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精华版)课件_第1页
扬州慢(精华版)课件_第2页
扬州慢(精华版)课件_第3页
扬州慢(精华版)课件_第4页
扬州慢(精华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走进扬州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慢词介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走进词人——姜夔江湖雅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序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二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探究词的小序的作用感情基调低沉悲凉主题思想黍离之悲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劫后之景荠麦废池乔木空城(上阕)繁华不再(景中有情)抒黍离之悲杜郎须惊难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冷月无声红药知为谁生物是人非(情中有景)(下阕)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微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

昔日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杜牧诗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fanhui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离开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人们)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胡马窥江去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以动写静、融情于景,透露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红芍药虽然盛开,可每一年知道它为什么人开放呢?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虚写,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今昔对比——昔盛:名都佳处,春风十里。今衰:空城,荠麦青青,废弛乔木,二十四桥,冷月无声,红药。虚实相间——昔盛是虚写;今衰是实写。化用典故(引用诗句)——春风十里,豆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