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_第1页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_第2页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_第3页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_第4页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合物的组成和不稳定常数的测定(物理化学李俊)一、目的要求1.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用等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递变法”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可用来研究当两个组分混合时,是否发生化合,配合,缔合等作用,以及测定两者之间的化学比。其原理是:在保持总浓度不变的前提下,依次逐渐改变体系中两个组分的比值,并测定不同摩尔分数时的某一物理化学参量。在本实验中就是测定不同摩尔分数时溶液的光密度值D,作光密度对摩尔分数的曲线图,如图3-1,所示。从曲线上光密度的极大值D极大所对应的摩尔分数值,即可求出配位数n值。为了配制溶浓时方便,通常取相同摩尔浓度的金属离子M溶液和配位体L溶液。在维持总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按不同的体积比配成一系列混合溶液。这样体积比亦就是摩尔分数之比。设XL为D极大时L溶液的体积分数:M溶液的体积分数为:则配合物的配位数为:若溶液中只有配合物MLn具有颜色,则溶液的D与MLn的含量成正比。从D-X图上曲线的极大位置即可直接求出n,但当配制成的溶液中除配合物外,尚有金属离子M及配位体L与配合物在同一波长λ最大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光密度D并不完全由配合物MLn的吸收所引起,必须加以校正。所以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仅使配合物MLn有吸收,M和L都不吸收或极少吸收。2.配合物平衡常数的测定假定配合物中心离子浓度不变,而渐增加配位体浓度,随着配位体浓度的改变,中心离子被配成MLn,溶液的光密度值D不断升高。当中心离子被完全配合后,如继续增加配位体的浓度,则溶液的光密度值D趋于恒定,如图3-2。设配合物在稀溶液中有如下解离平衡存在:最初浓度平衡浓度式中,n-配位数,已由实验确定;a-解离度:C-配合物未解离时的浓度(在本实验中亦为M完全配合时的配合物浓度)。式中Dm是M完全被配合时溶液的光密度值,Dn是L与M摩尔比为n时溶液的光密度,此时虽达平衡,但M未被完全配合。将n、C、a代入(1)式,即可出K不稳。三、仪器药品721型分光光度计;0.005mol/L钛铁试剂;0.005mo1/LNH4Fe(SO4)2;缓冲溶液(pH4.6~6):按每1L溶液中含100gNH4Ac和100ml冰HAc配制。四、实验内容(1)取0.005mo1/LNH4Fe(SO4)2及0.005mol/L钛铁试剂,在l00ml容量瓶中按表1配制11个待测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第一组溶液)编号1234567891011VNH4Fe(SO4)2012345678910V钛铁试剂109876543210V缓冲溶液2525252525252525252525(2)把0.005mo1/LNH4Fe(SO4)2及0.005mol/L钛铁试剂分别稀释到0.0025mol/L,在l00ml容量瓶中再按表1配制11个待测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第二组溶液)编号1234567891011VNH4Fe(SO4)2012345678910V钛铁试剂109876543210V缓冲溶液2525252525252525252525(3)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不必每组都测定,选任何一组即可)。因为NH4Fe(SO4)2与钛铁试剂生成的配合物组成随pH改变。所测配合物溶液需要维持pH=4.6。(4)MLn溶液分光光度曲线-λ最大的选择:取0.005mo1/LNH4Fe(SO4)23.3mL及0.005mol/L钛铁试剂6.7mL,加入缓冲溶液25mL,定容至l00mL,维持pH=4.6。测定吸收曲线,找λ最大。(5)测定第一组和第二组溶液在λ最大下的光密度值。五、数据处理1.λ最大测定。Λ(nm)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A0.6900.7240.7400.7520.7600.7410.7400.7220.7160.694λ最大=590nm。2.作两组溶液的D-xL曲线,校正光密度值。吸光度A与光密度D的关系:;;所以D=2.303A编号1234567891011xL1.00.90.80.70.60.50.40.30.20.10A第一组0.0040.1540.2570.3450.3750.3410.2980.2300.1550.0860.003A第二组0.0030.3190.5500.7310.7700.7200.6000.4670.3150.1670.007LinearRegressionfor(1)A1’(1)=1.1471-1.126*XLLinearRegressionfor(2)A1’(2)=0.014+0.686*XLLinearRegressionfor(3)A1’(3)=0.003+10-3*XLLinearRegressionfor(1)A’2(1)=2.4535-2.415*XLLinearRegressionfor(2)A’2(2)=0.02105+1.43314*XLLinearRegressionfor(3)A’2(3)=0.007-0.004*XL编号xLA1’A1’3△A1△D1A2’A2’3△A2△D2110.02110.0040.01710.039380.03850.0030.03550.0817620.90.13370.00390.12980.298930.280.00340.27660.6370130.80.24630.00380.24250.558480.52150.00380.51771.1922640.70.35890.00370.35520.818030.7630.00420.75881.7475250.60.42560.00360.4220.971870.88090.00460.87632.0181260.50.3570.00350.35350.814110.73760.00500.73261.6871870.40.28840.00340.2850.656350.59430.00540.58891.3562480.30.21980.00330.21650.49860.45100.00580.44521.025390.20.15120.00320.1480.340840.30770.00620.30150.69435100.10.08260.00310.07950.183090.16440.00660.15780.363411100.0140.0030.0110.025330.021050.0070.014050.03236当光密度D最大时,n=XL/1-XL=0.632/1-0.632=1.72≈2D=0.8时,M:X1L=0.23X1Fe=0.77N:X2L=0.5X2Fe=0.5aM=0.005*0.23*10/100=1.15*10-4bM=0.005*0.77*10/100=3.85*10-4aN=0.0025*0.5*10/100=1.25*10-4bN=0.0025*0.5*10/100=1.25*10-4代入计算:K=6.11*10-8注意事项1.更换溶液时,比色皿应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待测液荡洗3次。2.实验过程中应经常调整“0”位和100%位置。3.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具体可见本实验的附录中721型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部分.五、结果讨论(1))欲得较好的结果,必须选择适宜的波长,其方法是通过测定不同波长时该配合物溶液的光密度,作波长与光密度曲线,从中选择配合物吸收较大而其它离子吸收较小的波长,本实验经比较,确定为590nm左右为宜。(2)倘若除配合物外尚有金属离子M及配位体L在同一波长下仍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则必须加以校正,校正方法如下:在D~CL-/CL-+CM+图上连接配位体组成为零(A点)和金属离子组成为零(B点)两点的连线见图3-3,该直线表示不同配合物组成时溶液的光密度值,可以认为是由于L和M吸收引起的。因此,用实验值D减去对应组成时该直线上读数D',△D=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