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_第1页
第五讲 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_第2页
第五讲 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_第3页
第五讲 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_第4页
第五讲 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柯林伍德说:“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英国哲学家沃尔什在《历史哲学》中说:“历史之光并不是投射在‘客观的’事件上,而是投射在写历史的人身上,历史照亮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说:“历史是历史学家与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1第五讲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一、主导性意识形态确立的背景1949年开始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其结果表现为:一是社会性质的改变,二是社会制度的变迁,三是阶级阶层的变迁,四是社会关系的调整(人们在国家地位方面的变化和党派关系的变化),五是社会风气的转变。这种急速巨大的社会变迁,加之历史发展的延续传承,使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状况异常复杂,呈现多元并存的思想文化格局:2一是思想文化的多元性;二是价值观的多元性;三是文学艺术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在当时实际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科学与反动并存,这与当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变迁的总目的、总方向是相背的,也与党所代表的文化方向不相适应。同时,由思想文化多元并存而引发的价值冲突和思想混乱,不利于新政权的巩固,影响党执政的思想文化根基。3另外,从社会发展理论上说,社会变迁涵盖着文化变迁,在当时要保证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顺利进行,文化变迁也是必然的。一般来说,每个时代、每个政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标准和文化追求及意识形态体系,这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境况如何,往往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的时代,过去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系自然无法承载它的发展内容,也难以满足现实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整合中确立新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系就成为必然。

4二、对旧有文化事业的改革1.接管各级各类旧学校,建立新型学校。大军所到之处,军管会立即接收各类旧学校,并派遣干部去管理,使之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还进行初步调整与改革。废除旧的训导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取缔国民党的党、团组织,取消党义等课程,开设新课程。如浙江大学在1949年4月29日竺可桢校长秘密出走之后,成立了临时校务委员会,6月6日,杭州市军管会派出军代表林乎加、副军代表刘亦夫到校进行接管,并成立接管小组,随后宣布:5“嗣后浙江大学是人民的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目前工作仍由临时校务会议执行,但一切措施,应有军事代表签署始能生效力。”又宣布停止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等组织的活动,违者严惩不贷;查封原文学院院长张其昀教授的全部文稿、书籍及全部财产;将师范学院撤销,将教育学系并入文学院;又决定将历史系停办一年(1950年宣布停办法学院、历史系、哲学系),师生遣散,仅留下12人组成学习班,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毛泽东著作。6建立新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还办一些工农速成初等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工人政治夜校等,广泛吸收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入学。在农村兴办夜校,开展扫盲运动,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72.收回外国控制的文化教育机构,维护文化教育事业的自主权。建国之初,允许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在遵守政府法令的前提下存在,但一些学校拒绝接受,如开办辅仁大学的天主教会以停拨经费相要挟,政府不得不于50年10月接管,以陈垣为校长。中国援朝后,接受美国津贴的文教和救济机构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12月29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和决定》及《登记条例》,各地依据此决定对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进行处理。至1951年底,所有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均由政府接收,改为公办,如燕京、津沽、金陵、协和、华中等院校,私立的如沪江、东吴、圣约翰、齐鲁、震旦等大学,中等学校500多所,初等学校1500多所。收回了教育权。

83.改革教育体制(1)课程改革:50年8月,政务院发出高校课程改革决定,要求各科系课程设置应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废止反动课程,新开政治理论课。(2)学制改革:1951年10月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规定小学5年,中等教育分初高两级,修业3年,专业工农速成中学修业1~4年,中等专业学校2~4年,高等学校学制多样化,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1950年开始实行高校有计划的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但仍允许各校自主招生,毕业生愿自谋职业亦听其自便。

9(3)对高校进行结构性调整: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1951年11月以华北、华东、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开始确定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次年7月确定了农业院系调整方案。52年下半年至次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陆续完成。经过调整,许多高校被分拆,高校由211所降为182所,综合性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语文、艺术、体育、少数民族等院校31所。10通过院系调整和沿海高校内迁,使之适应经济建设,改变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受苏联的影响,在高校调整中强化了理工类教育,使一些综合性大学变成单纯工科大学,不仅使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比重降低,而且使综合性高校中原有的由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所构筑的文化氛围受到破坏;照搬苏联教育模式,忽视财经、政法类建设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分科过细,单科院校增加,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性差,缺乏后劲。11一些著名高等院校,经过调整而变得面目全非。以南京大学为例:调整前的南京大学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等7个学院共35个系,经过这场伤筋动骨的调整后仅保留了文、理方面的13个系,并且严格分成文科和理科,南京大学由一个综合性大学变成了虽然名义上叫综合性大学实际上却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类似欧美的文理学院,其他综合性大学也大体如此。同时,一些人才被调离,使原本著名的学科被肢解,清华、浙大、北大无不如此。有些学科被取消。这次调整拆散了民国大学体系而苏联化。124.改革旧有文化事业,如对电影业的生产、引进、上演均进行规范;组织力量拍摄新影片。对文学艺术事业提出适应时代需要的要求,对传统戏曲进行改革,“改戏、改人、改制”,推陈出新。加强国营剧团,对私营剧团加强领导和管理,规定禁演剧目须经中央文化部批准;对反动、淫秽的书刊进行查禁,加强对私营文化事业和企业的管理和改造。13三、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确立1.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1951年9月,马寅初决定在北大教员中开展一次有组织的政治学习运动,达到通过思想改造推动学校改造的目的,要求周恩来给北大教职员作一次报告。9月下旬,京津两地22所高校教师开展学习运动,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主要讲了立场和态度两大问题。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号召他们认真学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弱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10月两地高校成立学习委员会。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开幕词中号召知识分子广泛地开展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运动。1411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关于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的指示》,52年1月政协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这样,思想改造运动从教育界和文艺界扩展到整个知识界。至1952年秋结束。此次运动使知识分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克服了帝、封、官思想的影响,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开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改革。运动中存在要求过急、方法简单的偏向,使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受到伤害。152.学习毛泽东著作提倡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使之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中共执政后的必然要求。1951年2月,中央提出,加强理论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为便于学习,出版了《毛泽东选集》,1951~53年各出一卷(1960年出第四卷),掀起学习理论的热潮。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指针,为更多人所接受,并确立了它在全国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16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还组织出版马、恩、列、斯的著作,如《列宁全集》、《马恩全集》;出版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文艺著作、小说、戏剧等,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坐标。17四、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孙瑜编导赵丹主演“行乞兴学”“千古奇丐”,有人说武训是“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一面旗帜”,甚至说他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等等。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电影有严重错误,武训的行为不值得歌颂,“不足为训”。毛泽东于1951年5月20日审改《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引发了这场批判运动。18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后首次大规模的思想批判运动。它提出的不仅是评价武训这个历史人物的问题,而且引伸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以讨论和批判武训为例,倡导学习和掌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近代历史和重新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批判过程中,把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认识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开了建国以来混淆文艺与政治的先河;19把对文学艺术形象的不同认识,形而上学的归结为不同世界观的反映,开了试图以统一的思想模式指导文学艺术创作的先声。批判过程中没有贯彻民主、讨论的方法,而是无限上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此,此次批判是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还有人认为,批判武训传树立了一种模式:以阶级斗争囊括一切社会现象,事先定调子,选靶子,通过组织发动,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论,以预定结论定于一尊。20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的批判1954年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文艺报》主编冯雪峰《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对冯雪峰的批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它是压制“五四”精神和要使知识分子听从党的严格命令的又一次努力。213,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10月,在学术领域开展宣传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的斗争。次年春,中央两次发出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件。指出,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是党在思想工作中的最根本任务。是推动科学文化进步、促进各学术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新生力量成长、培养理论队伍的有效方法。22文件还指出,清除学术领域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必须进行长期努力,通过开展学术批评和讨论的方法来解决。其原则是说理的,实事求是的,应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反对简单粗暴的态度。方法是自由讨论,反对行政命令,应允许被批评者进行反批评。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而不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要区分政治与学术的界限,分清政治上的反革命和学术思想上犯错误的人。23在此种背景下开展了对胡适的批判胡适“是中国资产阶级思想的最主要和、集中的代表者”。王若水:《清除胡适的反动哲学遗毒》;《光明日报》发表郭沫若谈话说,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学术观点在中国学术界是根深蒂固的,在不少的一部分高等知识分子当中还有着很大的潜势力。我们在政治上已经宣布胡适为战犯,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胡适还是学术界的“孔子”。对胡适的批判规格高(中国科学院联合会推举郭沫若、茅盾、周扬等9人组成委员会领导批判),声势大(全国性),涉及面广(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学术领域,批判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历史观、哲学史观、文学史观六大方面)24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3年初《文艺报》发表林默涵《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何其芳《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认为胡风文艺思想“实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和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文艺方针背道而驰的。”1954年7月,胡风递交《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三十万言意见书”)。他要求给予作家更多的自由,反对文化教条主义,“企图把‘五四’时代对专业和文艺标准的关心和文化多元论的精神重新注入中国的文化”。“五把刀子”(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式、革命斗争题材),胡风说:“在这五把理论刀光的笼罩之下,还有什么作家与现实的结合,还有什么现实主义,还有什么创作实践可言?”25但出人意料的是,胡风的观点被联系到阶级斗争上去了。55年1月,中宣部在关于开展批判胡风思想的报告中列举了其“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毛泽东在给胡风信件所写的批语中说:“过去说是一批单纯的文化人,不对了,他们的人钻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部门里。”5月13日至6月1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使胡风问题变成敌我矛盾。对其文艺思想批判也变成“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5月18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逮捕胡风等人。26批判胡风运动的效应是加剧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党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已开始的疏远状态。胡风及其追随者的具体遭遇成了此后知识分子批评者大胆直言的下场的典型。(《剑桥史》)几次文化批判运动的共同点:都与知识分子有直接关联;由讨论开始;由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定性;都变成了政治批判运动;目的在于彻底铲除资产阶级思想。

27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思想文化整合,促进了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表现在:其一,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由此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原本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了整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理性工具、一种分析社会的方法,在文化学术领域得到普及,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成为国家、社会和广大民众普遍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追求。28其二,使党与广大民众尤其是知识界、知识分子有了“共同语言”。毛泽东说过:“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又在同工农群众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了解,那末,我们大家就有了共同语言,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语言。如果这样,大家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好得多。”29五、“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命运1.“双百”方针的反响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中说,我们所主张的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中有独立的思想自由,有辩论的自由,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坚持或保留意见的自由。陆的讲话在学术界和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钱伟长说,我们科学界所以衷心欢迎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因为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道路。华罗庚说,随着党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学术工作者的责任也大大地加重了。我们学术界必须加紧努力,出现许多的“家”。北大教授傅鹰说,要科学发展,就应做到自由争论,“百家争鸣”。不这样,思想就会僵化,科学哪里会发展?他们的讲话很有代表性。30“双百”方针一传开,各界讨论异常活跃。哲学、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生物学,都展开热烈讨论。文学创作、表演,也显示勃勃生机。《人民日报》也改版,并非一个声音。此外,遗传学、音乐界也开展了论争。正如周扬在答《文汇报》记者问时所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科学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最重要的收获。”31在宣传“双百”方针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一是善意的提醒。陆定一讲话不久,科学出版社扬肇等人在致陆的信中提出,应该防止对百家争鸣的政策在认识上发生偏差。他们说:“顾名思义,争鸣的应当是多少可以称为‘家’的。可是有一些人往往安于浅尝,偶有一‘得’,便沾沾自喜,不肯深入钻研,不肯脚踏实地去做学术工作,以致陷入泥坑而不知返,反而坚持错误,在真理面前还不肯低头。”因此,“要真正成‘家’,要善于争‘鸣’,是要经过一段长时期艰苦钻研和实践的历程的。这一对百家争鸣起码应该具备的正确知识,似乎有必要着重予以指出。”32二是劝告党赶快改正方针。《人民日报》1957年1月7日发表陈其通、陈亚丁、马寒冰、鲁勒的文章——《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他们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越来越少有人提倡了。真正反映当前重大政治斗争的主题有些作家不敢写了,也很少有人再提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