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朝阳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参考答案:C“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说明中国的军事物资储备并不是差,显然中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军事问题,故D项错误,应该是清政府政治腐败,故C项正确;材料中子弹和粮食比较显然不能说中国的实力超越日本,故A项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故B项错误。2.美国大法官逊说,“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颗不变的星晨,那就是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C.重中三权分立原则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参考答案:B从材料“无论是在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也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可以看出杰克逊强调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3.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参考答案:B4.“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夺取国家政权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D.夺取生产资料参考答案:B5.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八月一日》

③《挺进大别山》④《甲午风云》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参考答案:D6.《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不彻底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参考答案:B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写于1936年,写这首词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长征参考答案:D8.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礼服惊艳世界,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在西方的名片。关于我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列B.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C.清朝“闭关锁国”瓷器没有出口D.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奉为精品参考答案:C唐朝是我国瓷器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陶瓷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即南方以浙江的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河北的邢窑白瓷为代表,故A项表述正确。宋朝瓷器工艺进一步发展,将实用与观赏相结合,出现了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故B项表述正确。清朝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并没有断绝瓷器的出口,相反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了西餐用具和鱼缸等,向外出口了大量外销瓷器,故C项表述不正确。宣德年间的青花瓷为明代青花瓷烧制水平的最高峰,以江西景德镇御窑厂为杰出代表,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被人们奉为精品,故D项表述正确。故答案选C。9.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参考答案:D10.“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削弱相权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重农抑商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相权的信息,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错误。11.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决。”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结束了中国与朝鲜间的外交关系B.废除清朝与朝鲜间的不平等条约C.使朝鲜成为真正独立的民族国家D.使日本清除了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参考答案: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对日本的影响.解题时准确解读材料,注意问题的要求“实际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C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题时认真分析即可.解答:中国与朝鲜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马关条约》关于终止两国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说明日本想独占朝鲜的意图并为其奠定基础,故D项正确.A项“结束”说法错误,应排除.B项“废除”说法错误,应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D.12.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参考答案:B13.即将到来的201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美国宪法规定:各州先选出与本州出席国会议员数相等的选举人,再由他们组成选举团选举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统由议会直接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B.总统由议会间接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D.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参考答案:C略14.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兖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参考答案:B15.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A.曲辕犁B.水排C.翻车D.筒车参考答案:C唐朝时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故A项错误。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汉朝时发明,故B项错误。翻车早在曹魏时代就已用于农业灌溉,故C项正确。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故D项错误。16.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与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有关A.希腊

B.罗马

C.英国

D.法国参考答案:A17.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A.皇帝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参考答案:C【详解】秦始皇统一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因此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立的,与材料中“发自商鞅”冲突,故A错误。分封制西周时即开始实行,春秋战国时遭到破坏,秦始皇在位时被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汉武帝在位时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得到部分土地成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王国问题得到解决,郡县制普遍推行,故C正确。元朝开始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与材料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等信息不符,故D错误。1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日本企图增强自己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故正确答案为C。A、B明显错误。D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19.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参考答案:C20.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新的生产力的确立

B、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C、水利技术和水利工程的修建

D、政治稳定和政府重视参考答案:B21.李鸿章说:“西洋致富,无非煤铁五金之矿……若不早图变计,未有不终受其弊端”。为此他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开平煤矿

D.贻来牟机器磨坊参考答案:C22.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人口流动的频繁C.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参考答案:考点:英国工业革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A.依据所学,题干所给材料中近代英国传统手工业者的减少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正是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和标志.B.人口流动的频繁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没有体现.C.英国圈地运动结束于19世纪中后期,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选A.23.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丝绸技术②采煤技术③冶铸技术④伐木技术⑤制瓷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参考答案:D24.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1964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要搞第三线基地,……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A.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B.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C.“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D.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对经济机构的调整,故排除A项;B项开始于2000年、C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64年”不符。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参考答案:C略26.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A.目的在于防止国王独断专权B.加强了内阁对国王的控制C.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D.说明国王行政权完全丧失参考答案:A根据“大臣签署方能生效”,以大臣副署来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王的独断专行,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内阁,排除B;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27.下图是2010年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后投票权排名前十国家的相关情况。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美、日、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B.新型经济体在世行影响力已不容忽视C.世行重点扶植发展中国家

D.已经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参考答案:B28.霍布斯鲍姆指出:“(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并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彼得一世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解体,这才有了材料“国中无主的茫然”,故选D。彼得一世改革是在19世纪,苏联还未建立,排除A;勃列日涅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均未使苏联解体,排除BC。29.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

人民公社社员祝愿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参考答案:D略30.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B.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D.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2)指出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简述“庚子以来”革命派为实现这一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参考答案:(1)职能: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影响:三省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君权得到加强。(2)含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努力: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详解】(1)根据材料“中书舍人拟稿”、“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送尚书省执行”可知,中书省职能是草拟诏令;门下省职能是审核;尚书省职能是执行。结合所学知识,三省的影响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根据材料“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庚子以来”革命派的努力,可以概括为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32.如何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参考答案:(1)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2)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和改进。(3)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4)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5)秦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详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当联系所学,从秦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其积极影响,同时也应联系所学从秦朝因暴政二世而亡的教训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33.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2)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进.考查西周和西汉前期的地方制度;元朝的地方制度以及对山东管辖的措施;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的积极作用.涉及的知识有西周的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解答:(1)第一小问的朝代,依据材料一、二的图片可以看出,图1是西周,图2是西汉前期.第二小问的制度,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西汉前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2)第一小问的制度,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可知,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是行省制.第二小问的管理,结合行省制度的内容可知,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3)本小问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答案:(1)朝代:西周和西汉前朝.制度: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2)制度:行省制度.管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3)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由为界限。…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