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透过深入的个案分析课件_第1页
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透过深入的个案分析课件_第2页
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透过深入的个案分析课件_第3页
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透过深入的个案分析课件_第4页
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透过深入的个案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報告人:王秀民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報告人:王秀民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1量化研究分析量化研究乃以統計的方式,採取大量的樣本加以分析,以驗證某一理論。量化研究著重於龐大資料的比較與統計,使廣泛而普遍性的結果可以簡潔的呈現。透過反覆的檢驗,量化研究的最終目的在建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律。量化研究著眼於對可觀察事件的預測或解釋。量化研究分析量化研究乃以統計的方式,採取大量的樣2量化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1.清楚的定義研究問題2.根據現有文獻建立假設理論(須在研究中加以驗證)3.建構因果架構圖4.界定研究對象然後發出大量問卷調查5.檢驗因果定律量化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1.清楚的定義研究問題3實證學派的量化研究相信:科學必須是「客觀」的,不容個人主觀判斷,研究者不可「介入」研究現場,必須在遠處,以「超然」的立場去觀察現象,而「超然」所代表的也可能是無所知。詮釋主義的質性研究則主張:跳進現場,身歷其境有限度的去感受現象,以便對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否則無法真正了解其中的奧妙,使真相大白。

量化研究vs質性研究實證學派的量化研究相信:科學必須是「客觀」的,不容個人主觀判4質性研究是透過深入的個案分析,以文字為主詳細的描繪出實況與細節,將讀者帶入情境、體會問題,然後對所觀察的社會現象加以批判,從中產生知識。質性研究的目的是在詮釋問題,並不斷設法找出更合理的詮釋方法,以瞭解現象的含意,產生新的知識與洞悉力。大多數質性研究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再重新『認識』問題。研究者的論述必須使原來沒注意到的事件被注意到,原來已被注意到的東西重新被認識與省思。研究者的任務在透過田野調查(研究現場實地深度訪談、察查、蒐證、研究)、故事、文字、語言、反思及創見『解決』無法用量化研究的議題,使不瞭解的事物被瞭解,找出讓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真相。一般來說,社會科學研究即屬於這一類的研究。質性研究質性研究是透過深入的個案分析,以文字為主詳細的描繪出實況與細5質性研究要以個案進行辯證。這種辯證的觀念來自蘇格拉底,他認為研究者要不斷透過與人深度的對話,並經過正、反、合不斷的循環邏輯辯證,才能夠產生深度思考,釐清似是而非的概念。質性研究質性研究要以個案進行辯證。這種辯證的觀念來自蘇格拉底,他認為6(正):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一個(正)的觀點,(正)不是指正確,而是指一個特定立場。

(反):與(正)的觀點,反向立場。

(合):在正反交互辯證之下,產生第三種(合)的觀點。這種(合)的觀點並不是折衷,而是要跳脫正反觀點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從正反的角度反覆辯證,從而找到一個(合)的角度,一個超越而不是駁倒正反的觀點。所以,(合)不是把(正)的觀點與(反)的觀點加起來除以二,而是要超越。質性研究(正):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一個(正)的觀點,(正)不質7「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三大標準:

1.真實度:「真實度」不只是去驗證受訪者所說的話是否正確、所描述的事件是否道聽塗說。個案要呈現栩栩如生的情節,透過這些情節,讓讀者彷彿有重返現場的感覺。2.合理度:研究者不可盡寫一些陳腔濫調,也不要把個案渲染到語不驚人死不休。個案情節需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援所提出的論點。將觀察到的現象與相關文獻結合,做一個合「理」的交代,說明所詮釋的個案呼應或拒絕現有的文獻。3.批判度:批判就是要求研究者反思,挑戰習以為常的觀念,引領讀者去看到新的想法。正如組織社會學家巴利所言:「研究者要透過個案將意涵由深鎖的衣櫃中釋放出來,使人看見。」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三大標準:1.真實度:「真實度」不8「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1.擁抱詮釋學傳統:在個別意義與整體意義上反覆關照,才能對整件事情有徹底的了解。而不是單純把所觀察到的照本宣科,一五一十的報導。2.突顯情境的影響力:把個案情境交代清楚。3.說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研究者要不斷反省,是否自己被受訪者牽著鼻子走,或者是自己被先入為主的假設所蒙蔽。所以要說明如何與被研究者互動,及如何解決交互主觀的問題。「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1.擁抱詮釋學94.說明分析的角度與推理的方式:質性研究的重點不在於「驗證」,而是「說明」研究者在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論視角。讀者最要欣賞的就是研究者的角度,了解他如何找到這個角度而使看不見的社會現象化為看得見的「創見」。5.辯證式推理方法:質性研究者要不斷與自己對話、與理論對話、與資料對話。原先的分析角度與實際蒐集到的資料有何衝突?在不斷的對話過程中,研究者才能適時的修正探索方向,讓所選的理論與田野調查資料有效的對話,作出最合適的詮釋,呈現研究者的辯證思維。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4.說明分析的角度與推理的方式:質性研究的重點不在「10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6.多方的詮釋:質性研究者在分析一件事時,一定要考多方面的意見與想法,如此分析時才不致以偏概全。了解受訪者之間對於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解釋,有助於研究者對問題與情境的深入了解。如此才能不斷修正原有的假設與認知,從中找出最適合的角度來分析個案。7.於不疑之處有疑:研究者是否能透視社會現象及人事物的靈魂,告訴我們到底這個現象背後有什麼意義?問題背後最底層的運作機制是什麼?「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6.多方的詮釋11田野調查表徵性的資料:主觀性較強。操作性資料:是研究者透過觀察受訪者的活動而得到的資訊。詮釋性資料:是受訪者說明其看法時所給予的解釋,要蒐集到詮釋性資料需求助「理論」。田野調查表徵性的資料:主觀性較強。12三角交叉檢定法: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來檢驗受訪者談話的真實性,或者透過不同受訪者來了解、詮釋同樣的問題;例如,三角檢驗問法是採訪來自三個不同部門的受訪者,先問一些基本問題:人、事、時、地、物、如何、為何、多少;然後,鎖定一個重點問題,連續問五個為什麼,通常就會有驚人的內幕被發掘出來。所謂:『跟著謊言,得到真相。』三角交叉檢定法: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來檢驗受訪者談話的真實性,13步驟說

明1.行動前的準備定出研究問題,接著選個案、蒐集資料,再根據相關文獻定出構念,作為個案分析時的指標,並鎖定資料蒐集的重點。選擇四到十個案例比較理想。2.選擇個案1.定量研究為驗證理論,研究者必須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來類比母群體,以達到信度與效度的要求。2.定性研究的個案選擇是為了解釋某一社會現象。樣本選擇所考慮的是個案與理論的相關性,而非代表性。3.為使研究更具張力,研究者可能選取兩種極端的個案以進行比較。3.定義資料蒐集規範1.在實地訪談之前先規範通信協定,到現場後才不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問。在此規範下,參與這個研究的所有研究者才有一共同的認知基礎。2.若要同時訪問多個對象,這些規範可以幫助蒐集到的資料更聚焦。4.進入現場1.個案研究的現場訪問工作就叫做田野調查。2.田野調查工作常需要在不同時間進行,研究者不太可能進入現場一次就取得所有資料。3.質化研究中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是不斷循環的迴路。研究者往往一邊蒐集資料,一邊分析資料5.分析資料1.浸泡到田野資料檔案中,去體會資料,並嘗試找出資料中共同的模式。2.要分析個案內的資料和分析跨案資料以找出共同(或相異)點。3.進行跨個案分析時,研究者可以用構念形成不同的分類,畫成表格來分析每一件個案,也可由不同的資料來源分類,找出每一個個案的特點。6.形成假說研究者要發展出構念,並建立指標。從資料分析的過程中漸漸觀察到資料與現象間的關係,構念的關係逐漸浮現。不斷比較假說與資料,使兩者能夠緊密結合。若發現資料與假說不合,研究者可以進一步修正假說。7.擁抱文獻先找到意見相同的文獻,輔證研究的內部信度,再找到意見不一致的文獻,意見不同的文獻可幫助將研究成果推論得更周延。8.結束研究理論飽和即可退出現場。在理論飽和時,蒐集再多資料也不會對研究有更多的補強。史丹佛艾森哈特教授(管理學界),將個案研究法分為八個步驟:步驟說

明1.定出研究問題,接著選個案、蒐集資料,1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節快樂預祝老師及各位同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節快樂預祝老師及各位同學:15ENDEND16報告人:王秀民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報告人:王秀民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量化vs質性研究分析17量化研究分析量化研究乃以統計的方式,採取大量的樣本加以分析,以驗證某一理論。量化研究著重於龐大資料的比較與統計,使廣泛而普遍性的結果可以簡潔的呈現。透過反覆的檢驗,量化研究的最終目的在建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律。量化研究著眼於對可觀察事件的預測或解釋。量化研究分析量化研究乃以統計的方式,採取大量的樣18量化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1.清楚的定義研究問題2.根據現有文獻建立假設理論(須在研究中加以驗證)3.建構因果架構圖4.界定研究對象然後發出大量問卷調查5.檢驗因果定律量化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1.清楚的定義研究問題19實證學派的量化研究相信:科學必須是「客觀」的,不容個人主觀判斷,研究者不可「介入」研究現場,必須在遠處,以「超然」的立場去觀察現象,而「超然」所代表的也可能是無所知。詮釋主義的質性研究則主張:跳進現場,身歷其境有限度的去感受現象,以便對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否則無法真正了解其中的奧妙,使真相大白。

量化研究vs質性研究實證學派的量化研究相信:科學必須是「客觀」的,不容個人主觀判20質性研究是透過深入的個案分析,以文字為主詳細的描繪出實況與細節,將讀者帶入情境、體會問題,然後對所觀察的社會現象加以批判,從中產生知識。質性研究的目的是在詮釋問題,並不斷設法找出更合理的詮釋方法,以瞭解現象的含意,產生新的知識與洞悉力。大多數質性研究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再重新『認識』問題。研究者的論述必須使原來沒注意到的事件被注意到,原來已被注意到的東西重新被認識與省思。研究者的任務在透過田野調查(研究現場實地深度訪談、察查、蒐證、研究)、故事、文字、語言、反思及創見『解決』無法用量化研究的議題,使不瞭解的事物被瞭解,找出讓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真相。一般來說,社會科學研究即屬於這一類的研究。質性研究質性研究是透過深入的個案分析,以文字為主詳細的描繪出實況與細21質性研究要以個案進行辯證。這種辯證的觀念來自蘇格拉底,他認為研究者要不斷透過與人深度的對話,並經過正、反、合不斷的循環邏輯辯證,才能夠產生深度思考,釐清似是而非的概念。質性研究質性研究要以個案進行辯證。這種辯證的觀念來自蘇格拉底,他認為22(正):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一個(正)的觀點,(正)不是指正確,而是指一個特定立場。

(反):與(正)的觀點,反向立場。

(合):在正反交互辯證之下,產生第三種(合)的觀點。這種(合)的觀點並不是折衷,而是要跳脫正反觀點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從正反的角度反覆辯證,從而找到一個(合)的角度,一個超越而不是駁倒正反的觀點。所以,(合)不是把(正)的觀點與(反)的觀點加起來除以二,而是要超越。質性研究(正):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一個(正)的觀點,(正)不質23「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三大標準:

1.真實度:「真實度」不只是去驗證受訪者所說的話是否正確、所描述的事件是否道聽塗說。個案要呈現栩栩如生的情節,透過這些情節,讓讀者彷彿有重返現場的感覺。2.合理度:研究者不可盡寫一些陳腔濫調,也不要把個案渲染到語不驚人死不休。個案情節需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援所提出的論點。將觀察到的現象與相關文獻結合,做一個合「理」的交代,說明所詮釋的個案呼應或拒絕現有的文獻。3.批判度:批判就是要求研究者反思,挑戰習以為常的觀念,引領讀者去看到新的想法。正如組織社會學家巴利所言:「研究者要透過個案將意涵由深鎖的衣櫃中釋放出來,使人看見。」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三大標準:1.真實度:「真實度」不24「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1.擁抱詮釋學傳統:在個別意義與整體意義上反覆關照,才能對整件事情有徹底的了解。而不是單純把所觀察到的照本宣科,一五一十的報導。2.突顯情境的影響力:把個案情境交代清楚。3.說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研究者要不斷反省,是否自己被受訪者牽著鼻子走,或者是自己被先入為主的假設所蒙蔽。所以要說明如何與被研究者互動,及如何解決交互主觀的問題。「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1.擁抱詮釋學254.說明分析的角度與推理的方式:質性研究的重點不在於「驗證」,而是「說明」研究者在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論視角。讀者最要欣賞的就是研究者的角度,了解他如何找到這個角度而使看不見的社會現象化為看得見的「創見」。5.辯證式推理方法:質性研究者要不斷與自己對話、與理論對話、與資料對話。原先的分析角度與實際蒐集到的資料有何衝突?在不斷的對話過程中,研究者才能適時的修正探索方向,讓所選的理論與田野調查資料有效的對話,作出最合適的詮釋,呈現研究者的辯證思維。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4.說明分析的角度與推理的方式:質性研究的重點不在「26

「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6.多方的詮釋:質性研究者在分析一件事時,一定要考多方面的意見與想法,如此分析時才不致以偏概全。了解受訪者之間對於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解釋,有助於研究者對問題與情境的深入了解。如此才能不斷修正原有的假設與認知,從中找出最適合的角度來分析個案。7.於不疑之處有疑:研究者是否能透視社會現象及人事物的靈魂,告訴我們到底這個現象背後有什麼意義?問題背後最底層的運作機制是什麼?「真實成功的」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6.多方的詮釋27田野調查表徵性的資料:主觀性較強。操作性資料:是研究者透過觀察受訪者的活動而得到的資訊。詮釋性資料:是受訪者說明其看法時所給予的解釋,要蒐集到詮釋性資料需求助「理論」。田野調查表徵性的資料:主觀性較強。28三角交叉檢定法: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來檢驗受訪者談話的真實性,或者透過不同受訪者來了解、詮釋同樣的問題;例如,三角檢驗問法是採訪來自三個不同部門的受訪者,先問一些基本問題:人、事、時、地、物、如何、為何、多少;然後,鎖定一個重點問題,連續問五個為什麼,通常就會有驚人的內幕被發掘出來。所謂:『跟著謊言,得到真相。』三角交叉檢定法: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來檢驗受訪者談話的真實性,29步驟說

明1.行動前的準備定出研究問題,接著選個案、蒐集資料,再根據相關文獻定出構念,作為個案分析時的指標,並鎖定資料蒐集的重點。選擇四到十個案例比較理想。2.選擇個案1.定量研究為驗證理論,研究者必須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來類比母群體,以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