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1页
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2页
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3页
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4页
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2020年)(报批稿)崇左市人民政府二O一O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一、任务由来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桂发[2007]7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桂发[2010]4号),积极探索具有崇左市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崇左市市委和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决定,编制《崇左生态市建设规划》。二、规划目的意义通过生态市创建,加快崇左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控制与消除潜在的生态危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威胁,实现全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整体效益最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实现崇左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三、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为崇左市整个行政区域,包括江州区、凭祥市、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天等县,总面积.52公顷。四、规划期限以200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五、规划性质本规划是指导崇左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后,由市人民政府负责执行。第二章基本情况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崇左市地处祖国边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北纬21°35`至23°22`,东经106°33`至108°6`之间。东北部与南宁市毗邻,北部与百色市相连,东南部与防城港市交接,西部和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崇左市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为地质基层,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土壤有石灰土、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等,主要地表盖层为第四纪酸性赤红壤土层。境内山环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岩溶地貌为主体。西部为大青山山脉,南部为公母山山脉和十万大山余脉。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及支流切割,形成丘陵与平原。崇左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水热条件好。境内河流中,大多数属左江水系,少数属右江水系。全市流域集雨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共计66条,集雨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河流有11条,其中,左江是最大的河流。主要河流有向都河、黑水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客兰河、汪庄河、左江等。(二)社会经济概况崇左市现辖江州区、凭祥市、扶绥县、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天等县,总面积.52公顷。2009年,全市总人口为237.75万人,人口密度139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92.32万人,非农业人口45.43万人。城镇人口为68.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8.98%。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28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28.98%、35.77%、35.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31亿元,工业总产值216.80亿元。工业主要以制糖、建材、锰业、电力、林产林化加工等为主;农业主要以粮食、甘蔗、水果、蔬菜、畜禽、速丰桉、木薯、剑麻、茶叶等为主,是广西重要的糖产地。2009年粮食总产量47.8万吨,油料总产量1.23万吨,甘蔗总产量2046.75万吨,水果总产量30.75万吨,木材蓄积量2623.35万立方米,水产品产量5.03万吨,肉类总产量11.52万吨。2009年崇左市的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8元。全市财政收入36.73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资源与环境状况(一)自然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2009年,崇左市土地总面积为.5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99%;园地面积为46606.78公顷,占2.69%;林地面积为.92公顷,占43.45%;草地面积为66166.97公顷,占3.8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40683.98公顷,占2.35%;交通用地面积为24928.70公顷,占1.4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43060.31公顷,占2.48%;其它土地(包括裸地、田坎等).80公顷,占13.78%。2、矿产资源崇左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前人地质工作发现有煤、锰、铁、钨、铋、铜、铅、锌、金、银、锑、贡、铝、镍、钴、锗、镓、镉、稀土、铀、磷、重晶石、水晶、黄铁矿、独居石、建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砂岩、粘土、硅石、玻璃用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方解石、膨润土、高岭土等36个矿种,其中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矿种有锰、煤、铁、水泥用灰岩、膨润土、稀土等。锰矿资源储量11088.3万吨,其中碳酸锰约10158.3万吨、氧化锰约930万吨。煤炭资源储量13821.9万吨。铁矿资源储量8737万吨;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5亿吨以上;膨润土资源储量6.4亿吨;稀土为离子吸附型轻稀土,保有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1900吨;铝土矿预测资源量约6000~8000万吨。3、水资源崇左市地表水资源量丰富,多年平均值为103.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20.99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源重复,水资源总量为10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4819立方米。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各流域、区域人均水资源量相差也较大。4、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较丰富,珍稀物种多。全市现有8个自然保护区。弄岗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如蚬木、蒜头果等;有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如白头叶猴、黑叶猴等。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如叉叶苏铁、七指蕨、蚬木、东京桐等;有脊椎动物38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如白头叶猴、黑叶猴、猕猴、林麝等。下雷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0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如石山苏铁、蚬木、任木、蒜头果等;有陆栖脊椎动物23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如黑叶猴、熊猴、云豹、猕猴、林麝、水獭、蟒等。2009年崇左市森林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88%。活立木总蓄积2623.35万立方米。5、旅游资源崇左市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大新德天瀑布,堪称“百里山水画廊”的大新明仕田园风光,天然盆景——崇左石林,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崇左归龙斜塔,世界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的最后家园——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和弄岗自然保护区,侏罗纪时代地球的主人——扶绥恐龙化石群。人文历史文化景观有:壮族艺术瑰宝——宁明花山岩画,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凭祥友谊关,南疆长城——大连城和小连城,红八军龙州起义纪念馆,太平古城,反映近代中国被侵略和抗击侵略的镇南关大捷、金鸡山古炮台、法国领事馆等系列遗址等。(二)生态环境质量2009年,全市境内主要江河水质整体良好,全部河段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归春河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Ⅱ类要求,平而河、水口河、明江、下雷河、黑水河、左江等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III类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都达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降水PH值为6.29,酸雨频率为12.8%。城市环境噪声属较好等级。2009年崇左市森林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88%。受保护地区主要有弄岗自然保护区、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恩城自然保护区、下雷自然保护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青龙山自然保护区、春秀自然保护区,花山风景名胜区、德天瀑布风景名胜区、广西龙峡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友谊关风景区以及生态公益林和饮用水源地。2009年全市受保护地区面积为.1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为27.08%。重要生态地区得到较好保护。(三)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水土流失面积和石漠化面积还比较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424.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4%,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区。全市石漠化面积2557.4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比重14.74%,以轻度石漠化为主。主要分布在天等县、大新县、龙州县和扶绥县的岩溶山区。环境污染分布较广。工业企业污染源在各区、市、县均有分布。主要污染企业是淀粉厂、糖厂、酒精厂、造纸厂、水泥厂、石场、锰矿等。2009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566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1349亿标立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0.01万吨。矿山开采及选矿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采矿及各类废渣、废石堆置,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堆放的尾矿。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崇左市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2.8%,夏季降雨量占50.7%,秋季降雨量占19.6%,冬季降雨量只占6.9%;一般雨季始于每年4月下旬,4至9月雨量多,占全年总量的82%,10月至次年3月雨量少。因而常年出现冬干,春秋旱,夏涝,农作物的种和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质灾害比较频繁。崇左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岩溶塌陷、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五种类型,发生灾害的规模均为小型,全市已查明并列入县级以上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33处。城镇化程度较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处理技术水平低,尚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的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且正式运转,但乡镇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小城镇的“脏、乱、差”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不但影响景观而且对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农村住房条件仍较差。农村垃圾乱丢乱弃、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任意排放等现象仍较普遍,部分村庄垃圾满地、污水横流。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而且影响水质。三、生态市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一)生态市建设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崇左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地带及“南宁—崇左—凭祥—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大通道上,处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廓的关节点,泛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和东盟经济圈的北部、海上东盟和陆上东盟的联结交汇点,沿边、沿江、沿铁路、近海港、连首府、连东盟,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把崇左市迅速推到沿边开放的前沿,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特别在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开放合作,为崇左市推进市域经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可利用因素。2、自然资源较丰富崇左市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降水、热量充沛,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结合良好,植物终年生长。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03.6亿立方米。野生生物物种及农林牧渔业种质资源丰富并具特色,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物种。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公顷,是全国甘蔗生产基地、指天椒生产基地、龙眼生产基地、剑麻生产基地。产糖量超过200万吨,是全国产糖量最大的地级市。森林面积已达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623万立方米。矿产种类多,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优势矿产有锰、水泥用灰岩、膨润土等,其中锰矿储量为1.11亿吨,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1/5强;膨润土储量6.4亿多吨;铝土矿预测资源量约6000~8000万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特色突出,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自治区森林公园。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崇左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崇左市有森林、农田、河流、水库等生态系统,并相对稳定地维持着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江河河段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库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Ⅲ类之间,满足各项用水功能要求。良好的环境质量是生态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多年来,崇左市大力实施造林灭荒、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村能源建设、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工业污染防治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明显成效。空气、地表水质量总体良好。市域内森林覆盖率已达51.88%,生态公益林面积44.39万公顷。无公害与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沼气池26.99万座,沼气入户率73.79%,居全区第二位。矿产开发、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管理得到加强。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企业,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不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控制目标。甘蔗产业循环经济模式、锰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已逐步形成。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逐渐建成。这些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了崇左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生态市建设积累了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崇左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崇左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28亿元,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28.98%、35.77%、35.25%,经济结构趋于合理。2009年工业总产值264.97亿元,形成了制糖、锰业、建材、林产林化加工等优势产业,成为“中国糖都”和全国最重要的锰业生产基地。崇左市城市工业区、金凤工业园区、崇左华侨经济区、左江华侨经济管理产业园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大新桃城工业园区、天等县特色产品工业园、龙州县城工业园区、宁明工业区、凭祥友谊关工业园、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园区建设加快,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和甘蔗的良种率和单产不断提高,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增长较快,是广西主要的甘蔗、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之一。已建成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旅游总收入24.91亿元,增长44.74%,“崇左天下美”品牌进一步打响;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崇左市城镇化水平为28.47%,崇左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0.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人。全市能源、交通、通信、水利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8元。目前,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为建设生态市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5、可持续发展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划,将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广泛深入地开展科学发展观和资源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增强,广大群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为建设生态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生态市建设的制约因素1、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崇左市属于岩溶地区,岩溶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1%;其中石山面积521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9.99%。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敏感而且脆弱,遭破坏后恢复困难。岩溶地区地表水很快渗到溶洞,地面蒸发量大,年蒸发量为1600毫米,大于降水量,地表干旱,缺水问题突出。耕地质量不高,旱地多水田少,土壤肥力较差,中、低产耕地面积比重占80%。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2、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环境压力较大崇左市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大,工艺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制糖、锰加工两大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随着这两大产业的产业链延长,崇左市经济发展与结构性污染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较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布局不够合理,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量畜禽粪便、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之一。因长期受不合理开发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崇左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治理能力仍相对薄弱。崇左市中心城区以及各县城已经建设污水处理厂,但还没有正式运行,还不能形成减排能力,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尚未成型。缺乏乡村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4、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崇左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经济总量偏低。2009年,崇左市地区生产总值300.28亿元,在广西14个市中排第1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21元,在广西14个市中排第7位。财政实力不强,对发展的投入不足,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带来新的难度。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型原料型工业占主体,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低,新型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不够高,中心城市集聚带动力不够;市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面还比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山区群众生活困难。生活困难群众集中在山区,增加了生态环境压力。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预测2009年全市总人口数为237.75万人,预测至2015年总人口为248万人,至2020年为256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四大建设”,即面向东盟的南崇产业经济带建设,以江州、凭祥、扶绥为重点的中心城市建设,以民族特色和山水园林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建设,以富民惠民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八大重点”,即做强大产业、建设大口岸、完善大交通、构建大物流、推进大城建、发展大旅游、实施大招商、发展大文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上迈出新步伐,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夺取新胜利,逐步达到全区平均发展水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预期性目标为15%以上。2009年全市GDP为300.28亿元,按10%的增长速度,至2015年全市GDP达532亿元,至2020年全市GDP达857亿元。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45:3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工业化率达到2.5左右,城镇化率4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升,居民消费率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第四章生态承载力分析一、资源承载力分析(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未来工业发展规划、科技进步及节水水平的提高,对2020年进行需水预测,2020年,在需水75%保证率下崇左市农业需水量为13.83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为2.1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需水量为1.2亿立方米,建筑和第三产业需水量0.29亿立方米,生态需水量为0.23亿立方米。在需水75%保证率下,2020年全市总需水量为17崇左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3.6亿立方米。目前崇左水资源利用以地表水为主,基础设施现状供水能力为12.38亿立方米/年;其中,蓄水工程供水能力5.85亿立方米/年,引水供水能力4.47亿立方米/年,提水供水能力1.8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供水工程供水能力0.23亿立方米/年,其他工程供水能力0.03亿立方米/年。在现有供水基础设施供水能力下,至2020年崇左市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严重缺水,尤其是江州区、扶绥县缺水情况较为严重,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凭祥市未来也将无法满足用水需求;但崇左市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可满足2020年的用水需求。规划建设期间,应加快供水基础设施的扩充建设,包括新建水源工程、现有工程的挖潜以及新增其他水源的利用,进一步采取节水改造、开源措施,并优化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解决未来供水设施落后造成的缺水局面。(二)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1、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包括人口承载力通常从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析。它主要反映的是在既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下,适宜的人口容量限度。城镇建设用地承载力。崇左市2009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988.63公顷,依据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人的标准,崇左市2009年城镇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为99.91万人;根据《崇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年崇左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188.07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承载力。崇左市2009年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27192.95公顷,依据农村人均用地150平方米/人的标准,崇左市2009年农村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为181.29万人;根据《崇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年崇左市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26018.92公顷,2020年农村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为173.46万人。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为城镇建设用地承载力和农村建设用地承载力之和。2009年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的人口数为281.19万人,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的人口数为283.36万人。崇左市2009年的人口总量为237.7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人口总数为281.19万人,2009年崇左市的人口数量在土地资源可承载的范围内。根据人口预测,2020年崇左市人口总量为256万人,因此,2020年崇左市人口总量在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的范围内。2、耕地人口承载力分析耕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生活水平下,耕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所承载的人口限度。2009年崇左市耕地面积为51.98万公顷,人均耕地0.22公顷。2009年粮食单产4060公斤/公顷,预测崇左市2015年、2020年耕地单产水平分别达到4572公斤/公顷、5048公斤/公顷。将粮食消费的发展类型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类,温饱型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为400公斤/人,小康型为500公斤/人,富裕型为600公斤/人。若崇左市30%的耕地(15.59万公顷)用于粮食生产,至2015年,粮食产量为134.04万吨,以500公斤/人为评价标准,可承载的人口为268.08万人;至2020年,粮食产量为147.99万吨,以500公斤/人为评价标准,可承载的人口为295.98万人。若40%的耕地(20.79万公顷)用于粮食生产,至2015年,粮食产量为178.71万吨,以500公斤/人为评价标准,可承载的人口为357.42万人;至2020年,粮食产量为197.32万吨,以500公斤/人为评价标准,可承载的人口为394.64万人。根据人口预测,2015年崇左市人口总量为248万人,2020年为256万人,因此,2015年和2020年崇左市人口总量在耕地资源可承载的范围内。(三)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1、矿产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结果,至2020年,锰矿产量为220万吨,需求量为570万吨;煤炭产量为50万吨,需求量为3800万吨;铁矿产量为300万吨,需求量为500万吨。因此,崇左市主要的矿产资源中,锰矿、煤炭、铁矿的需求量大于生产量,尤其是煤炭,需求量远大于生产量。膨润土、重晶石、稀土、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能满足需求。从2015至2020年,随着崇左市锰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锰矿和铁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由于资源及开采能力有限,锰矿及铁矿的产量没有太大增加,所以在规划期间锰矿及铁矿的供需矛盾逐渐加大。规划期间随着崇左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煤炭需求量是2015年的需求量的两倍多,而崇左市煤炭资源并不丰富,储量不大,因此,崇左市的煤炭资源无法供给自身发展的需要,远远超出本地煤炭资源的承载能力,需要从地区外大量引进煤炭资源。为减轻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崇左市应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既可减缓资源供需的矛盾,也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分析采用模型对2015年、2020年崇左市煤炭、锰矿、水泥用灰岩等3种主要的矿产资源现有经济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进行了很好的控制,2015年、2020年煤炭、锰矿、水泥用灰岩等3种资源均未枯竭,但煤炭资源、锰矿资源经济平衡表现出负值,即现有煤炭、锰矿资源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煤炭、锰矿资源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矛盾越大;2015年、2020年水泥用灰岩现有资源经济承载力都为正值,表明现有水泥用灰岩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承载力。二、环境容量分析根据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2009年2月编制的《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三——环境容量研究报告》,崇左市COD环境容量为99323吨/年,SO2环境容量为吨/年。根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崇左市COD排放量分别为89263吨和91402吨,没有超过环境容量。COD环境容量能满足崇左市污染物排放量的要求,崇左市重点纳污河流的水质得到保证。但在规划期间内,必须强化污染物排放的削减,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崇左市SO2排放量分别为57302吨和吨,都没有超过环境容量,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保障。但在规划期间内,必须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削减,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第五章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特色产业强市、沿边开放高地、生态宜居家园、边关旅游胜地、和谐富裕崇左”,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广西”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统筹崇左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崇左市人民的生活品质。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全局观念,紧紧围绕崇左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统筹规划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坚持环境优先,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注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从崇左市具体实际出发,发挥自身资源、环境、区位优势。通过系统科学规划,以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突破口,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要与崇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开放合作原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生态市建设机制。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拓展生态市建设的空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发挥政府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二、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使崇左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得到全面建设,建成“山青水秀、城洁村净、和谐安康”的国家级生态市。(二)阶段目标崇左生态市建设总体上分为全面建设与发展阶段(近期)、稳步提高与深化阶段(远期)。1、全面建设与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主要任务是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舒适优美的城乡生态人居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保障有力的决策、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等生态建设体系框架;建成一批重大的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并逐步产生较好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公益性设施得到合理配置。生态市建设步入良性轨道,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得到均衡发展,基本勾勒出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崇左形象。2、稳步提高与深化阶段(2016~2020年)主要任务是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发展品位。生态市各方面发展和规划指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更为完善,全面建立起以生态产业为标志、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强市形象;全市形成良好生态文化氛围,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政府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基本建立;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2020年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标准,并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三)建设指标围绕崇左生态市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环发[2008]195号)要求,结合崇左市的实际情况,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共21项具体指标(详见附表1)。第六章生态功能区划一、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环保部制订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对崇左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把崇左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3类一级生态功能区、8类二级生态功能区和51个三级生态功能区(见附图)。(一)生态调节功能区1、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该类功能区2个,面积1893.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91%。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的中低山区域,主要是四城岭、灯草岭、西大明山等。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源涵养能力较强,是江河的源头和水源涵养区。该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完整,生物种类繁多,拥有大量珍稀、特有和古老的生物种类。这些区域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功能极为重要。主要生态问题:天然林面积减少,次生林增多,森林质量下降,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特别是旱季江河水量锐减;雨季局部区域洪涝、崩塌、滑坡等灾害多发;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规划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强化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恢复与重建自然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适度发展经济林;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禁止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积极防治地质灾害。2、水源涵养功能区该类功能区有7个,面积2166.9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49%。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主要是大青山、那当山、伏波山、盘旗岭、四方岭、公母山、客兰水库库区周边等。这些区域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交错分布,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极为重要。主要生态问题: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人工纯林面积比重较大,森林结构单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物物种减少;部分库区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与建设,通过封育恢复自然植被,促使其逐步向常绿阔叶林演化,提高水源涵养的功能;林产业向合理利用与保护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型林业方向发展,保持森林生长与采伐利用的动态平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恢复和改善地力;加强水土保持;禁止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该类功能区4个,面积616.1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3.54%。该区主要位于龙州县东部、江州区中部、扶绥县中部。该类型区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极为敏感,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功能为极重要。主要生态问题: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岩溶洼地易旱易涝;农业扩张、过度放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物种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态保护的方向与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禁止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经济开发,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物种栖息环境的改变;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乱采、乱猎,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继续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措施,恢复重建石山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4、土壤保持功能区该类功能区10个,面积为2975.3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7.15%。主要分布在岩溶峰丛峰林地区,石山多平地少,耕地资源少,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极为敏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为极重要。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毁林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较严重;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生产力低;岩溶洼地易旱易涝。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改变耕作方式、草食动物舍饲圈养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二)产品提供功能区1、农产品提供功能区该类功能区14个,总面积6429.0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7.05%。主要分布在谷地、平原、台地、低丘。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为主,部分区域提供林产品。主要生态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部分农业区干旱。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2、林产品提供功能区该类功能区7个,总面积3030.3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7.47%。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提供林产品为主,兼顾生态调节功能。主要生态问题:林种结构单一,森林质量下降。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协调木材生产与生态功能保护的关系,科学布局和种植速生丰产林区,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三)人居保障功能区1、中心城市功能区该区总面积105.07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建成区及规划区,位于崇左市中部、广西西南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陆路大通道上的前沿城市,是崇左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区内地貌为岩溶峰林谷地,左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中部。区内有左江石景林、江北公园。2020年建成区人口达50万人。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人居保障。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城镇环保设施滞后,交通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城镇生态功能不完善。城市绿化物种引进外来种类过多、本地种类少。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和措施:建设生态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组团,完善城市功能;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江北公园,努力扩大公园面积和完善公园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水域;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第三产业污染,提高城市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总体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2、县城功能区该类功能区面积134.94平方公里,包括天等县城、大新县城、扶绥县城、龙州县城、宁明县城、凭祥城区等6个。它们均是各县(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主要生态功能为县城居民居住环境保障。推进生态城镇建设,改善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组团,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水域。二、重要生态功能区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对崇左市生态安全重要性程度,划分出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等方面共1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总面积4724.7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7.23%。(一)天等县东南部-大新县东北部岩溶山地土壤保持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653.6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天等县进结镇东南部、驮堪乡东部、天等镇东南部、小山乡北部和东部,大新县全茗镇北部和东部、五山乡、昌明乡北部、福隆乡北部、龙门乡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崇左最大的连片石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大。区内分布的林、灌、草植被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保护天等县和大新县石山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土壤侵蚀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也是石漠化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石漠化面积很大;干旱;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以及改变耕作方式和草食动物饲养方式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生态功能的修复;实施易地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二)大新县西北部-天等县西南部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该区总面积1238.27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把天等县上映乡南部、龙茗镇西部、福新乡西北部,大新县下雷镇、硕龙镇北部和东部、那岭乡西部、恩城乡北部、桃城镇西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西北部的四城岭为中山地貌,西部的灯草岭为低山地貌,其余为岩溶峰丛。该区是黑水河上游的下雷河、归春河、三湖河水源涵养区,区内有8座水电站、4座水库、29处山塘以及著名的德天瀑布风景区和黑水河山峡风景区。区内有下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大片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2科637属106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如石山苏铁、蚬木、任木、蒜头果等;有陆栖脊椎动物26目82科23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如黑叶猴、熊猴、云豹、猕猴、林麝、水獭、蟒等。区内有恩城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黑叶猴、熊猴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和10多种二级保护动物。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崇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生态问题:天然林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局部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围绕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要生态功能,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三)西大明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601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大新县福隆乡南部、昌明乡东南部、龙门乡东部、桃城镇东部、榄圩乡东北部,江州区那隆镇北部、驮卢镇北部,扶绥县中东镇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为西大明山山脉,为中山和低山地貌。发源于西大明山的河流分别注入左江和右江。靠西大明山涵养水源的水库有龙潭、宝山、派林、乔苗等位于大新内的水库以及位于隆安县的屏山水库和位于江州区的何大水库、派农水库,总库容4000万立方米,灌溉大新县的龙门、昌明、福隆、桃城、榄圩等五个乡镇12个村以及隆安县屏山乡2个村和江州区那隆镇7个村共10万亩良田。区内有西大明山自治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有大片的北热带季节性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有冠斑犀鸟、穿山甲、水獭、白鹇、大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生态问题:天然阔叶林受到明显破坏,人工林面积大,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恢复退化自然植被特别是天然林,提高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对区内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发展八角、苦丁茶等经济林。(四)龙州县东北部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189.19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逐卜乡西南部、武德乡东部、上龙乡东北部、响水镇西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地貌为岩溶峰丛。区内有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秀县级自然保护区、青龙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166科673属1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如蚬木、蒜头果等;有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8种,如白头叶猴、黑叶猴等;有昆虫14目101科439种。区内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对于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为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应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提高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主要任务与措施是: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五)江州区中部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206.88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左州镇南部、驮卢镇西南部、太平镇北部、濑湍镇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容易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该区属于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范围,区内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对于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为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应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提高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主要任务与措施是: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六)扶绥县岜盆乡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岜盆乡西部、中部和西南部,渠黎镇西部,渠旧镇东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容易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该区属于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范围,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48种、脊椎动物38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该区域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对于岩溶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生态问题:本区为土壤侵蚀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应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提高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主要任务与措施是: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七)宁明县西北部-龙州县东南部岩溶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132.92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宁明县城中镇北部、亭亮乡西部,龙州县上金乡东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是典型岩溶山区,容易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该区内属于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454种、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区内是我国石灰岩季节雨林和白头叶猴、黑叶猴、金花茶等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还有“花山壁画”文化古迹,对于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壮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为高度敏感区,天然林破坏较为严重,部分石山的森林覆盖率低;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本区应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恢复石山天然植被,提高岩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主要任务与措施是: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八)大青山-那当山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302.32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龙州县下冻镇西南部、彬桥乡西部,凭祥市凭祥镇西部、友谊镇西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是平而河、水口河等很多支流的源头区和水源涵养林区,是重要的国防林区,因此,该区域对于左江流域和边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生态问题:人工林面积大,天然阔叶林面积小,森林质量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水源涵养主要生态功能,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为阔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加强国防林区建设。(九)四方岭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379.57平方公里,范围主要包括扶绥县东门镇南部、柳桥镇南部,江州区板利乡中部,宁明县那堪乡北部、海渊镇东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四方岭是明江和左江部分支流的源头区和水源涵养林区。四方岭是崇左市东南部天然生态屏障,对于维护崇左市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主要生态问题:森林结构单一,天然阔叶林面积较小,多为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森林质量下降,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围绕水源涵养主要生态功能,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为阔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十)宁明县南部-凭祥市南部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该区总面积879.93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宁明县寨安乡西南部、桐棉乡西南部和南部、那楠乡东南部、峙浪乡西南部、爱店镇,凭祥市友谊镇东部、上石镇西部和南部、夏石镇西南部。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该区地貌属于中低山,是明江很多支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区,是重要的国防林区。因此,该区域对于左江流域和边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生态问题:人工林面积大,天然阔叶林面积小,森林质量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阔叶林,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加强国防林建设。第七章主要建设领域和建设内容一、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崇左市的优势与特色,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的战略任务,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为目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循环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合理化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进陆路东盟南崇经济带建设,加快产业的转型,大力发展有明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型产业,做强大产业、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口岸、构建大物流,逐步构建起农业、工业、旅游和商贸复合经济系统及产业链,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一)生态农业建设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蔗糖、特色水果、剑麻、木薯等优势特色产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体现区域布局的规模性、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供需季节的均衡性和市场供求的互补性,重点发展以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实施超级稻、高产优质玉米、甘蔗良种研发、繁育和推广,建成全国及广西甘蔗良种试种繁育基地和甘蔗生产“双高”示范基地,建立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以及龙眼、剑麻、指天椒、乌龙茶、苦丁茶、木薯、果蔬、中草药等生产基地。到2015年、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68亿元、2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690元、9000元。1、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生态农业水平坚持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无害化为导向,加快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优势特色种植业。着力建设规模化粮食、玉米、马铃薯、甘蔗、蔬菜、水果、木薯、茶叶等优势农产品高产优质生产基地,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剑麻、指天椒、中草药基地,做大特色产业。规划期间,确保水稻播种面积在7.3万公顷以上,主要发展优质稻、超级稻和特色水稻。积极推广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扩大优质高产玉米种植规模,优化玉米生产结构,在全市建立10个玉米种植基地。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规模,到2015年,全市冬种马铃薯达1.33万公顷。以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量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和推广高产高糖品种。规划期间,保持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26.67万公顷左右,努力扩大高产高糖原料蔗种植规模,高产高糖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16.67万公顷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双高”糖料蔗种植基地20个,建成全国最大的糖料蔗高产高糖示范基地。积极稳妥地发展高档蔬菜、精细蔬菜和新、稀、特蔬菜。扩大秋冬蔬菜和特色蔬菜的种植规模,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培育6-8个无公害蔬菜品牌。全面优化水果品种结构,突出南亚热带水果的主体地位,加快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果品种。重点发展西瓜、香蕉、柑橙等具有地缘优势的大宗水果,积极发展葡萄、山黄皮,优化提升龙眼、荔枝等传统优势水果。建立优质西瓜产业带、香蕉科技示范基地、无公害柑橙生产基地、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水果全部实现基地化生产,果园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公顷左右,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7家,水果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9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90%。加快引进和培育高产高淀木薯良种,建立“双高”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产量和品质,确保优质原料供应。在扶绥县、大新县、龙州县和江州区等主产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公顷左右,良种覆盖率达到95%,建成木薯高产示范基地10个。加快引进和推广高纤高产剑麻品种,扩大优质剑麻种植规模,建设高纤剑麻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剑麻种植面积要达到1万公顷以上。主要布局在扶绥、宁明、龙州县和江州区。培育优质苦丁茶、乌龙茶、绿茶和姑辽茶品种。扩大有机苦丁茶、乌龙茶、绿茶种植规模,全面推进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档的早春清明茶和晚秋茶,抓紧开发乌龙茶。苦丁茶主要布局在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至2020年全市苦丁茶种植面积达3333公顷。乌龙茶主要布局在龙州县,发展乌龙茶种植面积3333公顷。绿茶主要布局在龙州县,到2020年发展到667公顷,重点发展早春茶。姑辽茶布局在扶绥县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及周边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到2020年,姑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667公顷。把崇左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苦丁茶种植加工和广西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建设符合GAP标准的规模化药材生产基地。地道药材主要布局在龙州县和宁明县,新兴和引进药材主要布局在宁明县、扶绥县、龙州县、天等县。到2020年,建成基本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原料生产基地4000公顷。大力发展效益型养殖业。加快推进龟鳖养殖、山羊圈养、生猪养殖、奶牛养殖、肉牛养殖等农业养殖基地,推广规模健康养殖,建设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基地,推进水产畜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进程。重点在江州区、宁明、扶绥、天等、大新、龙州县和凭祥市发展肉牛肉羊产业。重点在江州区、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发展奶水牛产业。建立和扩大良种牛种源基地、水牛奶开发示范点,建设优质高产草场,发展奶水牛饲养小区,加快建立饲养基地。到2020年,建设饲养小区30处,挤奶杂交水牛达到1万头,水牛奶产量1.5万吨左右。以大新、凭祥、江州为中心,建设瘦肉型猪和香猪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优质瘦肉型猪和香猪,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规模饲养比重,实施标准化生产。发挥本地优势,以罗非鱼、龟鳖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四大家鱼。以扶绥县、龙州县、大新县、宁明县和江州区为重点,加大全市渔业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一是规范网箱养鱼。制定网箱养鱼规划,对河道网箱养鱼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划分禁止网箱养鱼水域、临时许可网箱养鱼水域和许可网箱养鱼水域,网箱养殖以本地土著鱼类为主,对网箱养鱼实行区域控制和总量控制,保证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发展池塘、山塘水库精养高产渔业。在扶绥、大新、宁明、龙州、江州等县(区),积极发展罗非鱼等优势品种养殖。以扶绥县、龙州县、凭祥市和江州区为重点,发展庭院龟鳖特色养殖和休闲渔业。加快效益型林业产业发展。继续发展工业用材林、生物能源林、珍稀树种林,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建设6.67万公顷工业用材林基地,16.67万公顷桐棉松基地,6667公顷珍贵树种基地,100亿元林产业。通过培育优良速生树种,大力发展乡土树种,新造林和改造培育现有林并重,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满足林产工业迅速发展的原料需求。建设以降香黄檀、柚木为主的速生优质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4000公顷,在宁明建立优质桐棉松种源采种基地2000公顷,以宁明、龙州为重点,建设桐棉马尾松基地17万公顷,以宁明、凭祥、龙州、江州为重点,建设竹林基地3000公顷。加快开发以综合利用大径材、木材加工剩余物为重点的木材资源,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以及深加工产品,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加快现有八角林的改造,建立高产八角生产基地;开展茴油的深加工,提高香料的附加值,积极开发以八角为主的辛香料;不断引进适应南亚热带种植和加工的新的名贵香料植物,发展香料产业。到2020年,建成6万公顷八角香料基地,重点布局在宁明、龙州、大新、凭祥市和天等县。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林,到2015年,生物质材料林达到5000公顷。2、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利用高效环保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合理轮作,提高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投入,结合生物防治技术,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栽培体系。在养殖业,注重安全优质高效饲料使用、规模化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粪便排放无公害处理技术。建立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现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施基础上,建成我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水产品畜产品监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测,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消费安全。加快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产品认定认证步伐。围绕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认证进程,扩大认证覆盖面,做好绿色、无公害农牧基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申报以及认证后管理工作,提高认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至2020年建立10个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2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6-8个无公害蔬菜品牌。按照生产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建设无公害柑橙生产基地、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在龙州县、大新县和天等县建立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基地。3、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农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型种养业,推广节肥、节药技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还田、养畜和燃料为重点,至2020年秸秆还田率达到75%以上,加工成为饲料达到15%,燃料用量为10%左右;鼓励并推广农膜回收利用,引进和推广可降解地膜、营养钵、生物柴油等生物产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节水工程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土地综合治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总体质量。推广稻田养鸭(鱼)、种菇、果园养鸡等立体种植、立体种养模式或技术,提高综合效益。发展生物发酵床养猪、养兔、养鸡等畜牧养殖技术,基本实现养殖废水污染零排放。发展循环型水产业,全面推广以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殖、鱼鸭(鹅)立体养殖、猪鱼生态养殖,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养殖自身污染,提高养殖效益。建立农业—农村能源业循环经济体系。采用生物质气化、沼气发酵等技术,加快农业“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向“三料”(燃料、肥料、饲料)的转化,构建农业—农村能源循环经济体系。以沼气为纽带的再生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鼓励发展农村联户沼气,以庭院为依托,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农户养、种、加相结合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如“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猪—沼—果—灯—鱼”、“猪—沼—灯—鳖”等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同时,鼓励农牧企业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模式:一是以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为原料,建立大型气化站,实行集中供气,扶持农民生活用煤。二是利用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生产,使农业生产的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化废为宝,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建立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循环经济体系。以木材加工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模式:依据木材加工层次,在木材加工过程中,利用树枝、废木等生产高中密度纤维板或用作造纸原料;利用锯末、树皮、枝丫、树根等发展木腐性食用菌,如木耳、金针菇等,其菌渣还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以农产品以及副产品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模式: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开拓市场、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生产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深加工品,同时把所产生的副产品加工成饲料或者肥料,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4、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把抓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招商引资、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跟踪服务,综合运用税收、信贷、财政扶持等政策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一批龙头农业企业:蔗糖加工企业、木薯酒精、淀粉加工企业、水果(柑橙、菠萝)汁加工企业、剑麻加工、蔬菜(酱菜、脱水蔬菜)加工、果脯(果酒)生产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茶叶林化加工等农林牧深加工企业。促进一批农业项目建设。把抓一批农业产业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左江治旱工程,加快其骨干水源工程——驮英水库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业投入,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提高农业一体化水平。完善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农产品销售流通。要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各县(市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物流网络体系,同时努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用现代装备条件和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民、供销社及其它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农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的制订等方面的作用。5、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创建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10种“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抓好常年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高效秋冬菜产业基地、南方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支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改善批发市场场地、道路、交易厅(棚)、水电、信息服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后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全市主要批发市场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支持建立市级“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6、发展创意农业创意农业,就是把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功能整合在一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价值增值的突破;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智能化、特色化农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培育开发区域“特”、产品“特”、市场“特”、创意“特”,美形、美色、美味。发展创意农业,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创意农业的形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意。利用科技手段,培养新、奇、特农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食用价值外,提供一种人文价值。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传统农产品的外形、颜色、口味等,形成新奇特质。第二种类型是挖掘传统农产品的多重特性或其他功效,提高其经济价值。第三种类型是通过融入文化艺术的元素,增加农产品的艺术含量。二是技术创意。把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科学行为想象力应用于农业发展,从而获得农业发展的新生动力。如创建“奇品园”展示农业新技术,建设“蔬菜墙”等等。三是功能创意。坚持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四是营销创意。营销创意的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节庆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五是文化创意。举办各种农业文化节,展示农业文明。如水果文化节、蔬菜文化节、农家美食文化节等等。六是生态创意。把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绿色家园、绿色文化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生态工业建设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与生态城市创建良性互动。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巩固支柱产业,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环保新兴产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升传统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载体,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展特色资源型、边境加工型以及新型、环保、生态工业。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3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以糖、锰、有色金属、边境加工制造、建材、化工、造纸与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工业产业体系。其中糖业、锰业总产值均达到300亿元以上,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纸与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值均达到50亿元以上。1、优化工业结构按照“起步于资源、繁荣于通道”的原则,加快陆路东盟南崇经济产业带建设,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做大做强做优糖、锰、有色金属及其它特色优势产业等三个“300亿”产业,打造中国“绿色糖都”和“绿色锰都”,建成全国及广西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边境加工制造作为新兴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适度发展建材、稀土、膨润土加工等资源优势产业。蔗糖加工及关联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建立糖业发展大循环与企业生产小循环体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糖业发展大循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产,实现企业生产小循环。大力发展“甘蔗地—甘蔗—制糖—酵母—生物有机肥—甘蔗地”、“甘蔗—制糖—糖蜜制酒精—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酵母—生物发电—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碱回收白泥—水泥”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打造全国蔗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目标,抓好蔗糖副产品综合利用及糖料深加工以及发展与糖关联产业,培育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循环示范企业,打造中国“绿色糖都”。在稳定食糖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