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_第1页
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_第2页
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_第3页
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_第4页
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唐]刘禹锡十年未考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原文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2原文译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原文译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出名,有名

灵验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大

博学的人出名,有名灵验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4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指弦乐器指管乐器

指官府文书形体、躯体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指弦乐器5映入

在国内

进入合乎

映入在国内进入合乎6使……劳累

劳苦慰问

使……劳累劳苦慰问7出名,有名命名

出名,有名命名8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动词,出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动词,出名形容词的使动用9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1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12文章要点文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环境清幽宁静,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雅。(

)2.文章结尾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4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的生活状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155.“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无丝竹之乱耳”表现了他对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素琴”“金经”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6.本文与《爱莲说》的旨意均非直白显豁道出,而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出来,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借景抒情”有误,应是“托物言志”。)7.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5.“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无丝竹之乱耳16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的。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人为榜样,保持高尚节操。D.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引出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D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综合选择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用孔子的话收束全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D.本文以记叙为主,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D是夹叙夹议,不是描述。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是夹陋室铭[唐]刘禹锡十年未考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原文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20原文译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原文译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出名,有名

灵验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大

博学的人出名,有名灵验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22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指弦乐器指管乐器

指官府文书形体、躯体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指弦乐器23映入

在国内

进入合乎

映入在国内进入合乎24使……劳累

劳苦慰问

使……劳累劳苦慰问25出名,有名命名

出名,有名命名26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动词,出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动词,出名形容词的使动用27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8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9陋室铭(中考复习课件系列)30文章要点文3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环境清幽宁静,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雅。(

)2.文章结尾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2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的生活状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335.“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无丝竹之乱耳”表现了他对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素琴”“金经”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6.本文与《爱莲说》的旨意均非直白显豁道出,而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出来,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借景抒情”有误,应是“托物言志”。)7.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5.“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味,“无丝竹之乱耳34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的。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人为榜样,保持高尚节操。D.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引出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D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综合选择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