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中考试题精编_第1页
观潮中考试题精编_第2页
观潮中考试题精编_第3页
观潮中考试题精编_第4页
观潮中考试题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观潮》◎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课内阅读(共2份)【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7题。(13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4.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景象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骑马C.随波而逝逝:去,往D.珠翠罗绮溢目溢:满,充满5.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以此夸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7.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⑵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答案】4.B解析:“骑”是马的意思,名词,读jì。“乘”是骑、坐的意思。5.D解析:A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第一个“为”被;第二个“为”介词,替,给。D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6.C解析:C答案错在“直接表现了”,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是从间接或是侧面描写出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7.⑴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译出大意1分,落实“略”的意思1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译出大意1分,落实“文”的意思1分。)【2012年湖北省孝感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吴儿善泅者数百善战,吾请无攻宋矣D.皆披发文身与儿女讲论文义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答案】7.A解析:B项,鼓足/击鼓;C项,善于/好;D项,画着文彩/诗文。8.B解析:注意关键词语的对应翻译。9.C解析:侧面描写。10.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对比阅读(共2份)【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⑴或王命急宣()⑵虽乘奔御风()⑶既而渐近()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11.填空。(6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答案】7.(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每小题1分,共2分)8.(4分)⑴有时⑵飞奔的马⑶不久⑷城墙

(每小题1分,共4分)9.(2分)A(A均为阻断、隔绝;B中间/参与;C当……时/方圆;D白色/平时。)10.(4分)⑴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⑵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每小题2分,共4分)11.(6分)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或飞漱/瀑布)

声(或势)(每空1分,共6分)【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三(二)(20分)【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武林旧事·观潮》)【乙】昔伍子胥①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节选自《录异记·异水》)【注释】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民间尊之为“潮神”。1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昔伍子胥累谏吴王()A.重叠B.同“垒”C.堆集,积聚D.连续,屡次⑵戒其子曰()A.防备B.戒除C.告戒,后作“诫”D.鉴戒,警惕使不犯错误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六日。B.“因立庙以祠焉”和成语“事出有因”中的两个“因”意思不同。C.“自是自海门山”和成语“是非分明”中的两个“是”意思不同。D.“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日”中的“其”所指不同,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⑵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17.下列与甲文画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3分)A.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B.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C.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D.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阳过远村18.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简意丰,试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13.⑴D⑵C(2分,各1分)14.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哥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15.D(3分)16.⑴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2分)⑵把我的头悬挂在南门上,(让我)来看越国的军队来攻打吴国。(3分)17.B(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不给分)18.“怨”不仅表现浙江之潮的壮观,也能让人联想到伍子胥的愤怒。(4分,每点2分)【参考译文】当初伍子胥屡次向吴王进谏,违背他的旨意,吴王赐属镂剑让他自刎。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把我的头悬挂在南门,(让我)来看越国的军队来攻打吴国。用马皮袋包裹我的尸体后投入河江中,每天早晚乘着海潮来看吴国的衰败。”从这以后,从海山门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过钱塘,翻过渔浦,早晚二次。海潮的声音震耳欲聋,像发怒一般,像雷鸣电闪一般声势浩大,百余里外都能听见。海门山一带有的时候还看见复仇男神伍子胥乘着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此修建庙宇来纪念他。◎课外阅读(共3份)【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宋】朱熹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③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③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病:担心,忧虑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行:实行,推行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属:通“嘱”,嘱咐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反:反对,违背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⑴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⑵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答案】3.D解析:反:类推,反顾(2分)4.⑴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3分)⑵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3分)5.⑴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够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⑵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够从登临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两点,1点2分)【参考译文】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不能排除滞塞之物、迎纳清旷之气,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南面,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楼台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于是敬夫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考察它们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2014年山东省滨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④”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⑤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①永之氓:永州的百姓。氓,泛指百姓。②绝:横渡。③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泛指长度短。④何以货为:还要钱干什么呢?货:钱财。何……为,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⑤得不有:能不有。

15.下列成语中的“济”与“已济者立岸上”中的“济”含义相同的是()(2分)

A.济世安民

B.无济于事

C.刚柔并济

D.同舟共济

1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17.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则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答案】15.D解析:A项,拯救;B项,有益;C项,用。16.你是最擅长游泳的,现在为什么(怎么)落后了呢?17.提示:当今社会,这种被钱财所累而“溺死”的人也很多。从普通百姓到要职高官,有些人只一味追求金钱,误国误民,最终害己。【参考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下水游泳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擅长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2013年山东省临沂市】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