段:两个“可恶”和两个“然而”四叔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虽然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直接描写:★.行动描写: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当婆婆一边抢人一边来领工钱时,鲁四老爷把祥林嫂一文还没有的工钱全交给了婆婆。与此相对照的是对被压迫的寡妇祥林嫂的冷酷无情。祥林嫂曾那样辛勤地为鲁家劳动过,可当她遭到恶运时,鲁家却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到了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连平时摆派头、端架子的鲁四老爷都“踱出门外”,“直到河边”,等看见米和淘箩“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时,这才放心。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都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鲁四老爷冷酷残忍的嘴脸跃然纸上。★.语言描写: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a.祥林嫂被抢前:b.祥林嫂被抢时: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f.祥林嫂死后:作为这六次开口背景的是鲁四老爷虚伪寒暄后的“大骂其新党”,它恰恰深刻地揭示了那六次开口的根源。2.“我”全文中主要的故事是围绕祥林嫂展开的,但同时也有“我”的故事:遇见祥林嫂——与祥林嫂的对话——对祥林嫂死亡的反思——离开鲁镇,这些不仅是祥林嫂的经历,同时也是“我”的一段心路历程。叙事当中,“我”用悲悯的眼光看着祥林嫂,更有冷眼嘲讽着看客的麻木。在整个故事当中,“我”始终是一个“异己者”。“我”这一形象身上,在小说当中,分明带着作者鲁迅的影子——离乡的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时,也是当时大部分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分析文本:(1)第2自然段:“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在鲁镇这种陈旧的、闭塞的气氛中感到非常压抑,所以要走。)(2)第18自然段:“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又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在思考自己对祥林嫂的死亡是否应该负责任的问题,内心感到非常不安。此处的矛盾与犹豫:其实“我”明白,如果不带祥林嫂以及与祥林嫂有着同样境遇的人们跳出自己固有的思想圈子,他们的命运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的,但是当时的“我”面对着那样一个行将就木的、眼睛里却放出光来的祥林嫂,“我”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第(2)层的“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其实说明了知识分子的一种困境:面对现实世界当中的中苦难,却不知道该如何拯救。“我”的形象,代表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与故乡的关系的一种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其中对于“在离去”的原因的挖掘,绝大多数人只能挖掘出第(1)层,即知识分子从思想上与故乡的格格不入来;但是鲁迅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挖掘到了第(2)层,即知识分子自身的软弱与无奈。讲到这里,我们也就能明白,这部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小说集的名字为什么叫“彷徨”,鲁迅在彷徨什么、在为什么而痛苦,从这第二句“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当中,就可见一斑。总的来说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二、环境描写在小说当中的作用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讨论: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描绘目的何在?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1、2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32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参见课文下的注释),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项目内容作用第一次:鲁镇准备祝福的情景爆竹钝响,幽微的火药香;家家准备“福礼”,家家如此,年年如此。渲染气氛预示悲剧第二次: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陈抟老祖写的“寿”字;一边的对联(整理通达心气和平);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第三次:结尾“我”所感受到的祝福毕毕剥剥鞭炮,四叔家在“祝福”;醉醺醺的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人幸福加深悲剧色彩深化了主题当时社会环境: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道德仍然根深蒂固,迷信的鬼神观念演变成了封建礼教的工具。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衬托人物思想及性格3.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深化主题三、小说主题探讨(一)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