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_第1页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_第2页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_第3页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_第4页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1.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

2.(B)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ﻫA.4级B。5级C。6级D.7级ﻫ3。地震是地球(B)物质运动的结果。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ﻫ4。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5。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纵波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请问: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比较大,先到达地表的是(A)A.纵波B.横波ﻫ6.一些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震前兆现象的是:(D)A.蛇出洞、老鼠搬家、鸡鹅高飞;B。小兔发疯、鱼变傻、黄鼠狼搬家;C.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D。在繁殖季节,出现大量蟾蜍集体搬家

7.地震时应根据居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避震方式,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遇到地震突发事件时应选择正确的方式避震.请问:以下三种方式哪种是不安全的?(A)

A.迅速乘电梯撤离B。先迅速躲进小开间房间C.先就地躲避在床、桌等坚固物体下ﻫ8.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

9。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A)。ﻫ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ﻫ10.地震发生了,你在户外避震,以下那种方法是不合适的?(C)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B.避开高大建筑物C.抱住电线杆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ﻫ11。在户外避震应尽量选择开阔地带,就地蹲下或趴下。同时应尽量躲开高压线、变电站、建筑物等,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请问:在以下户外避震注意事项的三个选项中哪一项是不安全的?(A)A。就近躲在狭窄的胡同里B。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C.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ﻫ12.在操场或室外应该怎样避震?请问:以下方式哪种是不正确的?(C)ﻫA.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B.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C。发生地震时赶紧回到教室去;D.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13.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不是必须存放的物品(C)ﻫA.食品B。水C.日常生活用品D。急救药物

14.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不可选择作为避险地方是(A)A.阳台B。桌子底下C。开间小的卫生间D。墙角ﻫ15.正在上课时应该怎样避震?请问以下哪些方式是不正确的?(B)A。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B.不管怎么慌乱拥挤都要想办法往外逃C。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16.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以下那种方式是不正确的?(B)

A.影剧院的演出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B.正在比赛的体育场继续比赛,观众慌乱、拥挤,没有组织地乱挤、乱跑逃生;C.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ﻫ17.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C)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18。在地震灾害的直接影响下,震时或震后所出现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常见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海啸、水库垮坝等)、滑坡、泥石流、有害气体的泄漏(含放射性物质)、停产(含文化、教育事业)、生命线工程被破坏(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瘟疫以及各种流行病的蔓延。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A)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B。扔下正在煮饭的液化器炉,赶紧逃跑

19。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求援。以下哪种方式是不恰当的?(E)ﻫ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E.持续地大声呼救,试图让别人听见。ﻫ20。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C)。ﻫ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ﻫ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ﻫ21.在寻找被埋压在废墟中的人员时应掌握科学的方法。请问:以下三个方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C)A.注意观察废墟下便于躲藏的地方B.细听被埋压物下发出的各种声响C.盲目从废墟边开始挖

22.我国农村抗震的长远目的是: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加强地震和抗震知识的普及,使抗震防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不属于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C)。

A.砖木结构B。砖混结构C。土木结构D.钢筋混泥土ﻫ23.农村民居建设时要选择哪些场地(B)ﻫA。河边B。地势平坦、土层密实处C.山坡边D。软弱土层处

24。我国大陆通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B)A。999B.119C.911ﻫ25.全国消防宣传日是(B)。A。1月19日B.11月9日C.9月11日

26.2008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于2009年的几月几日正式实施?(B)

A.1月1日B。5月1日C。10月1日ﻫ27。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将(A)以法律形式正式列入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责范围?A.抢险救援B.火灾扑救C.火灾预防

28.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C)A.群防群治B.遏制种特大火灾C。预防为主,防消结合ﻫ29。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A)

A.正常B.偏高C.偏低ﻫ30.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A)。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跑下楼ﻫ31.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A.上部B.中部C.根部ﻫ32家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中属易燃易爆物品的是(A)A。摩丝B。餐洗剂C.洗发水ﻫ33.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B)

A.被火直接烧死B.烟气窒息致死C.跳楼或惊吓致死

34.公安消防队救火(C)A。只收救火成本费B。收取所有费用C.不收任何费用ﻫ35。楼内失火应(A)A。从疏散通道逃离B.乘坐电梯逃离C。在现场等待救援ﻫ36.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_______逃生。(C)A.着火相反的方向B.人员多的方向C.安全出口的方向ﻫ37。燃气用具使用完毕后,_______。(C)A。要关掉灶具阀门,总阀门可以不关B。要关掉总阀门,灶具阀门可以不关C。首先关掉总阀门,然后关掉灶具阀门

38。在相对封闭的房间里发生火灾时(A)。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B。只能开窗C。只能开门

39。当打开房间闻到煤气气味时,要迅速(C)。A。打开灯寻找漏气部位B.点火查看C.打开门窗通风ﻫ40.被困在火场时,下列求救方法错误的是(C)A.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B.白天可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C。大声哭泣

41。在没有施划人行横道的公路上,乘车人从公共汽车下车后横过公路时,您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A.从车的前方横过公路B。从车的后方横过公路C.车开走后,确认安全通过D.等车开走后,迅速通过

42.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上通行时,应遵循各行其道的原则.小璐步行外出应当在(B)上行走.

A。城市快速路B.人行道C。封闭的机动车道D.非机动车道

43.行人在通行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您认为危险的做法是(B)。ﻫA.无车辆通行时尽快通过B。车辆临近时突然横过C.车辆通过后再横过D。注意避让车辆ﻫ44。中小学生放学在道路上列队通行时,每横列的同学(A)。

A.不得超过2名B.允许3名以上C。没有数量限制D.不得超过4名ﻫ45。小红在等候乘坐公交汽车时,应该站在(B),依次排队.

A.机动车道上B.站台或指定位置C。非机动车道上D。人行道上ﻫ46。明明在晚自习课后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辆驶来的汽车,灯光非常耀眼,为了安全,明明应该(C)。A。用手遮挡灯光B。闭目缓慢行驶C。下车靠边避让D.迎着灯光行驶ﻫ47.王某骑自行车回家,行至路口准备左转弯时,应(A),不能突然猛拐.ﻫA。伸左手示意B.伸右手示意C.语言示意D.扭头示意ﻫ48.在道路上骑自行车时,您认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D)。ﻫA.一手提物,一手扶把B。攀扶其他车辆C。互相追逐D。双手扶把ﻫ49。周强雨天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他穿(C)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A.灰色B。黑色C.黄色D.绿色ﻫ50。小陈乘坐的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不能继续行驶,这时他应当(D)。A。在车上等候救援B.站在车辆后方协助疏导C.站在车辆前方躲避D。撤离到护栏以外的安全地带

春季传染病防治学习材料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等。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学生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二、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1、在学校,学生或老师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书本、玩具等,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都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3、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4、麻疹麻疹是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8~14天左右。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颊粘膜出现柯氏斑(即相当于第二大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白色斑点,柯氏斑是早期麻疹的特征),特殊的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日。5、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患者应隔离至病后1周或热退后2日。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10天,短者仅为数小时,多为2~3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3日,或自发病后一周。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春季是手足口病好发季节,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好发场所,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儿童,其次为小学生,因此,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和落实预防措施,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玩具、餐具、便器的消毒,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一旦学生得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防止疲劳.2、教室、寝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3、教室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常识。教育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从外面回来洗手、吃东西前洗手);不用手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盖住口、鼻,不要对着人,个人使用的手帕要经常洗晒;不随地吐痰。5、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6、要注意保暖和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7、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根据发病季节、流行区域、易发年龄等,在流行季节前的一段时间内选择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相关疫苗。

防灾减灾学习材料

纪念日简介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设立目的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活动围绕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了研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防灾减灾日—设立背景防灾减灾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随时有可能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1。中国“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答: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09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2.设立“防灾减灾日"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3。我市防灾减灾主要指哪些灾害?

答: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4。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有哪些法律法规?

答:我国一贯高度重视依法防灾减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作出了防治灾害的原则性规定.在此基础上,我国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气象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及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洪条例》、《抗旱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法律法规。此外,不少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也对防灾减灾作出了相关规定。

5.违反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防灾减灾法律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单位违反防灾减灾法律规定的,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罚款.对违反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