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杂谈_第1页
《竹影》教学杂谈_第2页
《竹影》教学杂谈_第3页
《竹影》教学杂谈_第4页
《竹影》教学杂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竹影》教学杂谈〖语文课切勿迷失了"本位'〗

有一位老师在上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竹影》一课时,不是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揣摩去体会、感悟文本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却紧紧抓住课文中"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两句话,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搜集有关西洋画、中国画的知识,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知识、探讨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其结果是学生有关西洋画、中国画的知识倒是把握了不少,语文课的"专务'却被旁落了。叶圣陶先生说:"凡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我们的语文教师的确不能是知识的"催产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成为知识的拼盘;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教语文就得教出点"国气'来〗

学丰子恺的《竹影》,则可探讨一下国画的精华,学习《打鱼杀家(节选)》时,则可欣赏一下京剧的酣畅,让我们的语文课洋溢出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这些边缘学科的渗透,不可喧宾夺主,还应以本学科的教学为重。

〖赏识──爱的艺术〗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环境中的人,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人格理应得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学生的特性,尊重特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强的基础。班里有个学生喜欢看漫画,对学习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在上面讲课,他在底下偷偷地开小差──看漫画书.我发现后并没有作声,而是趁着同学们做练习的时机,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示意他收起来下课后再看。他见我没有当场批评他,心里很是感谢,下课后主动到我办公室找我承认了错误。我勉励他多学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将来长大后可以从事漫画工作。其次天课上讲丰子恺的《竹影》,我特意叫他到黑板上创作了一幅漫画,让同学们品评,并和丰子恺的漫画作了一番对比,他意识到了自己学识上的不足,表示今后要在学业上多下苦功夫。现在的他,不仅对漫画的兴趣有增无减,而且在学习上的劲头也更足了。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勉励,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成人成才之路。

〖体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竹影》一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对于这样的体验城里的孩子可能不深。假如教师带着学生到公园里或者到郊外去观测,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会,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还能加强审美情趣,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采荷中学初一语文学科阶段小结〗

多元的语文实践课程(校本课程),重视学科间融合,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能力。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含有丰富的形状美和内质美,诸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层次的节奏美等。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努力创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学了《两小儿辩日》一课,让学生利用在科学课里学到的知识来向大家解释真正的答案。学习《竹影》后,则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将自己的童年生活表现出来。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美〗

把《竹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体感知,自由探究;其次部分是拓展延伸,交流合作。整体感知,自由探究部分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体会文中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领悟艺术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②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一个是神似,一个是形似。在拓展延伸,交流合作的部分,师生合作介绍丰子恺。首先让学生小组交流课前准备好的丰子恺专刊资料,要求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用电脑把其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并打印出来。接着让学生当小老师,用投影仪向大家介绍丰子恺的漫画。最终教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丰子恺的名作同名漫画、散文《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评议,体会丰子恺文如其画,画如其文的特点。本人的这一节创新课在本校的语文科组内引起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有没有必要用20分钟的时间去对进行拓展延伸?本人认为可以作这样的尝试。其一,丰子恺的作品表面看似平淡,实质内涵丰富。通过丰子恺的漫画来理解他的散文,从图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文字的理性领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便于学生理解丰子恺"人品、画品、文品一体'的风格。其二,本单元是围绕"艺术'这个话题来展开的。假如只是立足于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错过了对丰子恺这位艺术大师的介绍,实在是太惋惜了。介绍丰子恺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受丰子恺人格及其作品的熏陶感染,更深刻地体会艺术之美。其三,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教师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课标的开放性与弹性赋予了教师较大的自主权。教师了可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同时,学生的作品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也可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其四,合作交流部分,让学生当小老师,赏析、评议丰子恺作品的环节,充分表达了新课标中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的精神。其五,在让学生课前用电脑制作丰子恺专刊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表达了新课标精神。

在学生制作的"丰子恺专刊'中,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一位学生在编者语中的一段话。"讲句实话,从前的我根本不知道丰子恺是谁,不过,经过这次对于丰子恺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编辑,我明了地了解到丰子恺先生的为人,并通过他的作品,使我对他有更深入的认知,从中我还体会到了大量人生的道理'一位学生能像我辑一样运用电脑制作出如此高水平的人物专刊,并在制作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