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绪论 课件_第1页
工程测量学绪论 课件_第2页
工程测量学绪论 课件_第3页
工程测量学绪论 课件_第4页
工程测量学绪论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环境与规划学院王珍1绪论环境与规划学院王珍•

张正禄.(2005),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李青岳.(1995),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高井祥,工程测量(2000),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张正禄.(2005),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测量学工业测量国土资源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程海洋工程矿山工程测量学的应用领域—可以做什么实际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水利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国土资源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

课程学习目标巩固测量基本知识、测量实践以及高精度测量方法.

熟悉并按照测量相关标准和规则进行测量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针对各类工程项目掌握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掌握线路测量和施工放样 理解和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

课程特点1、实用性2、考研3、好不好学,好不好通过

课不难,考试的时候比较简单,但是学的不扎实;眼高手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该出错的地方出了错。4、实践性强:①时间少,预习;②实验指导书;③实验手薄;④实验分组5、实验报告:认真、规范、完整、按时6、答疑:集中答疑7、成绩:卷面70%;平时30%

作业(按时,独立)、出勤、实验报告、期中考试课程特点1、实用性如何去学习工程测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检索工程实例阅读相关文献如何去学习工程测量?地信网:地信网:测绘人论坛:测绘人论坛:

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内容:1什么是工程测量学?2为什么要学工程测量学?

3如何学工程测量学?

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 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内容1.1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

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1.4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5工程测量学与相邻课程的关系主要内容1.1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定义一: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1.1.1学科定义定义一:1.1.1学科定义定义二:

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定义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1.1.2学科地位一级学科测绘学(测绘科学和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地图制图学地籍贯测绘1.1.2学科地位一级学科测绘学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工程测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形变监测理论与方法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动态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场精密工程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遥感监测与信息分析遥感制图理论与技术数字摄影测量2014年长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GIS理论与技术3S技术及其合成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1601大地测量学遥感技术:

“遥远的感知”

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遥远的感知”土壤遥感土壤遥感水体遥感:水体遥感: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城市:Virtuzo软件三维城市:Virtuzo软件地理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GIS功能:GIS功能:就业方向:TextText土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Text人口住房城市资源就业方向:TextText土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Tex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1.1.3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学(德国,德文原著):

测量仪器和方法

线路、铁路、公路工程测量

高层建筑测量

地下建筑测量

安全监测1.1.3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学(德国,德文原著):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

1.2.1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1.2.1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

1.

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重要的工程区的稳定性监测。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建设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开挖与建筑方量测绘,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3、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水平位移、沉陷、倾斜以及摆动等定期或持续监测。建立工程进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1.2.2按服务对象划分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1.2.2按服务对象划分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水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和安装控制网。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建网费用等质量准则问题。绝大多数首级工程控制网都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将现代卫星与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具体内容: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

优化设计涉及:坐标系的确定基准选择仪器与方法选取网的质量准则问题(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建网费用等)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优化设计涉及: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是工程测量的通用仪器。基维线测量或准直测量:距离测量:LV1型激光铅垂仪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倾斜测量(又称挠度曲线测量)。三维激光扫瞄仪:图像工程测量。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直接使用1:1万至1:10万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往往还需要专门测绘1:2000到1:5000比例尺的区域性或带状性地形图。——规划设计阶段在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往往需要用数字成图法测绘1:1000,1:5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专题图。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

水下(含江、河、库、湖、海等)地形测绘和各种纵横断面图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工程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1:500或1:1000的基本地形图和城乡地籍图测绘属于国家基本测绘范畴,与工程测量的关系密切。但不属于工程测量学的内容。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4)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放样(测设):抽象→具体几何实体点、线、面、体的放样。方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坐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等。仪器:常规的光学和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技术、专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施工放样一体化、自动化。4)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第六章)放样(测设):抽象→具体5)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灾害监测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变形监测技术,除常规的仪器和方法外,大量地使用各种传感器和专用仪器。5)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及与工第一章绪论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第三章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第四章工程测量控制网第五章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第九章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第十章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第十一章桥梁工程测量第十二章水利工和港口程测量第十三章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第十四章城市地下管线探测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第一章绪论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本《工程测量学》特点:

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中,分别用一章来讲述“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工程测量学的仪器与方法”、“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测绘”、“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业设备的安装和检校测量”,突出了该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一般性,是纵向处理。这一篇也是测绘工程专业各选修方向的必学内容;

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本《工程测量学》特点: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本《工程测量学》特点:

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则体现了各典型工程的特殊性,具有横向结构体系特点,可根据各测绘工程专业和选修方向的特点选择性地学习。“绪论”和“展望”前后相呼应,既是铺垫,又有总结,统领全书和指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本《工程测量学》特点: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特殊与一般”、“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特殊”,指每一工程的特殊性,

“一般”指各种工程的共性(一般性),对于共性,进行统一讲解,对于特殊性,则针对某一工程进行具体描述。“纵向处理”,是指按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阐述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横向处理”是指按典型工程分别进行讲述。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特殊与一般”、“纵向与横向处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54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54m)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传统铁路:传统铁路:公路:公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利: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利:隔河岩大坝外部变形观测隔河岩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桥梁:武汉长江二桥桥梁:武汉长江二桥杭州湾大桥(长达30多公里)杭州湾大桥(长达30多公里)地下工程: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4km)地下工程: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18.4km)小结1、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服务对象?2、测绘科学和技术的二级学科有那些?小结1、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服务对象?1绪论环境与规划学院王珍1绪论环境与规划学院王珍•

张正禄.(2005),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李青岳.(1995),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高井祥,工程测量(2000),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张正禄.(2005),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测量学工业测量国土资源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程海洋工程矿山工程测量学的应用领域—可以做什么实际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水利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国土资源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

课程学习目标巩固测量基本知识、测量实践以及高精度测量方法.

熟悉并按照测量相关标准和规则进行测量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针对各类工程项目掌握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掌握线路测量和施工放样 理解和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

课程特点1、实用性2、考研3、好不好学,好不好通过

课不难,考试的时候比较简单,但是学的不扎实;眼高手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该出错的地方出了错。4、实践性强:①时间少,预习;②实验指导书;③实验手薄;④实验分组5、实验报告:认真、规范、完整、按时6、答疑:集中答疑7、成绩:卷面70%;平时30%

作业(按时,独立)、出勤、实验报告、期中考试课程特点1、实用性如何去学习工程测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检索工程实例阅读相关文献如何去学习工程测量?地信网:地信网:测绘人论坛:测绘人论坛:

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内容:1什么是工程测量学?2为什么要学工程测量学?

3如何学工程测量学?

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 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内容1.1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

1.3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1.4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5工程测量学与相邻课程的关系主要内容1.1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定义一: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1.1.1学科定义定义一:1.1.1学科定义定义二:

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定义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1.1.2学科地位一级学科测绘学(测绘科学和技术)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地图制图学地籍贯测绘1.1.2学科地位一级学科测绘学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工程测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形变监测理论与方法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动态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场精密工程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遥感监测与信息分析遥感制图理论与技术数字摄影测量2014年长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GIS理论与技术3S技术及其合成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1601大地测量学遥感技术:

“遥远的感知”

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遥感技术:“遥远的感知”土壤遥感土壤遥感水体遥感:水体遥感: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城市:Virtuzo软件三维城市:Virtuzo软件地理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GIS功能:GIS功能:就业方向:TextText土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Text人口住房城市资源就业方向:TextText土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Tex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工程测量学绪论课件1.1.3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学(德国,德文原著):

测量仪器和方法

线路、铁路、公路工程测量

高层建筑测量

地下建筑测量

安全监测1.1.3研究应用领域工程测量学(德国,德文原著):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全监测”。

1.2.1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1.2.1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1.2工程测量学的内容

1.

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重要的工程区的稳定性监测。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建设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工程建筑物定线放样,施工质量控制,开挖与建筑方量测绘,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以及设备的安装测量等。

3、运营管理阶段: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水平位移、沉陷、倾斜以及摆动等定期或持续监测。建立工程进管理、维护信息系统。

1.2.2按服务对象划分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1.2.2按服务对象划分工程测量学工业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水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和安装控制网。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建网费用等质量准则问题。绝大多数首级工程控制网都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将现代卫星与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具体内容: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

优化设计涉及:坐标系的确定基准选择仪器与方法选取网的质量准则问题(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和建网费用等)1)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第三章)优化设计涉及: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是工程测量的通用仪器。基维线测量或准直测量:距离测量:LV1型激光铅垂仪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倾斜测量(又称挠度曲线测量)。三维激光扫瞄仪:图像工程测量。2)工程测量的仪器(第四章)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直接使用1:1万至1:10万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往往还需要专门测绘1:2000到1:5000比例尺的区域性或带状性地形图。——规划设计阶段在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往往需要用数字成图法测绘1:1000,1:5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专题图。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

水下(含江、河、库、湖、海等)地形测绘和各种纵横断面图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工程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1:500或1:1000的基本地形图和城乡地籍图测绘属于国家基本测绘范畴,与工程测量的关系密切。但不属于工程测量学的内容。3)地形图测绘(第五章)4)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放样(测设):抽象→具体几何实体点、线、面、体的放样。方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坐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等。仪器:常规的光学和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技术、专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施工放样一体化、自动化。4)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第六章)放样(测设):抽象→具体5)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灾害监测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变形监测技术,除常规的仪器和方法外,大量地使用各种传感器和专用仪器。5)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及与工第一章绪论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第三章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第四章工程测量控制网第五章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第七章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第九章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第十章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第十一章桥梁工程测量第十二章水利工和港口程测量第十三章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第十四章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