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课堂讲义笔记_第1页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课堂讲义笔记_第2页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课堂讲义笔记_第3页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课堂讲义笔记_第4页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课堂讲义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导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2、个别/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1)历时语言学(2)共时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3、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的起源早先曾经盛行所谓“神授说”。《圣经·创世纪》第二章中说: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指亚当——引者)面前看他叫甚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语言的起源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条件。1、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至少是必须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2、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发出清晰的声音。3、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这三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语言和思维问题是一个重大的语言学理论问题,也是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多种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问题上,历来有几种截然相反的意见:1、语言和思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2、语言和思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认为语言参与思维过程是一种干扰。3、认为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但不是唯一的思维工具。人类先有思维,后有语言。现在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探索语言和思维的问题:1、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也就是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先后;2、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也就是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推测人类发展史上的情况;3、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先天聋哑人的问题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特例。总之,人类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语言和思维在大脑中有不同的控制中枢,因而不是绝对不能分离的。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唯一自然物质的观点至少是不够全面、不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尽管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但语言肯定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语言活动是受大脑支配的。人类接收有声语言依靠听觉器官,接受书面语言依靠视觉器官(盲人则依靠触觉器官),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把接收到的语言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加工处理,然后支配发音器官和人的肢体作出反应。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智过程。目前我们对这个过程所知不多。照道理讲,人的大脑里应该有一个贮存语言知识的部位。这些知识是怎样摆放的?那些能操多种语言的人,不同语言的知识是怎样贮存的,是单独存贮还是共同存贮?根据研究,人在两岁到青春期到来之前是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语言习得的效率就会降低。这又是为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人类一定会逐步认识语言的奥秘的。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儿童学话过程:从“咿呀”的声音,到一周岁左右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的基本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了。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孩子从大人那里学来的不光是一些词和现成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规则。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但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科学实验证明,语言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的密切关联是有生理基础的。初生婴儿的大脑的两半球没有专业的分工。十二三岁的孩子大脑左右两半球已有明确分工。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这一临界期和大脑的分工时间是一致的。四、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但是,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语言和说话(言语)一种语言的句子是无限的。说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句子索绪尔叫做言语(parole),而把这些具体句子抽象得到的词汇和语法就是语言(language)。思考题: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二、语言与符号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符号: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如:形式:红灯红绿灯(符号)意义:禁止通行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能指):shū书意义(所指):装订成册的著作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见教材23页。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特性)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中的形式(语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言符号的任意性具体表现在:(1)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代表相同的现实现象,如等义词,再如:“书”的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但语音形式可以不同:汉语:shū英语:[buk]俄语:[kniga]日语:[hon](2)相同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同音词、多义词。再如,有个汉族老太太责怪外国人说话怪:汉语的“水”,美国人说是“窝头”,汉语的“五个”,法国人说是“三个”(cinq),即:窝头(汉语)五个(法语)watercinq水(英语)三个(汉语)问题思考:语言符号(包括词、短语、句子)是否都是任意的?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最初产生的情况说的,一旦进入交际,就不是任意的了。因此,它又具有强制性。个人不能随意或者自由更改。有些词,如night(马叫),bleat(羊叫),hoot(猫头鹰叫),tinkle(钟表声),模仿了它们所代表的东西的声音,被称为象声词。又如汉语的“风(《离骚》作“飞廉”)、猫、鹅、鸡、鸭”,“轰隆隆、叮叮当当、叽叽喳喳”等也是拟声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陆续产生的新词多半是在已有的词和概念的基础是形成的,如:毛笔、钢笔、粉笔,青菜、油菜,汽车、电车,茶杯、酒杯,这些词我们通过它们所构成的语素就可以猜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因而这些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就不全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有道理可言的,我们把这种联系叫做“词的理据”或“词的内部形式”。2、语言符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二、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底层:音位(几十个)→音节语言系统上层:语素(几千个)→词→短语→句子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例如:我看书他看书小王买书老师写文章人们欢呼胜利………………所以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是一种横向的结构关系,它存在于实际的话语中。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2、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是纵向的类聚关系,它存在于我们大脑中。比如:红花红花蓝光白线紫旗香脸蛋小房子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成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二、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1.单位的明晰性2.任意性3.结构的二层性4.开放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语音学和音系学语音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同也不同。语音的自然属性——语音学的研究语音的社会属性——音系学的研究语音的自然属性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方面:发音——传递——感知生理——物理——心理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言学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成串的话语中切分、归纳出来的。音素。音位三、国际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用的记录人类语音的符号系统,国际音标最初由斯威特(H.sweet)设计出草案,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公布使用。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1)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2)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3)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里。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国际音标记音有宽式和严式两种。

严式记音要求只要音素不同就要使用不同的符号,叫音素标音法;宽式记音记录的是音位,叫音位标音法。

比如汉语普通话音节ai、ba、gao中的音素a,都是不同的音素,按宽式记音要求用一个a就够了;但按严式记音要求,这三个a要分别用三个元音表示ai[a]、ba[A]、gao[]。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语音四要素

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

“ma”:“妈麻马骂”2、音重(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汉语中的“莲子”、“帘子”;英语中的conduct重音在前是名词,“行为”、“举止”义,重音在后是动词,“引导”、“传导”义。3、音长——声音的长短英语it[it]和eat[i:t]音长不同,词义也不同;广东话也有类似现象,同是[sam],同是55调值,读得稍长,是“三”;读得稍短,是“心”。

4、音质(音色)——声音的品质和个性

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要熟悉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构成及功能。发音器官分三大部分:

(1)动力部分(肺);

(2)发音体(声带);

(3)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

(见书P.52图)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从三个方面考察:(1)声带是否振动。(2)发音器官各部分是否均衡紧张。(3)气流是否受阻。1、元音

元音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器官阻碍而发出的音。2、辅音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1)发音部位

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有10多种。(2)发音方法第四节音位与音系一、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音位是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英语sport但在普通话里,“补”[pu]和“谱”[p‘u]注意:

音位本身并不表示任何意义,但却能区别两个词的不同意义。音位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2、音位和音素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音素和音位的区别:(1)二者的划分角度不同(2)二者划分的目的不同3、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原则。(1)对立原则分立音位

如[pin]用[b]、[t]、[d]等音素替换[p],可得到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2)互补原则归并音位所谓互补,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而是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中。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如果不能起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这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普通话里的“哀”、“安”、“啊”、“加”、“熬”、“昂”六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出来是这样的:

ai

an

a

ia

ao

ang

实际上六个音素中的“a”,有三个不同的“a”,“哀”“安”中的“a”是前的“a”,“啊”“加”中[a]是央[A],“熬”、“昂”中的“a”是后[α]。三个“a”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是互相补充的,不会有对立现象。注意: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归并为一个音位。如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二、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做“音位变体”(Allophones)。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1、条件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样,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条件变体。英语里的[p]、[p‘]处于互补关系当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这个音位写成/p/或者写成/p‘/都无不可,不过一般总是选择比较常用的音标,写作/p/。这个/p/就包含[p]和[p‘]两个变体。再如普通话里:

[]:出现在“z”、“c”、“s”之后:资、次、思;

[]:出现在“zh”、“ch”、“sh”、“r”之后:知、吃、诗、日。

[i]:出现在除“z”、“c”、“s”和“zh”、“ch”、“sh”、“r”以外的其他位置:你、提、记。因此可把它们归入同一个/i/音位。哀i爸b高go安n啊昂ng[a][A][]同理,我们可以把普通话里的[a][A][ɑ]归成音位/a/2、自由变体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自由变体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如西南方言里的[n]和[l]可自由变读,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注意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和成员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抽象的语音类别,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2、非音质音位

由音高、音重、音长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分别叫做调位(音高)、重位(音重)、时位(音长)(1)调位

如“乌”、“吴”、“五”、“务”都是“wu”,只是由于音位声调的不同而区别意义的。

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就是调位。(2)重位

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轻重音就是重位。

如:“莲子”和“帘子”。

Content,重音在前,是名词,意思是“内容”;重音在后,是形容词,意思是满足、满意。(3)时位

英语中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beat/bi:t/(打)和bit/bit/(少许),这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广州话的[ka:i](街)和[kai](鸡)、[ka:u](教)和[kau](救)是靠长短音区别意义的。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音位的区别特征(重点掌握)

音质音位是时间维向上线性切分的最小音系单位。如果不限于线性切分,则音位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区别特征”。p

双唇

不送气

塞音

p‘

双唇

送气

塞音

如果拿/p/与别的音位比较,对立项有几个,就有几个区别特征,如:

p

双唇

不送气

塞音

t

舌尖前

不送气

塞音

k

舌面后

不送气

塞音ts

舌尖前

不送气

塞擦音

n

舌尖前

鼻音

m

双唇

鼻音音位的区别特征和具体的音位系统的关系

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英语音位系统不同于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二、聚合群

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

A

B

C

、1、

p

t

k

2、

p

t

k

3、

m

n

ŋ聚合群分为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双向聚合

上面这个矩阵中,A、B、C三行音位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称为双向聚合。

同一个聚合群中的几个音位往往有共同的语音组合规则。2、单向聚合

和双向聚合群的音位结构相比,像“r”这样的音位就显得很孤单,只能与“zh”、“ch”、“sh”构成舌尖后聚合群,因而将它称为单向聚合。

聚合群之间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是分析语音系统的基础。也有利于说明语音的演变。一般说来,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发生演变时会引起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演变

,例如g在i和ü前变成j,那么处于同一聚合群的k、h在同样的条件下变成q、x。第六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及汉语音节的构成(重点掌握)

1.音节2.四呼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如books的复数词尾s/s/是清音,可是dogs由于其中/g/是浊音,/s/受其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这种叫顺同化。

如普通话“联盟”:lian35meng35—liam35meng35,这种叫逆同化。2、异化

异化和同化作用相反,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变得跟它不同。

如北京话两个上声相连,如“领导”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这是调位的异化。3、弱化

在语流中,有些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汉语的轻音(声)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变化。

如“木头”/mut‘ou/弱化成/mut‘o/,把韵尾“u”弱化了。“妈妈”/mam/。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如北京话的“你们”/nimn/常发成/nim/,“豆腐”/toufu/说成/touf/。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语音的脱落。

英语中有较多语音脱落现象,如:

Iam——I’m;Sheis——She’s;

Ishall——I’ll;Ihavebeen——I’vebeen。

英语的所谓“失去爆破”的现象也是一种脱落,如fasttrain(快车)、greatdeal(许多)、whitegoose(白鹅)里形容词的“t”常常不发声”。4、增音

语流中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

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啊”跟前面音节连读时,会增加一个和音节尾音同部位的辅音。

如:忙啊mangnga

谁啊shuiya(呀)(实际是i)

难啊nanna(哪)

好啊haowa(哇)(实际是u)

英语冠词a用在元音之前要变成an,如anapple(一个苹果)。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语法规则包括词法与句法。二、语法规则1、语法规则的特性(1)语法规则具有概括性

(2)语法规则具有重复性(3)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显性的)。

(1)语法的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他

报纸

画报

房子

汽车

新娘*很*慢慢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相依存三、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构词语素

词根:teach、voice、possible

词缀:er、less、im、子、儿、头、化、第、老语素

变词语素(词尾):-ing、-ed、-s、着、了、过词: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组:思考题:说明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实词与虚词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组合规则

学习目标

弄清楚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及相互关系。

认识组合的递归性及其意义。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

构词法。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1、单纯词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2、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有派生式、复合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的合成词也有这五种结构类型:1、主谓型(陈述式)堤防心得沟通体贴神往2、动宾式(支配式)主席将军立春举重结果3、补充式证实纠正震动充满推广降低4、偏正式定中关系:公园地铁奇迹小说气功热心状中关系:热爱前进广播回顾遥控联合型人民朋友功劳语言老小今昔表里口齿血汗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结构:李老师/走了

,桃子/吃了,这部电影/真好看述宾结构:保卫/边疆(对象),丢了/鸡(消失),抽/烟斗(工具),喝/两盅(量),写/楷书(方式),担心/学不会(原因),蹲着/狗(存在),(外面)起/风了(出现)述补结构:吓/倒了(表示结果程度),冲/上去(表示趋向),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表示方式、手段),读了/两遍(表示数量)偏正结构:集体/经济

五朵/金花

祖国的/关怀;积极/发展

努力/开拓

愉快地/劳联合结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但雄伟而且壮观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名称已提示了每种结构所概括的意义。汉语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朱德熙)词组中通常分出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些结构成分,其名目、性质和作用也都相当于句子里的句法结构成分的有关项。思考题:1、句子跟词组有哪些不同?2、下面这些复合词的构词方式,除了上述基本的五种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请指出下面复合词的构词方式。贩卖、报考、割让三、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1、语法意义:它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教材定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关系、组合功能和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组合关系,名词、动词等是组合功能等,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语法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如重叠、虚词、词缀、词尾等;隐性的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如汉语的名词、动词的语法类别,又如“鸭蛋大”。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选词

词在语法上的类也要相配。

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例如,“和、吗、因为”之类的虚词不能充当任何结构的项;“水、火、月亮”之类的名词,很少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2)词序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子语法结构的重要标志。

如: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SVO),

日语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SOV),“写字”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

有的语言,偏正结构的词序和汉语相反,“红酒”、“快跑”、“弟弟的书”,在法语里的词序是“酒红”、“跑快”、“书的弟弟”。(2)词序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子语法结构的重要标志。

如: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SVO),

日语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SOV),“写字”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

有的语言,偏正结构的词序和汉语相反,“红酒”、“快跑”、“弟弟的书”,在法语里的词序是“酒红”、“跑快”、“书的弟弟”。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例如:Thereportwasgood.Thereportsweregood.形态变化较典型的是俄语。词形变化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重叠等几方面。

1、附加词尾(附加法)(外部屈折)

附加词尾是最常见的词形变化。

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复数。2、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的语音的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Woman—womenfoot—feetbegin—began3、异根

指用不同的词根表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

I—mewe—usgood—better—best4、重叠形容词的重叠:漂漂亮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动词的重叠:试试、看看、尝尝、打扫打扫、学习学习

四、组合的层次性

句子就是各种结构类型层层组合起来的,具有层次性。

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的语法单位叫做直接成分语法分析应该把句子的层次反映出来。这就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以分化因分段不明确或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的句子。1、剪短一点、放大一点2、烤白薯、出租汽车、学习文件五、组合的递归性

结构中某个单位(如词)可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使基本结构里的项扩展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

例如,“花开了”是主谓结构,可把主语“花”扩展成“牡丹花”“院子里的牡丹花”等。这种语法结构的层层嵌套、扩展,就是结构规则的递归性。第三节聚合规则学习目标

认识词类划分的依据并能给词分类

认识形态及其在组合结构关系中的作用

理解语法范畴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一、词类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两大类词:实词、虚词。每种语言都有兼类词: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

fire:

Mostanimalsareafraidoffire.

Theofficerorderedhismentofire.

home:Sheleaveshomeat7everyday.(家)

homelife(家庭的)、homemovies(家用的)

Comeon,it’stimetogohome.(到家、向家)深入(动词、形容词):深入敌军后方;

工作作风深入细致代表(名词、动词):

老王当选为人民代表;

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精神(名词、形容词):学习他们的精神;

他显得格外精神

4、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

词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聚合,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

小王看报纸

弟弟写对联

姐姐买股票

我们欢呼成功

这些句子可得出抽象的句子结构格式:

名词+动词+名词二、形态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具有相同词形变化的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划分为同一词类。这些就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划分词类应该注意的问题英语等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可以根据词形变化确定词类;而汉语缺少词形变化,词类划分时主要依据词的句法功能。功能标准既适用于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也适用于形态丰富的语言。如形态不充分,或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句法功能来定。例如俄语有少数名词没有数和格的变化,大部分专有名词的变化和形容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归入名词一类。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分类概括。同类的语法意义与一定的语法范畴相对应,包含在一定的语法范畴中。

如:

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

A、单

B、双

数数

A、普通体

B、进行体体C、完成体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1、性(gender)

如:俄语和德语的名词与形容词都有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种,不同性的词有不同的变格方式;法语有阳性和阴性,英语的名词不分阳性、阴性与中性,只是在代词中有“性”的残余。汉语没有性的范畴(“他、她、它”只是写法上的区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Красныйчемодан(红皮箱)阳性красноезнамя(红旗)中性краснаяармия(红军)阴性注意:“性”是一个语法的概念,它和生物学的性的概念不同。语法范畴的性,与事物的性别属性没有任何关系。

如:“太阳”在法语里是阳性,在德语里是阴性,在俄语里是中性。2、数(number)

英语的名词、俄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

汉语有没有数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

(1)汉语中表数的名词仅限于具体的表人名词,通常加“们”,而“们”的功能不同于“s”。

(2)”们”前面不能再使用表示具体数目的数量词组,而英语中没有这一限制。3、格(case)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

俄语的名词、代词的格有六种形式,修饰它们的形容词、数词也有相应的格的变化。

英语的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两个格;代词有三个格:主格如“I”,属格如“my”,宾格如“me”。

汉语没有格的范畴4、体(aspect)

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教材定义)体表示动作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

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汉语有完成体、持续体、经历体、进行体、起始体、继续体、短时体等。5、时(time)

它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现在、过去、未来。

如:“Iwrite~”(我写~,现在时)

“Iwrote~”(我写过~,过去时)

“Ishallwrite~”(我将写~,将来时)“Ilvoe~”(我爱~,现在时)

“Ilvoed~”(我爱过~,过去时)

“Ishalllvoe~”(我将爱~,将来时)

注意:英语语法中通常说的“现在进行时”实际上包括时和体两个方面:现在时,进行体;“过去完成时”则是:过去时,完成体。

汉语无时的范畴。6、人称

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时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

如:

He(she)writes

~7、态(voice)态(voice)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如:Johniswritingaletter

AletterisbeingwrittenbyJohn

与汉语被动态进行比较:杯子被他打碎了。8、级(degree)

级是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汉语没有严格的级的范畴,但可用“更”、“最”等词汇手段表示,如“美丽”、“更美丽”、“最美丽”。9、式

式又称语式、语气、情态,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英语一般用动词词形变化来表示,汉语通常用语气词等来表示。

英语动词有三种式: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如:Hewillcome(一般式)Comein(祈使式)Iwishhewouldcome(虚拟式)选词语序附加词尾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虚词内部屈折词形变化:异根重叠语法意义→语法范畴: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级、式语法范畴的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排斥的。在组合时,选择甲就排斥乙或丙。有的选择决定于意义,有的决定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个项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其他项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第四节变换学习目标

认识句式变换的重要作用

认识变换与句法同义、多义的关系

理解变换在辨别句意中的作用一、句式的变换(一)句子的分类

不同句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互变换。将“他打破了杯子”变换为“把”字句、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开刀的是他的父亲”是歧义句,试进行分化。句式的变换和歧义的分化都要用到变换分析法。(二)句式变换常用的手段

1、成分移位。2、增添成分。3、省略成分。4、改变语调二、变换和句法同义的关系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如:

(1)他打破了碗。

(2)碗被他打破了。

(3)碗他打破了。

(4)他把碗打破了。变换把结构意义相同的句式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它们间互相沟通的关系。三、变换和句法多义句法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如: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2)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汉语中“动词+的+名词”这样的偏正结构有两小类,一类是单义的(如“采购的东西还没有来”),另一类有施事或受事的歧义(如“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原因在动词:

(1)通知、培养、关心、请、约、要、骂……

(2)采购、设计、编辑、买、卖、煮……类动词的特点是可用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作它的主语和宾语(如:他请,请他);(2)类动词则不能。变换不仅能有效地用来分析句法结构中的歧义现象,而且也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间的细微差别。

(1)台上坐着主席团。

(2)台上唱着戏。

(3)台上摆着酒席。

上面三个句子都是“名1+动+着+名2”,语法结构的格式完全相同。但句法意义却不同。为什么?(1)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主席团(2)台上唱着戏→*戏唱在台上→台上正在唱戏(3)台上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台上→台上正在摆酒席

这三种情况跟动词的选择有关,能出现在这种句式里的动词也相应分三类。

(1)类的动词有:躺(着病人)、结(着果实)、挂(着画儿)、点(着红灯)、盖(着被子)、裹(着(头巾)、贴(着邮票)、写(着地址);(2)类的动词有:开(着会)、下(着雨)、想(着孩子)、吃(着东西);

(3)类的动词有:架(着炮)、生(着火)。语法结构间的变换也是反映意义的一种形式。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咬死了猎人的猎狗:

A、猎狗咬死猎人;(“猎狗”是施事)

B、猎人的猎狗被咬死。(“猎狗”是受事)

(2)三个少数民族学生:

A、三位少数民族的学生;

B、来自三个少数民族的学生。(1)看见的是他(变成单义句)

A、我看见的人是他;(“他”是受事)

B、是他看见的。(“他”是施事)

(2)我喜欢煎鸡蛋(变成单义句)

A、要说做菜,我喜欢煎鸡蛋;

B、我最喜欢吃煎鸡蛋。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1、孤立语(汉语)

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指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

以汉语为突出代表,另有彝语、壮语、苗语。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1)词序严格

如“你打我”和“我打你”,词序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我a找b你c你c找b我a找b我a你c我a你c找b你c我a找b找b你c我a俄语便是如此。(2)虚词十分重要

如“我把你打了”和“我被你打了”,只是介词不一样,意思就刚好相反。(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词的结构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2、屈折语(俄语)它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

(1)有较丰富的词形变化(2)一个变词语素可同时表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可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表示。(3)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3、粘着语(日语)

它也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以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朝鲜语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特点有:

(1)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2)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3)词根与变词语素结合不很紧密,两者有很大的独立性,只是在用时临时贴附在词根上,故名粘着语。例如土耳其语动词词根“sev-”表示“爱”,变词语素“-dir”表示第三人称,“-1er”表示复数,“-mis-”表示过去时,“-ere”表示将来时,那么,“sev-mis-dir-1er”就是“他们从前爱”,“sev-erek-dir-1er”就是“他们将要爱”。4、复综语(印第安语)

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例如:美诺米尼语的“akuapiinam”是一个词,意思是“他从水里拿出来”,包含以下语素:词根“akua”(挪开),后缀“-epii-”(液体),后缀“-en-”(用手),后缀“-am”(第三人称施事)。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语言的结构类型是就结构的基本面貌来说的,不是说屈折语中没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成分,或者孤立语中没有任何粘着、屈折的成分。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类型。俄语是一种典型的屈折语,它也用词序和虚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语也有粘着和屈折成分。例如附在动词后面的“了、着、过”其实就是粘着成分;有些词通过内部屈折改变词类,例如,“好(hǎo)球”——“好(hào)打球”,“长(cháng)短”——“生长(zhǎng)”,“作恶(è)——可恶(wù)”。过去有人在结构类型里面分优劣。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屈折语比粘着语进步,粘着语比孤立语进步。这么说来,汉语属于最落后的语言之列。也有人看到好多种屈折语,特别是英语,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屈折变化,扩大词序和虚词的作用,就宣称孤立语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语言。这么说来,汉语又属于最先进的语言之列。三、语言的普遍特征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青蛙跳)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小狗儿),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很高)。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盖—盖的,画(动词)—画的、所画的);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团结人—很团结)。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北京和上海),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想想,讨论并通过)。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青蛙不跳了)和疑问句(青蛙还能跳吗?),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快跳吧!)。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青蛙跳[自动]—不带宾语,青蛙吃虫子[他动]—带宾语)。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内涵。

2、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4、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5、名词解释:词尾

后缀

复合词

语法范畴

内部屈折

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学习目标

认识词汇的构成系统

认识基本词汇的特点

理解词的词汇意义

弄清词义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一、词汇及其构成(重点掌握)

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该语言的词汇。(p126)根据词的重要程度,可以把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p126)1、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人们从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部分词。天、地、日、月、雷、电、水、火、山、湖、海、人、马、牛、羊;父母、叔怕、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姊妹;眼、耳、鼻、舌、手、脚、心、肺、肠、胃;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一、二、三、四……十、百、千、万;刀、斧、犁、锄、车;生、死、长、吃、说、走、跑、见、想、问、听、看、跳、飞;大、小、多、少、长、短、红、白;基本词汇有三个显著的特点(p127):

(1)全民常用性。

(2)稳固性。

(3)构词能力强。

第一、全民常用性

使用十分普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普遍使用。

如:自然现象、家畜名称、人的肢体和器官、亲属、方位、时令、数目、劳动工具,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第二、稳固性

基本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

如甲骨文中就有了“牛、羊、马、鸡”等词第三、构词能力强/能产性

基本词有非常强的构成新词的能力,一些常用的基本词,往往能同别的成分一起构成数十,数百个词。它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很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但需注意的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参与构词(合成词)时一般要由词降格为语素。如:

生菜、生产、生成、生辰、生词、生存、

生死、生根、生性、生机、生前、生怕、

生气、生日、生活、生育、生涯、生意、

安生、陌生、产生、超生、投生、出生、

先生、丛生、诞生、花生、后生、放生、

轻生、派生、书生、学生……。英语的基本词“live”(生活)可构成“livelihood”(生计)、“livelong”(整个的)、“lively”(活泼的)、“liveliness”(活泼)、“living”(活着的)等几十个词。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虽然稳固,在语言的发展中也有被逐渐替换的。例如现代汉语的“脚”在古代是“足”,“眼”在古代是“目”,“看”在古代是“视”。这类被替换的古词不再作为独立的词使用,但大多数仍然以词根的身分参与后起词语的构成。所以尽管词汇中的新旧交替,新陈代谢在经常进行,但词汇的核心,构词的材料是非常稳固的,这就保证了交际的连续进行。一般词的构成

一般词是语汇中除基本词以外的那部分词。(p128)

同基本词相比,它的范围要大得多,而且常处于变化中;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包括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词、科技术语、方言词等。新词:知识经济、纳米;

B、古词:兹、之;

C、外来词:肯德基、热狗;

D、行业词:印张、开本;

E、方言词:弄堂、靓仔。

F、科技术语:函数、微分英语里近年来的新词更多,如带“E”的就有

“E-government”(电子市政府)

“E-bank”(电子银行)

“E-Business”(电子商务)

“E-café”(电子休闲)

“E-commerce”(电子商务)

“E-consumer”(电子消费)“E-home”(电子家庭)

“E-information”(电子信息中心)

“E-mail”(电子邮件)

“E-money”(电子货币)等。不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打开词典,凡是意义最多,用例最多的,差不多都是这批词。汉语的“打”、“开”、“发”、“红”、“一”……,英语的make,1ook,do,take,get都是意义复杂,用法灵活,不容易掌握的词。对于这类词,看来只能一个意义一种用法地分次学习,才能把它学透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成为概念,同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将它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了词义。“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参看p28)。 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词义度。 色彩意义:人们的主观评价。“致哀”、“悼念”;“诱导”和“诱惑”,“宏大”与“庞大”,“鼓励”与“怂恿”。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下面讨论的主要是词的理性意义。词义的概括性

1、概括性。词义人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的反映。词或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所指的范围,一方面是它所指称的东西有共同特征。

在分类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有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比如学生,有男学生、女学生,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有中国学生、外国学生,总之有种种差别。但是“学生”这个词在反映这类事物时,把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特点舍弃掉了,只留下本质的、共同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即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模糊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叙述过这么一件事:由于工人强烈地反对资本家把每天劳动时间延长到12小时以上,英国议会不得不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夜间”一词应该理解为晚上六时到早晨六时这一段时间。原来,英国的法律规定禁止做夜工,但是什么是“夜间”,从几点到几点算“夜间”,却是模糊的特别是那些反映程度差别的词语,意义的模糊性就更大,如“高”,人的身高达到多少才可开始算高,如身高1.8米可算高,那么1.79米呢?1.78米呢?1.77米呢?……人们对身高的“高”只有大致的标准,说不清楚高与不高的绝对分界处在什么位置。

类似的词语如“大、小”,“长、短”,“粗、细”,“多、少”,“远、近”,“胖、瘦”,“美、丑”,“好、坏”,“冷、热”等也是如此3、全民性(p132)

词义是全民性的,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性。“人、军队、监狱”有阶级性,但它们的词义没有阶级性。

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谁见过“人”?只能见到张三李四。可见“人”这个词概括反映的仅仅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而不是指张三、李四等一个个具体的、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人。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和多义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前者在语言中表现为单义词,后者表现为多义词。单义词,顾名思义,只有一个意义。像“猫”、“羊”等都是单义词。科学术语都是单义的,并且没有各种附带色彩,例如“原于”“分子”“元音”“辅音”等。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增多的,让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语言的这个要求由于词义的模糊性而得到满足,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像科学术语那样界限明确,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这使它能够兼表有关的事物。1、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p134)如“火”有以下一些义项:

(1)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点火、着火;

(2)指枪炮弹药:火器、火力、开火;

(3)形容红色的:火狐、火鸡;

(4)比喻紧急:火速、火急;

(5)怒气:心头起火、好大的火儿;

(6)发怒、生气:他火了、惹火了我;

(7)中医指引起发炎等症状的病因:上火、败火。2、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p135)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p135)

(1)隐喻:它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某种相似的基础上。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意思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意思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也有同样的引申)。“迷雾”本义是“浓厚的雾”,因而比喻“使人迷失方向、脱离实际的事物”。(2)换喻(现在一般叫转喻)(p135-136)它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即借代引申)如“干戈”本义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由于战争都要使用兵器,于是后来就用“干戈”指代战争。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去的,因而可以用“china”指瓷器。法语“bureau”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局”。英语的glass(玻璃)可指“玻璃杯”,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p136-137)

同音词的意义间没有联系,多义词的各个意义间有内在联系。

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如“一把刀”、“把灯点上”;“一匹白布”、“白吃白喝”。“把”、“白”都是同音词(同形同音词)。二、同义词(p138-142)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同义词的各个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基本上是相同的。等义词近义词教室——课堂鼓励——怂恿鸡蛋——鸡子儿成果——后果西红柿——番茄坚固——坚强公尺——米脑瓜子——头颅扩音器——麦克风愤慨——愤怒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它大多是借用方言或外语词的结果。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上下位关系”由指称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大类事物中某一小类的词来反映,例如英语的“man”和“boy”,汉语的“蔬菜”和“白菜”;“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一部分的词来反映,例如汉语的“房子”和“屋子”,都不是同义词。1、同义词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词义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批评——批判”;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或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2、产生同义词的原因

A、若干个同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有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义上表现出细微的差别。(p139)

城:内城郭:外城疾:一般的病病:重病(“疾甚曰病”)皮:有毛的兽皮革:去毛的兽皮饥:粮荒馑:菜荒朋:“同师曰朋”友:“同志曰友”B、由于词是被人们在交际中运用着的,所以往往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因此,对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能不一样,有褒有贬。(p140)如:ABC老汉老头子老头儿老太太老婆子老大娘行为行径企图妄图C、不同的交际场合要求使用不同色彩的词,或正式庄重,或通俗随便。(p141)

故词在运用的范围方面有些多用于书面语和庄严的场合,有些多用于口语。

如“父亲”“母亲”和“爸爸”“妈妈”,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这些都可使同义词具有不同的附加色彩。再如“诞辰”和“生日”,“逝世”、“去世”和“死亡”,“悲痛”、“悲伤”和“难受”,这几组的词都有风格色彩的不同。三、反义词(p142)A、相对反义词:它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插进别的成员,如“高”“低”可插入“中”,“反对”和“拥护”可插进“弃权”。B、绝对反义词:它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如“生”和“死”,无第三者。“动”和“静”也如此。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例如“失败”有“胜利”和“成功”两个反义词。我们可以利用反义词来理解某些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平常”和“平凡”,前者的反义词是“突出”,后者的反义词是“伟大”;“讨厌”和“厌恶”,前者的反义词是“喜欢”,后者的反义词是“喜爱”。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它们是各种关系中最值得注意的两种。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另一方面,同义词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的差别。义素

1、义素:它是词义的构成单位,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的,这些义素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义素分析的要点

义素分析,一般须先确定对比词群,且对比词群须有共同义项,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如“女孩”与“女子”比较;“女子”与“男子”比较。分析过程:

电灯:用具,发光,用电能。

油灯:用具,发光,用油作燃料。

椅子:家具,供人坐,有腿,有靠背,一人坐。

长凳:家具,供人坐,有腿,无靠背,几人坐。义场

即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

如“青菜、萝卜、西红柿、马铃薯、芋艿……”聚合在一起,可建立一个表示“蔬菜”的语义场。

“汉语、日语、俄语、英语、法语……”可建立一个“语言”的语义场。按逻辑学中概念的分析,概念可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即属概念和种概念,词也可分上义词和下义词,词义相应地也分上位意义和下位意义,因此语义场也可据此层层建立,形成层次,把词汇系统有层次地展现出来。

如“水果”语义场包括很多种水果,每种水果下面又包括很多具体种类。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重点掌握)

词义的概括性是把特殊的、复杂的现象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使之成为人们认识现实现象的一种工具,用来指称现实中个别的、特殊的现象。(P145)

即:个别——一般——个别

如:“苹果”;苹果脸、苹果绿词义的组合

如果说词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词义的运用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

这种运用会因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文化素养等的差异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使言语的运用千变万化,兴味无穷。

如:相声《字谜》“一竖,一边一点”。

这说明,交际中的词义千变万化,说话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表达。词语的搭配规则(P145-147)

(1)词语的搭配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见语法章的分析);

(2)词语的搭配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3)词语的搭配要考虑社会使用习惯

如“侵犯”同“主权、利益、领空、人权”搭配;

“侵占”同“土地、领土、财产、公款”搭配。

英语里,女孩子用“pretty”来形容,妇女用“beautiful”来形容,男人用“handsome”来形容。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如带有褒义的词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不大和书面语词搀和,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或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

可见,词的个性是很强的,词义方面多义、同义、反义、色彩等的每一个聚合,范围都很小,组合中可选择的余地也小。二、词义和环境在交际中除了上述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环境补充的、确定的。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学生说是去听课。同理,大夫说“我去看病”是给人看病,病人说就是让人给他看病;“我的书”可以是我买的,也可以是我写的。不结合具体的语境,有些话就听不懂。语境:狭义,指前言后语或上下文,以及说话时间、地点、场合。广义,包括指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三、言内意外现象用一般性、概括性的词语表达特殊性的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难言之状”,需要听话人自己去补充。这就造成了“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的现象。“言不尽意”的现象,是指要表达的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意思之间的矛盾。《庄子·天道》:“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不尽意”的现象实际上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中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最有效的依托,但不是唯一的依托。言内意外现象。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考察,语义借助语音这物质外壳组成话语,充当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有时是直接通过语义去体现思想的,这时便出现语义和言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的情况;有时则要依赖语境而转义去表达思想,这时便出现语义和思想内容相离异的情况即所谓“意”在“言”外,例如:唐朝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历来被人津津乐道,认为是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向主考官张籍试探的文字。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冯梦龙编的《古今潭概》中有一则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张凤翼刻文选纂注,一士大夫诘之曰:“既云文选,何故有诗?”张曰:“昭明太子著作,于仆何与?”曰:“昭明太子安在?”张曰:“已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