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_第1页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_第2页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_第3页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_第4页
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第一课时)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内容2、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教法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图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教案个性教案【情境导入】情景导入(2022·全国Ⅲ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设计意图:利用高考真题导入,具有针对性)【任务一、苏俄(联)经济模式的探索】(小组讨论、填写下表)项目马克思主义设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所有制公有制工业国有化多种所有制并存单一公有制资源配置计划经济军事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行政手段流通领域取消商品贸易取消商品贸易自由贸易排斥市场【知识呈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让学生自主回顾知识点)【获得演练】(2022•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知识呈现】新经济政策(让学生回顾知识点)【演练获得】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课堂小结】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评价对争取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群众欢迎,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实质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演练获得】(2022•海南卷)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苏联经济模式的了解,并对命题人的意图加以研究。)【拓展提升】根据材料(见PPT),拓展提升:材料: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归纳此类论文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课后作业】课时跟踪检测教学后记课题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第二课时)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斯大林模式和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及内容2、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斯大林模式的不断僵化带来的危害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斯大林模式的不断僵化带来的危害教法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图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教案个性教案【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知识呈现】任务一斯大林的理想斯大林执政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抄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来指导落后国家的过渡实践。(让学生自主回顾知识点)【获得演练】1、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斯大林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这一判断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C.推动农业集体化实施

D.为保留新经济政策提供依据2、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3、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苏联经济模式的了解,并对命题人的意图加以研究。)【课堂小结】【知识呈现】任务二、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小组讨论、填写下表)【拓展提升】(学生归纳苏联的经济模式)【课后作业】课时跟踪检测教学后记课题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第三课时)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美国自由主义政策与经济危机的背景及特点2、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深层次的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法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图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教案个性教案【问题导入】20世纪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调整)自由放任阶段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私人占有“混合经济”国有化+私有制资源配置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有限干预国家干预(市场+计划)国家干预(市场+计划)分配方式按资分配按资分配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知识呈现】任务一: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8世纪60年代---20世纪30年代)1、表现:政府基本不干预经济,企业和国家间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和科技的发展,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推动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加快了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导致东西方世界贫富差距加大;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不适应性日益明显。【知识呈现】任务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财富分配不均、自由放任主义盛行、分期付款、股票投机过度等因素共同导致。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演练获得】(小组讨论,美国、英国、法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政策有何异同点)

美国英国法国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美国经济危机下的政策的了解,并对命题人的意图加以研究。)【知识呈现】罗斯福新新政内容1、(2022新课标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2、演练获得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A.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B.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C.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D.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拓展提升】:罗斯福新政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政策变迁【课后作业】课时跟踪检测教学后记课题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转型(第四课时)执笔人编写日期执行人执行日期三维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调适2、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与美国、苏联的经济模式的异同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深层次的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法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图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教案个性教案【情境导入】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哪些阶段?学生自主回答,学生能回顾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知识呈现】任务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模式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1)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2)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请学生说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内改革内容【演练获得】(小组讨论,美国、英国、法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政策有何异同点)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美国经济危机下的政策的了解,并对命题人的意图加以研究。)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2、演练获得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A.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B.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拓展提升】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学生活动】学生能根据材料写出论题,并且阐述论证‘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顶有利于经济发展。(3分)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弱化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9分)【课堂小结】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模式)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