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_第1页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_第2页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_第3页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_第4页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

Measles麻疹Measles概述1.历史:麻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早在晋朝永嘉年间(约公元307年)就认识到麻疹的传染性。明朝{古今医鉴}明确提出麻疹病名,一直沿用至今。19世纪初证实麻疹由病毒感染所致;经呼吸道广泛传播,1954年确定其病原为麻疹病毒。在麻疹疫苗问世前,几乎是人人必得的疾病。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大幅度的下降,但近年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概述1.历史:麻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早在晋朝永嘉年间(约

概述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临床特点: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科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概述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病原学

1759年None曾经怀疑麻疹患者血液内隐藏着病原体。1905年Hoktoen取病人的血液皮下注射于麻疹易感者,引起发病。

1954年,Endels首次利用人胚胎肾细胞从麻疹患者血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1957年,我国学者汤飞凡吴绍源等也采用同样方法分离到麻疹病毒,从而为我国的麻疹的防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先后获得了三株麻疹减毒活疫苗株。1965年通过国家鉴定,批准用于生产和推广使用,从此我国步入“麻疹疫苗时代”。一、病原学1759年None曾经怀疑麻疹患者血液内隐藏1.生物学特性:麻疹病毒属于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基因组为负链mRNA,有包膜。共有6种结构蛋白。2.抵抗力: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3.抗原性:麻疹病毒抗原性单一,仅有一个血清型,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麻疹病毒的亚型,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1.生物学特性:二、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至今未能证明带毒者流行特征: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在发病;近年发病年龄有向两极发展趋势。二、流行病学概述病原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及预防治疗新进展概述

病毒局部上皮细胞和病变部位单核细胞

咽淋巴组织中繁殖浸润增生形成多核

巨细胞

血液

单核-吞噬细胞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

淋巴组织呼吸道肠道粘

向全身传播膜和结膜

临床症状

病毒局部上皮细胞和病理改变麻疹的病理特征是感染部位两种类型多核巨细胞,一种是网状内皮细胞,又称“华-弗细胞”(Wartin-Finkelderycells,1931年);一种是上皮巨细胞。皮疹处见典型上皮合胞体大细胞。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的病理改变与皮疹相似,多核巨细胞更多,水肿更严重,但炎症反应较轻。病理改变麻疹的病理特征是感染部位两种类型多核巨细胞,一种是网四、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此期为病毒繁殖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和全身不适。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四、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2.前驱期:

病毒进入血液,为病毒血症时期。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合膜炎(流泪、畏光、眼浮肿)、麻疹黏膜斑(费-柯氏斑)为特征。该斑是1895年俄罗斯儿科学者фйлатов及1896年美国学者Koplik发现,是出疹期的特殊表现,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2.前驱期Koplik’sspots(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Koplik’sspots(麻疹粘膜斑)时间:发疹前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出疹期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体质虚弱者日益引起循环衰歇,使皮疹无法透发,所以出疹期是麻疹最重要的阶段。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出疹期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透发,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所以古人称麻疹为“麦疮”。此特点可帮助晚期麻疹的诊断,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恢复期:二、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具有部分免疫者。主要特点:潜伏期延长;前驱期短且症状轻微;常无麻疹粘膜斑;皮疹稀疏细小,可不留色素斑。2.重型麻疹:见于病毒毒力强,体弱者。此型中毒症状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皮疹融合成片或者皮疹出不透。异型麻疹:再感染麻疹野毒株。前驱期短;无柯氏斑;发热和全身症状重;皮疹先四肢后躯干和面部,皮疹为多形性。二、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具有部分免疫者。五、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重型麻疹可以血小板减少。2.多核细胞检查:出皮疹前2天至出皮疹后1天,取病人鼻、咽、眼分泌物作涂片镜检3.病毒抗原检测:免疫莹光法检测分泌物中麻疹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诊断。4.特异性抗体测定:ELESA法测特异性IgM可以诊断急性期感染,是麻疹诊断的标准方法。五、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五、并发症1.肺炎(pneumonia)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2.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itis,trachitis,bronchitis)3.心肌炎(myocarditis)

4.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encephalitisand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5.结核病恶化(tuberculosisexacerbating)6.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malnutritionandvitaminAdeficiency)4.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enc六、诊断1.麻疹接触史2.典型临床表现3.前驱期鼻咽部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4.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六、诊断七、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病原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的关系麻疹(rubeola)麻疹病毒卡他症状结膜炎、发热Koplik斑红色斑丘疹,特别的出疹顺序,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几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疹时体温更高风疹(rubella)风疹病毒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发热半天或一天后出疹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人疱疹病毒6型一般情况好,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可肿大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猩红热(scarletfever)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皮肤弥漫充血,密集针尖大小丘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七、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病原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八、治疗无特异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八、治疗一)一般治疗1.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2.补充充足水分;3.保持皮肤、粘膜清洁,保暖下温水浴。4.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一)一般治疗1.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二、对症治疗1.高热可用小量退热剂,出疹期避免急骤退热2.烦躁者镇静;可选用非那根3.剧咳时镇咳祛痰,咳必清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口服或者维生素AD1ml肌注,维持水电平衡体弱者尽早注射丙种球蛋白二、对症治疗1.高热可用小量退热剂,出疹期避免急骤退热

三、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0-15mg/kg/d;炎唬宁10-15mg/kg/d。四、特异性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成人血清等

三、抗病毒治疗五、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历代疹科书方基于“麻为阳邪”“麻属火候”等病因病机,主张清凉透解为主。1.辩证施治:前驱期:辛凉透疹,方用宣毒发表汤;出疹期:清热解毒透疹,方用竹叶柳蒡汤;恢复期:养阴艺气,方用沙篸麦冬汤。2.中药透疹治疗:西河柳,芫奚子、生麻黄、紫浮萍+黄酒100ml+水适量煮拂、热敷。五、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历代疹科书方基于“麻为阳邪”“麻属火九、预防(prevention)1.控制传染源:1)隔离患者: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2)接触过麻疹的易感者:隔离检疫3周2.切断传播途径:房间通风,病人住所、衣物按规定消毒九、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activeimmunization)未曾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2)被动免疫(passiveimmunization)3.保护易感人群:4.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目的:有助于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报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4.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十、麻疹当今值得重视的几个临床问题1.麻疹的发病年龄发生了变化:儿童麻疹减少,成人麻疹相对增多,妊妇患麻疹的机会增多,给临床工作带来新的问题。2.免疫受抑制人群患麻疹:艾滋病、结核病、血液病、癌症、长期使用激素的人成为麻疹易感者。3.新生儿和小月龄婴儿患麻疹:我国麻疹疫苗采取8个月首次接种方案,小于6个月龄婴儿是一组很重要的易感者。十、麻疹当今值得重视的几个临床问题1.麻疹的发病年龄发生了麻疹

Measles麻疹Measles概述1.历史:麻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早在晋朝永嘉年间(约公元307年)就认识到麻疹的传染性。明朝{古今医鉴}明确提出麻疹病名,一直沿用至今。19世纪初证实麻疹由病毒感染所致;经呼吸道广泛传播,1954年确定其病原为麻疹病毒。在麻疹疫苗问世前,几乎是人人必得的疾病。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大幅度的下降,但近年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概述1.历史:麻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我国早在晋朝永嘉年间(约

概述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临床特点: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科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概述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病原学

1759年None曾经怀疑麻疹患者血液内隐藏着病原体。1905年Hoktoen取病人的血液皮下注射于麻疹易感者,引起发病。

1954年,Endels首次利用人胚胎肾细胞从麻疹患者血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1957年,我国学者汤飞凡吴绍源等也采用同样方法分离到麻疹病毒,从而为我国的麻疹的防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先后获得了三株麻疹减毒活疫苗株。1965年通过国家鉴定,批准用于生产和推广使用,从此我国步入“麻疹疫苗时代”。一、病原学1759年None曾经怀疑麻疹患者血液内隐藏1.生物学特性:麻疹病毒属于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基因组为负链mRNA,有包膜。共有6种结构蛋白。2.抵抗力: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3.抗原性:麻疹病毒抗原性单一,仅有一个血清型,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麻疹病毒的亚型,人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1.生物学特性:二、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至今未能证明带毒者流行特征: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在发病;近年发病年龄有向两极发展趋势。二、流行病学概述病原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及预防治疗新进展概述

病毒局部上皮细胞和病变部位单核细胞

咽淋巴组织中繁殖浸润增生形成多核

巨细胞

血液

单核-吞噬细胞基本病变主要见于皮肤

淋巴组织呼吸道肠道粘

向全身传播膜和结膜

临床症状

病毒局部上皮细胞和病理改变麻疹的病理特征是感染部位两种类型多核巨细胞,一种是网状内皮细胞,又称“华-弗细胞”(Wartin-Finkelderycells,1931年);一种是上皮巨细胞。皮疹处见典型上皮合胞体大细胞。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的病理改变与皮疹相似,多核巨细胞更多,水肿更严重,但炎症反应较轻。病理改变麻疹的病理特征是感染部位两种类型多核巨细胞,一种是网四、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此期为病毒繁殖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和全身不适。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四、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2.前驱期:

病毒进入血液,为病毒血症时期。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合膜炎(流泪、畏光、眼浮肿)、麻疹黏膜斑(费-柯氏斑)为特征。该斑是1895年俄罗斯儿科学者фйлатов及1896年美国学者Koplik发现,是出疹期的特殊表现,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2.前驱期Koplik’sspots(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形态: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Koplik’sspots(麻疹粘膜斑)时间:发疹前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出疹期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体质虚弱者日益引起循环衰歇,使皮疹无法透发,所以出疹期是麻疹最重要的阶段。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出疹期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透发,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所以古人称麻疹为“麦疮”。此特点可帮助晚期麻疹的诊断,一)典型麻疹(Typicalmeasles)3.恢复期:二、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具有部分免疫者。主要特点:潜伏期延长;前驱期短且症状轻微;常无麻疹粘膜斑;皮疹稀疏细小,可不留色素斑。2.重型麻疹:见于病毒毒力强,体弱者。此型中毒症状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皮疹融合成片或者皮疹出不透。异型麻疹:再感染麻疹野毒株。前驱期短;无柯氏斑;发热和全身症状重;皮疹先四肢后躯干和面部,皮疹为多形性。二、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具有部分免疫者。五、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重型麻疹可以血小板减少。2.多核细胞检查:出皮疹前2天至出皮疹后1天,取病人鼻、咽、眼分泌物作涂片镜检3.病毒抗原检测:免疫莹光法检测分泌物中麻疹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诊断。4.特异性抗体测定:ELESA法测特异性IgM可以诊断急性期感染,是麻疹诊断的标准方法。五、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五、并发症1.肺炎(pneumonia)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2.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itis,trachitis,bronchitis)3.心肌炎(myocarditis)

4.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encephalitisand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5.结核病恶化(tuberculosisexacerbating)6.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malnutritionandvitaminAdeficiency)4.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measlesenc六、诊断1.麻疹接触史2.典型临床表现3.前驱期鼻咽部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4.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六、诊断七、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病原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的关系麻疹(rubeola)麻疹病毒卡他症状结膜炎、发热Koplik斑红色斑丘疹,特别的出疹顺序,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几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疹时体温更高风疹(rubella)风疹病毒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发热半天或一天后出疹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人疱疹病毒6型一般情况好,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可肿大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猩红热(scarletfever)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皮肤弥漫充血,密集针尖大小丘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七、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病原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八、治疗无特异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八、治疗一)一般治疗1.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2.补充充足水分;3.保持皮肤、粘膜清洁,保暖下温水浴。4.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一)一般治疗1.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二、对症治疗1.高热可用小量退热剂,出疹期避免急骤退热2.烦躁者镇静;可选用非那根3.剧咳时镇咳祛痰,咳必清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口服或者维生素AD1ml肌注,维持水电平衡体弱者尽早注射丙种球蛋白二、对症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