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课件_第1页
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课件_第2页
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课件_第3页
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课件_第4页
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自然发展的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1896年第1届奥运会前后。那时,人们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认识是很肤浅的。开始认识到,通过训练能产生效果,多练可以提高成绩。(二)新技术新方法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20世纪20-30年代。人们鉴于不同的运动员从事同一项目训练,取得的成绩不同,使人们认识到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例如跳高,开始采用的跨越式过杆技术,后来又相继采用滚式、剪式、俯卧式等,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与推广都颇大地提高了跳高成绩。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为在奥运会的田径大赛中夺得桂冠,开始重视对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注意并加强了对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探索。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意对田径运动项目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力求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高运动成绩,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20世纪20年代后期,教练员开始采用了一些与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表面看来只存在间接联系的训练内容,如短跑运动员参加长跑活动来增强运动员的耐力。这对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间接作用。这种训练法称为“辅助训练法”。30年代这种训练方法演进为按奥林匹克竞技周期安排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训练的所谓“螺旋训练模式”。30年代,拉乌里·皮卡尔拉在其《田径手册》中论述了训练负荷和休息问题。后来,德国人凯什莫列尔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创造了“间歇训练法”。这种训练法是把整个训练过程分为若干段,各段作业之间严格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这种方法对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增强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有明显效果。他后来培养出男子1500米跑世界冠军巴捷尔。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为在奥运会的田径大(三)大运动量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20世纪40-50年代。4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著名运动员爱弥尔·托托皮克采用了加大训练量的方法——超量训练法。他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19次分别打破了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的世界纪录,并在1952年芬兰的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获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三项冠军。从50年代初起,不仅各国长跑运动员,甚至其他体能类项目的运动员也开始采用扎托皮克的训练方法,并取得良好效要当然,至今,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仍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一时期,瑞典长跑家创造了“法特莱克”训练法,曾培养出1500米。l英里、2英里。5000米跑世界纪录创造者戈·赫克。50年代以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德国等一批世界一流优秀长跑选手也都采用了这一训练方法。这一时期,德国人缨勒尔和赫廷格尔研究出的肌肉对抗训练法,为运动训练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练习形式。后来,鲍勃·霍夫曼提出了等长性练习,进一步发展了肌肉对抗练习的理论。(三)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四)不断加强的科学化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竞赛活动频繁,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指导田径运动训练,才能获得理想训练效果,在大赛中取胜。这一时期,特别是由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运动员有机体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的各种奥秘揭示,对运动员训练客观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田径训练中通过加大运动负荷取得效益和提高成绩也更加显著。人们还纷纷向新理论、新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场地器材、新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提高田径运动成绩的途径。还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加强田径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四)不断加强的科学化训练阶段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间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在马拉松跑比赛中夺得冠军后,人们才开始认真研究高原环境对人的生理及运动成绩的影响。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长期生活和训练在高原上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突尼斯运动员夺得长跑和马拉松项目金牌,刮起的“黑旋风”,终于促成了“高原训练法”的诞生。这一时期,运动成绩迅速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不断被移植和运用到田径运动训练中来。在此基础上,苏联、民主德国、英国等一些田径运动训练研究专著和教材相继问世。这一时期,念动训练与放松训练合用,不仅起着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作用,而且开始被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积极有效手段来应用。还出现了一种“无形训练法”。这种训练法对运动员训练以外的生活作息制度、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解决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这一时期,田径教练员已清楚地认识到最好的训练形式是竞赛。因此,合理的竞赛制度与竞赛安排已成为现代田径训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间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这一时期,利用电脑分析技术动作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已利用电子解析仪器对技术动作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并绘制成连续的动作图,以帮助运动员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这一时期,各国的田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和快速恢复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取得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苏联奥卓林的“现代运动训练体系”。纳巴特尼柯娃的“运动训练远景规划”及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问题”,至今都对田径运动有着重要影响。70年代,西欧一些学者质疑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马丁(联邦德国)认为:“马特维也夫的古典的周期模式对今日那些竞技水平仍停留在当年马特维也夫进行研究时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仍适用,但对高水平运动员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负荷才能提高竞技水平。”l叨7年,斯塔里什卡和契纳提出了“优秀运动员理想的分期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仍属双周期的安排,但却明显地具有多周期安排的一些特点。按他们的统计,优秀运动员应在全年训练的各个阶段都将负荷的量与强度保持在80%以上,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多次比赛中都能表现出优异成绩。但至今也还没有看到足以证明他们理论的成功经验。

这一时期,利用电脑分析技术动作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已利用电子为了获得新的生物适应,运动员必须经历一个足够时间的准备过程,目前大多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仍做单、双周期的全年训练安排,认为对比赛较多的耐力性项目和全能项目以安排一个大周期为宜,对短跑和跳跃等速度力量性项目一年分为两个大周期是适宜的。近年来,在俄罗斯《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维尔赫萨斯基发表文章对马特维也夫在其国内外至今仍有理论影响的训练周期划分仍在质疑。他认为训练周期划分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训练计划理论,企图将它引向教育学,忽略了生物学知识,新的理论应属自然科学,多学科参与研究。他还指出现在比赛增多,竞赛期长了,每年7-8个月,机械地将准备期认为是积累,竞赛期是使用也不适宜等等。

为了获得新的生物适应,运动员必须经历一个足够时间的准备过程,我们对这种一再质疑的观点并不苟同,马特维也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训练计划理论并未停留在那个年代,它被很多不同水平的田径运动员结合实际在训练中采用,准备期和竞赛期的时间长短,是由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任务划分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多竞赛期较长、准备期较短,一般运动员比赛少竞赛期较短、准备期较长,竞赛期也有准备,准备期也有竞赛,不应截然分开,也不能一概而论。训练周期划分理论也在田径运动实践中不断吸取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它在发展。在深化,尤其是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但是,我们也认为这种讨论是有意义的,有助于引起田径教练员和理论工作者深人思考、研究和总结,使田径训练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对这种一再质疑的观点并不苟同,马特维也夫于20世纪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学习、引进、初创训练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引进和推广苏联的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苏联格·瓦·华西里耶夫和尼·格·奥卓林主编的苏联体育学院《田径运动》教材,刘天锡等译),以及在青岛、大连举办的田径教练员训练班,对我国田径教学和训练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广大田径教练员结合我国实际也逐步积累了一教学训练经验,我国田径教师、教练员徐宝臣编著的《跨栏》,李荣国编著的《三级跳远》陈家齐编著的《推铅球》。李世荫编著的《掷标枪》等专著相继出版。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

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是总结发展形成训练理论阶段1958-1966年上半年,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广泛开展起来,训练质量提高很快,成绩迅速提高,跨栏、跳高。铁饼等数项成绩达到世界水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训经验理论研究深入发展。60年代中期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三从一大”的训练要求,这一理论虽不够严谨,也有争议,但是,它对当时乃至当今田径运动训练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一些体育科技工作者也进行了训练理论的讨论,1964年步润生发关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训练负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的论文,同时,《新体育》和伯体育文丛杂志也开展了关于“运动训练周期性问题”的学术讨论。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是总结发展形成训练理(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田径运动训练处于瘫痪状态,理论研究也随之停顿(四)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是逐步实施科学化训练阶段1978年至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田径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频繁,学习交流机会后备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男子跳高、女子竞走。铅球、中长跑等项目创造了数次世界记录和夺得一些世界冠军,积累了不少先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训练经验与方法。我国与田径相关的基础学科在深人发展,先进仪器设备进一步使用,学术研究和书多,不断吸收国外田径信息,我国已逐步实施了科学化训练。1987、1999年我国集中数十位专家编写出《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并且有些田径教练员已形成了自己的专项训练法。(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田径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都具有独到之处的大运动量训练等多种因素科学、严谨地操作,产生“综合效应”,提高运动成绩,形成了马骏仁训练法,1993-1997年创造并至今保持的女子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长跑的四项世界纪录。他的训练法在国内外田径训练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前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肯定了马俊仁为世界田径运动作出的贡献。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还不高,在世界大赛中,在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中,尚较落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田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对田径运动员深人地进行科学化训练。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都具有独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田径运动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等进行的专门教育过程。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体系。图22直观地列出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体系所有主要部分。田径高中级教练员和教师都应掌握这一训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和先进。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第一,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第二,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第三,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第四,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一、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田径运动训练不仅具有运动训练的特征,而且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一)田径运动训练项目的多样性没有哪一个运动项目能够像田径运动这样,由如此众多的不同项目组成。根据训练过程的专门性,田径运动项目可分为:1速度项目:其特点表现在一定的用力条件下所进行的高频率动作(400米以下的短跑和跨栏跑〕2快速力量项目:其特点表现在主要动作阶段中的短时间爆发式用力(跳跃、投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第一,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第二,增强体质3耐力为主的项目(竞走、中长距离跑)。4.综合发展素质的项目(全能)。它们在训练过程中,都是在保持素质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训练任务、阶段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而具有在项群内进一步分类的倾向。(二)田径运动技术的稳定性田径运动具有不变的单一的动作形式成分与结构。在技术练习时,受竞赛制约的外界条件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仅仅因气候因素(雨、风和阳光)与地面结构的影响会有某些变化。但不会有基本的变化。(三)田径运动项目在具有明显多样性的同时,其运动成绩对运动员身体发展水平和技术训练水平的依赖程度上,又有质的区别。在一定的技术形式下,田径运动的成绩决定于技术训练与提高机能水平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提高机能水平又起着主导作用。

3耐力为主的项目(竞走、中长距离跑)。(四)双周期结构的年度计划仍为大多数田径项目所采用。但近些年来随着各种重要比赛活动的增多,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采用多周期结构的年训练计划的现象越来越多。二、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观点科学选材,早期培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由之路。全面提高田径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是现代高水平竞赛取胜的决定因素。运动负荷不断增大,特别重视负荷强度,尤其是专项负荷强度的增加,并强调负荷安排的定向化。负荷后的恢复成为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更多地采用专项练习手段,并更注重模拟比赛状态。训练的综合化和定量化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基础。心理训练是现代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双周期结构的年度计划仍为大多数田径项目所采用。但近些年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一、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田径运动训练计划是根据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和专项特点,在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科学诊断和目标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训练条件。科研指导力量、医务监督水平及后勤保障能力而预先作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员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目标分化为若干具体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训练任务,并进一步分解为具有特定目的的各种练习。运动员通过多次重复完成各种练习,逐一实现各项具体任务,从而逐步接近,直至达到训练总目标。通过制定训练计划,不仅使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如何通过训练方能完成预定任务和达到目标,而且使保障训练任务完成的所有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与运动员、教练员形成共识和协调一致的行动。通过制定和实施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使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状态变化结果作出客观评价有了科学依据,为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等多种类型。(一)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是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由于多年训练时间长,因此,计划是宏观的、战略性的,计划内容仅是框架式的。

在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时,应以田径运动多项全面训练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到广泛采用促进运动员有机体良好生长发育和保证全面身体发展的练习手段。对少年运动员所提出的任务,不应该要求运动员过早承受有害于机体正常发育的超负荷训练。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是以四年为周期,如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为周期来制定。在制定计划时要准确地估计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年龄。身体发育、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考虑到跑、跳、投和检查性练习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确定运动员的特长,并指出进一步发展专项的方向。在训练计划中也要指出运动员训练水平方面的弱点和努力方向。

根据运动员训练各方面达到的水平,可以计划每年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幅度,同时还要达到的田径运动中其他项目的成绩,如跳跃运动员的短跑、投掷运动员的跳跃成绩,以及身体训练的指标。每年的训练都应有主要目的。这一目的不一定都是专项运动成绩。如某少年运动员以发展频率。短跑速度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为主,而另一名运动员则需要为将来的中跑或长跑专项打好基础。

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是以四年为周期,如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为根据主要目的,确定每年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些任务和手段应体现训练的基本方向。计划中将主要任务和手段按年度分配,并定出年训练量、公里数、负重练习。跳跃次数及训练时数等。要逐年加大练习的量和强度,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机能要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多年训练计划中,所有主要任务都必须得到保如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掌握与改进技术。战术,发展一般与专项素质,以及学习理论实践知识和技能等。根据主要目的,确定每年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些任务和手段应(二)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实施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由于季节。气候和比赛安排等因素具有年度周期性现津.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全程多年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目前年度训练计划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全年为一个大训练周期的单周期训练计划。单周期可分为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三个时期。这一类型多被长距离跑运动员、竞走运动员和全能运动员所采用由于标枪、铁饼和链球不能在室内比赛和进行技术训练,故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也可采用这一类型的训练计划。(二)年度训练计划第二种类型是将全年分为两个大训练周期的双周期训D练计划。这类计划的特点是秋冬5个月和春夏6个月时间,然后是过渡期1个月。每个大周期又分为不同阶段的准备期和竞赛期。第二种类型的出现,是因为现代化的室内田径馆的出现保证了一些田径项目在冬季能有效地进行训练和比赛,而且近些年来室内比赛次数的不断增加。这种类型的计划适用于短跑。跨栏、跳跃及铅球运动员的训练。双周期年度训练计划的主要优越性是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与年比赛次数增多有关)、对比赛的成绩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和双比赛周期能使运动员产生持续时间长的良好情绪。然而比赛计划中的双期要求教练员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控制。训练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和匹配,以及对运动员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的评价监督等方面有更高的水平。

第二种类型是将全年分为两个大训练周期的双周期训D练计划。这类第三种类型的特点是准备期总体时间缩短而竞赛期总体时间延长了,几乎是在全年过程中都有较多次数的比赛,在比赛间有保持体力的训练课和积极性休息。这种类型年训练划的要点是在年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训练和比赛负荷量按波浪曲线变化,以保证参工数量很多的比赛。在两次比赛间,进行保持训练水平的训练或安排积极性休息。除上述三种类型外,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还可以安排其他类型的训练计划,如未掌握良好技术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可以在全年过程中进行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的训练,他们的年训练不分阶段和时期,必要时甚至可以不安排比赛。在出现严重损伤、长期疾病或停止训练达l-2年的运动员,也需要有特殊的计划。

第三种类型的特点是准备期总体时间缩短而竞赛期总体时间延长了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主要训练任务是:l准备期:准备期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一般身体训练水平,进一步发展力量。速度和适用于田径运动专项的其他身体素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改进技术和掌握某些战术,提高有关田径运动专项理论以及保健与自我监督方面的知识水平。准备期分为一般准备阶段和专门准备阶段。在一般准备阶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一般身体训练和掌握技术上,而在专门准备阶段中则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训练阶段的总方向有时是可以改变的,如身体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在一般准备阶段中就可以更多地从事技术训练,而对那些身体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来说,如果在一般准备阶段中提高的幅度不大,那么,在专门准备阶段中,仍应坚持第一阶段的方向。重要的是准备期中的专项目标不能忽视,尤其对那些技术性强的项目。

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主要训练任务是:在年度大周期中、准备期通常包括冬季比赛阶段,主要是在2月。田径运动员在1月开始参加比赛,到3月中旬结束。按年度单周期训练的运动员,参加冬季比赛较少,以免打乱训练的进度。即使参加比赛也不做专门准备,而只作为提高训练水平、培养意志品质和检查训练成效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不仅参加专项比赛,而且还要参加能反映身体和专项训练水平的其他项目的比赛。如果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想在冬季比赛中达到较高的成绩,则应进行l-2周的专门训练,而且在赛前最后一周中明显降低负荷量。必须强调,在准备期中应以大运动量的训练为专项打基础。这些训练包括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各种机能和最大限度地发展重要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另外,需要经常考虑到训练强度,它是逐渐上升的,但到准备期结束时,还不应该达到最高水平。强度的最高水平应出现在竞赛期中。准备期中大运动量与强度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如果运动量始终处于高水平)。准备期结束,运动员逐渐进人竞赛期时,运动量的曲线下降,强度的曲线上升。

在年度大周期中、准备期通常包括冬季比赛阶段,主要是在2月。田2.竞赛期:竞赛期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进一步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培养道德与意志品质;巩固与改进专项技术;掌握战术和丰富比赛经验;保持已达到的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基础的水平,进一步改善这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等。此时期.需要提高训练水平,达到较高的运动成绩和保持竞技状态。训练是在重复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周计划不仅要解决上述的任务,而且要在每周末参加比赛、测验或检查。此时期的比赛是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双周期年计划中第一竞赛期(冬季),持续时间约为l-1.5个月。在这一时期,即使能取得一定成绩,也还应保持较好的体力,以进一步地加强训练,在第二竞赛期中(夏季)创造优异的成绩。2.竞赛期:竞赛期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进一在单周期年度训练中,竞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竞赛阶段(6月)和主要竞赛阶段门一8月)。此阶段,运动员应进行很多的训练,不怕参加比赛,而比赛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和神经系统机能水平不同,参加比赛也要区别对待。参加第一阶段的比赛不应使训练计划有显著改变,不应在比赛前降低负荷量。参加比赛是为了适应新的条件、检查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和评价训练效果,为以后的比赛做更好的准备。竞赛期第二阶段的训练要服从于在竞赛期中达到个人最高成绩的主要目标。这时运动员应降低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在这一阶段中,运动员进人最佳状态并表现高度而稳定的运动成绩。竞赛期的训练手段,不像准备期那样多,更多的是采用田径专项和专门性练习。训练的多样化是通过改变练习的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场地而实现的。为了积极性休息和保持训练水平,多采用室外空地的各种练习和越野跑。

在单周期年度训练中,竞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竞赛阶段(6月在竞赛期的第二阶段中,对身体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减小专门练习的负荷量。有必要通过多次重复90%-95%最高强度的专项练习,以巩固运动技术。如果技术还不完善而存在问题时,则不应该巩固它,而要努力改进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能为参加将来临的比赛而影响技术训练,宁可迟一二年后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也比运动员因技术缺点而在多年过程中只能达到一般成绩好得多。在竞赛期中参加比赛、测验和大负荷量的训练课,对提高训练水平起着很大作用。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参加测验和比赛的次数已大大增多,如短跑、跨栏、跳跃和投掷项目的运动员,全年参加各种比赛多达40次左右。在竞赛期的第二阶段中,对身体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减小专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必须按照赛前训练方法做必要的准备。对重大的比赛,有时甚至在一年前就开始针对性训练,并从心理上进行准备。(1)赛前训练:比赛成绩是通过多年训练而获得的,训练包含着为比赛做好准备的任务这一任务是在年训练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为培养运动员适应实战环境和条件,在模拟比赛条件下进行训练具有现实意义。训练过程中多数训练课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但偶尔也要在恶劣或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随着重大比赛的临近,几乎所有训练过程都是在模拟竞赛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小部分是在森林、野外、公园、河边或松软的地面上进行的。部分训练或测验是在“实战”环境中出现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必须按照赛前训练方法做必要的准备。对重适应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的具体条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条件有:竞赛日程与作息制度,比赛地点的海拔高度、地区时间差、气候条件与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跑道和跳跃、投掷区的特性,准备活动场地条件与离比赛场地的距离,投掷器材的性能,跳高和撑竿跳高的起跳高度及升高计划,田赛各项目及格赛的及格标准及比赛对手的情况与特点等等。此外,还需要训练运动员能够适应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预想不到的困难,即偏离模拟条件的种种情况。为了培养运动员具有不怕任何困难去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有时需要在训练中设置一些困难,如利用大声喧哗和来自观众台上叫喊的录音等。加大训练的难度。适应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的具体条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条件(2)临赛前的训练:临赛前阶段的训练,目的是保证运动员在临近比赛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训练,从而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优异的成绩。临赛前训练的任务、手段和负荷量,应根据运动员完成前一阶段训练计划的情况而定.而且还需经过数次比赛或测验的检验。参加较重大的比赛时,需进行临赛前训练〔参加非重大的比赛时,临赛前训练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为1周,且训练课次数不变,只是训练总量有所下降。同时,只是短跑和跨栏运动员(10米、110米栏、200米)、跳跃和投掷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有所下降,其他跑和竞走运动员的强度保持着原来水平或稍有提高。在比赛前第三天,应进行量。一而强度大的短于专项距离的跑。比赛前一天做准备活动或很小量的训练,如在公路或野外的中慢速越野跑和小量的一般身体练习等。

(2)临赛前的训练:临赛前阶段的训练,目的是保证运动员在临近更常见的有以两周为单位的类型:第一间的负荷量很大,而第二周的负荷量减小到一般负荷量的二分之一。因此,在第一个小周期中出现的能量恢复不足的现象,在第二个小周期中完全消除。这时,不仅运动员的体力和机能完全恢复,而且在比赛日子里,以最佳状态表现训练水平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一类型常被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参加重大比赛的赛前训练所采用。参加重大比赛前的临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约需6-8周,其主要目标是保证在重大比赛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这一阶段需制定出详细的、符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的6-8周的每日训练计划。计划中要包括训练的主要手段与负荷量、测验和参加比赛的日期及恢复手段;临赛前训练阶段不应忽视技术训练,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的稳定、动作的放松协调上;更常见的有以两周为单位的类型:第一间的负荷量很大,而第二周的在临赛前训练阶段,为保证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最高的工作能力,目前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以短跑、跳跃和投掷为专项的运动员,应该采用赛前自然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紧张度)的方式。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越高(在适度范围内),动作速度越快,力量越大,弹跳力越好。在赛前8-10天的过程中,采用轻松的训练课和恢复手段,以促使运动员有机体机能得到充分恢复,从而保证神经中枢有很高的工作能力。第二种,400米跑、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在比赛前也必须得到充分的恢复,不使兴奋性提得很高,这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总量,赛前第二周中高于一般的负荷量,最后一周明显下降。它只是表现在降量上,在训练强度上,尤其是赛前的第三天,仍保持着比赛时的强度。在临赛前训练阶段,为保证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最高的工作能通常,运动员在赛前几天就开始紧张。经验表明,运动员比赛的责任感越强,兴奋性提高得越早,已兴奋性也越强。兴奋性的提高是在比赛前几天开始的,重要的是要在比赛那天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数天。如果在比赛前数天内,兴奋性过高,则可能引起保护性抑制的出现,以防止神经的过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比赛前夕感到精力充沛的运动员,第二大会觉得精力疲乏。为防止类似现象发生,不使兴奋性提得过高,可利用看电影、听轻音乐。阅读书刊、与他人交谈与比赛无关的话题及从事其他活动等,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然而主要的调控手段还是每天做有助于缓和兴奋程度的身体训练,使兴奋性发展得延缓,确保在比赛那天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对那些耐力性要求很高的项目运动员,甚至在比赛当天也不宜出现很高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会削弱这些运动员某些器官系统功能的经济性,使能量消耗增加,以致运动成绩下降。为避免这一点,每天早晨需要长时间地跑或竞走,以降低赛前几天中的兴奋性。此外,赛前6小时,还可以进行20-30分钟的慢跑。通常,运动员在赛前几天就开始紧张。经验表明,运动员比赛的责任一般在赛前24小时需做准备活动(与平时准备活动相同)或进行小量的训练。准备活动量不宜大,但必须出汗。这种准备活动能消除过度的兴奋性,提高代谢过程,使运动员在次日比赛中保持良好运动能力。赛前一整天消极休息是无益的。(3)参加比赛:在比赛当日,运动员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顺利参加比赛。比赛前l-1.5小时到达比赛地点后,运动员应确定准备活动开始时间、内容、运动量的分配和持续时间及负荷量。准备活动通常在赛前40-70分钟开始,使运动员在赛前有检录的时间。不同项目的准备活动持续时间、强度和比赛开始前的休息间隔均不相同。运动员常在一天中进行两次或三次比赛。在这种情况下,每一赛次前都要做准备活动。如两赛次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则准备活动可做充分;如1小时内,则可做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一般在赛前24小时需做准备活动(与平时准备活动相同)或进行如上午有及格赛下午有决赛时,及格赛前的准备活动有两种类型:那些能轻松达到及格标准的运动员,可做不短于20-30分钟的小准备活动;而那些达到及格标准较吃力的运动员,则需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如及格赛在决赛前一天进行,则所有运动员都需要做充分准备活动。不管比赛规模大小,比赛结束后都要做整理活动,如慢跑和放松活动。在重大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尤其是第三天,不应进行大强度训练,以免引起伤病及过度疲劳。赛后训练是需要的,但要轻松,并少练专项,多做一般身体训练。

如上午有及格赛下午有决赛时,及格赛前的准备活动有两种类型:3过渡期:过渡期的任务是在本年度训练结束后与下一年度训练开始前,使运动员充分地得到休息,以及不降低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技能。在经过长期大运动量及多次比赛后,运动员必须得到休息,但休息应是积极的。过渡期约20-30天,双周期年度训练计划的过渡期较短,约10-20天。由于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年龄以及参加比赛的次数不同,过渡期训练的特点有所不同。如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次数不多时,可以继续保持一般负荷量的训练。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同时还需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训练课的兴趣。3过渡期:过渡期的任务是在本年度训练结束后与下一年度训练开对那些年训练负荷量很大和经常参加重大比赛的运动员,应在过渡期很好地休息,以消除训练和比赛所积累的疲劳。主要方法是降低训练负荷量,减少训练次数及采用新的练习手段,但绝不能完全停止训练,这会使动作协调能力与内脏器官和系统的工作能力显著下降,使运动员有机体的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以后要使这些素质得到恢复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对准备期的训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过渡期中,应保持已达到的身体训练水平。短跑、跨栏、跳跃和投掷运动员可不进行专项练习,但中长跑、超长跑和竞走运动员仍应保持一定量的跑和走的练习。在过渡期中,运动员决不能让体内脂肪增多而增加体重(不能超过l-2千克),投出运动员应以增加肌肉的质量而使体重得到增加。对那些年训练负荷量很大和经常参加重大比赛的运动员,应在过渡期(3)阶段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也称中周期训练计划。是由同一目的小周期联合组成的阶段性训练,这种阶段训练的持续时间在3-8周之间。每个阶段均由数个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但又很近似的小周期组成,它是训练过程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田径运动训练中,有以下阶段:引导阶段、一般准备阶段、专门准备阶段。赛前准备阶段和比赛阶段。引导阶段:主要用于过渡期后的年度训练之初,其特点是训练负荷量,特别是练习强度是平稳和逐渐地上升。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短,约2-4周,且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持续时间就越短。一般准备阶段:其特点为努力提高有机体机能的总水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能力。然而,在这一训练阶段仍要进行某些技术动作的练习。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为4-8周。(3)阶段训练计划专门准备阶段:其训练内容主要是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和改进运动专项技术,逐渐加大比赛性练习的比重和提高课的强度。这一阶段的总方向是获得竞技状态。此阶段持续时间为4-8周。赛前准备阶段:是准备阶段与比赛阶段之间的过渡。在一年中,这种阶段可能出现数次,它的持续时间为3-6周。比赛阶段:是在主要比赛期间的一种训练形式,它至少需要有三个小周期:为比赛打基础的小周期。直接参加比赛的小周期和恢复小周期。小周期的数量和持续时间,决定于竞赛日程和规模。比赛阶段的总目的是巩固最佳竞技状态和力争创造优异成绩。比赛阶段有早朝比赛阶段。主要比赛阶段和获得最佳竞技状态阶段。各阶段的目的有所不同,而H所含小周期的数量也不相等。专门准备阶段:其训练内容主要是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和改进运动专项典型阶段训练计划的构成是:(两个大负荷量的小周期)+(一个恢复小周期并进行重复或一个引导小周期)+(两个大负荷量的小周期)+(一个恢复小周期)+(一个提高负荷量的引导小周期)+(一个恢复小周期)+(一个积极性休息小周期)。

典型阶段训练计划的构成是:(两个大负荷量的小周期)+(一个(四)周训练计划周训练小周期是由数次训练课组成的,它是训练过程中相对完整而又经常重复的单位。不同类型的训练小周期联合在一起,是组成阶段训练中周期的基础。同训练小周期通常以7天为单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非7天为单位的训练小周期。为达到最高运动水平,小周期中必须有7个训练日,5-6次主要训练课和7-12次辅助训练课。训练课有不同任务。不同负荷量或积极休息,每天都要有训练课,有时甚至一天几次。训练时人体作用的效果决定于负荷量(量、强度。心理紧张度和复杂性)的大小及负荷量在一天和一周中的分配。一日2-3次训练的效果不仅在于加大训练总量,而且还能使训练量得到合理分配。通常第二次训练是主要训练课,早上的训练是为主要训练课做好准备,而晚上的训练是为促进机能水平得到很好的恢复。

(四)周训练计划发展某一素质和改进技术的训练,以日为单位按一定时间重复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速度。柔韧和小肌群力量的发展,每日训练的效果较好,而大肌群力量的发展,则隔天训练的效果较好。采用大负荷量发展耐力的练习,一周只进行两次。另外,应将极限负荷量的训练课,与保持体力的训练课或积极性休息交替进行。如果在数天内每天进行大负荷量的训练课,每次课后的运动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恢复,那么,在这种训练结束时,应安排休息,包括为达到充分恢复的积极性休息。力量训练常采用这种方法,即较多天数的大负荷量.是在恢复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的。发展某一素质和改进技术的训练,以日为单位按一定时间重复时,能在安排每日训练时,需要考虑到每次训练课对上一次和下一次课的影响。如训练课的内容是发展耐力或以最大用力改进技术,那么,在这类训练课后的第二天安排改进技术的练习是不适合的。重要的是将训练与休息交替安排,并形成一定的节奏。周训练小周期按其主要目的而分为不同类型。“发展性”小周期在训练中占重要位置,它包括主要用以发展身体与心理素质、改进技术与战术和总体上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的多种练习。在安排同训练小周期时,应考虑到负荷量的综合效果和训练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在安排每日训练时,需要考虑到每次训练课对上一次和下一次课的影小周期按其目的可分为训练小周期。比赛小周期和恢复小周期等。训练小周期包括“引导性”小周期,其特点为逐渐提高量和强度;“发展性”小周期,其特点力量大,强度中等;“冲击性”小周期,其特点为最大强度和最大量的结合;“稳定性”小周期,其特点为强度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而量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比赛小周期有模拟比赛条件、提高适应比赛能力的“准备性”小周期;为直接参加要做准备的或是赛前进行的“打基础”小周期;以及直接参加比赛的“比赛”小周期恢复小周期的任务是通过练习与场地改变及负荷量的降低而达到积极性休息的目的。小周期按其目的可分为训练小周期。比赛小周期和恢复小周期等。(五)课训练计划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训练课。除主要训练课外,还有早操和其他时间的课外补充练习等。训练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开始部分是缓慢的准备活动;然后是课的基本部分,其运动量的曲线较高;最后是结束部分,运动量降低。1.课的开始部分:在课的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是由专门选择的发展身体练习所组成,在做这些练习时,运动量逐渐提高。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提高有机体的工作能力,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同时要为训练课的基本部分保存体力。

(五)课训练计划准备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有机体一般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植物神经功能的加强(身体发热);第二部分,运动员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多数运动员做一些使尚未充分发热的肌群继续发热的专门性练习。然后,结合专项,选择一些肌肉发热的练习,按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完成。无论采用哪种专门练习,都应从小肌好群的练习开始,然后进行大肌肉群的练习。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肌肉与韧带适应大幅度动作做好准备,为课的基本部分的练习内容做好准备。

技术越复杂的项目,准备活动的第二部分的练习就越多。全部准备活动约30-40分钟。

准备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有机体一般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2.课的基本部分: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内容是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年龄、性别、练年限。运动专项和其他因素而定的。组成基本部分的练习,往往是按一定顺序排列(按练习的作用分类),较合理的顺序为:第一,学习或改进技术;第二,发展速度和灵敏;第三,发展力量;第四,发展耐力。在进行专项练习时,要注意完成战术上的任务。基本部分的练习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练习顺序。其练习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掌握技术、战术及改进技术、战术和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等。

2.课的基本部分: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内容是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3.课的结束部分:课的结束部分要逐渐降低运动训练负荷量,使有机体进人安静时的状态。田径训练,尤其是跑对心血管系统要求有时是很高的,运动员做最大用力的短距离快跑后,立即停止并做原地站立或坐着休息时,缺乏训练的运动员甚至会出现重为性休克。因此,在紧张的运动后,不应立即转为静止休息,有经验的运动员甚至在长跑之后也不立即停下来。从训练活动到安静状态的紧急转变会延长运动员体力的恢复过程常常出现对训练课厌烦的情绪,甚至会引起病理性的变化。当运动员负荷逐渐下降时,身体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在课的结束部分中,最好的手段是采用逐渐降低速度最后转为匀速慢跑的方法,跑的持续时间为3-6分钟,接着23.课的结束部分:课的结束部分要逐渐降低运动训练负荷量,使有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一、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自然发展的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1896年第1届奥运会前后。那时,人们对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认识是很肤浅的。开始认识到,通过训练能产生效果,多练可以提高成绩。(二)新技术新方法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20世纪20-30年代。人们鉴于不同的运动员从事同一项目训练,取得的成绩不同,使人们认识到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例如跳高,开始采用的跨越式过杆技术,后来又相继采用滚式、剪式、俯卧式等,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与推广都颇大地提高了跳高成绩。第一节田径运动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为在奥运会的田径大赛中夺得桂冠,开始重视对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注意并加强了对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探索。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意对田径运动项目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力求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高运动成绩,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20世纪20年代后期,教练员开始采用了一些与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表面看来只存在间接联系的训练内容,如短跑运动员参加长跑活动来增强运动员的耐力。这对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间接作用。这种训练法称为“辅助训练法”。30年代这种训练方法演进为按奥林匹克竞技周期安排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训练的所谓“螺旋训练模式”。30年代,拉乌里·皮卡尔拉在其《田径手册》中论述了训练负荷和休息问题。后来,德国人凯什莫列尔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创造了“间歇训练法”。这种训练法是把整个训练过程分为若干段,各段作业之间严格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这种方法对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增强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有明显效果。他后来培养出男子1500米跑世界冠军巴捷尔。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为在奥运会的田径大(三)大运动量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20世纪40-50年代。4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著名运动员爱弥尔·托托皮克采用了加大训练量的方法——超量训练法。他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19次分别打破了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的世界纪录,并在1952年芬兰的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获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跑三项冠军。从50年代初起,不仅各国长跑运动员,甚至其他体能类项目的运动员也开始采用扎托皮克的训练方法,并取得良好效要当然,至今,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方法仍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基本方法之一。这一时期,瑞典长跑家创造了“法特莱克”训练法,曾培养出1500米。l英里、2英里。5000米跑世界纪录创造者戈·赫克。50年代以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德国等一批世界一流优秀长跑选手也都采用了这一训练方法。这一时期,德国人缨勒尔和赫廷格尔研究出的肌肉对抗训练法,为运动训练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练习形式。后来,鲍勃·霍夫曼提出了等长性练习,进一步发展了肌肉对抗练习的理论。(三)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四)不断加强的科学化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竞赛活动频繁,以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指导田径运动训练,才能获得理想训练效果,在大赛中取胜。这一时期,特别是由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运动员有机体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的各种奥秘揭示,对运动员训练客观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田径训练中通过加大运动负荷取得效益和提高成绩也更加显著。人们还纷纷向新理论、新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场地器材、新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提高田径运动成绩的途径。还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加强田径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四)不断加强的科学化训练阶段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间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在马拉松跑比赛中夺得冠军后,人们才开始认真研究高原环境对人的生理及运动成绩的影响。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长期生活和训练在高原上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突尼斯运动员夺得长跑和马拉松项目金牌,刮起的“黑旋风”,终于促成了“高原训练法”的诞生。这一时期,运动成绩迅速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不断被移植和运用到田径运动训练中来。在此基础上,苏联、民主德国、英国等一些田径运动训练研究专著和教材相继问世。这一时期,念动训练与放松训练合用,不仅起着恢复体力和放松精神的作用,而且开始被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积极有效手段来应用。还出现了一种“无形训练法”。这种训练法对运动员训练以外的生活作息制度、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解决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这一时期,田径教练员已清楚地认识到最好的训练形式是竞赛。因此,合理的竞赛制度与竞赛安排已成为现代田径训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间届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这一时期,利用电脑分析技术动作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已利用电子解析仪器对技术动作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并绘制成连续的动作图,以帮助运动员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这一时期,各国的田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和快速恢复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取得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苏联奥卓林的“现代运动训练体系”。纳巴特尼柯娃的“运动训练远景规划”及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问题”,至今都对田径运动有着重要影响。70年代,西欧一些学者质疑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马丁(联邦德国)认为:“马特维也夫的古典的周期模式对今日那些竞技水平仍停留在当年马特维也夫进行研究时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仍适用,但对高水平运动员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负荷才能提高竞技水平。”l叨7年,斯塔里什卡和契纳提出了“优秀运动员理想的分期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仍属双周期的安排,但却明显地具有多周期安排的一些特点。按他们的统计,优秀运动员应在全年训练的各个阶段都将负荷的量与强度保持在80%以上,并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多次比赛中都能表现出优异成绩。但至今也还没有看到足以证明他们理论的成功经验。

这一时期,利用电脑分析技术动作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已利用电子为了获得新的生物适应,运动员必须经历一个足够时间的准备过程,目前大多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仍做单、双周期的全年训练安排,认为对比赛较多的耐力性项目和全能项目以安排一个大周期为宜,对短跑和跳跃等速度力量性项目一年分为两个大周期是适宜的。近年来,在俄罗斯《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维尔赫萨斯基发表文章对马特维也夫在其国内外至今仍有理论影响的训练周期划分仍在质疑。他认为训练周期划分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训练计划理论,企图将它引向教育学,忽略了生物学知识,新的理论应属自然科学,多学科参与研究。他还指出现在比赛增多,竞赛期长了,每年7-8个月,机械地将准备期认为是积累,竞赛期是使用也不适宜等等。

为了获得新的生物适应,运动员必须经历一个足够时间的准备过程,我们对这种一再质疑的观点并不苟同,马特维也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训练计划理论并未停留在那个年代,它被很多不同水平的田径运动员结合实际在训练中采用,准备期和竞赛期的时间长短,是由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任务划分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多竞赛期较长、准备期较短,一般运动员比赛少竞赛期较短、准备期较长,竞赛期也有准备,准备期也有竞赛,不应截然分开,也不能一概而论。训练周期划分理论也在田径运动实践中不断吸取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研成果,它在发展。在深化,尤其是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但是,我们也认为这种讨论是有意义的,有助于引起田径教练员和理论工作者深人思考、研究和总结,使田径训练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对这种一再质疑的观点并不苟同,马特维也夫于20世纪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学习、引进、初创训练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引进和推广苏联的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苏联格·瓦·华西里耶夫和尼·格·奥卓林主编的苏联体育学院《田径运动》教材,刘天锡等译),以及在青岛、大连举办的田径教练员训练班,对我国田径教学和训练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广大田径教练员结合我国实际也逐步积累了一教学训练经验,我国田径教师、教练员徐宝臣编著的《跨栏》,李荣国编著的《三级跳远》陈家齐编著的《推铅球》。李世荫编著的《掷标枪》等专著相继出版。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

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是总结发展形成训练理论阶段1958-1966年上半年,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广泛开展起来,训练质量提高很快,成绩迅速提高,跨栏、跳高。铁饼等数项成绩达到世界水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训经验理论研究深入发展。60年代中期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三从一大”的训练要求,这一理论虽不够严谨,也有争议,但是,它对当时乃至当今田径运动训练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一些体育科技工作者也进行了训练理论的讨论,1964年步润生发关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训练负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的论文,同时,《新体育》和伯体育文丛杂志也开展了关于“运动训练周期性问题”的学术讨论。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是总结发展形成训练理(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田径运动训练处于瘫痪状态,理论研究也随之停顿(四)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是逐步实施科学化训练阶段1978年至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田径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频繁,学习交流机会后备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男子跳高、女子竞走。铅球、中长跑等项目创造了数次世界记录和夺得一些世界冠军,积累了不少先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训练经验与方法。我国与田径相关的基础学科在深人发展,先进仪器设备进一步使用,学术研究和书多,不断吸收国外田径信息,我国已逐步实施了科学化训练。1987、1999年我国集中数十位专家编写出《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并且有些田径教练员已形成了自己的专项训练法。(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田径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都具有独到之处的大运动量训练等多种因素科学、严谨地操作,产生“综合效应”,提高运动成绩,形成了马骏仁训练法,1993-1997年创造并至今保持的女子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长跑的四项世界纪录。他的训练法在国内外田径训练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前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肯定了马俊仁为世界田径运动作出的贡献。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还不高,在世界大赛中,在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中,尚较落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田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对田径运动员深人地进行科学化训练。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都具有独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田径运动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等进行的专门教育过程。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体系。图22直观地列出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体系所有主要部分。田径高中级教练员和教师都应掌握这一训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和先进。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第一,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第二,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第三,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第四,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一、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田径运动训练不仅具有运动训练的特征,而且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一)田径运动训练项目的多样性没有哪一个运动项目能够像田径运动这样,由如此众多的不同项目组成。根据训练过程的专门性,田径运动项目可分为:1速度项目:其特点表现在一定的用力条件下所进行的高频率动作(400米以下的短跑和跨栏跑〕2快速力量项目:其特点表现在主要动作阶段中的短时间爆发式用力(跳跃、投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第一,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第二,增强体质3耐力为主的项目(竞走、中长距离跑)。4.综合发展素质的项目(全能)。它们在训练过程中,都是在保持素质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训练任务、阶段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而具有在项群内进一步分类的倾向。(二)田径运动技术的稳定性田径运动具有不变的单一的动作形式成分与结构。在技术练习时,受竞赛制约的外界条件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仅仅因气候因素(雨、风和阳光)与地面结构的影响会有某些变化。但不会有基本的变化。(三)田径运动项目在具有明显多样性的同时,其运动成绩对运动员身体发展水平和技术训练水平的依赖程度上,又有质的区别。在一定的技术形式下,田径运动的成绩决定于技术训练与提高机能水平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提高机能水平又起着主导作用。

3耐力为主的项目(竞走、中长距离跑)。(四)双周期结构的年度计划仍为大多数田径项目所采用。但近些年来随着各种重要比赛活动的增多,在高水平运动员中采用多周期结构的年训练计划的现象越来越多。二、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观点科学选材,早期培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由之路。全面提高田径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是现代高水平竞赛取胜的决定因素。运动负荷不断增大,特别重视负荷强度,尤其是专项负荷强度的增加,并强调负荷安排的定向化。负荷后的恢复成为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更多地采用专项练习手段,并更注重模拟比赛状态。训练的综合化和定量化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基础。心理训练是现代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双周期结构的年度计划仍为大多数田径项目所采用。但近些年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一、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田径运动训练计划是根据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和专项特点,在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科学诊断和目标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训练条件。科研指导力量、医务监督水平及后勤保障能力而预先作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员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目标分化为若干具体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训练任务,并进一步分解为具有特定目的的各种练习。运动员通过多次重复完成各种练习,逐一实现各项具体任务,从而逐步接近,直至达到训练总目标。通过制定训练计划,不仅使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如何通过训练方能完成预定任务和达到目标,而且使保障训练任务完成的所有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与运动员、教练员形成共识和协调一致的行动。通过制定和实施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使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状态变化结果作出客观评价有了科学依据,为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等多种类型。(一)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是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由于多年训练时间长,因此,计划是宏观的、战略性的,计划内容仅是框架式的。

在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时,应以田径运动多项全面训练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到广泛采用促进运动员有机体良好生长发育和保证全面身体发展的练习手段。对少年运动员所提出的任务,不应该要求运动员过早承受有害于机体正常发育的超负荷训练。根据田径运动训练时间跨度长短,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是以四年为周期,如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为周期来制定。在制定计划时要准确地估计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年龄。身体发育、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考虑到跑、跳、投和检查性练习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确定运动员的特长,并指出进一步发展专项的方向。在训练计划中也要指出运动员训练水平方面的弱点和努力方向。

根据运动员训练各方面达到的水平,可以计划每年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幅度,同时还要达到的田径运动中其他项目的成绩,如跳跃运动员的短跑、投掷运动员的跳跃成绩,以及身体训练的指标。每年的训练都应有主要目的。这一目的不一定都是专项运动成绩。如某少年运动员以发展频率。短跑速度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为主,而另一名运动员则需要为将来的中跑或长跑专项打好基础。

多年训练计划一般是以四年为周期,如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为根据主要目的,确定每年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些任务和手段应体现训练的基本方向。计划中将主要任务和手段按年度分配,并定出年训练量、公里数、负重练习。跳跃次数及训练时数等。要逐年加大练习的量和强度,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机能要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多年训练计划中,所有主要任务都必须得到保如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掌握与改进技术。战术,发展一般与专项素质,以及学习理论实践知识和技能等。根据主要目的,确定每年训练的主要任务和手段。这些任务和手段应(二)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实施田径运动训练过程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由于季节。气候和比赛安排等因素具有年度周期性现津.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全程多年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目前年度训练计划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全年为一个大训练周期的单周期训练计划。单周期可分为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三个时期。这一类型多被长距离跑运动员、竞走运动员和全能运动员所采用由于标枪、铁饼和链球不能在室内比赛和进行技术训练,故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也可采用这一类型的训练计划。(二)年度训练计划第二种类型是将全年分为两个大训练周期的双周期训D练计划。这类计划的特点是秋冬5个月和春夏6个月时间,然后是过渡期1个月。每个大周期又分为不同阶段的准备期和竞赛期。第二种类型的出现,是因为现代化的室内田径馆的出现保证了一些田径项目在冬季能有效地进行训练和比赛,而且近些年来室内比赛次数的不断增加。这种类型的计划适用于短跑。跨栏、跳跃及铅球运动员的训练。双周期年度训练计划的主要优越性是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与年比赛次数增多有关)、对比赛的成绩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和双比赛周期能使运动员产生持续时间长的良好情绪。然而比赛计划中的双期要求教练员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控制。训练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和匹配,以及对运动员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的评价监督等方面有更高的水平。

第二种类型是将全年分为两个大训练周期的双周期训D练计划。这类第三种类型的特点是准备期总体时间缩短而竞赛期总体时间延长了,几乎是在全年过程中都有较多次数的比赛,在比赛间有保持体力的训练课和积极性休息。这种类型年训练划的要点是在年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训练和比赛负荷量按波浪曲线变化,以保证参工数量很多的比赛。在两次比赛间,进行保持训练水平的训练或安排积极性休息。除上述三种类型外,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还可以安排其他类型的训练计划,如未掌握良好技术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可以在全年过程中进行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的训练,他们的年训练不分阶段和时期,必要时甚至可以不安排比赛。在出现严重损伤、长期疾病或停止训练达l-2年的运动员,也需要有特殊的计划。

第三种类型的特点是准备期总体时间缩短而竞赛期总体时间延长了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主要训练任务是:l准备期:准备期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一般身体训练水平,进一步发展力量。速度和适用于田径运动专项的其他身体素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改进技术和掌握某些战术,提高有关田径运动专项理论以及保健与自我监督方面的知识水平。准备期分为一般准备阶段和专门准备阶段。在一般准备阶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展一般身体训练和掌握技术上,而在专门准备阶段中则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训练阶段的总方向有时是可以改变的,如身体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在一般准备阶段中就可以更多地从事技术训练,而对那些身体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来说,如果在一般准备阶段中提高的幅度不大,那么,在专门准备阶段中,仍应坚持第一阶段的方向。重要的是准备期中的专项目标不能忽视,尤其对那些技术性强的项目。

全年训练各时期的主要训练任务是:在年度大周期中、准备期通常包括冬季比赛阶段,主要是在2月。田径运动员在1月开始参加比赛,到3月中旬结束。按年度单周期训练的运动员,参加冬季比赛较少,以免打乱训练的进度。即使参加比赛也不做专门准备,而只作为提高训练水平、培养意志品质和检查训练成效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不仅参加专项比赛,而且还要参加能反映身体和专项训练水平的其他项目的比赛。如果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想在冬季比赛中达到较高的成绩,则应进行l-2周的专门训练,而且在赛前最后一周中明显降低负荷量。必须强调,在准备期中应以大运动量的训练为专项打基础。这些训练包括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各种机能和最大限度地发展重要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另外,需要经常考虑到训练强度,它是逐渐上升的,但到准备期结束时,还不应该达到最高水平。强度的最高水平应出现在竞赛期中。准备期中大运动量与强度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如果运动量始终处于高水平)。准备期结束,运动员逐渐进人竞赛期时,运动量的曲线下降,强度的曲线上升。

在年度大周期中、准备期通常包括冬季比赛阶段,主要是在2月。田2.竞赛期:竞赛期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进一步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培养道德与意志品质;巩固与改进专项技术;掌握战术和丰富比赛经验;保持已达到的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基础的水平,进一步改善这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等。此时期.需要提高训练水平,达到较高的运动成绩和保持竞技状态。训练是在重复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周计划不仅要解决上述的任务,而且要在每周末参加比赛、测验或检查。此时期的比赛是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双周期年计划中第一竞赛期(冬季),持续时间约为l-1.5个月。在这一时期,即使能取得一定成绩,也还应保持较好的体力,以进一步地加强训练,在第二竞赛期中(夏季)创造优异的成绩。2.竞赛期:竞赛期的主要任务是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进一在单周期年度训练中,竞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竞赛阶段(6月)和主要竞赛阶段门一8月)。此阶段,运动员应进行很多的训练,不怕参加比赛,而比赛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和神经系统机能水平不同,参加比赛也要区别对待。参加第一阶段的比赛不应使训练计划有显著改变,不应在比赛前降低负荷量。参加比赛是为了适应新的条件、检查能力。提高训练水平和评价训练效果,为以后的比赛做更好的准备。竞赛期第二阶段的训练要服从于在竞赛期中达到个人最高成绩的主要目标。这时运动员应降低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在这一阶段中,运动员进人最佳状态并表现高度而稳定的运动成绩。竞赛期的训练手段,不像准备期那样多,更多的是采用田径专项和专门性练习。训练的多样化是通过改变练习的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场地而实现的。为了积极性休息和保持训练水平,多采用室外空地的各种练习和越野跑。

在单周期年度训练中,竞赛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竞赛阶段(6月在竞赛期的第二阶段中,对身体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减小专门练习的负荷量。有必要通过多次重复90%-95%最高强度的专项练习,以巩固运动技术。如果技术还不完善而存在问题时,则不应该巩固它,而要努力改进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能为参加将来临的比赛而影响技术训练,宁可迟一二年后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也比运动员因技术缺点而在多年过程中只能达到一般成绩好得多。在竞赛期中参加比赛、测验和大负荷量的训练课,对提高训练水平起着很大作用。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参加测验和比赛的次数已大大增多,如短跑、跨栏、跳跃和投掷项目的运动员,全年参加各种比赛多达40次左右。在竞赛期的第二阶段中,对身体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可以减小专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必须按照赛前训练方法做必要的准备。对重大的比赛,有时甚至在一年前就开始针对性训练,并从心理上进行准备。(1)赛前训练:比赛成绩是通过多年训练而获得的,训练包含着为比赛做好准备的任务这一任务是在年训练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为培养运动员适应实战环境和条件,在模拟比赛条件下进行训练具有现实意义。训练过程中多数训练课是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的但偶尔也要在恶劣或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随着重大比赛的临近,几乎所有训练过程都是在模拟竞赛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小部分是在森林、野外、公园、河边或松软的地面上进行的。部分训练或测验是在“实战”环境中出现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必须按照赛前训练方法做必要的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