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文章妙法巧写景-尝试写作散文_第1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文章妙法巧写景-尝试写作散文_第2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文章妙法巧写景-尝试写作散文_第3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文章妙法巧写景-尝试写作散文_第4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文章妙法巧写景-尝试写作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妙法巧写景

——尝试写作散文(第一课时)必修上第七单元微专题三文学阅读与写作专题导入学完本单元的五篇经典散文,你会发现它们有这样共同的特点:一是景美情深,二是意蕴深厚,它们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状物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我们如何吸收其中的写作养分,写出一篇饱含感情的写景抒情散文呢?专题目标

1.借鉴五篇散文的写作手法。2.尝试写作散文。3.明确写景抒情散文评价量表,并依其评改散文。专题活动“美丽的家乡”公众号内容编辑寻找最美的风景品味景之情味散文中的北京风景印象跟随古人,一览山水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单元任务微专题1微专题2活动1活动2活动1活动2同一座城,不同之境尝试写作散文微专题3文章妙法巧写景活动1评点最美的风景活动3活动3深味风景尽头的哲理“我笔下的自然”你来品活动2活动目标:1.总结借鉴五篇散文的写作手法。2.尝试写作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借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4探寻风景里的文化意蕴活动过程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类型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特点回顾散文文体知识回顾散文文体知识。①记叙性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抒情性散文(如托物言志的《白杨礼赞》、借景抒情的《荷塘月色》)③议论性散文(如鲁迅先生的杂文)①以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本身内心情感②带有一定的心灵寄托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③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任务一活动过程任务二借鉴写作手法,明确写作写景散文的要点回顾五篇散文,在写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要抓住哪些要点呢?描景物传情感巧构思琢语言活动过程不写没有“个性”的景物,没有特点就没有鲜明的形象。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何写好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景物一旦景物形象模糊,抒情就会失去可靠的倚傍,最终导致情和景难以交融。活动过程“新鲜”的物象让人印象深刻2.选好物象,见人所未见《故都的秋》中“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的槐树落蕊,平常而细微,却极好地传递了清、静的意味。史铁生选择的瓢虫、露珠等意象,平常细微,却传达出有生机的意味。

不为人注意的平凡例活动过程3.用心描写,染好“色彩”此中不同,就是情思、趣味的不同。用心描写的过程本质上是把字句和内心相连的过程,非如此,物象或者无“色彩”,或者非“我”之色彩。物象富有意味的意象精心雕琢追求语言的华丽×将自己的情趣有效地投射到景物上√杜甫不用“无边落叶”而用“无边落木”。王实甫不说“晓来谁染霜林红”而说“晓来谁染霜林醉”。苏轼不言“白露弥江”而言“白露横江”。

例活动过程4.注意层次,力求丰满如何安排景物?远近高低内外点面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动静比如《故都的秋》的第三段,从高处的天色、驯鸽,写到叶底漏下的日光,再写到低处破壁腰的牵牛花,既绘天色、花色,也描驯鸽的飞声。如此由高及低,“绘声”“绘色”,方使得景物立体而有序,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例活动过程5.巧用修辞,展现特征修辞拟人通感排比……比喻比如《荷塘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通感手法,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翩翩起舞般婀娜的丰姿。“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叶子的密。例活动过程传情感作家用自己的眼睛筛选了眼前的世界,然后又用“心”为景物着色,这时他看到的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而是一个“有情”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人格化的,所以它就能和作者交流;于是,风景又反过来开始作用于他。情景交融活动过程1.景物对人的作用力(关联写作思路)风景会因为其特点而对人的内心产生不同影响。这就如物理学上外物的作用力一样。从这五篇作品看,景作用于情有哪两种方向?这对我们写作写景抒情散文有何启发?

(1)景、情同向,景正作用于情。景物的情趣追求和“我”的情趣追求一致。比如《故都的秋》,景的清、静、悲凉正是“我”所喜欢的秋的况味,于是感慨“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活动过程景、情异向时,自然景物不再是惺惺相惜的朋友,而是成了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引导“我”洞察生命的真谛、社会宇宙运行的道理。(2)景、情异向,景反作用于情。景物的情趣也有可能和“我”当时的情趣正好相反。《荷塘月色》中,“我”心绪不宁,愁烦苦闷,而景淡雅、幽美。《我与地坛》中,地坛衰败然又生机勃勃、自得坦然,而“我”因为生活的打击而沮丧颓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赤壁赋》中,景色阔大平静,而“我”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倍感志向被缚,生命拘束。这时,景物就会反作用于人,将人情拉向自己这一边,让“我”受其影响,被其感染,并最终达到二者一致,情景交融,物我同化。例活动过程作家借景物会达到何种目的?或会获得何种收获?2.作用力产生的影响(关联文章主旨)一个内心丰富、感知灵敏的人在面对自然景物时,总会敏锐地捕捉到景物的情趣,并发现它们和自己情趣追求的异同,进而作出自己的反应。表现在写景抒情散文中,就是抒情说理的内容。

(1)景、情同向。寄托情感。通过对故都之秋“清、静、悲凉”形象的描绘,郁达夫表达了对这种深沉、萧索况味的喜爱和对故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份喜爱和眷恋和他本人颠沛流离的经历有关(可以想象,在兵荒马乱的1934年,当时居无定所的作家是不会喜爱硕果累累的秋天的),也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景、情一致时,作家便可以将自己的内心寄托于景物,委婉地借景物和对景物的抒情、议论来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例活动过程(2)景、情异向。①获得哲思。史铁生正是在坦露生命真相的地坛里,靠野草、荒藤、蚂蚁、瓢虫想明白了生与死及怎样活的问题,自然给予他启发,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将自己从颓唐消沉的泥淖中拯救出来。例②得到排遣。现实世界常常是不如人意的,而自然景物可以提供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使人获得慰藉。朱自清正是在荷塘月色中短暂地逃离了让他感到不自由、感到哀愁的现实世界,获得了那一刻的淡淡的喜悦。例你可以选择“同向”的景物,以此来寄托情感,表达追求;也可以选择“异向”的景物,以此来表达你从自然景物中获得的哲思或是得到的快乐。活动过程巧构思《故都的秋》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作对比,表达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在中间的主体部分,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故都的秋之景色,突出了其“清”“静”“悲凉”的特点。最后以议论和抒情结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构思巧妙。《我与地坛》明线与暗线交织,结构严密。明线写地坛的博大、宽广以及作者的成长、成熟,暗线写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明暗两条线索结合行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登泰山记》全文由介绍泰山到记叙登泰山的经过,进而描写登泰山所见之景,围绕泰山逐层推进,井然有序。例活动过程琢语言①朴素美《荷塘月色》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似乎把读者当作了可以倾诉内心的朋友,让人觉得诚恳、自然,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那种情境中。又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等语句,都平白如话,自然流畅,读之使人感觉分外亲切。例②音乐美《荷塘月色》中作者常常运用叠字叠句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例活动过程③准确优美《赤壁赋》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优美,对文字的锤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开头一段写景,以“清”形容风的清爽宜人,用“徐”描绘风的微微吹拂,用“不兴”描绘江面风波的平静。这幅安谧宁静的画面,使人感到舒适畅快、赏心悦目。用“徘徊”一词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中“白”“横”“接”,写出了江面上白茫茫的水气和月光下水天相接的情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用“纵”“凌”二字描绘了小舟在宽阔的江面上自由地随意荡漾的状态。例活动过程课文手法借鉴《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总结意象与情感完美融合,情景交融,写雅情闲意;南方的秋与北方的秋的对比与衬托突出故都的秋的特点。使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工笔细描,状景逼真;虚写与实写相映成趣。写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写景状物抓住特征,以景物衬托心情。骈散结合,文字有韵律美。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悟理,景情理完美融合。游踪清晰,写日出景色多角度、有层次,描摹细致逼真,语言雅洁,情趣雅正。活动过程任务三写作写景抒情散文借鉴五篇散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活动过程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活动过程思路点拨这是一项半命题作文写作任务。题中的提示语与动词“走过”限定了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地点,且是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仿佛第一次”是本题的题眼,要求找到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一片天地,或者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地方。文章需兼顾“旧”与“新”两个层面,以“新”为主,截取日常生活中某一横截面,展现出于寻常处的意外发现。在文章构思上,可以从“变化”入手进行思考,通过寻找促使“仿佛第一次”发生的动机来进行题目拟定。这种动机可能来自外界的刺激。比如春季的一声鸟鸣、盛夏的一场雷雨、秋天飘落的黄叶与冬日的皑皑白雪,季节更替是自然给大地常换的新装;比如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甚至是心情好坏,景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活动过程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活动过程思路点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农耕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