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民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流水 C.船 D.河岸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以下是对于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0.8km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30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蚌埠最近很冷,在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窗花”,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2021年7月4日,我国空间站航天员刘伯明在太空首次出舱,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五星红旗。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我们看到五星红旗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光

B.刘伯明在舱外时和其他航天员在太空能直接对话

C.我们看到刘伯明身上白色宇航服,是因为它发出白光

D.刘伯明在舱外向全国人民问候的声音可以直接传播到地球

水球可以看作透镜,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乙中透过叶片上的水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B.图甲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图乙中的水珠相当于凹透镜 D.图甲和图乙所成的像都是实像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m、0.2m和0.3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5.0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记为15.65cm、15.64cm、15.85cm和15.66cm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当飞船随火箭加速上升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由此可以说明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min内通过了6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联欢会上,李欣同学表演了小提琴独奏。琴弦______产生的琴声。通过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到大家耳里,琴声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有一种声控金属球,将其悬挂起来,当有人对它高声喊叫时,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如图所示是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金属钛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热量,温度不变,BC段金属钛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坐在教室前排侧边的同学经常会出现黑板“反光”的现象,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经地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九寨沟“镜海”的湖面平静如镜,站在湖边你能看到“鱼儿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特美景。这里,你所看到的“鸟”是光的______形成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前者是个______像,后者是个______像。(后两空均选填“虚”或“实”)。宇航员王亚平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精彩的天宫课堂,质量为55kg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人体密度为1.0×103kg/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如图甲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示意图。

(1)平面镜M所选的器材应该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了正确的器材后,小明进行实验.他点燃蜡烛A,此时从A一侧看到了A的像,若此时用照相机从A一侧拍照,则会拍到______支点燃的蜡烛。

(3)如图乙所示,小强把一枚硬币放在平面镜前,若将平面镜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了3cm,则硬币的像______(选填“向右移动6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右侧缓慢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仅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3)张凤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1.0分)如图,是蚌埠新建成长淮卫淮河大桥,桥头路上有如图的标志,一辆小轿车通过该桥,最短用时为2.4min。求:

(1)长淮卫淮河大桥长度为多少米?

(2)一辆大型货车以20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

U=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先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再化冻,使得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流出来,从而形成密密麻麻的孔洞。这样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也很鲜美,吃上去的口感很有层次,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小明的妈妈买来1000g鲜豆腐,体积为800cm3,将其制成冻豆腐,若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其总质量的54%(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

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答案】D

【解析】解:A.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在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即为误差,而测量人员操作失误属于错误,不是误差,故A错误;

B.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B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少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3.【答案】C

【解析】解:A、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琴弦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故A错误;

B、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振幅相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

C、鼓面振动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故C正确;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其质量不同,水和瓶子的质量越大,敲击时振动频率越低,所以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高,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为了美化环境,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5.【答案】B

【解析】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6.【答案】C

【解析】解:A、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A错误;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故B错误;

C、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窗花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C

【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错误;

B、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错误;

C、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10cm−3×2cm/s=4cm,铅笔长6cm,

笔尾与平面镜像距108.【答案】A

【解析】解:A、我们看到五星红旗,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光,故A正确;

BD、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刘伯明在舱外时和其他航天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在舱外向全国人民问候的声音也不可以直接传播到地球,故BD错误;

C、我们看到刘伯明身上白色宇航服,是因为它能反射各种色光(白光),由于衣服不是光源,它不能发光,故C错误。

故选:A。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甲可知,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根据图乙可知,露珠相当于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10.【答案】C

【解析】解:甲的体积:V甲=0.1m×0.1m×0.1m=0.001m3,则甲的密度:ρ甲=m甲V甲=3kg0.001m3=3×103kg/m11.【答案】1mm

【解析】解:由记录的结果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

比较四次测量值15.65cm、15.64cm、15.58cm和15.66cm,数据15.8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较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故物体的长度为:L=15.65cm+15.64cm+15.6612.【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解:当飞船随火箭加速上升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飞船是运动的;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与火箭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飞船是静止的,由此可以说明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判断结果可能不同,但都可能是正确的。

13.【答案】1

2:9

【解析】解:(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min内通过了600m的路程,

则物体的速度:v=st=600m10×60s=1m/s;

(2)已知:s甲:s乙=2:3,14.【答案】振动

气体

声波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弦振动产生琴声;琴声是通过气体传到人耳中的,琴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故答案为:振动;气体;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传播声音;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此题主要是考查的声音的产生、传播方式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5.【答案】能量

响度

【解析】解:有声音设有声控装置的金属球就摆动,而且声音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就越大,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物理学中常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故答案为:能量;响度。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响度”表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了解,以及对响度是表示声音大小的认识。

16.【答案】晶体

吸收

固液共存态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金属钛是晶体,它的熔点是1668℃,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C段金属钛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晶体;吸收;固液共存态。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7.【答案】汽化

压缩体积

【解析】解: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压缩体积。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18.【答案】镜面发射

60

【解析】解: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是因为黑板发生镜面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漫反射出来的光线强,所以会感到“反光”。

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

故答案为:镜面发射;19.【答案】反射

折射

【解析】解:(1)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虚;虚。

(1)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就会改变传播方向,称为光的反射;20.【答案】不变

0.055

【解析】解:(1)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质量为55kg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进入太空后,其质量不变;

(2)由ρ=mV可得,她体积为V=mρ=55kg1.0×103kg21.【答案】玻璃板

不动

【解析】解:(1)平面M应选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点燃蜡烛A,此时从A一侧看到了A的像,若此时用照相机从A一侧拍照,则会拍到两支点燃的蜡烛,一个是蜡烛A,另一个是蜡烛A的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2cm,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

故答案为:(1)玻璃板;(2)两;(322.【答案】11.0

缩小

向下

【解析】解:(1)由图甲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