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镇XXXXX学校备课簿班别五年〔1〕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XXX2021至2021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那么图形的面积计算。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综合应用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那么图形面积。〔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根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拟;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理解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3、教学重点〔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那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根本性质,约分与通分。〔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4、教学难点〔1〕同时是2,5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3倍数的特征。〔2〕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会用“分割法〞和“填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3〕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4〕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5〕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二、班情、学情分析1、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4人,这个班大局部同学自控能力较差,比拟好动,欠仔细认真,特别是男同学,思维活泼,但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是计算根底较差,熟练程度不够。如XXX、XXX、XXX等同学缺少自觉性,根底很差,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另外更要注意全体,要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根底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局部学生根底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局部学生根底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泼。还有局部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到达“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4、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方案周别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1数的世界;探索活动〔一〕2,5倍数的特征22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机动1课时43找质数;练习一;数的奇偶性机动2课时〔单元整理复习〕34比拟图形的面积;地毯上图形的面积;动手做机动1课时3中秋节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国庆节6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练习二57整理和复习〔一〕;单元测试;分数的再认识48分饼;分数与除法;练习三;分数的根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59约分;练习四;找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期中复习410期中复习,测评。11数学与交通;整理与复习〔二〕412单元测试;折纸;星期日的安排413看课外书的时间;练习五;组合图形的面积;机动1课时414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尝试与猜测;整理与复习〔三〕515单元测试;摸球游戏;设计活动方案;机动1课时316数学与生活;机动2课时317总复习518期终复习;元旦放假1天19期终复习20期终复习;期终测试一、倍数与因数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数的世界;2,5倍数的特征;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数的奇偶性。〔二〕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2.理解质数和倍数的概念。3.理解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开展应用意识。5.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三〕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四〕教学难点: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五〕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⒈数的世界1⒉探索活动〔一〕2,5倍数的特征1⒊探索活动〔二〕3倍数的特征2⒋找因数1⒌找质数2⒍练习一1⒎数的奇偶性1课题

数的世界

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4页。教学目标⒈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⒊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⒋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开展合情推理能力。⒌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因数与倍数。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谈话。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板书课题:数的世界。2、呈现情境图。〔右〕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看一看1、教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2〕指名汇报。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活动二:试一试1、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2〕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2、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3、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活动三:说一说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14×6=8420×5=100〔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2〕指名汇报。三、稳固练习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14172577〔1〕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2〕学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17÷7=2……3,17不是7的倍数。练一练:你写我说〔同桌2人,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倍数和因数〕。45×2=9045和2是90的因数,90是45和2的倍数。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一练〞第2、3题课题

探索活动〔一〕2,5倍数的特征

第1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5~6页。教学目标⒈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⒉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⒊在观察、猜测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判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教具准备0—9的数字卡片、信封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带着全体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索活动。活动一:想一想:1、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1〕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2〕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给5的倍数做记号。〔3〕指名汇报: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活动二:试一试:1、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2845538075348995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2、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3、学习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三、稳固练习数学游戏1、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2、教师说要求,生摸。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3、同桌合作:一人说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数。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说,教师归纳。五、作业。“练一练〞第1、2题课题

探索活动〔二〕3倍数的特征

第1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7~8页上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⒈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⒉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⒊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2、复习稳固。⑴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⑵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⑶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活动一: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1、在课本上第7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学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学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学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活动二: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284553873665〔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活动三:实践活动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右表〕。〔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练一练〞第1、2题课题

探索活动〔二〕3倍数的特征

第2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探索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相应的补充练习。教学目标⒈经历探索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⒉使学生理解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⒊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⒋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⒌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和5的倍数,2、3和5的倍数。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2倍数的特征是什么?3倍数的特征是什么?5倍数物特征是什么?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3、同时是2、3、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4、填一填。⑴20以内2的倍数有:⑵20以内3的倍数有:⑶41以内5的倍数有:⑷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二位数是:二、探索新知1、同时是2和3倍数的特征⑴分析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偶数;这个数各个数位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⑵归纳特征让学生说说,只要内容正确,不要求言语表达完整、统一。练习:下面哪些数同时是2、3的倍数?7896931022043242、同时是3和5倍数的特征⑴让学生自己猜测。⑵反应猜测结果。学生:这个数个位一定是0或5;学生:这个数各个数位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3、同时是2、3和5倍数的特征⑴让学生结合已学习的知识,猜测同时是2、3和5倍数的特征。⑵归纳:这个数个位一定是0,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三、稳固练习〔投影出示〕四、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五、作业:选用作业设计习题课题

找因数

第1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课本9~10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⒈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⒊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重点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具准备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板书课题:找因数。教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拼一拼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几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3、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进行板书。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12=1×1212=2×612=3×4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活动二:试一试1、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2、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找的?三、稳固练习〔练一练〕1、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书数。〔自己在书上画,然后找出16的全部因数。〕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19、4、32、11。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归纳。五、作业。“练一练〞第1、2、5题课题

找质数

第1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⒈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⒉培养孩子的观察、比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⒊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板书课题:找质数。什么样的数是质数?质数有什么特征呢?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拼一拼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2345678910111231,2,3,4,6,12〔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稳固练习〔做一做〕1、在1471011151718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判断。①一个数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叫质数。②合数最少有3个因数。③1是质数。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五、作业。选用作业设计的习题。课题

找质数

第2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⒈经历探索100以内的质数的过程,了解“筛法〞,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⒊使学生了解数学开展的历史,丰富学生对数学开展的认识。教学重点认识100以内所有的质数。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一个较大自然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答复下面问题。⑴什么是质数?⑵什么是合数?合数最少有多少个因数?⑶什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填一填。9215172537445681761⑴质数有:⑵合数有:⑶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二、探索活动1、1—100中哪些数是质数?一位聪明的数学家想出了一个寻找质数的简单方法。在书的右表中:⑴划掉1;⑵划掉除2外所有2的倍数;⑶划掉除3,5,7外所有3,5,7的倍数,如此做下去,剩下的就是质数。

2、书第11页第2题在表中圈出所有的质数,并答复以下问题:⑴除了2、3两个质数外,其余的质数都分布在哪些列中?⑵把这个表扩大到90,在看此时质数的分布情形是怎样的。⑶笑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把最小的两个质数相乘得到6〔2乘3得6〕,用6去除其他的质数,余数一定是1或5。这个结果对吗?试一试。

〔学生按照方法在表中试着做一做,再用彩笔将质数圈起来。〕三、介绍课外知识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四、稳固练习五、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选用作业设计的习题。课题

练习一

第1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3~14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⒈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⒉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2、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3、一个自然数最小的倍数是多少?最大的因数是多少?二、探索活动活动一:分一分把1、10、12、25、37、54、102、417、23、398分成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四类。1、先让孩子独立分类2、同桌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1、37、23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12、54、102、398既是合数,又是偶数;25、417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活动二:猜一猜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猜。1、同桌做猜数的游戏2、一人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另一同学猜。然后再交换。活动三:解决问题选哪种包装盒能正好把90瓶饮料装完?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1、同学讨论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2、你是怎样想的?〔90的因数〕活动四:动脑筋123,234,345,456,567,……它们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是3的倍数〕活动五:你知道吗?介绍书第13页“你知道吗?〞〔学生介绍歌德巴赫猜测课外资料。〕三、稳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四、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五、作业练习一第1、2题课题

数的奇偶性

第1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测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⒉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⒊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示图〔右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1、⑴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⑵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答复在南岸还是北岸?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活动二:试一试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三、稳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二、图形的面积〔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拟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比拟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拟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拟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2〕通过动作操作、实际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开展空间观念,开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寻“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难点:〔1〕能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1.比拟图形的面积12.地毯上的图形面积13.动手做14.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5.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26.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17.练习二整理与复习2课题

比拟图形的面积

第1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比拟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根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拟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问:1、你都认识哪些图形?2、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二、观察比拟,探索新知。〔一〕实物投影呈现课本插图。1.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2.全班交流讨论。〔1〕.说一说: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2〕.看一看:观察方格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3.提问: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你是怎样知道的?同学进行交流。5.归纳比拟的方法:〔1〕平移〔2〕分割〔3〕数方格三、稳固练习1.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2.根据自已的理解在方格纸画图形,只要面积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比拟图形大小的方法?五、作业1.课内作业: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内容。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第2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教学目标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面积。教学准备方格稿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实物投影呈现情境图。地毯上蓝色局部的面积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2.引导问题:观察左图,想一想怎样算比拟简便。3.揭示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米。1.提问:〔1〕这块地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地毯上蓝色局部的面积是多少?〔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地毯上蓝色局部的面积。全班交流、讨论、反应结果:方法一: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图形面积。方法二:采用分割的方法。方法三:采用割补、移动的方法。2.小结:从刚刚探索计算地毯上蓝色局部面积的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三、稳固练习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2题。1.求下面各图中蓝色局部的面积。2.下面各图中红色局部的面积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图中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五、作业1.课内作业:求下面各图中红色局部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内容。课题

动手做第3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内容P20的例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2、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3、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新知。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纸板、三角尺、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实物投影呈现情境图。2、提出问题:〔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3〕应该怎样制作最大的长方形桌面?二、探索新知1、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学生自行实践活动。〔2〕反应实验结果。〔图略〕〔3〕认识高、低。〔4〕学会画高。2、活动〔二〕:三角形的底和高。〔1〕尝试画高。让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画出它的高,并标明“高〞和“底〞。〔2〕展示作品。〔图略〕〔3〕画指定边上的高。①教师画一个三角形,并指定一条底。②学生画指定边上的高。③说一说,是怎么画的。〔4〕提出问题:三角形有几条不同的高?3.梯形的底和高。〔1〕认识梯形的底。〔2〕画出底边上的高。三、稳固练习1.右面各个图形中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哪条线段?请在图中标出来。2.完成P23第3题;P24第4题。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五、作业1.课内作业:〔1〕画出右边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再量一量它的长度。〔2〕画出右边各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

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4课时〔总第13课时〕教学内容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进一步开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教具、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1)长1.2厘米,宽3厘米。(2)长0.5米,宽0.4米。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索新知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引导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2)揭示转化规律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3.归纳总结公式(1)比拟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4.教学字母公式(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稳固练习1.完成P26“试一试〞。2.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四、总结全课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1.课内作业:P26“练一练〞第3、4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第5课时〔总第14课时〕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学目标1、稳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拟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等。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口算。4.9÷0.75.4+2.64×0.250.87-0.49530+2703.5×0.2542-986÷12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⑴底12米,高7米;⑵高13分米,第6分米;⑶底2.5厘米,高4厘米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⑵比拟,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那么就会出问题。三、稳固练习1.测量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五、作业1.课内作业:?学习辅导?P14第3.4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P14第5.6题。课题探索活动〔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6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P27~28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概念。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或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探索新知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重点讨论: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形成共识: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3〕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4×3÷2=12÷2=6〔c㎡〕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四、总结全课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第7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学生比拟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填空。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二、指导练习1.练习:右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2.练习: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局部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平方厘米。3.练习: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平方米)=1.2公顷。三、课堂练习P28第2题。〔分组完成〕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五、作业1.课内作业:P28第3、4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

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第8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教学过程16cm9cm16cm912dm8dcm1.计算右面图形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指出右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根底,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大家有信心吗?二、探索新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操作感知:你能用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交流、汇报,最后教师总结三种拼法。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方法,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板书〕3.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4.用字母表示公式。引导学生知道: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a+b)h÷2(板书)5.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三、稳固练习1.一个堤坝的横截面如右图,它的面积是多少?2.计算下边梯形的面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四、总结全课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怎样用字母怎样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五、作业1.课内作业:P30第3、4题。2.课外作业:P30第1、2题。课题

练习二第9课时〔总第18课时〕练习内容练习二练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练习重难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练习准备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答复以下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长方形长×宽ab正方形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底×高ah三角形底×高÷2ah÷2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课堂活动完成课本P31页练习二第3题。1.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情况。2.利用学具尝试剪一剪、拼一拼。3.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31页第1题。重点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四、攻破难题1.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分析与解:⑴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⑵上底+下底=21+45=66米⑶高=759÷66×2=23米20厘米2.右面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局部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局部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高:340×2÷34=20厘米,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这节练习课中的表现如何?六、作业1.课内作业: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

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第10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概括等数学学习过程,掌握一些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技能。2、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因数与倍数、图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归纳,加深理解,提高水平。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从学期初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与“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二、整理知识1.请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罗列。2.汇报所罗列子网掩码知识点。3.要求学生将罗列的知识进行归类,把同一类知识放在一起,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4.图形的面积。〔1〕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eq\o\ac(○,1)直接比拟eq\o\ac(○,2)重叠比拟eq\o\ac(○,3)数方格比拟〔2〕不规那么图形面积的大小。eq\o\ac(○,1)数方格计算面积eq\o\ac(○,2)“化整为零〞缩小数的范围eq\o\ac(○,3)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3〕平行四边形面积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4〕三角形面积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5〕梯形面积面积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三、解决问题的策略1.面积公式的推导:〔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2〕三角形面积公式〔3〕梯形面积公式2.找因数:用画长方形的方式,来找出一个数的所有的因数。3.找质数〔1~100中〕〔1〕划掉1〔2〕划掉除2外所有2的倍数〔3〕划掉除3、5、7外所有3、5、7的倍数。4.计算,比拟图形的面积。〔1〕数方格计算〔2〕“化整为零〞计算四、稳固练习完成课本P32.33面的“练一练〞第1~7题。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六、作业1.课内作业:课本P35第7、8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内容。三、分数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1.知识联系:本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所示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分数的根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2.地位、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根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拟等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四那么运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形成简单的生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索分数的根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拟。〔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进行约分和通分。〔5〕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现象用分数来表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根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拟大小等知识。2.难点:〔1〕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2〕分数的根本性质。3.关键:〔1〕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2〕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四、课时划分共分14课时内容课时数⒈分数的再认识1⒉分饼1⒊分数与除法1⒋练习三1⒌分数根本性质1⒍找最大公因数17.约分18.练习四19.找最小公倍数110.分数的大小111.数学与交通312.整理与复习〔二〕1课题分数的再认识第1课时〔总第20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进一步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开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学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分数。二、探索新知〔一〕活动一:1、请你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二分之一。2、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3、小结:因为每个人的铅笔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也不同。在这件事上,铅笔的总数要看作单位一。4、师拿厚薄两本书,说这两本书的三分之一的页数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三、稳固练习1.画一画。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他们的画法对吗?还有其他的画法吗?2.练一练。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局部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对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五、作业1.课内作业:〔1〕分别画出下面各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2〕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一,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2.课外作业:课本P38~39第5、6题。课题分饼第2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内容分饼〔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很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用分数表示的含义。2、通过学习,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讲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这一天,师傅把解决午餐的事教给了八戒来解决。八戒出去化缘,从一户人家里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二、探索新知1.分饼。分法一:分法二:2.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用9个圆代替饼,分一分。〔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1〕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我可以先分给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这样一张一张的分,9个四分之一实际是四分之九。〔2〕可以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四分之一张,和起来是二又四分之一张。介绍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3.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三、稳固练习1.试一试:分别写出几个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2.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局部。四、总结全课谁能把上完今天这节课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五、作业1.课内作业:〔1〕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2〕在上面的方格里填上适当的假分数,在下面方格里填上适当的带分数。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内容。课题分数与除法第3课时〔总第22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和分数的关系。2、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进行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进行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探索新知探索分数和除法的关系1、把两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学们都知道每人可以得到1块,谁来写一写算式?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所以1÷2=,教师板书3、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像这样再写几个算式吗?4、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5、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让学生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同桌讨论: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6、小结。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稳固练习试一试1、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数。3÷5=8÷7==〔〕÷〔〕=〔〕÷〔〕〔学生独立完成〕2、怎样把化成带分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把化成带分数?〕〔1〕=+=2+=〔2〕=7÷3=3、怎样把2又3分之1化成假分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把2又3分之1化成假分数?〕四、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不宜哪些疑问?五、作业1.课内作业:课本P44~45“练一练〞第2、3题。2.课外作业:课本P44~45“练一练〞第1、4题。课题练习三第4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拟。2、能用分数熟练地表示实际中的问题。3、比拟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利用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拟。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说分数的意义。2.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根底练习1.分数的再认识。小红看一本书的,小丽看另一本书的,两人看的一样多吗?2.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1〕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1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2〕出示题目:把化成带分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化的?把3又化成假分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化的?三、专项训练完成课本P46~47的练习三第1~8题。1.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强调第2题中的“2/3”,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2.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比拟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3.第4题。〔1〕根据题意收集有关的信息;〔2〕结合此题,用分数表示本班学生的情况。4.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方法。四、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五、作业1.课内作业:把以下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习题。课题分数根本性质第5课时〔总第24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找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根本性质.2、会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找出和一个分数有相等关系的分数.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开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找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根本性质.教学难点会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找出和一个分数有相等关系的分数.教学准备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2.根据120÷30=4在□里填数。(120×3)÷(30×3)=□(12÷□)÷(30÷10)=4(1)学生填空。(2)你是怎样想的?(回忆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二、探索新知1.新课导入:刚刚我们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2.实际操作,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条,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局部。eq\o\ac(○,1)说说这三个分数的意义。eq\o\ac(○,2)把三张纸条上下对齐,观察阴影局部: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根据右面的过程,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3.说一说。分别观察上面两组相等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三、稳固练习1.试一试:2.涂一涂,填一填。四、总结全课什么是分数的根本性质?你认为学习分数的根本性质有什么作用。五、作业1.课内作业:课本P49~50页第2、4题。2.课外作业:课本50页第3题;数学游戏。课题找最大公因数第6课时〔总第25课时〕教学内容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3、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是因数?在算式:3×4=12中找出因数。二、探索新知1.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问题。〔1〕填一填:12=〔〕×〔〕=〔〕×〔〕=〔〕×〔〕18的因数12的因数18=〔〕×〔〕=〔〕×〔〕=〔〕×18的因数12的因数〔2〕12的因数12的因数18的因数2.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公因数中,其中最在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12和18的公因数〕三、稳固练习1.8的因数:2.5的因数:16的因数:7的因数:8和16的公因数: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8和16的最大公数是:15和18的公因数公因数15和18的公因数公因数12和18的公因数公因数12和15的公因数公因数12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四、总结全课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你能举例说明吗?五、作业1.课内作业:〔1〕找出右边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2〕写出以下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约分第7课时〔总第26课时〕教学内容约分的含义、方法。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3、经历探索约分方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说明知识形成的过程及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难点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等概念。教学准备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约分〞。通过这一节课我们要懂得什么是约分,根据什么来约分,应该怎样约分等知识。二、探索新知1.出示意图: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局部。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从上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或是有什么发现〕〔2〕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发现吗?3.概括定义。〔1〕在这一根底上,再明确概括出约分定义。〔2〕最简分数。像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约分了,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约分的方法。三、稳固练习完成课本P56页第2、3题。四、总结全课什么叫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你能分别举例说明吗?五、作业1.课内作业: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练习四第8课时〔总第27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找公因数和约分等。教学目标1、练习找公因数,稳固找公因数的根本方法。2、练习约分,综合运用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最简分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正确进行约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分数的根本性质。〔什么是分数的根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2.找最大公因数,约分。〔1〕6的因数有哪些?9的因数有哪些?6和9的公因数有哪些?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二、专项练习完成课本第57~58页“练习四〞第1~6题。1.第1题。练习找公因数。2.第2题。根据什么连一连?〔大小相等的连接〕3.第3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各个分数,看是否用最简分数表示。4.第4题。让学生自己写出分数,然后集体订正。5.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6.第6题。先理解题目的含义。重点是“既整齐又节约〞是什么意思?再组织学生看看有几种情况?三、全课总结你认为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有哪些疑难问题?四、作业1.课内作业: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时,是真分数。当a时,是假分数;当a时,能化成整数。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找最小公倍数第9课时〔总第28课时〕教学内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在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开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教学准备日历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导入新课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2、写出20的所有因数。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4、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最大……?师:我们已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二、探索新知〔一〕去少年宫。1.创设“去少年宫〞的情境。2.请说一说“每隔2天去一次,每隔4天去一次〞怎么理解。3.引导学生探索“哪几天他们同时去少年宫〞的解决策略。〔1〕在日历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两人去少年宫的日子。〔2〕将这些数写下来,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小小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3〕观察两个人同时去少年宫的日子有什么特点。得出这些数都是3和5的公倍数,从而提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二〕找一找。1.找4和6的倍数。〔用“△〞标出4的倍数,有“○〞标出6的倍数〕〔1〕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课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2〕反应结果。2.找4和6的公倍数。〔1〕在这些数中,既标由于“△〞又标有“○〞的数,有哪几个?它们是什么数?〔2〕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你能给它一个名称吗?3.4和6的最小公倍数〔1〕在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什么?可以给它一个名称吗?〔2〕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4.小结: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三、稳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60页的“填一填〞第1题。2.求右边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2,3和6〔2〕3,4和53.完成课本第61页“练一练〞第1、2题。四、总结全课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你能举例说明吗?五、作业1.课内作业:课本第62页“练一练〞第3、4题2.课外作业:?学习辅导?相关练习。课题分数的大小第10课时〔总第29课时〕教学内容通分的含义、方法,比拟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探索分数大小比拟的方法,会正确比拟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3、通过观察、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教学重点会比拟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应用分数大小比拟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比拟以下各分数的大小。和和和和和和〔1〕学生比拟各组分数的大小。〔2〕说一说思考的方法。2.教学例题。〔出示情境图〕师:操场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板书:通分。二、探索新知1.创设“校园面积〞的情景,引出和两个分数的大小比拟。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拟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方法进行小组交流。3.归纳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拟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拟大小。在此根底上引出通分概念,即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拟。4.总结:重点强调通分的两个要点〔1〕和原来分数相等〔2〕分母相同的数字三、稳固练习课本P64页“试一试〞将和通分,并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引导学生陶所交流通分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思路:一种是用6和9的公倍数〔即两个数的乘积〕作分母;另一种是用6和9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让学生明白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四、总结全课什么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