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认识课件_第1页
对新课程认识课件_第2页
对新课程认识课件_第3页
对新课程认识课件_第4页
对新课程认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教学行为的思考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包朝龙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1一、了解新课程构建的总体设想二、重要文献目录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四、新课程理念解读五、展示新课程内容六、我看新课程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变革八、来自实验区教师的呼声九、实施新课程的建议一、了解新课程构建的总体设想2新课程的开发建立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新课程的开发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3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响实施过程设计过程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响实施过程设计过程4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广泛合作课程标准类项目综合研究类项目强调课程专家与各项目组专家的不断对话交流与合作。重视基础研究国际趋势现状反思需求分析学科发展学生特点组建课程改革国家项目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5决策过程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18%-20%)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5%左右)全面规划广泛征求意见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决策过程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6实施过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重视参与式研修、过程培训及校本培训培训教学过程、行动研究实验实验方案、教科书选用、全面规划学校课程社会宣传与动员,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及教育内部组织实施过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重视参与式研修、过程培训及校7课程目标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构系统课程目标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构系8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之一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9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10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识别、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方案、推广等

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承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1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求,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12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造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造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1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开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14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一套教材到教材多样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鼓励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对新课程认识课件15改变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16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学校文化的重建…师生关系的改善17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18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19观念: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共建课时:从固定制到比例制教材:从指定到选用空间:学校课程占10%~15%…………

…………

…………

观念:国家、地方、学校、20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对新课程认识课件21问题: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到达同样的要求目标:让每一个高中生各得其所问题: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到达同样的要求目标22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群众的根底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23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奉献的强烈愿望;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24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根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2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安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安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26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27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28普通高中课程构造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

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普通高中课程构造学习领域数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技艺体育29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安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假设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关于学习领域30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表达对高中学生全面开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防止并学科目过多,确保学生打好根底;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31各学习领域由假设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安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各学习领域由假设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32每一科目由假设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关于模块每一科目由假设干模块组成;关于模块33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开展的矛盾,适时更新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开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开展的矛盾,适时34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响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选修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根底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构造根底化学反响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开展化学化学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响35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0-14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外语100-12数学数学100-14人文与社会政治80-4历史60-4地理60-4科学物理60-8化学60-6生物6对选修不作限定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36二重要文献目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教科书,化学1〕二重要文献目录37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Ⅱ.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Ⅲ.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Ⅳ.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开展功能。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38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39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情境;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创新思维;信息场;互动;对话;调查访问;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开放性实验;平安意识与环境意识;课题研究;对新课程认识课件40

教学经历;课堂讲授;在教师指导下;教学效果;参观工厂;社会调查;考核和评估;科教兴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慎重;社会责任感等;科教兴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慎重;社会责任感等;41理念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表达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四:新课程理念解读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开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解读1:由“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开展为本〞四:新课程理念解读解读1:由“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开展为本42学科知识体系: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学生实验学科知识体系:43自然科学素养科学术语〔计算机软件、DNA、分子〕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素养44理解过程影响素养美国1111中国11/51/141/23

中国与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比较理解过程影响素养中国与美国公45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人物?“GDP〞指什么?“三个代表〞有哪些内容?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的艺术样式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46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值得人们珍藏的,不是她的经济兴旺和人均多高的生活水平,也不是绮丽的风光和家用小汽车,而是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启示:47解读2:为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理念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理念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48解读3:学习过程与方式的变革理念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学科开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理念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念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学科开展趋势,引49理念4:从学生已有有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解读4:由“课程是知识〞走向“课程是经历〞理念4:从学生已有有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50现代课程论认为:“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历〔名词〕的经历过程〔动词〕,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有意义的〞现代课程论认为:51解读5:改变评价的甄别和评价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的功能理念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开展,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理念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52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表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评价目标:多元化53解读6:转变观念,提升品位、促进专业开展理念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展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时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开展。解读6:转变观念,提升品位、促进专业开展理念8:为化学教师创54Ø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学生时代的经历•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历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Ø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551986年舒尔曼〔Shulman〕: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其他内容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的知识。1993年埃尔兹〔Elbaz,〕:教学环境的知识、学科知识、课程开展的知识以及教学知识。1998年德里尔〔Vandrieletal.〕:一般的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的知识、学科与媒介的知识、关于目标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等。1986年舒尔曼〔Shulman〕: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56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

学习者课堂课程与其他学习管理教学

教学目标的概念对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策略知识

情景知识

学生社区区域学校句法构造内容实在构造教学内容知识学科知识57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特征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个体性的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是一种境遇性知识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整体性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是一种对话性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特征58前构造是指教师原先拥有的的内在的观念构造,它包括教师的前有、前见、前设。教师身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等构成了他的前有;教师所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观念等等构成了他的前见;教师对于问题的大致意见、印象、假设等构成了他的前设前构造59

新教材设计理念突出三重对话与信息技术整合功能

新教材要求编者与教师的对话

新教材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新教材要求学生与学生对话

新教材要求与现代教学技术整合

新教材设计理念60五、展示新课程内容五、展示61引言主要介绍了以下一些问题:1、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3、化学与社会开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4、学习化学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要从根底开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5、高中化学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是第一次,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6、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案将具有明显的个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课程的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引言6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一:化学的平安1、遵守实验室规那么2、了解平安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2、蒸馏和萃取〔实验1-4蒸馏水的制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溶液的配制〕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63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2、分散系及其分类〔溶液与胶体,浊液等〕二、离子反响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2、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三、氧化复原反响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64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响〔重点介绍钠的燃烧和铝的氧化情况〕2、金属与水的反响〔重点介绍钠、铁与水的反响情况〕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氧化物〔重点介绍镁、铁、铜的氧化物〕2、氢氧化物〔重点介绍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铝〕3、盐〔重点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2、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65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二氧化硅和硅酸2、硅酸盐3、硅单质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2、氯离子的检验〔与银离子反响法〕三、硫和氮的氧化物1、二氧化硫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四、硫酸、硝酸和氨1、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2、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66附录I: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II:局部酸、碱、盐的溶解度表附录III: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附录I:相对原子质量表67新课程中的内容构造体系知识方法的介绍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新课程中的内容构造体系68六:我看新课程1、教材应留有较大的空间,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得到开展2、教材不等于教科书,重视教材的配套、完善3、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活动,教材编写要注意认知规律4、努力改进学习评价,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开展的重要途径5、教材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防止趋同现象六:我看新课程69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变革

七:新课程理念下70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探究为主说教式教学交互式学习分学科定时教学多学科穿插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方式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可以混合编组考知识点和熟练程度考能力和整体素质1、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教学模式1、实施新课程的教712、探悉新课程的作业观与化学习题的编制新课程的作业观:•作业内容突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开放性:条件开放型:例: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增进对酸雨的了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83习题72、探悉新课程的作业观与化学习题的编制72策略开放型:例: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你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2〕结论开放型:例:用明矾净水时,如果明矾偏少,净水效果不好;如果明矾过多,会导致哪些问题呢?〔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25习题6〕策略开放型:73探究性:探究性作业的水平等级〔水平1-4〕水平1:例: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CO32-。设计实验验证家中的纯碱〔或碎的大理石〕含有CO32-,如果你家中有碎陶瓷片或玻璃片,检验它们是否含有CO3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水平2:硅单质是从它的氧化物中提取出来的,在半导体工业中有这样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你是如何理解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69习题4〕探究性:74水平3:例: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作家用洗涤剂,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请你通过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别厨房用的食盐与碳酸钠,并与同学交流。〔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76习题11水平4:例: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但它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为什么?如果你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请调查这两种金属相关的信息,如存在,开采和冶炼等,然后再答复。〔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P45习题7水平3:75•作业形式注重了新颖性和多样性Ⅰ.多样性:①

作业的结果:书面作业;实验操作;口头作业②

作业的时间:课堂内完成;课外完成;③

作业的拟订:教师;学生个人;同学相互间;④

作业的完成: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完成。Ⅱ.新颖性: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开展的重要意义。•作业形式注重了新颖性和多样性76•作业的评价强调了过程性和反思性Ⅰ.根底知识型例: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别离和提纯的例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1〕Ⅱ.实验型例:在两支试管中,盛有一样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看看谁设计的方法最多,谁设计的最简单,谁设计的方法最有创意。〔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89习题7〕•作业的评价强调了过程性和反思性77III:社会实践型例: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有关氧化复原反响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复原反响的认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33习题5〕III:社会实践型78•作业的功能重视了形成性和开展性三个层次:〔一〕稳固和检查功能:即重在对课本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稳固〔二〕深化和提高功能:即重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思维的训练〔三〕体验和开展功能:即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目的在于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实践,以促使学生更全面的开展•作业的功能重视了形成性和开展性79例:人类一直在创造性地制造、应用硅及其化合物,请查阅有关资料,以“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奉献〞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与同学交流。〔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69习题5〕例:人类一直在创造性地制造、应用硅及其化合物,请查阅有关资料80化学习题的编制知识与技能目标构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本概念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构造化学实验化学根本计算根底性试题题型构造开放性试题探究性实际运用试题化学习题的编制81高中化学习题的功能〔1〕教育价值的导向功能〔2〕传递和活化知识的功能〔3〕反响与体验知识的功能高中化学习题的功能82〔1〕教育价值的导向功能

学科价值是根底

社会价值是方向

人本价值是核心〔1〕教育价值的导向功能83例题:将左右两组选择配对:〔〕1科学知识的传播a诉诸权威〔〕2氮气的来源bDDT〔〕3代替使用杀虫剂的方法c技术〔〕4确定科学真理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法d氮的化合物〔〕5对野生动物有害的杀虫剂e用于研究自然界〔〕6提高改善生活的速度f出版的期刊〔〕7用于制造炸药g哈伯法〔〕8植物生长所必须h空气〔〕9科学方法I观察〔〕10科学真理的根底j生物防治例题:将左右两组选择配对:84〔2〕传递和活化知识的功能例:甲醇和乙醇都有抑制中枢神经活动的作用,但前者能产生毒性更大的代谢物,严重时可使人失明乃至死亡。甲醇和乙醇在人体内的主要分解途经均为:醇+辅酶产物,有人提出:饮用适量的乙醇可以缓解甲醇中毒?试以化学平衡观点说明其原因?〔3〕反响与体验知识的功能〔2〕传递和活化知识的功能85高中化学习题的编制原那么:价值统一原那么系统性原那么便教利学原那么鼓励性原那么高中化学习题的编制原那么:863、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观主要弊端评价功能:过分强调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无视评价的改进与鼓励功能评价主体上:将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批评的地位,无视了学生开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评价内容上:过于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无视了对科学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3、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87例1〔2000上海高考第28题〕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如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展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枯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例1〔2000上海高考第28题〕88(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在G中参加样品粉未Wg,D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g,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翻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对G进展加热,当G中药品充分反响后关闭A的活塞,停顿加热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g(三〕实验内容:89〔四〕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用含W、m1、m2代数式表示〕〔五〕问题与讨论实验完成后,教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G中反响完全,D中完全吸收,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G之间参加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在B与G之间参加的装置可以是,其中盛放的药品是。〔四〕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用含W、m190例2〔2003上海高考题第26题〕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g〕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中的有关内容。设计的两种实验内容实验方法〔1〕〔2〕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所用的仪器〔用编号表示〕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例2〔2003上海高考题第26题〕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91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⑨漏斗⑩枯燥管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氧化钠d浓硫酸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92启示:学生的实验体验从何而来,靠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屏幕上“亮〞实验,题海中“验证〞实验,自己“背〞实验的做法已行不通了,只有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真正动手“做〞实验,多做些探究实验,才能突破高考实验这一难关。启示:93八:来自实验区教师的呼声1.关于研究性学习的问题①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②明确研究性学习与承受学习的关系2、关于作业中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的问题3、关于作业评价的问题4、关于实践性作业的问题5、关于教师适应性的问题八:来自实验区教师的呼声94九、实施新课程的建议1、对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2、对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化学教学的建议①对备课的建议②对上课的建议③对教材处理的建议④对作业处理的建议⑤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建议九、实施新课程的建议95谢谢!谢谢!96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教学行为的思考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包朝龙对新课程的认识与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97一、了解新课程构建的总体设想二、重要文献目录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四、新课程理念解读五、展示新课程内容六、我看新课程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变革八、来自实验区教师的呼声九、实施新课程的建议一、了解新课程构建的总体设想98新课程的开发建立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新课程的开发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99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响实施过程设计过程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响实施过程设计过程100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广泛合作课程标准类项目综合研究类项目强调课程专家与各项目组专家的不断对话交流与合作。重视基础研究国际趋势现状反思需求分析学科发展学生特点组建课程改革国家项目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101决策过程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18%-20%)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5%左右)全面规划广泛征求意见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决策过程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102实施过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重视参与式研修、过程培训及校本培训培训教学过程、行动研究实验实验方案、教科书选用、全面规划学校课程社会宣传与动员,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及教育内部组织实施过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重视参与式研修、过程培训及校103课程目标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构系统课程目标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构系104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之一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105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106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识别、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方案、推广等

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承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07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求,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108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造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造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109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开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110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一套教材到教材多样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鼓励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对新课程认识课件111改变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112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学校文化的重建…师生关系的改善113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114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115观念: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共建课时:从固定制到比例制教材:从指定到选用空间:学校课程占10%~15%…………

…………

…………

观念:国家、地方、学校、116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介绍对新课程认识课件117问题: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到达同样的要求目标:让每一个高中生各得其所问题: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到达同样的要求目标118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群众的根底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119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奉献的强烈愿望;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120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根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121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安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安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122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123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124普通高中课程构造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

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普通高中课程构造学习领域数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技艺体育125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安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假设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关于学习领域126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表达对高中学生全面开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防止并学科目过多,确保学生打好根底;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127各学习领域由假设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安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各学习领域由假设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128每一科目由假设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关于模块每一科目由假设干模块组成;关于模块129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开展的矛盾,适时更新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开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开展的矛盾,适时130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响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选修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根底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构造根底化学反响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开展化学化学有机化学根底物质构造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响131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0-14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外语100-12数学数学100-14人文与社会政治80-4历史60-4地理60-4科学物理60-8化学60-6生物6对选修不作限定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132二重要文献目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教科书,化学1〕二重要文献目录133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Ⅱ.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Ⅲ.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Ⅳ.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开展功能。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134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三:点击关健词-感受新课程的气息135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情境;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创新思维;信息场;互动;对话;调查访问;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开放性实验;平安意识与环境意识;课题研究;对新课程认识课件136

教学经历;课堂讲授;在教师指导下;教学效果;参观工厂;社会调查;考核和评估;科教兴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慎重;社会责任感等;科教兴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谦虚慎重;社会责任感等;137理念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表达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四:新课程理念解读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开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解读1:由“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开展为本〞四:新课程理念解读解读1:由“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开展为本138学科知识体系: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学生实验学科知识体系:139自然科学素养科学术语〔计算机软件、DNA、分子〕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素养140理解过程影响素养美国1111中国11/51/141/23

中国与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比较理解过程影响素养中国与美国公141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人物?“GDP〞指什么?“三个代表〞有哪些内容?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的艺术样式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142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值得人们珍藏的,不是她的经济兴旺和人均多高的生活水平,也不是绮丽的风光和家用小汽车,而是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启示:143解读2:为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理念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理念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144解读3:学习过程与方式的变革理念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学科开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理念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念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学科开展趋势,引145理念4:从学生已有有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解读4:由“课程是知识〞走向“课程是经历〞理念4:从学生已有有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146现代课程论认为:“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历〔名词〕的经历过程〔动词〕,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有意义的〞现代课程论认为:147解读5:改变评价的甄别和评价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的功能理念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开展,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理念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148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表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评价目标:多元化149解读6:转变观念,提升品位、促进专业开展理念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展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时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开展。解读6:转变观念,提升品位、促进专业开展理念8:为化学教师创150Ø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学生时代的经历•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历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Ø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1511986年舒尔曼〔Shulman〕: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其他内容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的知识。1993年埃尔兹〔Elbaz,〕:教学环境的知识、学科知识、课程开展的知识以及教学知识。1998年德里尔〔Vandrieletal.〕:一般的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的知识、学科与媒介的知识、关于目标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等。1986年舒尔曼〔Shulman〕: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152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

学习者课堂课程与其他学习管理教学

教学目标的概念对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策略知识

情景知识

学生社区区域学校句法构造内容实在构造教学内容知识学科知识153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特征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个体性的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是一种境遇性知识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一种整体性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是一种对话性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特征154前构造是指教师原先拥有的的内在的观念构造,它包括教师的前有、前见、前设。教师身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等构成了他的前有;教师所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观念等等构成了他的前见;教师对于问题的大致意见、印象、假设等构成了他的前设前构造155

新教材设计理念突出三重对话与信息技术整合功能

新教材要求编者与教师的对话

新教材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新教材要求学生与学生对话

新教材要求与现代教学技术整合

新教材设计理念156五、展示新课程内容五、展示157引言主要介绍了以下一些问题:1、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3、化学与社会开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4、学习化学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要从根底开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5、高中化学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是第一次,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6、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案将具有明显的个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课程的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引言158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根本方法一:化学的平安1、遵守实验室规那么2、了解平安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2、蒸馏和萃取〔实验1-4蒸馏水的制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溶液的配制〕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59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2、分散系及其分类〔溶液与胶体,浊液等〕二、离子反响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2、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三、氧化复原反响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60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响〔重点介绍钠的燃烧和铝的氧化情况〕2、金属与水的反响〔重点介绍钠、铁与水的反响情况〕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氧化物〔重点介绍镁、铁、铜的氧化物〕2、氢氧化物〔重点介绍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铝〕3、盐〔重点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2、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6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二氧化硅和硅酸2、硅酸盐3、硅单质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2、氯离子的检验〔与银离子反响法〕三、硫和氮的氧化物1、二氧化硫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四、硫酸、硝酸和氨1、硫酸与硝酸的氧化性2、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62附录I: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II:局部酸、碱、盐的溶解度表附录III: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附录I:相对原子质量表163新课程中的内容构造体系知识方法的介绍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新课程中的内容构造体系164六:我看新课程1、教材应留有较大的空间,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得到开展2、教材不等于教科书,重视教材的配套、完善3、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活动,教材编写要注意认知规律4、努力改进学习评价,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开展的重要途径5、教材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防止趋同现象六:我看新课程165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变革

七:新课程理念下166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学生探究为主说教式教学交互式学习分学科定时教学多学科穿插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方式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可以混合编组考知识点和熟练程度考能力和整体素质1、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时代教学模式1、实施新课程的教1672、探悉新课程的作业观与化学习题的编制新课程的作业观:•作业内容突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开放性:条件开放型:例:上网查询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和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增进对酸雨的了解。〔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83习题72、探悉新课程的作业观与化学习题的编制168策略开放型:例: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你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2〕结论开放型:例:用明矾净水时,如果明矾偏少,净水效果不好;如果明矾过多,会导致哪些问题呢?〔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25习题6〕策略开放型:169探究性:探究性作业的水平等级〔水平1-4〕水平1:例: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CO32-。设计实验验证家中的纯碱〔或碎的大理石〕含有CO32-,如果你家中有碎陶瓷片或玻璃片,检验它们是否含有CO32-。〔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水平2:硅单质是从它的氧化物中提取出来的,在半导体工业中有这样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你是如何理解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69习题4〕探究性:170水平3:例: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作家用洗涤剂,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请你通过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别厨房用的食盐与碳酸钠,并与同学交流。〔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76习题11水平4:例: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但它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为什么?如果你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请调查这两种金属相关的信息,如存在,开采和冶炼等,然后再答复。〔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P45习题7水平3:171•作业形式注重了新颖性和多样性Ⅰ.多样性:①

作业的结果:书面作业;实验操作;口头作业②

作业的时间:课堂内完成;课外完成;③

作业的拟订:教师;学生个人;同学相互间;④

作业的完成: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完成。Ⅱ.新颖性: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开展的重要意义。•作业形式注重了新颖性和多样性172•作业的评价强调了过程性和反思性Ⅰ.根底知识型例: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别离和提纯的例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P10习题1〕Ⅱ.实验型例:在两支试管中,盛有一样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看看谁设计的方法最多,谁设计的最简单,谁设计的方法最有创意。〔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89习题7〕•作业的评价强调了过程性和反思性173III:社会实践型例: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有关氧化复原反响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复原反响的认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33习题5〕III:社会实践型174•作业的功能重视了形成性和开展性三个层次:〔一〕稳固和检查功能:即重在对课本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稳固〔二〕深化和提高功能:即重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和思维的训练〔三〕体验和开展功能:即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目的在于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实践,以促使学生更全面的开展•作业的功能重视了形成性和开展性175例:人类一直在创造性地制造、应用硅及其化合物,请查阅有关资料,以“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奉献〞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与同学交流。〔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69习题5〕例:人类一直在创造性地制造、应用硅及其化合物,请查阅有关资料176化学习题的编制知识与技能目标构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本概念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