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金藻是一种常见的赤潮藻,呈砖红色,下图表示在富营养化的近海海域,金藻种群的数量变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金藻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N,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NB.金藻数量增长过程中,在c点时进行治理效果最佳C.当金藻种群数量到达e点时,其自然增长率最大D.金藻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2.如图表示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B.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中,先天愚型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C.图中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只能通过羊膜腔穿刺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3.下列有关家庭制作苹果醋的操作错误的是()A.选取成熟度高的苹果洗净榨汁B.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蔗糖和抗生素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取表面菌膜D.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4.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10%盐酸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便于染色B.染色后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浮色便于观察C.盖上盖玻片覆盖滤纸,然后用笔端敲击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移动装片5.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表示生殖隔离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只能通过a到达cC.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D.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6.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不一定消耗ATPB.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蛋白质重吸收水分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经载体进入靶细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__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_________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______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研究调查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_______的能力。8.(10分)塑料大棚可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应鲜嫩水果蔬菜,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西瓜、玉米和辣椒轮作是我市经常采用的种植模式,在种植玉米的时间段(6-10月)一般撤除塑料薄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种植玉米的行距和株距一般都相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2)在种植玉米的田地里存在下图所示营养关系,若蝗虫流入下一营养级不同生物的能量相等,数值代表其同化能量,则人获得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千焦。为建设生态型社会,玉米收获后人们不再将秸秆做燃料,而是将其做成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小地老虎俗称“地蚕”,是辣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白天躲在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要降低小地老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__。(4)在塑料大棚内,花农每天下午三点对菊花进行遮阴处理,可使其提前至五一开花,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5)西瓜、玉米和辣椒轮作和固定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9.(10分)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性别决定型多年生植物,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蓝色、紫色三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乙所示),其中B、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Ⅰ段上。(1)据图甲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________。图乙中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3)若某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双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中的雌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则该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4)在个体水平上,要确定某一开紫花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某紫花雌株(AaXBX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XBX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果蝇(2N=8)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其眼色受位于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雌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白眼(雄性):灰身红眼(雌性):黑身白眼(雄性):黑身红眼(雌性)=3:3:1:1,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果蝇的一个基因组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2)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F1中的灰身雌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交配后后代灰身红眼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3)若亲本的雌雄果蝇中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都缺失了一个片断,(缺失片断不包含A基因),含有片断缺失的染色体的卵细胞无法参与受精,而对精子无影响,则该亲本果蝇随机交配两代,产生的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____________。11.(15分)我国科学家从长白猪胎儿皮肤中分离出成纤维细胞,通过体外培养,然后将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并培育出转基因克隆猪。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依据_______原理,应用PCR技术______水母荧光蛋白基因。(2)为确保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须在水母荧光蛋白基因的______添加启动子。(3)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时,会出现接触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然后继续_______________。(4)科学家将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但其不能直接发育成猪。请以转基因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培育转基因克隆猪的一种简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指数增长,指数增长(“J”形增长)的特点是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增长势头强大。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详解】A、c点时种群数量为N(K/2),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N,A正确;B、c点是金藻增长最快的点,在c点时进行治理效果不好,B错误;C、当金藻种群数量到达e点时,种群较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其自然增长率为0(最小),C错误;D、金藻种群在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一直存在,因此呈现“S”形增长,D错误。故选A。2、C【解析】

1、婚前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措施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2、分析曲线图: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先天愚型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详解】A、雌激素能促进卵细胞形成,所以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A正确;B、先天愚型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B正确;C、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细胞检查等方法,C错误;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D正确。故选C。3、B【解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苹果醋制作时原料应选用新鲜、成熟度好的苹果,A正确;B、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若加入抗生素会杀死发酵菌,B错误;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为醋酸菌营造有氧环境,使其进行醋酸发酵,此后可取表面菌膜作为菌种,C正确;D、醋酸杆菌为好氧型菌,进行有氧呼吸,故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以营造有氧环境,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D【解析】

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A、用10%的H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A错误;B、解离后需要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以防影响染色效果,B错误;C、盖好盖玻片后,还要盖载玻片压片,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几下的,其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C错误;D、若在视野右侧有半个中期细胞,为了便于观察该细胞需向右侧移动装片,D正确。故选D。5、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①~⑥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A正确;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大部分是通过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但也存在例如环境变化导致产生的多倍体,则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①~⑥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正确;D、物种1和物种2是原物种因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故选B。6、D【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详解】A、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不消耗ATP,A正确。B、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B正确。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D、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次生演替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竞争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垂直结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群落的演替其过程有一定的区别: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由图可知,农田弃耕后,物种丰富度的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然后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但比最初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了。【详解】(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可知,弃耕之后,最先生长的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种群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可描述为: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a间丰富度下降,30a后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使得克隆植物在生存、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方面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从而在植物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种群的空间60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样方法并结合淘土进行根据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可采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再利用雄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干扰成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能充分利用土壤营养,并且也有利于防止病虫害。【解析】

1.种群空间特征: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①利用微生物防治。②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③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详解】(1)种植玉米的行距和株距一般都相同,说明玉米植株的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2)题图食物网中,由于要求出人获得能量的最少值,可知该计算过程中用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假设蝗虫的同化量为X,根据题干信息:蝗虫流入下一营养级不同生物的能量相等,则可列出如下等式10%X/2+(10%)2X/2=22千焦,计算结果X=400千焦,玉米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值最少为10000,猪获得的能量为1000-400=600千焦,则人获得的能量至少是600×10%=60千焦;人们建设沼气池,对玉米秸秆进行多层次的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同时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3)由于小地老虎幼虫白天躲在表土内,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并结合淘土法进行调查。若要降低小地老虎的种群密度,必须设法降低出生率,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根据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可采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再利用雄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干扰成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4)由于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对菊花进行遮阴处理,可使其提前至五一开花,该事实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5)各种植物对营养要求各不想同,连年在同一块上种植同一种植物,由于营养的选择吸收,往往造成土壤中某种养分的缺乏,另外,不同植物根系深浅不同,轮换栽培可吸收不同土层的营养;植物种类不同,病虫害也不一样,在连作的情况下,往往使病虫害提早发生和危害严重,因此,西瓜、玉米和辣椒轮作和固定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壤营养,并且也有利于防止病害。【点睛】熟知种群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Ⅱ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aXbXb或AAXbXb6白:蓝:紫=2:3:3aaXBXB用aaXbY个体与其进行测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解析】

分析图甲:II表示X和Y的同源区段,I表示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且B、b位于该区段,III表示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分析图乙可知:基因A控制酶1合成,酶1催化白色色素合成蓝色色素,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酶2催化蓝色色素合成紫色色素,故蓝色基因型为A—XbXb或A—XbY,紫色基因型为A—XBX—或A—XBY,其余基因型为白色。【详解】(1)图甲中,II表示X和Y的同源区段,该区段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可能发生交互互换;图乙表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酶能促进相关色素的合成,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蓝色基因型为A—XbXb或A—XbY,故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紫色基因型为A—XBX—或A—XBY,即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6种;(3)蓝花雄株基因为AaXbY,与双杂合紫花雌株(AaXBXb)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2/16AaXBXb(紫色)、2/16AaXbXb(蓝色)、1/16AAXBXb(紫色)、1/16AAXbXb(蓝色)、1/16aaXBXb(白色)、1/16aaXbXb(白色),故白:蓝:紫=2:3:3;白花雌株(aaX—X—)与蓝花雄株(A—XbY)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A—XB—),说明该白花植株只含B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XBXB;(4)在个体水平上要确定某一开紫花的雌性植株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用基因型为aaXbY个体与其进行测交;(5)若某紫花雌株(AaXBX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XBXb的卵细胞,由于含有的等位基因XB和X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开,次级卵母细胞含AXBXb,第一极体含a,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基因型为AXBXb的卵细胞。【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写出各种颜色的花对应的基因型,并明确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分析作答。10、3+X或3+Y5AaXBY和AaXbXb2/91:3【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1)雄性果蝇体内含有4对染色体,其染色体组成为8+XY,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其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X或3+Y,测定一个果蝇的基因组,要测定3对常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以及两条性染色体,因此一共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2)由题干信息可知,F1中雌性果蝇和雄性果蝇中灰身:黑身均为3:1,因此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亲本基因组成为Aa×Aa,F1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因此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组成为XBY和XbXb,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