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_第1页
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_第2页
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_第3页
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_第4页
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秋分”中的地理密码9月23日3时21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凉意渐浓,天高云淡,露冷风清,凫(fú)雁高去,桂蕊飘香。秋分日这一天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银棉金稻千重秀”的丰收盛况与“清风吹空月舒波”的诗意图景相融,正应了那句:人生充满劳作,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秋分为半“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农历24节气中的“秋分”,昼夜在一年中的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把光芒和温暖平均分配给南北两半球。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其中一“半”为昼夜均分。秋分之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另一“半”则为平分秋季。“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霜降”则为秋季的结束,恰巧“秋分”处于它两之间,为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又是如何看“秋分”的呢?那就首先要从“秋”说起。秋是什么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因此时节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等候鸟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关于秋季一般的划分方法有三种:(1)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9、10、11月为秋季,南半球3、4、5月为秋季。(2)从气象学的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3)根据气候和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秋分时节,有两个最经典的颜色,一个是白云的白,一个是庄稼的黄。谚语说:“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到了秋季,降水减少,气压梯度加大,大气的通透性和洁净度提高,流动性增强。总云量减少,其中高云比例提高。由厚重改为轻灵,高天上流云。这个时候的云,如丝如缕,宜人而不扰人。纤云弄巧,更具动感和色彩,这个时候的云似乎才更有资格叫做“云彩”。——宋英杰秋分三候秋分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秋分按每五天为一候,分为三候。《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也是秋分最大的特征。我国古人划定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判断秋分日在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平分24小时。所以,今天的白天时间和夜晚时间是等长的。按照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理论来分析,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也就两天,即春分和秋分。如上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断,需要先找出北极端并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①找出位于轨道长轴端两侧的位置,它们为二至日;如果图较为规范,位于距离太阳较远端的为夏至日,另一端为冬至日;如图不规范,则:②找出北极端斜向太阳一侧的地球,该位置即为夏至日,另一侧(北极端偏离太阳的一侧)即为冬至日;③按地球公转方向: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秋分与昼长夜短的变化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无极昼极夜之区域。该日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直至冬至日,至春分日后北半球才会出现昼长夜短的现象。民谚说: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与天气秋分至暑热尽,秋分节气期间,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气温逐日下降,我国秋季版图也将达到鼎盛。根据最新的入秋进程图,看看你家步入真正的秋天了吗?而秋分节气期间又有哪些高影响天气?来源:中国天气网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影响“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冷锋天气系统秋分与生物一·秋季红叶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下降,天气变冷,植物叶子内的水分逐渐减少,葡萄糖浓度越来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的低温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二·秋季叶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各种落叶类植被纷纷将叶子从枝干上脱落。这是因为落叶可以使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是其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三·

秋雁南飞大雁的故乡是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由于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天敌害不多,所以非常适合哺育幼雏,可是到了北方漫长的冬季,各种虫和植物种子等可供食物用品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成为了著名的侯鸟。

四·秋虫坯户一些春分开始活动的小虫,由于气温下降,开始回到土里准备过冬,也就是秋分二候蜇虫坯户。秋分与丰收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极大的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2020年5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主会场设在武陟县嘉应观乡。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主场活动在汕头市濠江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秋分与民俗秋分作为“二分”之一,自古便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重视,也形成了丰富的节气民俗。01秋分祭祀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我们今天熟知的中秋节,实际上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在今天的北京,还有日坛、月坛、天坛、地坛等公园,就是明清时期帝王们举行祭祀的场所。02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03竖蛋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04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其中。秋分与特殊地理现象影子不见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如果你在赤道线上某地,当地正午时分就会发现在赤道上的物体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南北极共见白昼南、北极点附近有共同的白昼,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物与影同长如果不去考虑时时间分、秒等的影响去测量,正午时分,南、北纬45度地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一样长。秋分日在北纬45度线上,可轻易的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影子的高度和实际物体一样长。全球各地昼夜均分不严格的说,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均分,都为12个小时。秋分与灾害

1霜冻秋分后,北方冷空气的频繁南下致使我国北方温度明显降低。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霜冻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