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培训_第1页
机械装配培训_第2页
机械装配培训_第3页
机械装配培训_第4页
机械装配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装配钳工操作规范常州精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编写:尤伟冯大成

机械加工/装配/中级

2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看图与领料1.2、零件的清洗3铲刮2.1、卷筒轴铲刮2.1.1、棱锥轴式卷筒铲刮2.1.2、棱锥套式卷筒铲刮2.1.3、斜楔块式卷筒铲刮2.2、底座铲刮4部件装配3.1、卷筒轴车磨装配3.1.1、棱锥轴式卷筒车磨装配3.1.2、棱锥套式卷筒车磨装配3.1.3、斜楔块式卷筒车磨装配3.2、钢卷小车装配3.2.1、导柱式小车装配3.2.2、滑枕式小车装配3.3、压辊装配3.3.1、随机式压辊装配3.3.2、落地式压辊装配3.4、助卷器装配3.4.1、背包式助卷器3.4.2、落地式助卷器53.5、活动支撑装配3.5.1、连杆式活动支撑装配3.5.2、侧摆式活动支撑装配3.6、推板装配3.7、热装配3.7.1、齿轮轴热装3.7.2、轴承热装6总装4.1、底座总装4.2、箱体总装4.3、卷筒轴总装4.4、附件总装4.4.1、压辊总装4.4.2、皮带助卷器总装4.4.3、推板总装7配管5.1、干油润滑配管5.2、稀油润滑配管5.3、液压配管8调试6.1、精度调试6.2、部件功能测试6.3、整机试车6.4、项目整改整机及零部件核对包装9卷取机装配工艺常州精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编写:尤伟10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1、看图与领料1.1.1:装配前必须先看懂装配图,明白配合关系及所需的零件和标准件。1.1.2:到标准件库房按清单领取标准件,仔细核对规格、型号、数量。确保无误后签名领出。1.1.3:凭图纸到半成品库领取零件,仔细核对确保无误后签名领出。1.1.4:核对缺件并及时上报车间管理人员帮助协调和催促。1.1.5:将装配区域清理整洁,将待装配零件摆放整齐,贵重物料锁入工具箱。111.2、零件的清洗1.2.1:对照图纸回攻零件螺孔到尺寸,所有锐边、孔及螺孔孔口必须倒角,倒角尺寸按图纸所注明的要求执行,如图纸上未标注倒角尺寸的统一按1×45°执行。所倒的角必须光滑无毛刺,以上工作完成后先自检一遍,然后向装配车间现场检验员报检,经装配车间现场检验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1.2.2:清除零件内的残余铁屑工作必须在零件翻身区进行,同时用压缩空气吹尽所有孔及螺孔内的铁屑,特别是对润滑油孔和液压油孔进行吹屑时一定要将孔内的铁屑吹尽,必要时可以一面用气吹一面用铁丝疏通,孔内绝对不允许有残留物质。吹屑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地面,保持翻身区的清洁。121.2.3:零件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如需用汽油清洗时必须与风电焊作业区域及打磨区域保持10米以上距离,以防止火灾发生。清洗零件时应尽量在清洗盘内进行,如零件过大无法在清洗盘内进行清洗工作,应做好装配场地油漆地面保护工作,在零件底部垫上橡皮以防止清洗过程中汽油或煤油滴落时侵蚀地面油漆。13铲刮

2.0、铲刮前准备工作斜楔块、扇形板及棱锥轴(套)流转至铲刮区,对照图纸检查胶带和纸张备用,联系生产处电工将拖线板正确地接入配电柜,将棱锥轴按南北向放置在铲刮平台边约0.5米处,棱锥轴下垫枕木高度距离地面约0.2米,并使其与地面基本保持平行。用油石将各棱锥面及扇形板滑动面进行修磨,做到各棱锥面及扇形板滑动面表面光滑无毛刺即可,修磨后用干布或回丝将棱锥面及扇形板滑动面擦净再进入下一步工作。扇形板及棱锥轴的工序完成情况,准备好铲刮工具及采样所用的142.1、卷筒轴铲刮2.1.1、棱锥轴式卷筒铲刮、铲刮之前将棱锥轴各处去毛刺倒角,工作面用油石进行磨削,需要攻螺纹处将螺纹攻好;扇形板内侧各边角去毛刺2)-、在棱锥轴和扇形板上打相对应的钢印,按钢印将扇形板装入相应的棱锥面,用塞尺检测扇形板滑动面与棱锥面间隙(最好是每个面塞尺都塞不进),如间隙超过0.15毫米及时向装配现场检验员报检(等候处置),间隙不超过0.15毫米即可以开始铲刮,先将扇形板平放至铲刮平台滑动面朝上,用角磨机装上砂轮片均匀地打磨扇形板滑动面(每个滑动面都要打磨),打磨完成后再将扇形板装入相应的棱锥面,用塞尺检测扇形板滑动面与棱锥面间隙,在塞尺塞不进的位置做好记号,取下扇形板后继续打磨做记号处,直至每个面塞尺都塞不进。取下扇形板涂上红丹粉后再装入棱锥面,用行车的小车拉动扇形板做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次数在8-10次距离不超过30毫米,取下扇形板后用角磨机装上百叶砂皮纸片打磨滑动面的黑点处直至每个滑动面上25×25毫米内的黑点有6-8处即铲刮结束,报检后取样保存。152.1.2、棱锥套式卷筒铲刮①、铲刮之前将棱锥套各处去毛刺倒角,工作面用油石进行磨削,需要攻螺纹处将螺纹攻好;②、铲刮前,扇形板内侧各边角去毛刺,将干油孔铁屑清理干净,如需在扇形板或棱锥套安装滑板,先安装滑板(螺钉上齐),将棱锥套铲刮面用砂轮片先铲刮一遍,然后涂抹研磨剂氧化铅(红丹粉)。③、铲刮时,先用砂轮片进行打磨铲刮,铲刮以交叉方式进行,待接触点达到约60%,换用抛光片,铲刮面接触点达到约70%以上时,则铲刮完成。④、铲刮完成后,将扇形板与棱锥套对应位置敲钢印,并对铲刮面进行取样。⑤、其余扇形板按顺序依次进行铲刮。162.1.3、斜楔块式卷筒铲刮①、铲刮之前将主轴、斜楔块及扇形板各处去毛刺倒角,工作面用油石进行磨削,需要攻螺纹处将螺纹攻好;②、铲刮主轴与斜楔块接触面时,斜楔块在槽内滑动顺畅,不可有卡阻现象。斜楔块底面用砂轮片先铲刮一遍,然后涂抹研磨剂氧化铅(红丹粉),铲刮以交叉方式进行,待接触点达到约60%,换用抛光片,铲刮面接触点达到约70%以上时,则铲刮完成。铲刮完成后,将上下斜楔块敲成组钢印,并对铲刮面进行取样。17③.铲刮斜楔块与扇形板滑动面时,斜楔块在扇形板内也应滑动顺畅,不可有卡阻现象。斜楔块平面用砂轮片先铲刮一遍,然后涂抹研磨剂氧化铅(红丹粉),铲刮以交叉方式进行,待接触点达到约60%,换用抛光片,铲刮面接触点达到约70%以上时,则铲刮完成。铲刮完成后,对应扇形板敲钢印,并对铲刮面进行取样。④、其余斜楔块及扇形板按顺序依次进行铲刮。182.2、底座铲刮①、将底座置于调整垫上,并用压板固定牢靠,用水平仪检查调整水平;将标杆置于底座四角其中一角,并选定千分尺某一刻度为基准,其余三个角按此基准进行调整。②、安装铜滑板(所有螺钉安装到位),进行铲刮;③、铲刮方式一交叉方式进行,待接触点达到约60%,换用抛光片,铲刮面接触点达到约70%以上,并且任何位置用0.05mm塞尺检查,塞尺不如时,则铲刮完成。④、铲刮完毕,将底座铲刮面及下箱体接触面清洗干净,再将下箱体安放于底座合适位置。部件装配3.1、卷筒轴车磨前装配3.1.1、棱锥轴式卷筒车磨前装配1920①、将工装法兰盘装于轴上,按照图纸要求,将对应铁块焊在轴上要求位置,铁块进行点焊即可,便于拆卸,不可满焊。②、扇形板拼装前,需对T型键进行修配,用螺钉将T型键固定与棱锥轴,用快轨检测高度h1,再检查扇形板对应位置的高度h2,h1>h20.1~0.2mm。每个键都要按照此方法一次单独修配,各自对应轴上键与扇形板T型槽。③、将所有T型键装于轴上,安装扇形板。先安装焊了挡块的一侧扇形板,将扇形板与法兰盘固定,安装其余扇形板,扇形板安照对称顺序安装。21④、扇形板安装完毕,检查扇形板是否偏移预定位置,如有移动,将扇形板移至要求位置并用链条抱紧,扇形板与扇形板之间用相应长度螺丝焊接固定,扇形板前端面用方钢或槽钢焊接固定,防止车磨时扇形板晃动。⑤、卷筒轴车磨完成,将扇形板拆下,按图纸要求打磨圆角及倒角处理,需补焊的地方进行补焊,需发外加工(如渗氮处理、镀铬等)的发外加工。223.1.1、棱锥套式卷筒车磨前装配23①、拼装前,将扇形板内侧及棱锥套铲刮面、各处油孔清洗干净。棱锥套内部油槽加工处及键槽处,用电磨进行去毛刺。②、安装棱锥套前,将内孔擦拭干净,卷筒轴擦拭干净,确认无毛刺,将与棱锥套配合部位涂上润滑脂。③、将棱锥套安装于卷筒轴,按图纸要求位置定位。④、扇形板安装,要求对称安装,一块扇形板安装完成,将扇形板进行固定,防止翻转轴时,扇形板掉落。24⑤、扇形板安装完成,将轴头工装装上(有的可提前安装、有的无轴头),将扇形板用链条抱紧,扇形板之间用相应长度螺丝进行焊接固定,防止车磨时扇形板晃动。⑥、卷筒轴车磨完成,将扇形板拆下,按图纸要求打磨圆角及倒角处理,需补焊的地方进行补焊,需发外加工(如渗氮处理、镀铬等)的发外加工。253.1.3、斜楔块式卷筒车磨前装配26①、先将上下斜楔块装入卷筒轴上对应槽内,将工装隔环置于十字头与轴之间,并将十字头推到最里面,压紧隔环。用螺钉将十字头与下斜楔块连接起来。②、将扇形板按对称方式进行安装,安装对侧扇形板时,上一块扇形板需要可靠固定,防止翻转时掉落。③、扇形板安装完毕,将端盖安装上,同时用螺杆顶死十字头,并用双螺母锁紧。将扇形板用链条抱紧,链条应放在斜楔块接触面正上方,防止抱在非接触面上方使扇形板变形。27④、卷筒轴车磨完成,将扇形板拆下,按图纸要求打磨圆角及倒角处理,需补焊的地方进行补焊,需发外加工(如渗氮处理化、镀铬等)的发外加工。283.2、钢卷小车装配①、小车零件攻螺纹,去毛刺倒角。②、将滑动轴承装入导柱孔内,为防止安装时变形,滑动轴承安装完成后,用电磨对滑动轴承的接缝及外延处进行修磨。然后将压盖安装到位,压住轴承,安装压盖时,压盖孔与轴承孔尽量保持同心,不可偏在一边,尤其不可超出轴承内孔,防止安装导柱时对导柱产生干涉。29③、机架靠液压马达一侧可以先将轴承装入轴承座内,同时用压盖盖好,压盖内需装有防尘圈(及羊毛毡),另一侧轴承装在轮轴上,一同装入轴承座内。

④、液压马达安装完成后,用块规及塞尺调整齿隙,制作相应尺寸的隔环置于大齿轮或小齿轮轴段上。⑤、将小车翻身,把导柱装入导柱孔内,安装时加入适量润滑脂。⑥、将小车放于合适高度的基座上,把球头旋入油缸活塞杆,将油缸安装于机架轴承座孔内,油缸接口位置偏向侧面支架安装位置处,旋入螺丝固定。⑦、把球头放于球头座上,把尼龙板装于鞍座上方,将鞍座安装于小车上,找准位置,安装螺丝固定。303.2.2、滑枕式小车装配①、对小车机架进行攻螺纹,去毛刺倒角。②、机架靠马达一侧可以先将轴承装入轴承座内,同时用压盖盖好,压盖内需装有防尘圈(及羊毛毡),另一侧轴承装在轮轴上,一同装入轴承座内。③、将铜板安要求装在滑枕上,同时将尼龙板装在滑枕上方。④、将机架翻身,放于适当高度的基座上,装上铜滑板,将滑枕放入滑道内。⑤、用链条将电机与滚轮连接,链条不可过紧或过松,滑枕与升降油缸相连。313.3、压辊装配3.3.1、随机式压辊装配32①、将压辊各组成结构件去毛刺倒角,需要攻螺纹处回攻螺纹。②、压辊大摆臂内孔去毛刺,便于安装。安装时,用热装法进行安装,转轴装入后,立刻用圆螺母及卡片锁紧。③、压辊支座需安装滑动轴承(铜套)的,先将滑动轴承装入,并用螺钉锁紧,防止安装轴承时敲击轴承造成轴承内孔变形。油缸摆臂内孔用电磨去毛刺,分辨摆臂安装方向,对摆臂进行热装。④、按照图纸要求将压辊支座与油缸摆臂按次序安装到位,将轴端端盖装上,防止压辊支座滑出。333.3.2、落地式压辊装配①、将底座用压板压紧,各部件先进行倒角去毛刺。②、将摆臂装于底座上,并用卡板固定销轴。③、将油缸安装于摆臂与底座上,用卡板固定,油缸连接座四周用方钢作为挡块焊劳,防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螺丝松动,连接座移位。④、将辊子装在UPC轴承座上,再将轴承座装于摆臂上,同时轴承座两边用方钢进行限位固定。343.4、皮带助卷器装配3.4.1、背包式皮带助卷器①、将皮带助卷器各零件去毛刺倒角,需要攻螺纹处回攻螺纹。②、先按图纸要求,将助卷器辊子组装完成。辊子内轴承如果是内卡簧或者是端盖固定,则先将一端轴承装入辊子轴承座孔,另一端将轴承装在辊轴上,然后一同装入辊子内,35并用内卡簧或端盖固定。如果是外卡簧固定,先将一端轴承装于辊轴上,并用外卡簧固定,然后装入辊筒内(如有端盖则用端盖固定),另一端轴承装于辊轴上,直至装入预定位置,并用外卡簧或端盖固定。③、整体组装时,辊子安装顺序按先里后外,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皮带安装时注意方向的正反。辊子全部安装完成后,安装辅助油缸,注意油缸接口方向及个油缸型号。④、助卷器转轴用热装法进行安装,热装之前,轴孔内用电磨去毛刺,并修配平键。热装完成,端面用端盖或圆螺母进行固定。363.4.2、落地式皮带助卷器①、将助卷器各组成零件去毛刺倒角,需要攻螺纹处回攻螺纹。37②、先将助卷器轮子组装完成,装于助卷器底面,同时将行程油缸耳座装于底面。安装油缸耳座前先将耳座在行程油缸上装一遍,模仿工作状态,确认无卡阻现象。③、确认底座前后方向,将立板装于底座之上,同时将上摆臂或下摆臂装于助卷器前端。辊子安装安照先里后外,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便于皮带及辊子的安装。④、皮带安装完成,将油缸或气缸按照要求连接在摆臂和滑动架之上。用双头螺杆螺母调节滑块与立板间隙,调解时调整滑动架前后位置,使前后间隙保持一致,间隙保持在0.10mm~0.20mm之间。38⑤、整体组装完成,油缸或气缸接通液压或气压试运行工作,测量检验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⑥、检验完成,在各要求定位点打定位销固定。⑦、将导轨去毛刺,需安装垫板的将垫板安装到位,将助卷器吊装平衡放入导轨内,然后推行助卷器,如果推不动或者滚轮放不进导轨,则需将导轨重新加工至滚轮能放入,且滚轮能自由活动。3.5、活动支撑装配3.5.1、连杆式活动支撑装配①、将活动之撑各零件去毛刺倒角,需要攻螺纹处回攻螺纹。②、连杆及摆臂需安装滑动轴承的地方安装滑动轴承,滑动轴承安装完毕,将轴承接合及边缘处用电磨进行打磨,防止安装轴承时产生的变形对后续安装造成影响。3940③、安装连杆时按从里到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先安装油缸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再安装摆臂与油缸的连接。④、组装托辊时,轴承需加注黄油。支撑整体组装完成,再将托辊安装在摆臂之上。3.5.2、侧摆式活动支撑装配①、将活动之撑各组成部件去毛刺倒角,需要攻螺纹处回攻螺纹。②、将转轴热装入固定座内,并打定位销定位。③、摆臂两端将滑动轴承装入摆臂内,同时将托辊装在摆臂上。4142④、将支撑机架横躺在90°辅助底座上,用磁性吸盘将摆臂吸起,吊到合适角度与位置,分辨摆臂正反及摆动方向,将摆臂装在机架合适位置,旋转调节螺母,使固定座正好撞在定位台阶上,但不可调节过紧,保证安装完毕,摆臂能自由摆动。⑤、将油缸座装在座槽内,再将油缸装在油缸座上并与摆臂相连,油缸有效行程内,摆臂及油缸不能与其他部位产生干涉。整体安装完成,将活动支撑从辅助支座上吊下来,等待检验。433.6、推板装配将导柱装于连接套内,可进行热装,再将连接套装于推板上。如要求打定位销,导杆与连接套需有定位销进行可靠定位。443.7、热装3.7.1、齿轮热装热装齿轮时注意齿轮的型号及正反,热装的齿轮轮齿进行倒角,热装前修磨平键,不可过紧,测量平键高出轴上键槽尺寸是否小于齿轮键槽深度,热装时,将齿轮吊装平衡,按照安装顺序将齿轮装在预定轴段。热装前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孔,看是否达到热装要求,一般要求热装时齿轮及轴承内孔比轴段尺寸大0.20mm~0.30mm。453.7.2、轴承热装(一)、Ⅰ轴、Ⅱ轴轴承安装Ⅰ、Ⅱ轴承采用热装法进行安装,将轴承加热至合适温度,然后将轴承安装于轴上;轴承安装完毕,将轴端挡板安装到位;将轴承内灰尘等杂物用高压空气吹干净。46(二)、卷筒轴轴承安装①、安装轴承前先查看端盖是否为半开型,如果不是,端盖需提前装在轴上,装端盖之前,查看端盖是否有骨架密封,有骨架密封则先将骨架密封安装到端盖上。②、安装图纸要求,按顺序将轴承装在预定轴段,热装时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内孔是否达到热装要求。③、热装完成将轴承内灰尘等杂物用高压空气吹干净,需加黄油的轴承需加黄油。47总装4.1、底座总装①、压板安装 将铜板安装于压板之上或安装于下箱体上,下箱体接触面于压板间隙为10~20um;②、横移油缸安装将下箱体、横移油缸置于同向极限位置,(如下箱体置于最后极限位置,横移油缸置于缩回状态);横移油缸缸座装入油缸耳座需转动灵活,无卡死现象。将缸座置于要求位置,需要焊接的进行现场焊接,需要螺栓固定的用螺栓紧固。494.2、箱体总装①、将上、下箱体轴承座孔毛刺、接触面及边沿毛刺去除(上下箱体轴承座孔贴合处不可倒角,防止倒角过大导致漏油);将Ⅰ、Ⅱ轴及卷筒轴放入箱体轴承座内;将旋转轴一侧端盖安装到位,用深度尺测量另一侧箱体端面与轴承外圈尺寸a,再用深度尺测量端盖内侧台阶高度h,比较两次测量尺寸,h应比a小0.20mm(20um)左右。51②、将上下箱体贴合面擦拭干净,在下箱体接合面相应位置涂抹箱体胶水。将定位销插入上箱体销孔内,然后进行合箱,合箱前检查是否有某些位置合箱后,螺杆无法放入,此时螺杆应提前放入下箱体螺孔再合箱。箱体合上后,先将定位销敲到下箱体销孔内,然后将大螺栓旋紧,再紧小螺栓。③、用百分表测量轴向窜动,及齿轮的啮合度。524.3、卷筒轴总装①、斜楔块式及棱锥套式 合箱完成,根据轴的形式不同,将斜楔块或棱锥套装在主轴上,棱锥套式需先将卷筒轴上键装配,再将棱锥套内外及油孔清理干净,安装于轴上。斜楔块式需将表面及油孔内氧化铅清洗干净。53②、拉杆及扇形板安装 将滑动轴承(铜套)装于卷筒轴内孔,并用骑缝螺钉进行固定,防止滑动移位。将拉杆穿于轴内,用螺母将十字头或定位块固定,并对螺母进行防松处理。根据结构将法兰或连接法兰套装在卷筒轴后面,然后安装涨缩油缸,将涨缩缸装于拉杆末端,或用连接套,或旋于拉杆上,用螺母或螺钉锁紧防松,螺母进行防松处理。将扇形板按对称安装的顺序进行安装,安装扇形板时滑动面需预先涂抹润滑脂。54③、支撑轴承安装 支撑轴承如果使用圆锥滚子轴承,需测量轴承间隙,将轴承装入支撑套两端压紧,内隔圈暂不安装,测量两轴承内圈之间距离L,再测量隔套的宽度a,L减a的值必须满足轴承游隙的要求,通过中间隔套的修磨达到要求尺寸。④、用百分表检测卷筒轴支撑轴承轴向串动量,符合检验大纲轴承游隙要求。554.4、附件总装4.4.1、压辊总装用行车将压辊吊装平衡(必要时可用手动葫芦辅助吊装),安装到整机预定位置,并将油缸连接到位。将压辊辊子压住卷筒轴,检查压辊是否与卷筒轴完全贴合,通过在支座旋转、压辊轴承座前后移动或加垫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564.4.2、皮带助卷器总装将背包式皮带助卷器吊装平衡安装于整机上,将助卷器接通液压,抱臂抱紧于卷筒轴上,同时注意卷筒轴与助卷器是否有干涉,检查转轴是否水平,助卷器基座下面加调整垫调整,直至转轴水平。使卷筒轴旋转,观察皮带是否跑偏,如果跑偏,则通过调节辊调整,直至皮带不跑偏为止。574.4.3、推板总装将推板整体吊装平衡,安装于上箱盖上,并与油缸连接。油缸接通液压推动推板,检查推板与扇形板间隙是否均匀,检测推板面与卷筒轴的垂直度,然后推板在油缸推动下全行程往复运动,检测运转是否灵活。58五、配管5.1、干油润滑配管由于干油润滑采用的油管多为直径比较细的铜管或钢管,所以干油及油罐内一定要保持干净,油管走向横平竖直,方便拆卸,与其他结构无干涉。595.2、稀油润滑配管根据配管图纸,安排油管走向,油管安装时需横平竖直,不得与其他结构有干涉,应考虑方便装拆。焊接管路前确认各元器件功能良好且管道内无杂质,安装管接头前确保箱体上加工油孔内无杂质。605.3、液压配管将液压接头旋于油缸或分配器接口,同时需加装组合密封圈,将液压软管装于液压接头上,需要加装O型密封圈的接头则要加装密封圈。61调试6.1、精度调试卷筒轴扇形板尺寸调节 扇形板涨到最大,缩到最小测量扇形板外圆尺寸,如果尺寸偏大,涨缩油缸往拉杆外退几圈,然后再重新测量,直到扇形板外圆尺寸符合要求;如果外圆尺寸偏小,涨缩油缸在往拉杆里旋几圈,然后再重新测量,直到扇形板外圆尺寸符合要求。626.2、部件功能测试①、升降小车测试 将小车升降油缸及液压马达接通液压油,检验导柱或滑枕是否运动平稳,无异响,油缸行程是否达到要求,滚轮运动是否顺畅,无异响。②、压辊测试 将随机式压辊辊子压住卷筒轴,检查压辊是否与卷筒轴完全贴合,通过在支座旋转、压辊轴承座前后移动或加垫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63③、助卷器测试 1.背包式助卷器 将助卷器接通液压,抱紧于卷筒轴上,同时注意卷筒轴与助卷器是否有干涉,使卷筒轴旋转,看皮带是否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