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_第1页
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_第2页
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_第3页
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_第4页
罗城县实施精准扶贫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扶贫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扶贫工作机制”。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广西的扶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习近平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勤劳实干、加快发展,并要求中央有关部门注重解决扶贫攻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立下军令状,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现将我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健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县、乡、村、屯四级联动,2014年我县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共识别贫困村67个,识别贫困户33446户120374人,已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同时,我县严格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每年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等信息进行更新。2015年3月份,我县已根据实际贫困程度对贫困人口进行脱贫管理,将已识别的5468户20213人脱贫对象退出系统,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为27978户100214人。2015年5月份又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对我县建档立卡贫困子女上学及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统计核查,共统计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7162人,劳动力59133人。这些贫困对象就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为我们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健全干部帮扶机制。我县创新性地拓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优秀干部住村帮扶、领导干部包村帮扶、城乡支部共建帮扶等帮扶模式,先后启动了“万名党员干部进村入屯帮万户”活动和“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活动,建立“党员干部红卡”制度,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普通干部“一帮一”、科级干部“一帮二”、处级领导干部“一帮三”模式。同时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担任行政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思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对所驻村进行帮扶,有力推动所联系村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加强与中直、区直和市直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联系,并按规定推进驻村队员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据统计,2014年参与定点帮扶的中直、区直和县直单位达105个,各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员共138人进驻全县125个行政村启动对口扶贫工作,全年直接投入资金2049.32万元,引进资金68万元,扶持项目98个。(二)多措并举,积极配合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一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鼓励农户“自愿搬”。加大扶贫生态移民政策宣传力度,鼓励移民户发展产业、移民就业,让移民心中有希望、生活有方向、致富有奔头,移民自愿搬。二是争取项目,确保移民“搬得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做到水、电、路、网配套齐全,确保移民搬得出。三是发展产业,促使移民“能致富”。组织移民对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拓宽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促进移民稳定就业。对移民群众采取多形式的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扩大扶贫生态移民就业途径,提高移民群众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引导移民群众由单一从事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由靠地为生向借地生财转变,使搬出的移民能致富。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户“稳得住”。明确具体优惠政策,尤其在移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方面享有国家政策不变。移民进城的群众实行户籍属地管理,可转为非农业户口,在户籍转迁中免收一切费用。五是强化协作意识,确保移民“不反弹”。强化大局、责任和服务意识,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将项目和资金向移民安置区倾斜,使各类惠民、惠农资金和移民搬迁资金捆绑使用,合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我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2014年下达的建设指标),在乔善乡、四把镇、怀群镇和城区附近建设4个安置点,搬迁安置753户3579人。至2015年5月底,已开工项目4个,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总投资2150万元。(三)“整乡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有新举措。一是不断深化产业全覆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种植,不断深化产业全覆盖。我县在开发扶贫“整乡推进”黄金镇示范点选择核桃、毛葡萄、优质特色柑桔水果、绿壳乌鸡和有机蔬菜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实现产业覆盖黄金镇示范点所有贫困村、70%的面上村和80%以上的扶贫对象,带动黄金镇民生大改善、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加。二是强化社会帮扶,大力引进外资项目。通过整合社会各界及行业部门资金,引进一批外资项目,推动开发扶贫从完全依靠财政投入到财政投入和社会帮扶并举转变。2015年计划整合各类资金达1.7亿元以上投入到示范点建设,发展7大类90个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已扶持黄金镇示范点发展核桃产业5322亩,优质特色柑桔水果产业6060亩,毛葡萄产业1420亩,水果葡萄基地300亩,有机蔬菜1103亩,目前受益贫困户达1583户5540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2015年通屯道路建设12条,20户以上的自然屯100%通屯级道路,屯级道路硬化率达到87%;实施对口帮扶工作,打造2个新农村示范点,目前已开工实施1个;规划实施6个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全面解决示范区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在黄金镇示范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类科技培训,引导群众学技术、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由县扶贫办和水果局等单位组织实施的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约1000人次,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四)产业扶贫出新措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大力开展邻里帮扶。引导村屯建立邻里帮扶关系,成立扶贫互助组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扶贫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动扶贫对象共同致富项目。我县现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互助金协会15个,扶持一大批专业大户,加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度,逐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扶贫方式,有力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大金融扶贫对产业的带动力度。全面深化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结合,加大对符合贴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贴息补助,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杠杆作用,缓解扶贫资金短缺局面,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全面开展2014年度扶贫小额信贷奖补试点工作,目前已审核通过贷款贫困户687人,贷款金额达1333.88万元,计划发放贴息92.39万元,下一步我县将尽快完成贷款贴息发放工作。三是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为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的要求,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着力发展一根甘蔗、一株毛葡萄、一棵核桃三大产业和桑叶、茶叶、烟叶、红薯叶四张叶子等特色产业。截至2015年5月底,我县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2万亩,累计面积达8.33万亩;新增糖料蔗种植面积4500亩,累计面积达18.9万亩;落实“两性花”毛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落实桑园种植面积5.9万亩;全县出栏香猪0.85万头,黑土猪0.64万头,肉牛0.77万头,山羊0.56万只,瑶鸡6.4万羽,山鸡、黑豚、竹鼠、肉鸽等6.9万只,大水面及名特优渔业产量0.057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受益贫困户达2.2万人,将有力地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五)加强基础教育,全面落实扶贫培训。大力发展各类扶贫培训,转变观念,变送钱送物式的扶贫模式为观念扶贫、智力扶贫和技术扶贫,以产业为支撑,走向脱贫致富。围绕现阶段开发扶贫的思路和要求,一是创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参与扶贫开发,这将是对这一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式的有力探索。主要做法是通过招投标,以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协同有关部门,围绕我县产业扶贫开发,由区、市、县农业专家、技术员采用室内专家授课、多媒体展示和室外现场操作等方式,指导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科学种养业,引导群众学技术、用技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农民实用技术计划培训4000人次。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扶贫,为落实好切实解决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保障农村贫困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实现就业。我县制定了《关于印发自治县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实施方案的通知》(罗政办发〔2014〕109号)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对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能优先享受资助政策。目前,我县各校已全面建立贫困生档案,我县扶贫部门也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学历教育培训,确保对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补尽补”。目前已完成2014级职业学历教育贫困学生73人的补助发放工作,每人将连续2年获得补助3000元/年。三是落实“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我县积极开展“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广东招生培养模式学生预报名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其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等,截至5月底已有6名学生报名。(六)深入推进扶贫力量整合,扶贫工作显成效。一是创新社会帮扶模式,不断强化社会帮扶力量。巧借全国首个“扶贫日”活动的东风实施“千企助百村”行动。自2014年12月18日全县“千企助百村”活动启动后,结对帮扶活动迅速在全县11个乡镇铺开,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非公企业达40多家,落实与村屯结对共建的非公企业35家,认捐款项1200多万元(三年),目前已到位资金物资折款近700多万元,计划帮扶项目50余个,结对帮扶30多个村,形成了众人齐划桨的“千企助百村”大好局面,探索出一条村企联建、和谐共赢的扶贫新路子,活动初见成效,获得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二是组织实施对口帮扶示范村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好两广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实施好2014年度广东帮扶“整村推进”黄金镇义和村项目和2014年柳州市帮扶黄金镇寨碑村项目,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扶贫资金有扶贫办、发改局、民族局和财政局四个部门管理,来源渠道分散,各部门在申报立项、资金分配、资金投向和使用等方面各有侧重,难以形成合力。同时,扶贫资金项目与交通、水利、林业等专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同一项目在不同年度申报、在不同部门申报,同一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申报的现象,加之一些项目安排及资金分配情况不公开,缺乏群众监督,使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有效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投资效果不佳。(二)扶贫开发责任体制落实不到位。一是“四到县”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项目审批和实施程序、项目资金拨付手续复杂的情况,严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二是扶贫开发责任仍不够明确。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县(市、区)委书记、县长,乡镇书记、乡镇长是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我县仍未建立相关约束机制,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责任人的扶贫开发责任还不够明确。三是扶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一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必须做到精确识别、精准帮扶和精细管理三个方面。这样艰巨的任务,对存在人力不足、业务水平不强等问题的扶贫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乡镇扶贫工作力量也还需进一步加强,扶贫责任也需要更加明确。(三)帮扶措施落实不够扎实。帮扶干部还存在没有与原单位脱钩,两头兼顾的情况,第一书记和指导员都存在没有按要求住村的现象,红卡活动开展也还不够深入,存在走过场现象。受限于帮扶人员和帮扶单位的财力和能力等,各村的帮扶工作呈现成效不平衡的现象,项目多、财力雄厚的单位联系帮扶的村扶贫成效明显,项目少、财力薄弱的单位联系帮扶的村扶贫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成效。(四)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整合资金困难的问题。根据要求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金用于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但由于各部门在申报立项、资金分配、资金投向和使用等方面各有侧重,要协调各部门配合开展该项工作仍有难度。二是安置地协调落实困难的问题。有土安置是移民安置的主要形式,但是按照当前的土地政策,政府协调耕地、林地的难度大,部分接受移民安置点调剂土地、山地难度大。(五)增收产业资金短缺。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贫困农户发展意愿强烈,但扶贫产业建设资金基本上全部来源于财政扶贫资金,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缺口大,与我县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严重制约了新型产业项目的开发,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六)精准扶贫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县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对贫困户的帮扶上还没有普遍做到因户施策和落实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扶贫精准度较低。还有扶贫资金扶持力度不够,例如教育精准扶贫,虽然按照上级“应补尽补”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扶持,但我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对贫困村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的补助资金仍然不足。(七)金融支持深化程度不够,对扶贫工作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政府扶贫部门希望通过贴息贷款的模式让更多贫困户受益,因此到户贴息贷款要求放贷的对象是贫困户。但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要求较高,贫困户多缺少担保和有效的财产抵押,因此贫困户贷款的难度很大,能够得到贷款贴息扶持的主要是经济实力中等以上的农户,从而导致放贷任务很难完成。三、下一步工作建议(一)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是依法、安全、高效使用扶贫资金。自治区“1+4”文件出台后,按照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要求,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在确保安全规范情况下,建议自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扶贫项目实施细则,尽量简化项目审批和实施程序、降低项目实施成本,以解决项目审批不及时,评审不实,资金拨付手续繁杂,拨款慢,验收不及时,扶贫资金项目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确保规范、安全、高效。二是加大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县级要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化扶贫、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整村(乡)推进扶贫开发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同时,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和各类扶贫资金具体使用办法,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实处。(二)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责任,强化扶贫队伍建设。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县乡两级要履行好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落实主体的职责,把精准扶贫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各乡镇要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为实施精准帮扶打好基础。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意见》的要求,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工作力量。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力,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明确负责开展扶贫工作的机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乡镇要为贫困对象建立服务窗口,畅通精准扶贫服务渠道。(三)完善帮扶机制,有效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各级领导身先垂范,经常深入所挂点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指导开展工作,有针对性的帮助所挂点的发展,并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带动全县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开展帮扶。二是希望上级在资金和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县级多争取,为基层帮扶工作提供有效有力的物力和财力保障。三是完善到户定责机制,继续选派素质高、本领强的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入户,通过开展“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等活动,做到应扶尽扶,多带政策、技术和项目进农家,指导农民群众提高致富意识和致富能力,脱贫一户是一户。四是自上而下形成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实现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帮扶队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帮扶队伍的职能发挥最大化,使帮扶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四)细化实化产业扶持措施,重视产业扶持成效。贫困对象要脱贫,最直接现实的问题就是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就必然要靠产业扶贫。在扶贫的方式上,应主要以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方式,鼓励贫困对象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来提高贫困对象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一句话就是“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企业、大户、合作社)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五)分类施策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一是用好建档立卡成果,从贫困群众的需要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扶持方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例如,按照自治区“扶贫资金的70%用于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资金的70%用于到户扶持”的要求,大力发展贫困村重点产业。贫困农户千差万别,有的有劳动能力,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在精确扶贫中,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帮扶,到户扶贫要差别对待,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实施产业项目覆盖,让其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同时建立扶贫到户专项基金,制订专项管理制度,让贫困户专享、专用、特惠、可持续地使用基金,杜绝扶贫到户资金对贫困村农户平均享有的现象。而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