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_第1页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_第2页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_第3页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_第4页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课内重点19篇复习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1一、《论语》十二章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语

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2.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一、《论语》十二章字词积累:

(二)古今异义词语

2(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博学笃志

6.三十而立(三)词类活用

5.饭疏食饮水

3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按要求默写4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部编语文25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15、阐述61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7、《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8、《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9、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1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7内容理解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2、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内容理解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84、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强调要独立思考。5、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疑惑,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6、第一则3句话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第一句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重视复习,实践。第二句除了自己讲学习外,还要重视与同伴交流,才能学有所成。第三句将学习提高到自我修养的高度,指出求学的人应有君子之风。所以三者不可调换。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4、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5、学习与思9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8、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10一、文学常识填空。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___________(时期)

国人,

家、

家、

家,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共

___篇,由

编写,以

为主,记录了

的言行。4、请写出“四书”“五经”:

丘仲尼春秋末期鲁思想教育政治儒圣人孔孟20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语录体对话体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随堂训练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一、文学常识填空。丘仲尼春秋末期鲁思想教育政治儒圣人孔孟2011二、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为人谋而不忠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曲肱而枕之(7)不义而富且贵(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切问而近思(表示转折)(表示转折)(表示承接)(表示承接)(表示转折)(表示修饰)(表示承接)(表示承接)(表示并列)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二、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表示转折)(表示转折)(表12

三、你知道源于本课的成语有哪些吗?

不亦乐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温故知新箪食瓢饮富贵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博学笃志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三、你知道源于本课的成语有哪些吗?不亦乐乎13四、用原文填空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四、用原文填空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14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论语>十二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也15

二、

陋室铭

一、重点词语解释1、谈笑有鸿儒鸿:大2、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

16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11、无丝竹之乱耳乱:干扰(扰乱、使……乱)6、斯是陋室17二、课文内容理解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惟吾德馨(德馨)。二、课文内容理解惟吾德馨(德馨)。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风生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风生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19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20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____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品德高尚德馨陋室不陋。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21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作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迁移拓展22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4.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23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随堂训练一、理解性默写随堂训练24二、选择、简答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A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二、选择、简答题A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25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2.翻译下面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A.无案牍之劳形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腰白玉之环D.必先苦其心志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CC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陋室铭267.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8.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4.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室不陋。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7.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27

一、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反义词是鲜(独)。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三、爱莲说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28重点字词二、一词多义:而:濯清涟而不妖

聚室而谋曰之: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渔人甚异之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之爱(却)(顺接连词)(的)(介于主谓之间,不译)(它,指桃花林奇景)(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重点字词二、一词多义:(却)(顺接连词)(的)(介于主谓之29三、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三、理解性默写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0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31四、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6、莲,花之君子者也。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四、重点语句翻译*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32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五、课文内容理解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课文分析:爱莲说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33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高洁质朴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清高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课文分析:爱莲说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34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部编语文2019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课文分析:爱莲说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35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贪慕富贵追逐名利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品格高洁超凡脱俗予独爱莲之……莲,花之君子者也。质朴正直志洁行廉正衬反衬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晋陶渊明独爱菊品格高36六、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7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的操守。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388.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的_____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_______的世风。9.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0.作者写莲表白自己____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__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_____的生活态度。洁身自好趋炎附势、追求富贵洁身自好不愿隐逸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洁身自好趋炎附势、追求富贵洁身自好不愿隐逸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39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3.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花之君子者也。(君子的美好品德。)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0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41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4.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4215.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15.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43(3)喜欢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3)喜欢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44多牵连少应当拟人比喻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随堂训练1多牵连少应当拟人比喻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解释句451、加红色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B.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C.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D.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2、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色词语的意义。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 妖: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C、多;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随堂训练21、加红色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随堂训练246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随堂训练3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随堂训练3474、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随堂训练44、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随堂训练4485、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6、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7、本文采用衬托写法,用____、____衬托莲,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菊;牡丹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随堂训练55、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7、本文采用衬托写49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⑴甚蕃⑵亵玩⑶宜乎众矣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中考实战演习)(安徽省)多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随堂训练6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中考实战演习)(安徽省50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直到夜郎西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51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根据原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浙江·湖州市)多亲近而不庄重少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提示: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浙江·湖州市)多亲52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四、三

峡(曦:阳光或日光)重点词语解释四、三峡(曦:阳光或日光)53(阙:通“缺”,中断)(如果)(从,在)(断绝)(极)(消失)1、通假字

略无阙

2、一词多义

自:

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绝:

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此指飞奔的马)词语小结(阙:通“缺”,中断)(如果)(从,在)(断绝)(极)(消54课文内容理解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多的句子:

。2.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3、侧面写三峡两岸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课文内容理解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55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6.总写春冬景物特征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8.借猿啼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69.《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10.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11.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_____”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57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重点语句翻译58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课文内容理解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59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604.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5.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寒、肃、凄、哀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4.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617.为什么后写秋天?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感受悲凉的气氛。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也有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二: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7.为什么后写秋天?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6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通“缺”中断漫上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山险水急三峡景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中考链接随堂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通“缺”中断漫上即使是骑着快马63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①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翻译下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逆流而上快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湍急两岸猿声啼不住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逆流而上快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64

五、记承天寺夜游一、重点词语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亦未寝

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月色入户户:窗户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9、水(月光)中藻、荇交横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五、记承天寺65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的句子是:月色入户,无与为乐。二、理解性默写66三、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三、重点语句翻译671、按“记叙-描写-抒情”把全文分为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写抒情——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四、课文内容理解1、按“记叙-描写-抒情”把全文分为三层,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68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事情的结果:相与步于中庭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693、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4、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请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作者写月的精妙之处。3、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7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色比成像水一样的澄澈,体现的月光皎洁的特点;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的动态美,侧面衬托了月光的清丽。正静侧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71此景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用比喻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用比喻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725、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5、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736.思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叹,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坎坷人生乐观旷达胸襟6.思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74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面对逝去的青春,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坎坷人生乐观旷达胸襟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751、全文以“_____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___________的意境,表达了作者______心境。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月光清冷皎浩旷达随堂训练月光清冷皎浩旷达随堂训练76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欣然起行(高兴地)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须扣住“月”字概括。)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答“闲适”、“热爱自然”不对)A④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旷达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77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月光竹柏影比喻B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787.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8.“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9.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7.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①“但少闲人如吾两79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通___,意思:___。2.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__________,今义:女子的配偶。成年男子女汝你六、富贵不能淫3.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乱,活用意思为:_________

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

使……扰乱使……改变使……屈服(2)动词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居所,住宅一、重点字词成年男子女汝你六、富贵不能淫3.词类活用使……扰80戒之曰_______必敬必戒_____居天下之广居___居天下之广居___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得志___

(1)戒(2)居(3)得4.一词多义实现告诫谨慎居住居所,住宅能,能够5.重点实词(1)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2)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3)父命之命:_____(4)往之女家往:______(5)无违夫子子:______

指战争平息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作冠教导去,到儿子戒之曰_______(1)戒(2)居(3)得4.一词多义实81(6)以顺为正者顺:________正:________(7)与民由之由:_______(8)独行其道

独行:____道:______

原则,行为准则顺从原则实行独自,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6.文言虚词

丈夫之冠也________父命之

_____________母命之

_____________妾妇之道也________与民由之

__________(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男子”代词,指“女子”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_______焉:____(3)以顺为正者以:_______为:______

指示代词,这怎么介词,把作为(6)以顺为正者原则,行为准则顺从原则实行独自,这里82二、句子翻译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和儿子!(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其心智扰乱,贫贱不能使其操守改变,武力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二、句子翻译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83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内容理解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844.中华民族流淌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无数的“大丈夫”形象,请你列举一位并说说他的相关事迹。

示例:屈原。屈原是楚国贵族,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连齐抗秦。但是他遭到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秦国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投江自杀。屈原忧国忧民,坚持走自己的道义之路,不与其他贵族同流合污,最后以死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之心。4.中华民族流淌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无数的“大丈夫”形85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