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三大名楼_第1页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三大名楼_第2页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三大名楼_第3页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三大名楼_第4页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江南三大名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0?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江南三大名楼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会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我有幸去过的,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了。滕王阁这三座楼阁在历史上都有很多的传说,又都因常年战乱和一些自然灾害而被毁坏数次。像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藤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藤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阁?等,至今还都为人们所传诵。黄鹤楼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十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了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此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会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历代登楼赋诗者很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她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成心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她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我有幸在三个月内欣赏了江南的三大名楼,虽然是走马观花,泛泛一看,但是三大名楼悠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弘的建筑风格、精美绝伦的诗赋以及优美的传说故事,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无不使人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岳阳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原为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后演变为瞭望敌兵的谯楼。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扩为楼阁,初名“南楼〞,后称〞岳阳楼〞。宋代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滴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撰写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三楼的楼顶〕貌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别具一番幽默。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岳阳楼不止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先说对联。在一楼厅堂,巨幅屏雕?岳阳楼记?〔清代大书法家张照书写〕的两边,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其中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这副百多字的巨联,挥洒自如,对仗工整。它的上联道出岳阳楼的特点,指出它的“奇处〞;下联那么描绘岳阳楼所处的环境及四周景物。整副对联,谈古说今,写景抒情,引人遐思,给人启迪。三楼,现代著名史学家刘大年为80年代修后的岳阳楼所撰的槛联也引人注目: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膝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此外,明代诗人郭祖翼、陈大纲,近代教育家杨怀中等人书写的岳阳楼槛联也颇值得注意。次说诗文。历代著名诗人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元滇、贾岛、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陆游等,都为洞庭湖、岳阳楼的奇伟、缔丽的风光所吸引而先后来游,并且触景抒怀,感物咏志。特别是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可谓千古绝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前四句把诗人对岳阳楼的仰慕及岳阳楼所处的地位,抒写得十分酣畅;后四句那么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对国家的忧思,表现得郁抑沉重;两者融合一起,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发人深省,感人肺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不长,全文只有360余字,但内蕴博大,哲理精深;且骈散相间,清绮壮美。因而,气势磅礴,音调挫锵;尤其是借景议人,独具匠心。文中精辟地提出宏大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名播遐迩,洛阳纸贵,誉为千古雄文。故后世有人说“楼以文存〞,实不为过。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那么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知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黄鹤楼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那么楼运盛"之说。千古佳作黄鹤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思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思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那么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存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那么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