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技术课件_第1页
行为干预技术课件_第2页
行为干预技术课件_第3页
行为干预技术课件_第4页
行为干预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1行为干预行为干预(behavioralintervention)是运用心理学方法,针对患者可观测的异常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以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重新整合或促进具有适应性功能的健康行为。是一项具有连续性、多面性、相关性预防与干预的系统活动。行为干预行为干预(behavioralint2第十章行为干预技术第一节心理咨询第二节心理治疗第三节压力及应对第四节社会生活技能训练第五节药物治疗第六节危机干预第十章行为干预技术第一节心理咨询3第一节心理咨询一、概述二、心理咨询形式三、基本原则四、实施步骤五、咨询者应具备的素质第一节心理咨询一、概述4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咨讯服务心理咨询不是一种社交谈话心理咨询不是教导面谈心理咨询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并非只是逻辑分析心理咨询并非提供忠告和建议心理咨询并非只是为人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咨讯服务5一、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counselor)依据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client)或咨客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人际互动关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协助对方维护增进心身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一、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6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psychotherapy)——是指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以双方良好关系为基础,针对患者在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障碍或疾患进行治疗的过程,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与适应方式,缓解其症状与痛苦,促进人格完善,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psychotherapy)7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理论方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工作对象的问题——心理性帮助人的目的——改变、增长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理论方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象正常人心理障碍的人适应范围适应问题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疗程较短较长处理侧重点意识层次无意识层次目标具体症状改善、行为改变专业训练咨询培训心理治疗训练工作机构非医疗医疗学术组织心理咨询学会心理治疗学会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

咨询心理治疗轻重个人问题的程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10二、心理咨询对象、任务和形式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咨询的任务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二、心理咨询对象、任务和形式心理咨询的对象11

1.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心理咨询的对象第一类:心理适应问题第二类: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类:精神病康复患者1.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12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对各种情绪障碍的咨询(2)对躯体疾病的咨询(3)临床各科所出现的特殊心理问题咨询(4)某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咨询(5)家庭生活方面的咨询(6)心理卫生知识咨询(7)特种职业群体或个体的咨询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对各种情绪障碍的咨询132.心理咨询的任务认识自己改变不合理的应对方式面对客观世界,应对现实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合理行为2.心理咨询的任务认识自己143.心理咨询形式和程序分类:咨询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咨询规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咨询时间:短程咨询.中程咨询.长期咨询咨询形式: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3.心理咨询形式和程序分类:15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资料搜集资料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制定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资料搜集16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预备阶段——咨询关系初建探讨阶段—--协助当事人自我探索工作阶段——咨询员的挑战协助当事人动力性态度与 行动改变跟进阶段——咨询员的评估与支持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17心理咨询的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咨询者知识\方法●咨询工作的层次

心理咨询的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185.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心理咨询者的知识结构(1)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2)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知识(3)哲学知识及其他心理咨询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1)高尚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心理素养

5.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医学心理咨询者的知识结构19第二节心理治疗一、精神分析疗法二、行为疗法三、认知行为疗法四、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五、其它心理治疗方法技术六、婚姻和家庭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精神分析疗法20一、精神分析疗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一、精神分析疗法21拓展精神分析理论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自卑与补偿”分析心理学:荣格“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自我”的发展及“防御机制”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艾利克森、霍妮、弗洛姆等人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结构主义哲学:拉康“回到弗洛伊德”语言为工具来解释潜意识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M.Klein)、温尼科特(D.Winnicott)、马勒(M.Mahler)、比昂(W.R.Bion)、考特(H.Kohut)等,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基础,并决定了其人格模式和人际关系类型

拓展精神分析理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自卑与补偿”22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基本理论(S.Freud1856-1939)1、心理结构观点2、人格结构理论3、心理动力观点4、性心理发展学说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基本理论(S.Freud1856-1231、心理结构观点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意识(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意识、前意识二者性质倾向相同无意识受压抑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或催眠被发现和证实检查员——超我1、心理结构观点潜意识(unconsciousness)24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都有心理反应内容、功能、性质三者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25行为干预技术课件26行为干预技术课件27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人格___”力比多”能量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人格___自卑感(补偿\权力\风格\兴趣)分析心理学(容格)人格___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自我心理学(安娜)人格___自我发展观点新精神分析学派(荷妮)人格___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283、心理动力理论基本的驱动力-----生理需求的驱动力-----性爱的驱动力心理动力

生本能: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包括呼吸、吃喝、排泄及性需求等

死本能:激发一个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状态中去,表现:攻击性和破坏性,如攻击他人、自伤、自杀等。“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两种本能本质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3、心理动力理论基本的驱动力294、性心理发展学说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性心理阶段心理发展心理变态1.口欲期(0--1岁)信任-不信任精神分裂2.肛欲期(2—3岁)独立-羞怯焦虑障碍3.生殖器期(4—5岁)主动-内疚恐怖障碍4.潜伏期(6---11岁)自我认同-认同混乱癔症5.性器恋期(12岁后)异性关系-孤独性障碍4、性心理发展学说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30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压抑(动机性遗忘):移走具威胁的冲动\想法\记忆的意识投射(转移到外部):自身不能接受的愿望想法归因于别人.否认(动机性拒绝):外部信息阻止意识以外置换(改变冲动方向):将攻击性冲动引导另一不同的目标上反向形成(维护对立面):用对立面来抵制不能接受的冲动升化(寻找一种可接受的替代品):把冲动转化成一种为社会接受和认同的行为方式.退化(发展性衰退):用早年的行为应对由创伤引发的内在情感的反应.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压抑(动机性遗忘):移走具威胁的冲动\想31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psychoticdefensemechanism):常轻易地否定、歪曲“现实(reality)”来保护自己。婴儿期、正常成人在遇到重大的精神压力或打击时。包括否认、歪曲、外射等。2.幼稚的防御机制(immaturedefensemechanism):婴幼儿期,成人中多见于较轻的精神病人或人格障碍者,也称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等。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defensemechanism):少年期能分辨自己的欲望和现实要求间区别,需要处理内心的矛盾、冲突,常使用压抑、隔离、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合理化等防御机制。在成人中常被神经症患者使用。4.成熟的防御机制(maturedefensemechanism):个体成熟后表现。这种防御方法有效,能解除现实困难,满足自己欲望,也能被社会所接受,具有积极意义,包括理智化、幽默、升华等。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psychot32心理障碍本质现实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力比多不能正常宣泄精神神经症(强迫症状、歇斯底里、恐怖症)——力比多退行(regression)神经症症状是自我与本能欲望相冲突的妥协。即妥协的产物。它使自我减轻焦虑,又部分地、虚伪地满足了本能欲望禁欲的力量——强迫症状泄欲的力量——歇斯底里心理障碍本质现实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33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治疗原理

——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神经症的自我不能有效起作用(自我防御机制)——冲突的无意识性,不知症状意义和原因。

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分析、解释(揭示内在冲突原因和冲突过程)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治疗原理34行为干预技术课件35转化工作的特性致病冲突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有意揭示,治疗者难知晓病人已忘却的经验。病人的“两极获益”性——阻抗阻抗的力量与压抑的力量同源(自我或自我与超我的联合活动)转化工作的特性致病冲突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有意揭示,治疗者难36三、治疗过程3-6次/周1小时/次疗程;0.5-1~2年实验性分析阶段:2周第一阶段:开始阶段_建立治疗同盟关系第二阶段:移情发展阶段(出现-解释)第三阶段:修通阶段(深刻认识-克阻)第四阶段:治疗结束阶段(解决依赖\移情)三、治疗过程3-6次/周1小时/次37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一)开始阶段经过1—4次的诊断性会谈,明确病理心理诊断,1、具备精神分析的条件:治疗动机,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自我检验和现实检验能力,能与医生建立治疗性关系,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有时间和经济条件等。2、主要冲突?次要冲突?3、防御机制是什么(成熟的、不成熟的、神经症性的)?4、人格结构特征(二)治疗过程蜜月期病人有较快的疗效。更强的移情和阻抗,包括对治疗的失望。通过分析移情和阻抗使治疗顺利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及幻想的分析是发现症结的快捷途径。澄清、对质、解释、修通;分析病人潜意识的症结,使之意识化;分析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相信病人自身内部具有成长及自愈的潜力,避免过高地估计医生的作用。(三)结束阶段当病人领悟、修通、“自我”有了一定的成长后,还需要逐步从与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解脱出来,此时,就进入到治疗的结束阶段。精神分析的结束有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病人不再到精神分析师这里来了。但病人真正摆脱这种依赖可能需要较长的心理过程。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一)开始阶段38四、治疗技术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

梦的解析阻抗(resistance)

移情(transference)解释四、治疗技术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39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

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要保证为病人保密,并鼓励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医生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自由联想法目的:发掘病人压抑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带到意识领域,使病人领悟,重新建立现实性疗程颇长,—般要进行几十次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打消—切顾虑,40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

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潜意识内容的反映

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41移情

(transference)移情是指病人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在对现实进行反映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过去的经验和情感。①正性移情,如依赖、顺从、爱恋等;②负性移情,如气愤、憎恨、攻击、不信任等。移情作用:①病人潜意识冲突、痛苦重现;②了解潜意识的重要线索;③治疗病人重要手段。反移情是指医生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病人身上,反映了医生潜意识中的问题。有效地处理移情与反移情:设置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移情是指病人将过去的情感42阻抗(resistance)

指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将痛苦在意识中重现阻抗表现方式:迟到或擅自取消约会;对治疗者的问题加以回避;取悦于治疗者,借以“麻痹”治疗者;将谈话的重点指向治疗者;原地踏步;遗忘;控制主题;治疗关系设定先决条件;过多纠缠过去事情;沉默;……阻抗原因:①病人安于现状,惧怕变化;②害怕引起良心上的谴责;③不肯放弃形成疾病的幼稚冲动,色情或怨恨的移情;④潜意识冲突以行为和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并由此产生愉快的感觉,如各种瘾、癖、性变态等;⑤继发性获益。⑥移情阻抗阻抗(resistance)指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43克服阻抗(resistance)病人要求康复的动机;病人的理智策略——旧的解决方式致病,新的方式健康。——现在的自我不是幼年的自我,有能力在意识水平认识,处理冲突。克服阻抗(resistance)病人要求康复的动机;44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由华生行为主义的启迪,再加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而形成起来的心理治疗。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行为的观测、记录和分析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由华生行为主义的启迪,再加以巴甫洛45行为治疗过程行为评估:描述问题行为(前导事件、结果行为、行为后效)选择治疗策略评价治疗效果行为治疗(确定目标行为、选择技术、实施)随访行为治疗过程行为评估:46治疗技术基本假设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个体通过学习消除习得不良行为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强调行为问题为中心——强调环境因素的外在变量的作用——治疗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方法、治疗效果定量描述治疗技术基本假设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47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1、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2.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3.冲击疗法(flooding,implosivetherapy)4.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5.自信训练(assertivetraining)6.矛盾意向法7.模仿(modeling)8.角色扮演(roleplay)9.强化法(reinforcementtherapy)代币疗法(tokeneconomy)10.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11.行为技能训练(behaviorskillstrainingprocedures)12.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therapy)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1、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48三、认知行为疗法(一)认知疗法(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三)森田疗法三、认知行为疗法(一)认知疗法49(一)认知疗法基本技术:1.识别自动性想法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检验5.监察忧伤或焦虑水平4.去注意(一)认知疗法基本技术:50(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1955年创立人性观——人既是理性,同时又是非理性的。理论观点——人的心理障碍或情绪与行为的困扰,多是由于不合乎逻辑或不合乎理性的思考即非理性信念所致。如果人们能够学会利用理性思考,减少非理性思考,大部分情绪或心理困扰就可以解除。(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ationalemotive51合理情绪治疗的人性观1.人既可以是理性、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的、不合理的。理性则愉快、富有成效;2.情绪是由思维而产生。困扰源于不合理思维;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4.任何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5.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进行;6.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合理情绪治疗的人性观1.人既可以是理性、合理的,也可以是52

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埃利斯语言——思维——情绪、行为——习惯——性格——生活方式——命运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53ABC理论——(ABCDE模式)主要框架A(activating)——事件或情境(客观现实)

B(beliefsystem)——个人信念(解释、评价)

C(consequences)——信念产生的结果(情绪、行为)

D(disputing)——改变信念的辩论(治疗)过程E(effect)——最后达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

的效果。ABC理论——(ABCDE模式)主要框架54基本理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B

直接原因

A

C结果(情绪、行为)间接原因基本理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55理论注意要点——因为情绪是有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但并非反对负性情绪。不恰当的情绪反应。理论注意要点——因为情绪是有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致,每个人都56ABCDE模式

B信念(Belefs)(Activatingevents)(Consequences)AC结果事件

E(effect)D(disputing)

ABCDE模式57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糟糕至极(awflizing)

_____Wessler1975年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58(三)森田疗法20世纪初由森田正马在日本创始浓厚的东方色彩森田正马生平(三)森田疗法20世纪初由森田正马在日本创始591、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论述神经质: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本质的不同的看法而提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非疾病。(人格倾向)神经质症:精神疾病分类系统中神经症的一部分。1、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论述神经质: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602、神经质症的主要表现非器质性原因的症状症状——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障碍有内省能力,一直努力强烈求治动机,疾病意识。2、神经质症的主要表现非器质性原因的症状613、神经质类型普通神经质(神经衰弱)

——失眠症、头痛、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易疲劳、脑力减退、乏力感、胃肠神经症、劣等感、忧虑、性功能障碍、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强迫观念症(包括恐怖症)

——社交恐怖:赤面恐怖、对视恐怖、自己表情恐怖等。——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学校恐怖、尖锐恐怖、高处恐怖、杂念恐怖。发作性神经质

——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发作3、神经质类型普通神经质(神经衰弱)62疑病素质与神经质症神经症质共同特征——疑病素质素质——精神上的倾向性(内外性)疑病素质——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内向)。疑病素质: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的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很敏感,常被自我内省所约束,总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疑病素质与神经质症神经症质共同特征——疑病素质63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人类正常表现生存欲表现:1、希望健康地生活;2、希望更好生活、被人尊重;3、求知欲强、肯努力;4、希望成为伟大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发展过高生存欲望——伴有对死亡恐怖(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心理活动联系)导致精神活动的内向性----疑病素质----神经质症基础。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人类正常表现64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死的恐怖过强,把本来正常的现象看成是不正常的表现。其主观判断无客观事实(客观的生理)为基础,病人却深信不移,陷入思想矛盾中。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死的恐怖过65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适应不安:人在自然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这种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经常出现。即保护机制疑病素质的人——排斥适应不安——更加关注不安——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不安发展成慢性神经质症精神交互作用:某种感觉偶然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这种感觉就会敏锐——吸引注意固定于它,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感觉强大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适应不安:人在自然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66精神拮抗与思想矛盾精神拮抗作用:精神活动有对应和调节现象具体表现:一种心理出现,常有另一种心理出现。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现象。神经质患者——欲望与抑制间的拮抗作用强思想矛盾:“但愿如此”“必须这样”愿望和实际情况相反。(不理解人性的实质)精神拮抗与思想矛盾精神拮抗作用:精神活动有对应和调节现象67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状的原因是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68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69顺其自然的治疗原理1、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的情感;2、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3、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4、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的治疗原理1、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的情感;70“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忍受痛苦,为所当为面对现实,陶冶性格“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忍受痛苦,为所当为71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住院治疗第一期、绝对卧床期第二期、轻工作期第三期、重工作期第四期、生活训练期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住院治疗72门诊治疗1、详细体检,排除躯体疾病,消除顾虑2、指导接受症状,不排斥它3、不向家人谈症状,家人也不听、不答复病诉。4、带着症状参加各种活动。——治疗始终针对人格问题,不对症状纠缠。在理解前提下,重生活的体验。门诊治疗73四、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一)以人为中心疗法(三)完形疗法(二)存在主义疗法(四)现实治疗法四、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一)以人为中心疗法74(一)人本主义疗法美国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非指导式咨询(来访者者中心治疗法)的创始人(一)人本主义疗法美国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751、人本主义理论观点1.强调从整体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3.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创造性和发展的潜力4.遵循现象学途径1、人本主义理论观点762.主要任务与重点创立者:(Carl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支现象学取向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相反势力强调当事人有自我觉察的潜能,以及能够解决阻碍个人成长的障碍治疗中当事人是核心,而非治疗者2.主要任务与重点创立者:(CarlRogers19773.哲学观与基本假设

人性持正面观3.哲学观与基本假设人性持正面观78重要观念心理健康看法重要观念心理健康看法79治疗过程中必备的条件 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当事人是在一种无助、焦虑与混乱的状态中治疗员这在此关系中,始终具有真挚和谐协调的状态治疗员对当事人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与尊重治疗员对当事人产生同感,不再从自己的观念来看对方当事人能体会到治疗员对自己的尊重和同感治疗过程中必备的条件 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80治疗目标提供安全、信任的治疗气氛自我探索自我觉察自我成长治疗目标提供安全、信任的治疗气氛81通常可出现的各种改变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有自信,有自主能力能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较少压抑自己的经验行为较成熟,具社会化,适应力强压力影响低,易克服挫败性格较健康,人具有统合性对他人有较大的接纳通常可出现的各种改变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82治疗关系治疗者的态度与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品质——决定治疗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治疗关系治疗者的态度与个人特质83个人特质真诚非占有性的温暖无条件地接纳与尊重宽大、关怀沟通能力个人特质真诚84技术与程序强调治疗者与当事人的治疗关系不标榜技术取向——主动倾听感受的反映澄清对质投入治疗关系中尽量使用——非指导性技术解析询问诊断探索以及搜集历史资料技术与程序强调治疗者与当事人的治疗关系85应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学生中心辅导亲子关系家庭治疗微机处理的初始阶段行政管理应用个别咨询86贡献反传统治疗法人性持正面与乐观看法关系导向、非技术导向实证研究多元文化环境下价值贡献反传统治疗法87限制误解多重视倾听与反映,未能挑战问题重视当事人的问题降低自己人格特质的影响重视内控的价值观限制误解多88具治疗功能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与过程据治疗功能的基要条件——真诚——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正确的同理心具治疗功能的咨询关系咨询关系与过程89罗杰期(1987)认为 人格改变的必要及充分条件两人在心理上的接触当事人,表现出表里不一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位表里一致或整合的人治疗者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尊重,或真正的关怀。治疗者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架构有同一心的了解经验,并尽力将这种经验告知当事人。治疗者同感的了解与无条件的尊重,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应达到让对方能感受到的最低标准。罗杰期(1987)认为 人格改变的必要及充分条件90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自我实现是人类最求最高境界的理念,对希望自我实现这提出的七点建议: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漠视心胸像瓶颈;在任何情况中,都能试从积极乐观的态度看问题,根据长远的利害关系做决定;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从而空谈不如起行;设定积极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的赴求其完善,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对是非争辩,只要认清真理正义所在,纵使违背公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一边,坚持到底;莫使自己生活僵化,在思想和行动上留下一定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发挥;与人坦率相处,使别人看见你的长处与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自我实现是人类最求最高境界的理念,对希91五、其它心理治疗方法技术(一)催眠疗法和自我催眠(二)内观疗法(三)艺术疗法(arttherapy)1.美术治疗2.音乐疗法3.书法治疗五、其它心理治疗方法技术(一)催眠疗法和自我催眠92(三)艺术疗法(arttherapy)广义的艺术治疗或创造性治疗:即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治疗。其中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书法等形式的治疗。狭义的艺术治疗指绘画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的目的是藉助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书法及其各种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当事人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或艺术表现活动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三)艺术疗法(arttherapy)广义的艺术治疗或创造93音乐治疗的层次

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家Wheeler(1983)根据心理治疗的分类体系和临床实践研究

三个层次:支持性的层次认知和行为的层次心理分析和体验的层次音乐治疗的层次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家Wheeler(19894不同层次音乐治疗的功能比较层次形式关注技术方法目标要求支持性音乐活动人际情绪即时体验观察、指导、建议情感支持成功体验缓解焦虑组织才能音乐习惯认知行为语言交流认知行为情绪行为技术认知疗法自我暴露防御机制建立行为模式语言沟通咨询方法心理分析内省联想潜意识精神分析潜意识矛盾控制能力内驱力深层心理学分析不同层次音乐治疗的功能比较层次形式关注技术方法目标要求支持性95音乐治疗的技术音乐治疗的方法:1、接受式音乐治疗通过聆听音乐的过程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再创造式音乐治疗通过主动参与演唱、演奏现有的音乐作品,根据治疗的需要对现有的作品进行改变的各种音乐活(演唱、演奏、创作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在特定的乐器上随心所欲地即兴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音乐治疗的技术音乐治疗的方法:96六、婚姻和家庭治疗(一)夫妻治疗(coupletherapy)1.行为婚姻治疗2.情绪聚焦夫妻治疗3.领悟取向的夫妻治疗4.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夫妻治疗(二)家庭治疗1、系统式家庭治疗2、结构式家庭治疗3、沟通式家庭治疗4、策略式家庭治疗六、婚姻和家庭治疗(一)夫妻治疗(coupletherap97六、小组心理治疗

小组心理治疗(grouppsychotherapy))——集体治疗或团体治疗,指经过专业训练的小组组长将疾病类型和心理行为问题与病情程度相同或相似的求助成员组织在一起小组进行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小组内个体间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体验、学习、认识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合适的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六、小组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grouppsychoth98小组心理治疗适应范围①神经症或神经症反应,包括各种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怖。②轻度的人格障碍,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或有交往缺陷者。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④心身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旨在改善继发的心理问题。⑤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特别是社区中的康复期患者。⑥各种应激性及适应性问题。小组心理治疗适应范围①神经症或神经症反应,包括各种社交焦虑或99小组心理治疗类别1.动力-相互关系疗法(dynamic-interactionmethod)2.相互关系小组治疗法(transactionalgrouptherapy)3.分析性团体治疗法4.体验性团体治疗法5.心理剧(psychodrama)6.会心小组小组心理治疗类别1.动力-相互关系疗法(dynamic-in100第三节压力及应对

压力亦称应激(stress),是个体在面对难以适应的环境要求或威胁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应对(coping)指个体努力对抗压力或应激的一种手段。应对方式——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s)即个体为免除冲突、内疚或焦虑等心理困扰的潜意识适应性反应。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投射、过度补偿、升华、幽默和认同等。

应对方式(copingstyle):指个体在压力情景中为缓解焦虑而采取的特定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情绪取向应对、问题取向应对和逃避应对三种。第三节压力及应对压力亦称应激(stress),是个体101行为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102行为干预行为干预(behavioralintervention)是运用心理学方法,针对患者可观测的异常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以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重新整合或促进具有适应性功能的健康行为。是一项具有连续性、多面性、相关性预防与干预的系统活动。行为干预行为干预(behavioralint103第十章行为干预技术第一节心理咨询第二节心理治疗第三节压力及应对第四节社会生活技能训练第五节药物治疗第六节危机干预第十章行为干预技术第一节心理咨询104第一节心理咨询一、概述二、心理咨询形式三、基本原则四、实施步骤五、咨询者应具备的素质第一节心理咨询一、概述10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咨讯服务心理咨询不是一种社交谈话心理咨询不是教导面谈心理咨询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并非只是逻辑分析心理咨询并非提供忠告和建议心理咨询并非只是为人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咨讯服务106一、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counselor)依据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针对来访者(client)或咨客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人际互动关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协助对方维护增进心身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一、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107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psychotherapy)——是指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以双方良好关系为基础,针对患者在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障碍或疾患进行治疗的过程,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与适应方式,缓解其症状与痛苦,促进人格完善,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psychotherapy)10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理论方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工作对象的问题——心理性帮助人的目的——改变、增长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理论方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0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象正常人心理障碍的人适应范围适应问题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疗程较短较长处理侧重点意识层次无意识层次目标具体症状改善、行为改变专业训练咨询培训心理治疗训练工作机构非医疗医疗学术组织心理咨询学会心理治疗学会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10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

咨询心理治疗轻重个人问题的程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111二、心理咨询对象、任务和形式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咨询的任务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二、心理咨询对象、任务和形式心理咨询的对象112

1.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

心理咨询的对象第一类:心理适应问题第二类: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类:精神病康复患者1.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113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对各种情绪障碍的咨询(2)对躯体疾病的咨询(3)临床各科所出现的特殊心理问题咨询(4)某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咨询(5)家庭生活方面的咨询(6)心理卫生知识咨询(7)特种职业群体或个体的咨询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1)对各种情绪障碍的咨询1142.心理咨询的任务认识自己改变不合理的应对方式面对客观世界,应对现实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合理行为2.心理咨询的任务认识自己1153.心理咨询形式和程序分类:咨询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咨询规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咨询时间:短程咨询.中程咨询.长期咨询咨询形式: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3.心理咨询形式和程序分类:116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资料搜集资料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制定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资料搜集117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预备阶段——咨询关系初建探讨阶段—--协助当事人自我探索工作阶段——咨询员的挑战协助当事人动力性态度与 行动改变跟进阶段——咨询员的评估与支持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118心理咨询的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咨询者知识\方法●咨询工作的层次

心理咨询的目标●中间目标、终极目标1195.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医学心理咨询者的知识结构(1)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2)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知识(3)哲学知识及其他心理咨询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1)高尚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心理素养

5.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医学心理咨询者的知识结构120第二节心理治疗一、精神分析疗法二、行为疗法三、认知行为疗法四、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五、其它心理治疗方法技术六、婚姻和家庭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精神分析疗法121一、精神分析疗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一、精神分析疗法122拓展精神分析理论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自卑与补偿”分析心理学:荣格“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自我”的发展及“防御机制”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艾利克森、霍妮、弗洛姆等人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结构主义哲学:拉康“回到弗洛伊德”语言为工具来解释潜意识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M.Klein)、温尼科特(D.Winnicott)、马勒(M.Mahler)、比昂(W.R.Bion)、考特(H.Kohut)等,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基础,并决定了其人格模式和人际关系类型

拓展精神分析理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自卑与补偿”123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基本理论(S.Freud1856-1939)1、心理结构观点2、人格结构理论3、心理动力观点4、性心理发展学说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基本理论(S.Freud1856-11241、心理结构观点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意识(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意识、前意识二者性质倾向相同无意识受压抑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或催眠被发现和证实检查员——超我1、心理结构观点潜意识(unconsciousness)125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都有心理反应内容、功能、性质三者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126行为干预技术课件127行为干预技术课件128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人格___”力比多”能量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人格___自卑感(补偿\权力\风格\兴趣)分析心理学(容格)人格___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自我心理学(安娜)人格___自我发展观点新精神分析学派(荷妮)人格___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1293、心理动力理论基本的驱动力-----生理需求的驱动力-----性爱的驱动力心理动力

生本能: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包括呼吸、吃喝、排泄及性需求等

死本能:激发一个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状态中去,表现:攻击性和破坏性,如攻击他人、自伤、自杀等。“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两种本能本质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3、心理动力理论基本的驱动力1304、性心理发展学说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性心理阶段心理发展心理变态1.口欲期(0--1岁)信任-不信任精神分裂2.肛欲期(2—3岁)独立-羞怯焦虑障碍3.生殖器期(4—5岁)主动-内疚恐怖障碍4.潜伏期(6---11岁)自我认同-认同混乱癔症5.性器恋期(12岁后)异性关系-孤独性障碍4、性心理发展学说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131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压抑(动机性遗忘):移走具威胁的冲动\想法\记忆的意识投射(转移到外部):自身不能接受的愿望想法归因于别人.否认(动机性拒绝):外部信息阻止意识以外置换(改变冲动方向):将攻击性冲动引导另一不同的目标上反向形成(维护对立面):用对立面来抵制不能接受的冲动升化(寻找一种可接受的替代品):把冲动转化成一种为社会接受和认同的行为方式.退化(发展性衰退):用早年的行为应对由创伤引发的内在情感的反应.5、自我防御机制概念压抑(动机性遗忘):移走具威胁的冲动\想132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psychoticdefensemechanism):常轻易地否定、歪曲“现实(reality)”来保护自己。婴儿期、正常成人在遇到重大的精神压力或打击时。包括否认、歪曲、外射等。2.幼稚的防御机制(immaturedefensemechanism):婴幼儿期,成人中多见于较轻的精神病人或人格障碍者,也称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等。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defensemechanism):少年期能分辨自己的欲望和现实要求间区别,需要处理内心的矛盾、冲突,常使用压抑、隔离、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合理化等防御机制。在成人中常被神经症患者使用。4.成熟的防御机制(maturedefensemechanism):个体成熟后表现。这种防御方法有效,能解除现实困难,满足自己欲望,也能被社会所接受,具有积极意义,包括理智化、幽默、升华等。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psychot133心理障碍本质现实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力比多不能正常宣泄精神神经症(强迫症状、歇斯底里、恐怖症)——力比多退行(regression)神经症症状是自我与本能欲望相冲突的妥协。即妥协的产物。它使自我减轻焦虑,又部分地、虚伪地满足了本能欲望禁欲的力量——强迫症状泄欲的力量——歇斯底里心理障碍本质现实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134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治疗原理

——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神经症的自我不能有效起作用(自我防御机制)——冲突的无意识性,不知症状意义和原因。

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分析、解释(揭示内在冲突原因和冲突过程)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治疗原理135行为干预技术课件136转化工作的特性致病冲突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有意揭示,治疗者难知晓病人已忘却的经验。病人的“两极获益”性——阻抗阻抗的力量与压抑的力量同源(自我或自我与超我的联合活动)转化工作的特性致病冲突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有意揭示,治疗者难137三、治疗过程3-6次/周1小时/次疗程;0.5-1~2年实验性分析阶段:2周第一阶段:开始阶段_建立治疗同盟关系第二阶段:移情发展阶段(出现-解释)第三阶段:修通阶段(深刻认识-克阻)第四阶段:治疗结束阶段(解决依赖\移情)三、治疗过程3-6次/周1小时/次138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一)开始阶段经过1—4次的诊断性会谈,明确病理心理诊断,1、具备精神分析的条件:治疗动机,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自我检验和现实检验能力,能与医生建立治疗性关系,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有时间和经济条件等。2、主要冲突?次要冲突?3、防御机制是什么(成熟的、不成熟的、神经症性的)?4、人格结构特征(二)治疗过程蜜月期病人有较快的疗效。更强的移情和阻抗,包括对治疗的失望。通过分析移情和阻抗使治疗顺利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及幻想的分析是发现症结的快捷途径。澄清、对质、解释、修通;分析病人潜意识的症结,使之意识化;分析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相信病人自身内部具有成长及自愈的潜力,避免过高地估计医生的作用。(三)结束阶段当病人领悟、修通、“自我”有了一定的成长后,还需要逐步从与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解脱出来,此时,就进入到治疗的结束阶段。精神分析的结束有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病人不再到精神分析师这里来了。但病人真正摆脱这种依赖可能需要较长的心理过程。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一)开始阶段139四、治疗技术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

梦的解析阻抗(resistance)

移情(transference)解释四、治疗技术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140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

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要保证为病人保密,并鼓励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医生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自由联想法目的:发掘病人压抑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带到意识领域,使病人领悟,重新建立现实性疗程颇长,—般要进行几十次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打消—切顾虑,141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

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潜意识内容的反映

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142移情

(transference)移情是指病人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在对现实进行反映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过去的经验和情感。①正性移情,如依赖、顺从、爱恋等;②负性移情,如气愤、憎恨、攻击、不信任等。移情作用:①病人潜意识冲突、痛苦重现;②了解潜意识的重要线索;③治疗病人重要手段。反移情是指医生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病人身上,反映了医生潜意识中的问题。有效地处理移情与反移情:设置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移情是指病人将过去的情感143阻抗(resistance)

指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将痛苦在意识中重现阻抗表现方式:迟到或擅自取消约会;对治疗者的问题加以回避;取悦于治疗者,借以“麻痹”治疗者;将谈话的重点指向治疗者;原地踏步;遗忘;控制主题;治疗关系设定先决条件;过多纠缠过去事情;沉默;……阻抗原因:①病人安于现状,惧怕变化;②害怕引起良心上的谴责;③不肯放弃形成疾病的幼稚冲动,色情或怨恨的移情;④潜意识冲突以行为和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并由此产生愉快的感觉,如各种瘾、癖、性变态等;⑤继发性获益。⑥移情阻抗阻抗(resistance)指病人心理内部(潜意识)对144克服阻抗(resistance)病人要求康复的动机;病人的理智策略——旧的解决方式致病,新的方式健康。——现在的自我不是幼年的自我,有能力在意识水平认识,处理冲突。克服阻抗(resistance)病人要求康复的动机;145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由华生行为主义的启迪,再加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而形成起来的心理治疗。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行为的观测、记录和分析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由华生行为主义的启迪,再加以巴甫洛146行为治疗过程行为评估:描述问题行为(前导事件、结果行为、行为后效)选择治疗策略评价治疗效果行为治疗(确定目标行为、选择技术、实施)随访行为治疗过程行为评估:147治疗技术基本假设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个体通过学习消除习得不良行为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强调行为问题为中心——强调环境因素的外在变量的作用——治疗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方法、治疗效果定量描述治疗技术基本假设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148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1、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2.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3.冲击疗法(flooding,implosivetherapy)4.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5.自信训练(assertivetraining)6.矛盾意向法7.模仿(modeling)8.角色扮演(roleplay)9.强化法(reinforcementtherapy)代币疗法(tokeneconomy)10.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11.行为技能训练(behaviorskillstrainingprocedures)12.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therapy)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1、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149三、认知行为疗法(一)认知疗法(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三)森田疗法三、认知行为疗法(一)认知疗法150(一)认知疗法基本技术:1.识别自动性想法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检验5.监察忧伤或焦虑水平4.去注意(一)认知疗法基本技术:151(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1955年创立人性观——人既是理性,同时又是非理性的。理论观点——人的心理障碍或情绪与行为的困扰,多是由于不合乎逻辑或不合乎理性的思考即非理性信念所致。如果人们能够学会利用理性思考,减少非理性思考,大部分情绪或心理困扰就可以解除。(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ationalemotive152合理情绪治疗的人性观1.人既可以是理性、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的、不合理的。理性则愉快、富有成效;2.情绪是由思维而产生。困扰源于不合理思维;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4.任何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5.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进行;6.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合理情绪治疗的人性观1.人既可以是理性、合理的,也可以是153

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埃利斯语言——思维——情绪、行为——习惯——性格——生活方式——命运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154ABC理论——(ABCDE模式)主要框架A(activating)——事件或情境(客观现实)

B(beliefsystem)——个人信念(解释、评价)

C(consequences)——信念产生的结果(情绪、行为)

D(disputing)——改变信念的辩论(治疗)过程E(effect)——最后达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

的效果。ABC理论——(ABCDE模式)主要框架155基本理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B

直接原因

A

C结果(情绪、行为)间接原因基本理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156理论注意要点——因为情绪是有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时,是他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情绪取向的。——但并非反对负性情绪。不恰当的情绪反应。理论注意要点——因为情绪是有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致,每个人都157ABCDE模式

B信念(Belefs)(Activatingevents)(Consequences)AC结果事件

E(effect)D(disputing)

ABCDE模式158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糟糕至极(awflizing)

_____Wessler1975年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159(三)森田疗法20世纪初由森田正马在日本创始浓厚的东方色彩森田正马生平(三)森田疗法20世纪初由森田正马在日本创始1601、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论述神经质: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本质的不同的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