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课件_第1页
口腔颌面外科: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课件_第2页
口腔颌面外科: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课件_第3页
口腔颌面外科: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课件_第4页
口腔颌面外科: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口腔种植外科

1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2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治疗方法有:不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总义齿传统固定桥或粘结桥牙齿移植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2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治疗方法有:不修复3授课内容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口腔种植手术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颌骨缺损种植功能重建种植手术并发症及种植义齿成功标准3授课内容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4第二节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自然牙的牙周组织VS种植义齿的周围组织4第二节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自然牙的牙周组织VS种植义齿5

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一)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种植体-骨界面的正常愈合结合(即骨结合)。所谓骨结合即指在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组织。这一概念是Brånemark教授首先提出的。

5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61952年Brånemark用钛合金观测器植入骨内研究骨髓愈合过程的血液微循环,1965年正式提出“骨结合”理论。1982年骨结合理论得到公认。Schroeder首次证实了骨结合在组织学上的存在。骨细胞钛种植体骨组织61952年Brånemark用钛合金观测器植入骨内研究骨髓7Brånemark教授7Brånemark教授8Brånemarks最初的种植8Brånemarks最初的种植9骨结合式种植体: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的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不间隔以任何组织。9骨结合式种植体: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的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10骨结合形成的条件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微创种植手术,保证骨细胞的活力;精确制备种植窝使体植入后与骨组织紧密贴合;种植体在基本不受力的情况下度过“愈合期”;义齿修复时能保证种植体受力适中、方向合理。10骨结合形成的条件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1种植体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血块包绕,骨髓内蛋白质、脂质、糖蛋白等吸附,形成适应层,骨髓内细胞在外侧散在。第二阶段:至术后1个月,骨破坏与成骨同时发生。第三阶段:至术后3个月后,胶原纤维形成,以后形成网状纤维结构,逐步完成骨结合。11种植体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血块包绕,骨髓内蛋白质、脂质、12

(二)骨结合界面状态的确认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叩之有清音或共振频率分析(RFA)。X线显示:植体与骨组织之间无软组织层(透射层)存在。动物实验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见骨细胞包裹缠绕种植体表面,骨细胞成熟,界面无结缔组织。12(二)骨结合界面状态的确认131314

(一)龈界面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上皮细胞粘附在种植体表面而形成生物学封闭,又称袖口(cuff)。牙龈上皮细胞与种植体表面钛氧化膜之间形成半桥粒(hemidesmosome)而附着。二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14(一)龈界面二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15桥粒、半桥粒结构示意图15桥粒、半桥粒结构示意图16上皮与牙齿的附着示意图上皮与种植体的附着示意图16上皮与牙齿的附着示意图上皮与种植体的附着示意图17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要求非常光洁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封闭状态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粗糙易引起炎症破坏生物封闭。种植体骨组织牙龈17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要求非常光洁才能形18(二)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dth)是指附着在天然牙或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上的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的长度总和。目前公认的天然牙生物学宽度的数值为2.04mm,包括1.07mm的结缔组织附着及0.97mm的上皮附着。18(二)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19生物学宽度:自然牙BiologicWidth,Gargiuloetal.上皮附着0.97mm结缔组织1.07mm生物学宽度2.04mm19生物学宽度:自然牙BiologicWidth,Gar20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2mm20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宽度21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手术创伤患者自身条件差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种植体外形与设计不合理种植体的应力分布不合理种植体早期过度负载21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手术创伤22第三节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1.牙缺失后牙槽突萎缩或吸收的原因局部因素:失去了正常的咬合力传递的生理刺激;活动义齿基托直接压迫的病理性刺激。全身因素:激素水平的异常;某些微量元素及vitD的缺乏。无牙颌由于唇、颊及舌肌的压应力也可加速骨的吸收。22第三节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232.上下牙槽突的改变牙缺失后前3个月吸收最快,6个月后显著下降,2年趋于稳定。终生以每年0.5mm的速度吸收。失牙后槽骨的吸收是沿牙长轴方向进行的。上颌牙槽骨向上、向内吸收,牙槽弓缩小;下颌向下、向外吸收,牙槽弓变大。吸收严重牙槽突刀刃状、平坦或仅有基骨,一些颌骨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发生相应变化。232.上下牙槽突的改变24牙列缺失:上颌牙槽嵴顶向上向内缩小;下颌前部向后向内、后部向颊侧移动。颌骨向心性吸收,可使下牙弓大于上牙弓。24牙列缺失:25结论:口腔种植学已被科学界所接受。口腔种植学已越过了发展阶段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阶段。25结论:26THANKYOU26THANKYOU27第五章

口腔种植外科

1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28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治疗方法有:不修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总义齿传统固定桥或粘结桥牙齿移植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2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治疗方法有:不修复29授课内容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口腔种植手术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颌骨缺损种植功能重建种植手术并发症及种植义齿成功标准3授课内容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30第二节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自然牙的牙周组织VS种植义齿的周围组织4第二节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自然牙的牙周组织VS种植义齿31

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一)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种植体-骨界面的正常愈合结合(即骨结合)。所谓骨结合即指在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组织。这一概念是Brånemark教授首先提出的。

5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321952年Brånemark用钛合金观测器植入骨内研究骨髓愈合过程的血液微循环,1965年正式提出“骨结合”理论。1982年骨结合理论得到公认。Schroeder首次证实了骨结合在组织学上的存在。骨细胞钛种植体骨组织61952年Brånemark用钛合金观测器植入骨内研究骨髓33Brånemark教授7Brånemark教授34Brånemarks最初的种植8Brånemarks最初的种植35骨结合式种植体: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的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不间隔以任何组织。9骨结合式种植体:即负载咬合力的种植体的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36骨结合形成的条件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微创种植手术,保证骨细胞的活力;精确制备种植窝使体植入后与骨组织紧密贴合;种植体在基本不受力的情况下度过“愈合期”;义齿修复时能保证种植体受力适中、方向合理。10骨结合形成的条件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7种植体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血块包绕,骨髓内蛋白质、脂质、糖蛋白等吸附,形成适应层,骨髓内细胞在外侧散在。第二阶段:至术后1个月,骨破坏与成骨同时发生。第三阶段:至术后3个月后,胶原纤维形成,以后形成网状纤维结构,逐步完成骨结合。11种植体愈合过程

第一阶段:血块包绕,骨髓内蛋白质、脂质、38

(二)骨结合界面状态的确认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叩之有清音或共振频率分析(RFA)。X线显示:植体与骨组织之间无软组织层(透射层)存在。动物实验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见骨细胞包裹缠绕种植体表面,骨细胞成熟,界面无结缔组织。12(二)骨结合界面状态的确认391340

(一)龈界面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上皮细胞粘附在种植体表面而形成生物学封闭,又称袖口(cuff)。牙龈上皮细胞与种植体表面钛氧化膜之间形成半桥粒(hemidesmosome)而附着。二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14(一)龈界面二种植体与牙龈软组织间的界面41桥粒、半桥粒结构示意图15桥粒、半桥粒结构示意图42上皮与牙齿的附着示意图上皮与种植体的附着示意图16上皮与牙齿的附着示意图上皮与种植体的附着示意图43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要求非常光洁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封闭状态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粗糙易引起炎症破坏生物封闭。种植体骨组织牙龈17种植体接龈部分表面要求非常光洁才能形44(二)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dth)是指附着在天然牙或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上的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的长度总和。目前公认的天然牙生物学宽度的数值为2.04mm,包括1.07mm的结缔组织附着及0.97mm的上皮附着。18(二)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45生物学宽度:自然牙BiologicWidth,Gargiuloetal.上皮附着0.97mm结缔组织1.07mm生物学宽度2.04mm19生物学宽度:自然牙BiologicWidth,Gar46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2mm20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宽度47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手术创伤患者自身条件差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种植体外形与设计不合理种植体的应力分布不合理种植体早期过度负载21三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手术创伤48第三节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1.牙缺失后牙槽突萎缩或吸收的原因局部因素:失去了正常的咬合力传递的生理刺激;活动义齿基托直接压迫的病理性刺激。全身因素:激素水平的异常;某些微量元素及vitD的缺乏。无牙颌由于唇、颊及舌肌的压应力也可加速骨的吸收。22第三节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492.上下牙槽突的改变牙缺失后前3个月吸收最快,6个月后显著下降,2年趋于稳定。终生以每年0.5mm的速度吸收。失牙后槽骨的吸收是沿牙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