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1页
教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2页
教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3页
教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4页
教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WaterEnvironmentalChemistry)胡绵好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WaterEnvironmenta1本章重点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3、pE计算;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本章重点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22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一、天然水体的基本特征(BasicCharacterofNaturalWaters)1、天然水的组成(ConstitutionofNaturalWaters)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总含盐量(TDS):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一、天然水体的基本3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ofNaturalWaters)(1)碳酸平衡(BalanceofH2CO3)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CO2、CO32-、HCO3-、H2CO3常把CO2和H2CO3合并为H2CO3*。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of4H2CO3*—HCO3-—CO32-体系可用下面的反应和平衡常数表示:CO2+H2O=H2CO3*pK0=1.46H2CO3*=H++

HCO3-pK1=6.35

HCO3-=H++CO32-pK2=10.33H2CO3*—HCO3-—CO32-体系可5α0=[H2CO3*]/{[H2CO3*]+[HCO3-]+[CO32-

]}α1=[HCO3-]/{[H2CO3*]+[HCO3-]+[CO32-

]}α2=[CO32-

]/{[H2CO3*]+[HCO3-]+[CO32-

]}α0=[H2CO3*]/{[H2CO3*]+[HCO36(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kalinityinNaturalWaters)

碱度(Alkalinity)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及强碱弱酸盐。(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7H++OH-=H2OH++CO32-=HCO3-

(酚酞终点)

H++HCO3-=H2CO3

(甲基橙终点)测定方法:酸碱滴定,双指示剂法H++OH-=H2O8总碱度=[HCO3-]+2[CO32-]+[OH-]–[H+]酚酞碱度=[OH-]+[CO32-]-[H2CO3*]–[H+]苛性碱度=[OH-]-[HCO3-]-2[CO32-]–[H+]总碱度=[HCO3-]+2[CO32-]+[9酸度

(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10总酸度=

[H+]+[HCO3-]+2[H2CO3*]-[OH-]CO2酸度=[H+]+[H2CO3*]-[CO32-]-[OH-]无机酸度=

[H+]-[HCO3-]-2[CO32-]-[OH-]总酸度=[H+]+[HCO3-]+2[H2CO3*]11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1、有机污染物(OrganicPollutant)农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醚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1、有机污染物(Organi12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酞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酞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132、金属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g、Pb、As、Cr、Cu、Zn、Tl、Ni、Be2、金属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14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5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inorganicPollutants)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TransportBetweenParticlesandWater)1、水中的颗粒物的类别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悬浮沉积物其他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颗粒物与16腐殖质(HumicSubstances)带负电荷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多含有–COOH、–OH等。在pH高,离子强度低条件下,羟基、羧基大多离解,负电荷相互排斥,构型伸展,亲水性强。腐殖质(HumicSubstances)带负17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ofParticalsinWaterEnvironmen)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18(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AdsorptionIsothermsandIsothermalEquation)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19H型(Henry)等温式(直线型)F型(Freundlich)等温式用对数表示:式中:K——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用吸附等温式表达。H型(Henry)等温式(直线型)F型(Freundlic20L型(Langmuir)等温式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的最大吸附量A—常数L型(Langmuir)等温式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的21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ReleaseofHeavyMetalsinSediment)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重新进入水体,这是产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重新进入22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1)盐浓度升高;(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3)降低pH值;(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1)盐浓度升高;(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23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AggregationofParticalsinWater)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凝聚: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凝聚:24胶体颗粒凝聚方式(Floccul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1、压缩双电层的聚集2、专属吸附凝聚3、胶体相互凝聚4.“边对面”絮凝胶体颗粒凝聚方式1、压缩双电层的聚集2、专属吸附凝聚3、胶体25胶体颗粒凝聚方式(Aggreg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5)第二极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8)絮团卷扫絮凝;(9)颗粒层吸附絮凝;(10)生物絮凝。胶体颗粒凝聚方式(5)第二极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26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olution)1、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27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值呈线性关系。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值呈28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29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302、硫化物(Sulfide)金属硫化物是比氢氧化物溶度剂更小的一类难溶沉淀物。在硫化氢和硫化物均达到饱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饱和浓度为:[Me2+]=Ksp/[S2-]=Ksp[H+]2/(0.1K1K2)2、硫化物(Sulfide)金属硫化物是比313、碳酸盐(Carbonates)(以CaCO3为例)(1)封闭体系(ClosedSystemfortheAtmosphere)CT为常数,CaCO3的溶解度CaCO3=Ca2++CO32-KSP=[Ca2+][CO32-]=10-8.233、碳酸盐(Carbonates)(以CaCO3为例)(132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33开放体系(OpenSystemfortheAtmosphere)CaCO3暴露在含有CO2的气相中,大气中pCO2固定,溶液中CO2浓度也相应固定。开放体系(OpenSystemfortheAtmo34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35四、氧化-还原(OxidationandReduction)1、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1)电子活度的概念pE=-lg(αe)αe——水溶液中电子的活度还原剂—电子给予体氧化剂—电子接受体四、氧化-还原(OxidationandReducti36热力学定义:

根据H2的半电池反应2H+(aq)+2e=H2当反应的全部组分活度为1单位,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可定义为零。即当H+(aq)为1个单位活度与H2为1.0130×105Pa(活度1)平衡的介质中,电子活度α为1,则pE=0.0。热力学定义:根据H2的半电池反应2H+(37Ox+ne=Red根据Nernst方程,

氧化还原电位E与pE的关系Ox+ne=Red根据Nernst方程,382、天然水体的pE-pH图(pEinNatrualWater)水的氧化还原限度氧化限度1.0130×105Pa氧分压pE=20.75-pH2、天然水体的pE-pH图(pEinNatrualW39还原限度1.0130×105Pa氢分压还原限度1.0130×105Pa氢分压403、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

(pEinNatrualWater)

水中主要氧化剂:Fe(III)、Mn(IV)、S(VI)等还原剂:H2O、Fe(II)、Mn(II)、S(-II)、有机物等3、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水中主要氧化剂:还原剂:41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在一般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而有机污染物积累的厌氧体系中有机物是“决定电位”。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在424、无机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氮的形态主要是:NH4+、NO2-、NO3-等。4、无机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氮的形态主要是:43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44

5、无机铁的氧化还原转化天然水中的铁主要以Fe(OH)3(S)或Fe2+形态存在。设总溶解铁的浓度为1.00×10-3mol/LFe3++e=Fe2+pEo=13.055、无机铁的氧化还原转化天然水中的铁主要以4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466、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icinWater)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氧降解,可以表示为:{CH2O}+O2→CO2+H2O6、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47当水中有机物增多,溶解氧减少,可能发生缺氧降解,主要产物为NH4+、H2S、CH4等,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天然水体有自净能力。当水中有机物增多,溶解氧减少,可能发生缺氧降解,主48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49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数金属污染物以配合物形态存在天然水体中重要的无机配体有:OH-、Cl-、CO32-、HCO3-、F-、S2-、CN-、NH3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数金属污50有机配体情况复杂,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天然降解产物,如氨基酸、糖、腐殖质以及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NTA、EDTA等。有机配体情况复杂,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天然降解产物512、天然水体中配合作用的特点

(Characterof

ComplexationinNatrualWaterBodies)(1)大多数配合物稳定地存在于水中;(2)羟基、卤素配体的竞争配位作用,影响金属难溶盐的溶解度;(3)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体的配位作用,改变其化学形态和毒性。2、天然水体中配合作用的特点

(CharacterofC52腐殖质的配合作用(ComplexationofHumicSubstances)

腐殖酸(Humicacid)溶于稀碱不溶于酸分类富里酸(Fulvicacid)溶于酸碱,腐黑物(Humin)不被酸碱提取。腐殖质的配合作用腐53结构:含大量苯环,还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随亲水性基团含量的不同,腐殖质的水溶性不同,并且具有高分子电解质的特性,表现为酸性。结构:含大量苯环,还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随亲水性基团含量54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55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organicPollutants)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自身性质和水体的环境条件。迁移转化主要方式:吸附、挥发、水解、光解、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机污染物56一、分配作用

(Partition)1、分配理论(PartitionTheory)吸着(sorption)指有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着存在,可以用二种机理来描述有机污染物和土壤质点表面间物理化学作用的范围。分配作用(partition)吸附作用(adsorption)一、分配作用(Partition)1、分配理论(Par572、标化分配系数(Koc)Cs、Cw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中的平衡浓度。有机物在沉积物(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2、标化分配系数(Koc)Cs、Cw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中583、生物浓缩因子(BCF)有机毒物在生物群-水之间的分配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因子(KB)定义:

有机体在生物体某一器官内的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用BCF或KB表示。3、生物浓缩因子(BCF)有机毒物在生物群59二、挥发作用(Volatilization)有机污染物的挥发速率及挥发速率常数的关系:二、挥发作用(Volatilization)60三、水解作用(Hydrolysis)有机毒物与水的反应是X-基团与OH-基团交换的过程:在水体环境条件下,可能发生水解的官能团有烷基卤、酰胺、胺、氨基甲酸酯、羧酸酯、环氧化物、腈、磷酸酯、磺酸酯、硫酸酯等。三、水解作用(Hydrolysis)有机毒物61四、光解作用(Photolysis)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四、光解作用(Photolysis)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62五、生物降解作用(Biodegradation)1、生长代谢(Growthmetabolism)有毒有机物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使有毒有机物进行彻底的降解或矿化。五、生物降解作用(Biodegradation)1、生长代谢63pH值温度盐度溶解氧浓度营养物料的种类浓度等。

影响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还有环境条件:pH值影响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还有环境条件:64可用Monod方程式来描述当化合物为唯一碳源时,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可用Monod方程式来描述当化合物为唯一碳源65当微生物种群及量确定后,通常可以用简单的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降解速率为:当微生物种群及量确定后,通常可以用简单的一级662、共代谢(Cometabolism)某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该有机物才降解,这类降解称共代谢作用。2、共代谢(Cometabolism)某些有机物不67共代谢作用直接与微生物种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应的二级速率定律:共代谢作用直接与微生物种群的多少成正比,Par68第四节水质模型

(WaterQualityModel)氧平衡模型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第四节水质模型

(WaterQualityMod69水体富营养化预测模型(PredictionModelofEutrophicWaterBody)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种由磷、氮的化合物过多排放引起的二次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质。水体富营养化预测模型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种由磷、氮70水中营养物质的来源雨水农业排水城市污水其他来源水中营养物质的来源雨水农业排水城市污水其他来源71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WaterEnvironmentalChemistry)胡绵好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WaterEnvironmenta72本章重点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3、pE计算;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本章重点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273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一、天然水体的基本特征(BasicCharacterofNaturalWaters)1、天然水的组成(ConstitutionofNaturalWaters)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总含盐量(TDS):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一、天然水体的基本74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ofNaturalWaters)(1)碳酸平衡(BalanceofH2CO3)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CO2、CO32-、HCO3-、H2CO3常把CO2和H2CO3合并为H2CO3*。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of75H2CO3*—HCO3-—CO32-体系可用下面的反应和平衡常数表示:CO2+H2O=H2CO3*pK0=1.46H2CO3*=H++

HCO3-pK1=6.35

HCO3-=H++CO32-pK2=10.33H2CO3*—HCO3-—CO32-体系可76α0=[H2CO3*]/{[H2CO3*]+[HCO3-]+[CO32-

]}α1=[HCO3-]/{[H2CO3*]+[HCO3-]+[CO32-

]}α2=[CO32-

]/{[H2CO3*]+[HCO3-]+[CO32-

]}α0=[H2CO3*]/{[H2CO3*]+[HCO377(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kalinityinNaturalWaters)

碱度(Alkalinity)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及强碱弱酸盐。(2)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78H++OH-=H2OH++CO32-=HCO3-

(酚酞终点)

H++HCO3-=H2CO3

(甲基橙终点)测定方法:酸碱滴定,双指示剂法H++OH-=H2O79总碱度=[HCO3-]+2[CO32-]+[OH-]–[H+]酚酞碱度=[OH-]+[CO32-]-[H2CO3*]–[H+]苛性碱度=[OH-]-[HCO3-]-2[CO32-]–[H+]总碱度=[HCO3-]+2[CO32-]+[80酸度

(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81总酸度=

[H+]+[HCO3-]+2[H2CO3*]-[OH-]CO2酸度=[H+]+[H2CO3*]-[CO32-]-[OH-]无机酸度=

[H+]-[HCO3-]-2[CO32-]-[OH-]总酸度=[H+]+[HCO3-]+2[H2CO3*]82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1、有机污染物(OrganicPollutant)农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醚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1、有机污染物(Organi83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酞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酞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842、金属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g、Pb、As、Cr、Cu、Zn、Tl、Ni、Be2、金属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8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86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inorganicPollutants)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TransportBetweenParticlesandWater)1、水中的颗粒物的类别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悬浮沉积物其他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颗粒物与87腐殖质(HumicSubstances)带负电荷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多含有–COOH、–OH等。在pH高,离子强度低条件下,羟基、羧基大多离解,负电荷相互排斥,构型伸展,亲水性强。腐殖质(HumicSubstances)带负88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ofParticalsinWaterEnvironmen)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2、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89(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AdsorptionIsothermsandIsothermalEquation)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90H型(Henry)等温式(直线型)F型(Freundlich)等温式用对数表示:式中:K——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用吸附等温式表达。H型(Henry)等温式(直线型)F型(Freundlic91L型(Langmuir)等温式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的最大吸附量A—常数L型(Langmuir)等温式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的92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ReleaseofHeavyMetalsinSediment)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重新进入水体,这是产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重新进入93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1)盐浓度升高;(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3)降低pH值;(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1)盐浓度升高;(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94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AggregationofParticalsinWater)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凝聚: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胶体颗粒的聚集亦可称为凝聚或絮凝。凝聚:95胶体颗粒凝聚方式(Floccul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1、压缩双电层的聚集2、专属吸附凝聚3、胶体相互凝聚4.“边对面”絮凝胶体颗粒凝聚方式1、压缩双电层的聚集2、专属吸附凝聚3、胶体96胶体颗粒凝聚方式(Aggreg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5)第二极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7)无机高分子的絮凝;(8)絮团卷扫絮凝;(9)颗粒层吸附絮凝;(10)生物絮凝。胶体颗粒凝聚方式(5)第二极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97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olution)1、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98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值呈线性关系。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值呈99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00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012、硫化物(Sulfide)金属硫化物是比氢氧化物溶度剂更小的一类难溶沉淀物。在硫化氢和硫化物均达到饱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饱和浓度为:[Me2+]=Ksp/[S2-]=Ksp[H+]2/(0.1K1K2)2、硫化物(Sulfide)金属硫化物是比1023、碳酸盐(Carbonates)(以CaCO3为例)(1)封闭体系(ClosedSystemfortheAtmosphere)CT为常数,CaCO3的溶解度CaCO3=Ca2++CO32-KSP=[Ca2+][CO32-]=10-8.233、碳酸盐(Carbonates)(以CaCO3为例)(1103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04开放体系(OpenSystemfortheAtmosphere)CaCO3暴露在含有CO2的气相中,大气中pCO2固定,溶液中CO2浓度也相应固定。开放体系(OpenSystemfortheAtmo10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06四、氧化-还原(OxidationandReduction)1、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1)电子活度的概念pE=-lg(αe)αe——水溶液中电子的活度还原剂—电子给予体氧化剂—电子接受体四、氧化-还原(OxidationandReducti107热力学定义:

根据H2的半电池反应2H+(aq)+2e=H2当反应的全部组分活度为1单位,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可定义为零。即当H+(aq)为1个单位活度与H2为1.0130×105Pa(活度1)平衡的介质中,电子活度α为1,则pE=0.0。热力学定义:根据H2的半电池反应2H+(108Ox+ne=Red根据Nernst方程,

氧化还原电位E与pE的关系Ox+ne=Red根据Nernst方程,1092、天然水体的pE-pH图(pEinNatrualWater)水的氧化还原限度氧化限度1.0130×105Pa氧分压pE=20.75-pH2、天然水体的pE-pH图(pEinNatrualW110还原限度1.0130×105Pa氢分压还原限度1.0130×105Pa氢分压1113、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

(pEinNatrualWater)

水中主要氧化剂:Fe(III)、Mn(IV)、S(VI)等还原剂:H2O、Fe(II)、Mn(II)、S(-II)、有机物等3、天然水的pE和决定电位水中主要氧化剂:还原剂:112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在一般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而有机污染物积累的厌氧体系中有机物是“决定电位”。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在1134、无机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氮的形态主要是:NH4+、NO2-、NO3-等。4、无机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转化水中氮的形态主要是:114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15

5、无机铁的氧化还原转化天然水中的铁主要以Fe(OH)3(S)或Fe2+形态存在。设总溶解铁的浓度为1.00×10-3mol/LFe3++e=Fe2+pEo=13.055、无机铁的氧化还原转化天然水中的铁主要以116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176、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icinWater)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氧降解,可以表示为:{CH2O}+O2→CO2+H2O6、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118当水中有机物增多,溶解氧减少,可能发生缺氧降解,主要产物为NH4+、H2S、CH4等,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天然水体有自净能力。当水中有机物增多,溶解氧减少,可能发生缺氧降解,主119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20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数金属污染物以配合物形态存在天然水体中重要的无机配体有:OH-、Cl-、CO32-、HCO3-、F-、S2-、CN-、NH3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数金属污121有机配体情况复杂,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天然降解产物,如氨基酸、糖、腐殖质以及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NTA、EDTA等。有机配体情况复杂,包括动植物组织中的天然降解产物1222、天然水体中配合作用的特点

(Characterof

ComplexationinNatrualWaterBodies)(1)大多数配合物稳定地存在于水中;(2)羟基、卤素配体的竞争配位作用,影响金属难溶盐的溶解度;(3)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体的配位作用,改变其化学形态和毒性。2、天然水体中配合作用的特点

(CharacterofC123腐殖质的配合作用(ComplexationofHumicSubstances)

腐殖酸(Humicacid)溶于稀碱不溶于酸分类富里酸(Fulvicacid)溶于酸碱,腐黑物(Humin)不被酸碱提取。腐殖质的配合作用腐124结构:含大量苯环,还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随亲水性基团含量的不同,腐殖质的水溶性不同,并且具有高分子电解质的特性,表现为酸性。结构:含大量苯环,还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随亲水性基团含量12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课件126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organicPoll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